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北京市物流园区发展优势研究

2019-01-28王青燕

中国储运 2019年2期
关键词:物流园区经济区物流

文/王青燕

关键字:物流园区;发展现状;优势;北京;建议

引言

北京的“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城市战略定位和建设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战略目标,指明了新的历史条件下首都工作方向。这就要求北京物流业以保障民生需求和城市运转为根本出发点,着眼于提高城乡居民消费品质和提升产业竞争力,推动业态创新,加快专业化体系建设、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提高示范引领能力。实施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为北京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注入了强大动力,有利于提升北京在全球资源配置中的地位和作用,这将为北京物流发展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为三地物流网络联动布局创造条件。

目前北京市物流园区面临重要的发展机遇,如何完善和提升配套设施建设,依托空港、内陆港、铁路枢纽、公路枢纽以及保税政策功能区等不同区位的交通优势和定位,差别化提升完善物流基地功能对接和保障首都城市运行发展已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课题。

1.物流园区概述

1.1 物流园区概念

物流园区(logisticspark )是指在物流作业集中的地区,在几种运输方式衔接地,将多种物流设施和不同类型的物流企业在空间上集中布局的场所,也是一个有一定规模的和具有多种服务功能的物流企业的集结点。

从物流园区的定义可以得出,物流园区是汇聚物流资源、集约物流服务,推进物流企业实现规模效益、追求规模经济的有效载体。对于物流园区的内涵可进一步归纳成为以下几点:

1.多模式运输手段的集合:多模式运输方式即多式联运,以海运-铁路、公路-铁路、海运-公路等多种方式联合运输为基本手段发展国际国内的中转物流。

物流园区依托城市交通枢纽或港口,可以实现公路、铁路、港口等不同交通方式的有效衔接,从而实现多种运输形式的联运。同时,不同物流节点的运输形式不同,通过物流园区进行联合运输和有效衔接,可以将以往散杂、分散形式的货物纳入联合运输的模式,物流园区也因此呈现一体化枢纽功能。

2.多种物流功能和服务的集约:物流园区的物流组织和服务功能不同于单一任务的配送中心或具有一定专业性的物流中心,其功能特性体现在多种作业方式的综合、集约等特点,包括仓储、配送、货物集散、集拼箱、包装、加工以及商品的交易和展示等诸多方面。同时也体现在技术、设备、规模管理等方面的集约;既包括对进入企业的服务也包括对终端客户的服务。物流园区在规划与设计中不能只停留在功能上,必须定义所提供的服务,依据“链”条(需求链、供应链、价值链、产业链、服务链等等)设计物流园区的服务(建议在物流园区规划与设计中引进业务模式)。

3.多方面运行系统的协调:运行系统的协调表现为在对线路和进出量调节上。物流园区的这一功能体现为其指挥、管理和信息中心功能,通过信息的传递、集中和调配,使多种运行系统协调共同为园区各物流中心服务。

4.多角度城市需求的选择:物流园区与城市发展呈现互动关系,物流园区如何协助城市理顺功能,满足城市需求是物流园区又一功能特征。物流园区的配置应着眼于其服务区域的辐射方向、中心城市的发展速度,从而保证物流园区的生命周期和城市发展协调统一。

5.多物流设施的汇集

物流园区是大概念,因而要求物流园区土地和设施有一定的规模。因为规模大小将决定物流园区所能够承载的设施、功能与服务。

物流园区必须具备比较完备的设施,这些设施包括基础设施(用于仓储运输服务的设施)、公共设施(用于工商、税务、海关、商检、银行、保险等服务的设施)以及相关设施(用于办公、住宿、饮食等服务的设施)。

6.多体系服务手段的配套:物流园区应具备综合的服务性功能,如结算功能、需求预测功能、物流系统设计咨询功能、专业教育与培训功能、共同配送功能等。多种服务手段的配套是物流组织和物流服务的重要功能特征。

2.物流园区发展现状

2.1 全国物流园区情况

近十年全国总园区数量稳步增长,分布格局趋于均衡。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中国物流学会于2012年对全国754家物流园区(基地)进行了第三次调查,数据显示,长江中游经济区最多,为139家;其次是北部沿海经济区128家、西南经济区98家、黄河中游经济区93家、东部沿海经济区93家、南部沿海经济区84家、西北经济区63家、东北经济区56家。

