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医学专业药理学“课程思政”的探索与实践
2019-01-28杨元宵郑鸣之
杨元宵,姚 乐,郑鸣之,胡 珏
(杭州医学院,浙江 杭州 310053)
高校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高校课程和课堂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每一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形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协同效应[1]。药理学是临床医学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是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桥梁课程,为临床医学专业学生毕业后的疾病防治、合理用药提供理论和知识支撑。药物作为临床医生治疗疾病的工具,既可以挽救生命,也可以危害健康。如何正确有效地运用药物,不仅取决于医生是否具有全面而扎实的临床用药知识和经验,而且还取决于是否具有足够的责任心和高尚的医德。因此,在临床医学专业药理学课程教学中,“课程思政”的有效开展,对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近几年来,我校药理学课程教学团队在临床医学专业的课程教学中进行了积极探索。现将我们的探索与实践报告如下。
1 药理学“课程思政”的背景与动因
2014年,上海市把德育纳入教育综合改革,推出了一批“中国系列”试点课程,逐渐形成了“课程思政”理念[2]。北京中医药大学鲁艺等提出在药理学课程动物实验教学环节渗透人文教育,“引导学生尊重并感恩实验动物,使学生进入临床以后更加懂得尊重和爱护患者,在临床用药时做到规范、合理、安全”[3]。安徽医科大学王佳佳等提出在以病例为中心的理论教学环节中融入医德教育[4]。泸州医学院章卓等[5]提出在药理学课堂教学中渗透法律意识教育。滨州医学院李庆忠等[6]在药理学的理论和实验教学中开展了医学人文教育渗透的探索和实践。总之,高校“课程思政”的顶层设计已基本确定,也进行了多角度药理学“课程思政”的探索,但具体上,药理学“课程思政”的教学体系尚未完全形成,药理学“课程思政”还处于起步和探索阶段,也未对药理学课程中思想政治教育的元素进行系统化挖掘。
2 系统挖掘思政元素,有机融入药理学课程教学
我校药理学课程作为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课程组教师不仅教学经验丰富,而且创新意识强。课程组全体教师站在“两个根本”的高度,对“立德树人”在本课程中的落实进行了深入研讨,最终决定以临床医学专业为试点,就药理学课程的“课程思政”进行立题研究与实践探索。在查阅文献、深入一线调研的基础上,结合临床医学专业特点,最终挖掘、整理、确定了5个方面、10余个思想政治教育点,并确定了融入药理学课程教学的基本路径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目标,初步构建起临床医学专业药理学“课程思政”教育教学体系的主体框架。
2.1 爱国主义教育融入药理学课程教学
药理学教材本身就有丰富的爱国主义素材,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好这些素材,不仅可以很好地活跃课堂氛围,更重要的是可以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在药物与药理学发展史的讲授环节,介绍我国古代医药发展的成就和对全世界的贡献。在抗疟药青蒿素的篇章中融入当代药学家屠呦呦获得诺贝尔生理医学奖的事例。屠呦呦受《肘后备急方》的启发,带领团队攻坚克难,历经数百次的失败仍不退缩,终于创造性地从中药青蒿中分离出治疗疟疾的青蒿素,为人类健康做出了突出贡献。让学生明白只要立足当代中国实际,汲取中华文化精髓,瞄准世界科技前沿,着力提升科研原创能力,就能在科技创新上不断取得突破,走在世界前列。从而激发广大学生的民族自信、科学自信、文化自信。
2.2 医德教育融入药理学课程教学
在抗精神病药章节的理论课中,通过案例让学生明白泄露患者信息对患者可能带来的伤害,以及自己将要承担的法律责任。让医学生牢记医疗工作中要注意“保守医密、保护隐私”,实行保护性医疗。在调血脂药章节的理论课中,以“辛伐他汀与伊曲酮康唑合用导致横纹肌溶解致人死亡”的案例,让医学生懂得作为医生必须要“钻研医术,精益求精”,只有不断学习相关领域研究进展和学科前沿,努力提高知识和技术水平,才能在临床实践中帮助患者解除疾病带来的痛苦,也只有这样才能让自己避免医疗事故、医疗纠纷,尽可能地减少对患者的伤害。在抗菌药物理论课中,探讨过度医疗的问题。现实生活中,医生拿回扣滥用抗生素等药品的现象屡见不鲜。抗生素滥用不仅会使细菌病毒产生耐药性,出现超级细菌,同时还可能引发二次感染。以个别医生拿回扣被追究法律责任的案例警示教育学生。
2.3 生命教育融入药理学课程教学
防病治病、救死扶伤、保护人民健康是医生的神圣职责,通过生命教育培养医学生珍爱生命、敬畏生命、关爱生命的意识和自觉性是十分必要的。药理学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中,实验动物一直扮演着重要角色,在药理学第一堂动物实验课中融入实验动物伦理教育。敬畏实验动物是加强医学生“敬畏生命”伦理教育非常重要的一项内容[7]。通过该思政元素的融入增强学生对实验动物的尊重与关爱,触发学生对生命的敬畏以及对实验动物的感恩之心,使学生毕业从医后能懂得尊重和爱护患者。在性激素类药及避孕药章节中融入生命教育,以大学生婚前性行为和开学“人流”高峰的新闻案例,引导学生谨慎对待婚前性行为,掌握科学避孕方法,选择安全避孕措施,告诫学生尤其是女生要学会保护自己不受伤害。
