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生鲜产品冷链物流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2019-01-28仓宇航
文/仓宇航
1.引言
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经济不断蓬勃发展,人们对生活品质的要求越来越高,高品质的生鲜产品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欢迎。2017年,我国生鲜食品的交易额为17897亿元,2018年为19135亿元,预计2019年能突破2万亿元,市场潜力巨大[1]。此外,紧邻新疆的中亚各国近年来经济也持续增长,居民购买力不断增强,但其国内产业结构不合理,多数农产品,特别是蔬菜、水果等生鲜农产品供给不足,主要依赖进口补给。
新疆地域广大,土地平整,适合大规模开展农业种植,因而成为我国重要的农业基地。近年来,除了粮食、棉花等作物外,瓜果、蔬菜、奶制品等生鲜产品的产量逐年增加。同时,独特的地理和气候条件使得这些农产品具备了极高的品质。新疆成为国内外的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生产及加工出口基地。但是,新疆地域广大,距离主要消费市场运距长,加之生鲜产品本身的易损耗特性,进而使得冷链物流行业得到了极大地重视和迅速发展。
2.新疆冷链物流现状
从整个行业来看,自2008年开始,冷链物流行业才进入了快速发展期。经过10年的发展,新疆的冷链物流业已经初具雏形。全区公路、铁路已经形成了完整的网络。高速公路通车总里程达到4800公里,所有地州市实现高速公路全覆盖。形成了以乌鲁木齐、哈密、库尔勒、喀什、阿克苏、伊宁(霍尔果斯)6个物流枢纽城市辐射全疆各地的物流网络。在生鲜农产品的主产区和主销区建设了一批物流园区,全区亿元以上交易市场数量达89个。截至2016年底,新疆冷藏、冷冻库容量约210万吨,189个农产品批发市场中有68个建设了配套冷库,冷链物流企业9家,其中全国百强冷链物流业企业1家[2]。
虽然各种冷链物流硬件设施虽然都已具备,但总体来说,各种设施数量不足,科技含量不高。全疆绝大部分地区还没有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完整的产地预冷、速冻加工、冷藏运输、冷冻销售的冷链链条,特别是产地预冷环节存在明显的短板。生鲜产品的冷链流通率低,保鲜技术难以达到要求,损耗严重。据统计,新疆新鲜果蔬集中上市时腐损率高达20%-30%[3]。
冷链物流的巨大潜力和蓬勃发展引起了自治区政府的重视。2018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政府发布了《关于加快发展冷链物流保障食品安全促进消费升级的实施意见》。其中提出,“到2022年,全区初步建成‘全程控温、标准规范、运行高效、安全绿色’的冷链物流服务体系,培育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冷链物流企业,冷链物流信息化、标准化大幅提升,生鲜农产品和易腐食品冷链流通率、冷藏运输率显著提高,腐损率明显降低,冷链物流服务水平大幅提升,食品质量安全得到有效保障[4]。”
3.存在的问题
3.1 冷链物流存在明显短板
3.1.1 预冷短板明显
预冷是首要环节,也是所谓的“最先一公里”,是有效降低生鲜产品损耗的重要手段,冷链在源头“断链”,加大了产品损耗,因而最能反映一个地区生鲜产品加工水平。受限于发展程度和成本因素,新疆在该环节上力量十分薄弱,尚处于起步发展阶段。目前,新疆的生鲜产品生产还是以小农户和小型农业专业合作社为主,不具备专业的产品预冷、商品化处理能力,生鲜产品采收后大都以初始状态流入市场。新疆各地大部分的生鲜产品装车大多还停留在露天操作的水平,经常使用的预冷方法是自然通风降温或冷库预冷方式,而这些方法耗时较长,效果较差。
3.1.2 冷藏运输工具数量不足
生鲜产品需要依靠冷藏车来实现从产地到消费地的转移。冷藏车量的数量和现代化程度对于冷链物流的规模和生鲜产品的品质影响很大。但是,新疆现代化的冷冻冷藏车严重不足,全区营业性道路货运车辆中只有0.1%为冷藏运输车辆。生鲜产品的冷藏运输率只有10%左右,远低于国内发达地区50%的水平,更低于国外发达国家80%~90%的水平[5]。此外,宅配型冷藏车、小型电动冷藏三轮车这些适用“最后一公里”的车辆数量则更为稀少。此外,新疆的冷藏车辆较为陈旧,现代化程度不高,满足不了不同生鲜产品的差异化的保鲜需求。
3.1.3 冷库不足且布局不合理