对比2008年全国物流园区的区域分布,不难发现,目前中国物流园区布局已经发生了结构性变化:

(1)北部沿海经济区的园区数量增长较快,已经超过东部沿海经济区和南部沿海经济区;

(2)长江中游经济区、黄河中游经济区、西南经济区和西北经济区四个中西部区域园区数量上升快;

(3)东部沿海经济区以及南部沿海经济区的园区数量与2008年自身相比,数量有所下降。

物流园区数量分布的结构性变化既受外在经济发展的影响,又有园区自身调整的原因。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后,中国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空间上产业转移速度加快。以纺织服装出口业为例,为充分利用中西部地区资源优势,东南沿海地区大量服装企业开始向中西部地区转移,对当地区域经济产生强有力的影响,客观上对物流服务提出了新的需求。另外,经济相对发达的沿海经济区,服务创新速度较快,部分地方政府开始综合考虑园区发展的阶段性特点,通过政策引导和市场机制,实现物流园区的优胜劣汰、优化整合,从粗放式发展走向优化提升,从而表现出园区数量有所下降的现象。

2.2 北京市四大物流基地

北京市目前已经形成了通州马驹桥、顺义空港、大兴京南、平谷马坊四大环绕北京的物流配送基地,四大物流基地依托自身的不同特色区位条件形成了城市交通体系运输、公路航空联运、公路铁路联运和公路海港联运等四种差异化的物流形式。

1.顺义空港物流基地:成立于2002年,面积2.4平方公里,顺丰、DHL、宅急送、TNT、圆通都位于园区内……因为紧靠首都机场,空港物流园区无疑是追求高附加值和高速率的快递类物流企业的理想集中地,区内的物流企业“垄断”了北京市快递市场近4成的市场份额,不但异地快递在这里进行集散,同城快递大都也要通过这里派送到全市各处。

2.平谷马坊物流基地:成立于2010年,面积3平方公里,作为直通天津的口岸马坊物流基地,负担着大宗进出口货物的集中转运。

3.通州马驹桥物流基地:成立于2003年,面积5.04平方公里。背靠六环路,紧挨京沪高速、京哈高速的马驹桥物流基地依靠着便捷的城市内部交通区位做文章。2014年货运总量800万吨,占北京市2014年货运总量(29536万吨)的3%,另根据调研马驹桥物流园区注册企业300家,入驻企业50家,从50家企业中抽样12企业进行调研,工程机械的企业数占36%。

4.大兴京南物流基地:成立于2009年,面积6.71平方公里,铁路网密集的京南物流基地内共有28条铁路支线,火车可以直接开进企业的仓库。从哈尔滨、乌鲁木齐、上海、广州等省区市运来的货物下了火车就被迅速装上货车,通过公路配送到全市。据网站预测2014年货运吞吐量为7000万吨,占北京地区货运总量的23%。

2.3 北京发展物流园区优势

2.3.1 地理位置优势

北京是中国的首都,是政治、文化、科技、信息中心和对外交往的中心。国家经济的宏观决策和调控部门等均在北京。同时其航空和铁路客货流量位居全国第一。这些优势是所有其他城市无法比拟的。

2.3.2 人才、教育、科技资源优势

北京的人才、教育、科技资源优势明显,能够为总部经济的发展提供动力支撑。在国内务大城市之间,北京的人才、科技竞争力指标最高。在每百万人口中,北京的专业技术人员约占10万,广泛分布在经济领域和电子及通信、计算机应用、生物工程等高新技术产业。

同时,北京是全国最大的教育基地。北京有高校59所,其中重点高校23所,占全国重点高校的1/4。北京高校中有500个博士培养点,博士培养规模占全国的11.3%;有1081个硕士培养点,硕士生规模占全国的11.5%。

另外,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一半以上分布在北京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北京地区每年开展科技课题3万多项,取得科技成果1万多项,获国家级奖约占全国的30%左右。

