历史的必然
2019-01-28
约束行为强监管
适应治水主要矛盾变化,必须加快转变思路,抓好水利行业强监管这项系统工程,用完善的制度体系为人的行为划红线,下大气力扭转水利行业监管薄弱的被动局面,使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真正成为刚性约束。
变化,孕育了希望,也催生着新的使命。
面对人民群众对水利新的更高需求,治水者思维必须更加清晰:新的历史条件下,水利事业发展还存在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这其中虽有自然条件、资源禀赋、发展阶段制约等方面的原因,但更重要的是长期以来人们认识水平、观念偏差和行为错误等方面的原因,用水浪费、过度开发、超标排放、侵占河湖等错误行为未被及时叫停,有的地方甚至愈演愈烈。由此,要使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真正成为刚性约束,全面加强水利行业监管就成为必然选项。
2018年,“飞检”这项原本为国际奥委会抽查兴奋剂的检查方式,开始频繁亮相于水利工作中。
“飞检式检查是获得基层真实情况的有效手段,能真正了解和发现问题,对促进和改变工作作风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
鄂竟平部长率先垂范,“不发通知、不打招呼、不听汇报、不用陪同接待”,多次带队前往河北、山西等地,飞检暗访小型水库安全运行及防汛工作开展情况、华北地下水回补试点工作进展。
2018年7月12日,鄂竟平部长带队对山西省小型水库安全运行管理及防汛工作开展情况进行飞检式检查
“四不两直”的暗访督查成为“把脉”工作的重要手段。水利部全年共派出385个督查组,对4702座小型水库进行督查暗访,严肃约谈,强化责任追究。针对河长制湖长制工作情况,122个暗访组奔赴31个省份,开展两轮督导。重大水利工程安全生产巡查深入各地,河南前坪水库、云南滇中引水工程、广西大藤峡水利枢纽等工程先后接受专项监督检查和督导检查,促进风险隐患排查发现,避免水利行业重大事故发生。
“窥一斑而知全豹”,不断强化的水利行业监督管理,为波澜壮阔的2018年标注了清晰刻度。
回首这一年,河湖监管的抓手越来越牢。河长制于6月底前在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全面建立,提前半年完成中央确定的目标任务;湖长制工作进展顺利,也在年底前如期完成既定目标。
百万河长上岗,将每条河流都纳入监管之中。实施“开门治水”,四川南充为11名媒体记者颁发“记者河长”聘书,江西吉安聘任具有丰富法治实践经验的律师担任“河长法治特派员”,众多乡贤河长、企业河长、百姓河长参与治河,河长制湖长制进一步深入群众中。
各地围绕河湖管护责任,因地制宜展开探索实践。
在福建沙县,针对县级流域河长依法履职“最后一公里”痛点,用制度将县级流域河长权责、职能要求及追责问责情形一一明确,解决了“跨分管领域”治水难题,实现流域河长有法可依、有权协调。
在浙江绍兴,全国首个河长制湖长制市级地方标准发布,界定和细化了河长、湖长管理要求、工作职责、巡查要求和考核问责,明确对造成水域面积萎缩、水体恶化和生态功能退化等生态环境损害责任终身追究。
管河者全面上岗到位,河畅水清岸绿的美好愿景在神州大地上逐渐清晰。接下来,是鸣金收兵过几天舒坦日子,还是进一步持续加力?
“全面推行河长制工作进入了新阶段,新阶段的内涵是推动河长制从‘有名’到‘有实’转变,名实相副。”鄂竟平部长一语中的。
7月,水利部瞄准当前河湖管理仍存在的乱占、乱采、乱堆、乱建等突出问题,部署全国河湖“清四乱”专项行动。作为又一项水利行业强监管的标志性工作,“清四乱”既治标也治本,在清除河湖表象问题的基础上,将建立责任明确、协调有序、监管严格、保护有力的河湖管理保护长效机制,还河湖干净、整洁的空间。
“发现一处、清理一处、销号一处”,自行动全面铺开以来,地方积极响应,广东、安徽、江西等省以总河长令形式高位推动,取得显著成效。在按时间节点要求完成的调查摸底中,4万多个“四乱”问题浮出水面,目前已经全面进入集中整治阶段。
为了管好“盛水的盆”,一项项围绕打击河道非法采砂、加强水域岸线管理的专项行动也相继展开。长江委会同沿江9个省份的水行政主管部门实施长江干流岸线保护和利用专项检查行动,对长江岸线进行全面“体检”;全国河湖采砂专项整治行动历时6个月,支撑保障河湖采砂管理秩序依法有序可控;开展长江经济带固体废物清理整治专项行动,1376处固体废物点位得到排查。
通过强力的监管、严格的问责,“调整人的行为、纠正人的错误行为”开始成为一种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向水利工作各个领域全方位延伸。
水土保持监督管理织密最严格制度,使其成为不可触碰的“高压线”。这一年,水利部组织流域机构对569个大中型生产建设项目开展跟踪检查,实现了部批水保方案在建项目监督检查全覆盖;对黄土高原7个省份436座淤地坝暗访督查,约谈通报严格追究责任,确保淤地坝安全度汛。全国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共监督检查生产建设项目6300多项,查处水土保持违法案件500余起,水土保持违法行为得到依法严惩。
北京开展水上联合执法
湖南长沙县金井镇镇级河长查看河流水质情况(彭晃/摄)
各地积极落实最严格的水土保持监管,加快构建系统完备、运行有效的监管体系,创新监管技术手段。甘肃天水采取示范引领、以案为鉴、立体宣传的方式开展城市水土保持监管工作,达到了“查处一个项目、带动一个行业”的效果。
“节水优先”方针继续深入落实。这一年,水利部优化调整机构职能,专门成立全国节约用水办公室,随之而来的是节约用水职责显著加强,各项工作进展加快:《国家节水行动方案(送审稿)》完成起草并报送国务院;县域节水型社会达标建设全面推进;煤间接液化等6项取水定额国家标准完成制订;一批节水型企业、节水型公共机构、节水型学校、节水型小区等节水载体相继建成,推动节水的良好习惯和氛围在全社会逐渐形成。
把牢财经纪律红线,水利资金监管同样“严”字当头。这一年,水利部预算管理“三项机制”作用有效发挥,预算执行总体实现序时均衡安全高效。各地方加强水利资金使用管理,《广东省中央财政水利发展资金使用管理实施细则》《陕西省水利发展资金使用管理办法》《江苏省水库移民扶持资金管理办法》等相关政策法规出台,水利财政资金使用的规范性、安全性和有效性显著提高。
一点一滴变化,汇成事业之浩荡。
短短一年间,“强监管”迅速落实,倒逼治水实践向更科学、更务实、更高效方向长足迈进,成为“水利2018”毫无争议的关键词之一。
巡查组在工程现场进行检查
暗访陕西绥德正沟骨干坝
督查组在四川某小型水库现场督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