新疆的冷藏、冷冻库容量达到了210万吨左右。与新疆的生鲜产量相比,冷库缺口仍然较大。2016年,全疆水果总产量近1500万吨,而鲜果冷鲜保存量不到10%,远低于全国19%的平均水平;蔬菜总产量近2000万吨,只有少量外销、出口和储备蔬菜进入冷链系统。
此外,各种冷库和冷藏设施分布不均衡,与当地的生鲜产品产量不匹配。目前,新疆全区现有果品冷藏保鲜库主要集中在巴州、阿克苏、吐鲁番、乌鲁木齐等地,这些地区果品年总产量约256万吨,冷藏保鲜库容量60万吨、约占全区2/3;喀什、克州、和田等地州果品年总产量超过161万吨,冷藏保鲜库容量不到10万吨,只占全区10%;大多数果品主产县、乡冷藏保鲜库仍是空白[6]。
3.2 运距长,自然条件严酷,加大运输成本
新疆位于西北边陲,本身地域又极其广大,距离我国的主要生鲜产品的消费市场十分遥远。如乌鲁木齐到郑州的铁路运距为3000公里,南疆喀什、莎车、和田三县到郑州的铁路运距平均达到4750公里等。此外,新疆的地理和气候条件又比较严酷,农产品运输必须途经山区、沙漠和戈壁地区,而且夏季酷热,冬季严寒,对沿途所需的电力和对应补给要求非常高。运输成本相比内地其它地区要高很多。
3.3 缺乏财税政策支持
新疆的冷链物流还处于发展起步阶段,各种基础设施匮乏,需要投入大量资金建设,而行业回报周期长、回报率低,仅靠企业自身难以承受,企业的规模的发展速度受到一定的限制。此外,由于建设各冷藏冷冻仓库、物流园区等需要大量的土地资源。现今,地价高企,相关的土地使用税和房产税等各类税费额度偏高,且难以抵扣,成为企业沉重的负担,没有多余的资金投入再发展。
3.4 专业人才匮乏
新疆地处西北边疆,经济相对东南沿海地区较为落后,难以吸引高端的专业人才来疆工作。其次,新疆各种大专院校数量较少,规模也小,其中设置物流相关专业的院校更是少之又少。此外,各种先进的冷链物流技术、物流理念在新疆的流行传播也落后于内地一个节拍。各种原因造成了新疆的冷链物流企业缺乏冷链核心环节的管理运营人员、现代化的保鲜技术研发人员,因而大多还停留在初级的货物运输和仓储,行业难以向高端发展,利润极其微薄。
4.对策
4.1 加快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建设,聚焦“最先一公里”
目前,新疆现代化冷藏冷库和冷藏车数量严重不足,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企业难以承受。对此,政府要通过政策和资金,引导和支持企业进行基础设施建设。企业要充分利用现有的冷藏冷冻设施进行技术升级和现代化改造,同时利用有限的资金大量购置现代化的运输冷藏车辆,在短时间内迅速增加基础设施的数量和技术水平,满足不断增长的冷链运输需求。
在此过程中,要聚焦“最先一公里”,在生鲜产品产地和加工基地建设预冷、储藏保鲜和低温加工仓储等设施,形成一批产地预冷集配中心和低温加工处理中心,构成完整的冷链物流链条,从源头上降低生鲜产品的腐损率,进而降低企业成本。
4.2 重视新技术研发和新装备应用
在运距无法改变,人工、土地等各项成本不断上涨的背景下,唯有新技术和新装备的应用,才能有效降低成本,才能使新疆冷链企业短时间内做大做强,实现超越发展。因此,企业要高度重视自动分拣、智能仓储、无人机送货、大数据、人工智能等这些新技术的研发和应用。
4.3 发挥政府职能,引导支持行业发展
一是政府要制定扶持政策和措施,鼓励更多的社会资本参与冷链物流行业,同时要及时出台新疆的冷链物流行业发展规划,防止盲目建设,造成资金和资源的浪费。二是要完善冷链物流用地政策,对于符合规划的冷链物流项目在建设用地上给予适当照顾。三是完善冷链物流财税政策,切实减轻企业负担,将有限的资金投入再发展。
4.4加大专业人才培养力度
新疆的冷链物流行业处于快速发展期,急需一批管理人才和掌握新技术的专业人才。现阶段可以采取外部引进和自主培育结合的办法,予以解决。
首先,政府对于行业发展急需的高端冷链物流人才要在落户、住房、子女入学等方面给予切实的优惠政策,吸引人才来新疆工作。另一方面,企业要考虑以股权激励、业务分红等手段留住人才。其次,教育部门要顺应社会发展,改进教育理念,积极开设冷链物流方向的专业,对于国际和国内先进的冷链物流理念和技术要及时跟踪、研究、引进和应用。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业密切合作,将产学研结合起来,采取委托培养、定单培养等方式,有目标地培养急需的专业人才。最后,企业对于现有的物流人员要通过各种形式的在职培训,灌输现代化的冷链物流理念,迅速提高冷链物流人员的整体素质,促进行业健康快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