2.3.3 集群效应优势

许多企业如跨国公司的总部、研发机构、大型企业、外省级办事处已落户北京,从而形成有一定规模的总部经济,产生集群效应,吸引更多的总部进驻。

2.3.4 知识型服务业发达,提供配套服务优势

发达的知识型服务业能为“总部经济”发展提供配套服务。知识型服务业不同于商业、房地产、饭店等传统服务业,它涉及会展与机构服务、现代金融服务、研发与技术服务、教育培训、文化传媒、医疗保健等,具有知识要素投入密集、增值度高、附加值高等特点。

3.北京市物流园区发展建议

尽管北京市物流园区有如此大的优势,但在实际发展中也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是:城市物流的服务功能与建设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的要求还有差距,物流网络布局仍需进一步优化;物流面积发展空间比较小,交通压力比较大;物流信息化、标准化水平相对较低,服务管理不够规范,服务质量和效率有待提升;国际物流和国内市场的衔接还需加强。

3.1 加强京津冀物流产业协作

推动环京津1小时鲜活农产品物流圈建设,支持企业在津冀地区建设蔬菜、肉蛋等农副产品生产基地和物流仓储设施,提高产地冷链设施水平和农产品物流配送效率。优化调整物流设施布局,在疏解区域性物流功能的同时,加强京津冀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合作。支持和鼓励企业结合区域经济发展和功能定位需要,在北京周边枢纽城市合作建设多功能物流节点和大型现代化仓储物流基地,完善生活必需品供应物流网络,缓解北京交通枢纽物流压力。加强产业对接协作,建立健全需求对接服务机制,促进区域错位发展和融合发展。

3.2 开展多式联运模式示范应用

推动不同运输方式在基础设施、物流装备、操作规范等方面的对接和统一,推进京津冀区域社会运力优化配置。开展京津冀货物多式联运试点,强化多式联运基础设施衔接,探索创新多式联运组织模式、推广应用快递转运装备技术,推动开展公路甩挂运输试点,探索推广公路零担、集装箱、清洁能源甩挂运输组织模式,不断完善综合物流体系。推进公路、铁路、水路等运输方式信息平台与社会化物流信息平台的对接,以信息共享提升运输组织效率,盘活既有铁路存量物流资源。依托电子商务,打通公海、海铁联运通道,建设跨境电子商务多式联运物流体系。落实规划监督考评。

3.3 有序疏解非首都功能

引导和推动区域性农副产品、基础原材料等大宗商品的仓储物流功能外迁。积极推进服装、小商品、建材等区域性专业市场及其物流功能加快向周边已有较好条件的地区整体迁出。严格执行《北京市新增产业的禁止和限制目录》,严控新增不符合首都功能的产业。

3.4 完善监督评估,加强考核评价

依据规划,加强对规划实施情况的跟踪分析和监督检查,听取社会各界、广大群众对规划实施的意见和建议,及时把握北京市物流业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组织开展不同阶段规划执行情况的全面评估,进一步增强规划对物流业发展的指导性;加大绩效考核力度,加大对重点工程和拟建项目的协调落实及综合评价考核。

3.5 改造升级物流园区建设,与北京“首都”功能服务相符合

在北京东、南五环和六环之间分散着大量的中小的物流仓库和配送中心,这些大部分物流设施将随着“非首都”功能疏解过程中逐渐消失,以符合北京城市新定位的要求。作为北京的四大物流园区更应该顺应首都功能新的潮流,改变园区内功能结构、入驻行业结构、入驻企业功能等方面,提升北京现代物流服务水平,满足首都城市现代化对物流的要求。

结论

物流园区在聚集各种物流服务提供商的同时,也为物流企业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发展空间,推动了物流企业自身的发展。其中对资金、技术、人才和信息化管理水平有一定的推动作业,北京市发展物流园区有一定的优势,加快解决一些物流园区存在细致化的问题,从而达到真正首都城市战略定位和建设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的目标。

猜你喜欢

物流园区经济区物流
成都平原经济区空气污染扩散气象条件变化特征分析
本刊重点关注的物流展会
基于改进物流量分摊模型的物流园区竞争关系研究
“智”造更长物流生态链
企业该怎么选择物流
物流园区出入口规划设计及其优化
媒体在中原经济区发展中的功能与作用
基于低碳物流的公路运输优化
基于AHP-TOPSIS的物流园区综合竞争力评价模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