2.4 法制教育融入药理学课程教学
在中枢镇痛药物的理论课中,通过吗啡的成瘾性和戒断反应等知识增强学生远离毒品的意识。同时让医学生明白吗啡等特殊药品具有双重性,正确合理使用能解除患者的疼痛、造福人类,但如果管理或使用不当,药品将变为毒品,危害他人,影响社会稳定。该类药品的使用要严格按照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的相关管理规定和医疗单位的相关流程处理,确保合法、安全、合理的使用。在多肽类抗生素的理论课中,以“本可成为世界第一的万古霉素,因没有知识产权保护意识而被礼来公司抢先申请专利”的案例展开,指导学生强化知识产权保护。临床医生的发明和发现往往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但目前医疗、科研单位存在着明显的“重论文、轻专利”的现象,一些优质的研究成果都首选发表在SCI收录的期刊上,而未先进行知识产权的保护,这大大影响了科研成果的转化。
2.5 团队合作精神融入药理学课程教学
当今社会分工越来越细,许多工作都不可能由一人独自完成,像医院如此复杂、精细、尖端的临床工作,不但需要医生之间的相互配合,还需要医生、护士、检验、影像、药剂等不同科室和专业人员的相互协作,因此,团队合作精神显得尤为重要。在抗幽门螺杆菌药篇章中,讲解临床常用的三联法或四联法,通过联合应用质子泵抑制剂、抗菌药、胃黏膜保护剂,大大提高对幽门螺杆菌的杀灭作用,强调协同作用、团结合作的重要性。 当然,药理学课程中团队合作精神的反面教材也是比比皆是。例如,头孢羟氨苄与藿香正气水合用导致双硫仑样反应,瑞格列奈与克拉霉素联用导致低血糖等等,这些都是联合用药不当所致。引导学生提升大局意识,培育团队合作精神,无论是在学校、在单位,还是在社区、在家庭都要尽量使个人利益和整体利益相统一。
3 提高药理学“课程思政”效果的探索与思考
基于系统挖掘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及其与课程教学的融入途径,并由此构建“课程思政”教育教学体系构架,要付诸于实施,并取得成效,有赖于“课程思政”的主导者教育教学理念的转变和课程教学单元设计的优化,有赖于教学模式的创新和思政教学资源的建设。
3.1 转变教学理念,提升教师素质
“课程思政”就是要把思想价值引领与专业知识传授相融合,这是教育教学理念的变革,在这场变革中教师是主导也是关键。我们的初步体会是:首先,教师要树立全员育人的理念。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不能把教书和育人割裂开来,在传授知识技能,解答问题疑惑的同时,还要注重“传道”,即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其次,教师要树立“课程思政”理念。作为一名药理学教师,必须在育人上有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的理念和意识,使药理学与思政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再次,教师要提高思政教育本领。在“课程思政”改革的探索过程中,我们不仅组织课程组全体教师学习相关理论、总结育人工作经验,还赴上海相关高校学习取经,并吸纳校内思政教师共同参与课程设计,以提升“课程思政”教学设计的水平。最后,教师要自觉加强思想道德修养。通过率先垂范、言传身教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塑造健康人格、实现全面发展[8]。
3.2 完善教学方案,提高教学质量
我校临床医学专业本科药理学只有64课时,相对于药理学教学内容来说,课时量偏少。在保证药理学理论知识、实验技能传授的同时,为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元素的有效融入,课题组重新编写了药理学课程教学大纲,把各思政元素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等写进大纲、编进教案。在课堂教学实施过程中大胆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巧妙地将思政元素结合到教学中,主要以案例、互动讨论等为载体形式融合思政元素,使教学方式变得更加多样、灵活,教学效果更加理想。课后,充分发挥网络资源优势,教师与学生可以通过在线开放课程共享平台、雨课堂等媒介就课程要点、难点以及社会热点、焦点等进行互动交流,并在互动交流中拓展“课程思政”,如在课内课外、线上线下的交流互动中,教师发现问题学生或异常情况,及时给予引导、处理,情况严重的及时向学生所属二级学院和校学生工作部门反馈。
总之,通过近几年临床医学专业药理学“课程思政”的探索与实践,拓宽了药理学的教学内容,丰富了药理学的教学方法,提升了药理学的教学效果和育人作用,并初步构建起药理学“课程思政”教育教学体系框架。但作为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落实到课程中的一项改革还未完全成熟。在今后实践探索中,我们将进一步丰富与优化这一体系框架,并根据后续专业课程教学及学生毕业后追踪反馈,不断完善这一体系框架,为最终确立医学生药理学“课程思政”教育教学体系提供我们的经验、模式与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