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时代医学图书馆人才队伍建设的思考
2019-01-28
习近平总书记在两院院士大会上讲话指出,进入21世纪,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的孕育兴起,在深刻改变人类社会生产生活方式的同时,也在重塑人类知识获取和学习方式[1]。大数据作为技术革命代表,已被美国政府提升到了全球性战略发展的高度[2]。进入大数据时代,集教学、科研、交流于一体,跨学科、跨区域合作与共享,将成为医学图书馆发展的新趋势。为适应这一新趋势,医学图书馆的人才建设与培养,应加快向提高综合素质,尤其是运用大数据进行管理的大数据信息素质转型。
1 大数据时代医学图书馆服务功能的新变化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图书馆信息资源已经具备了数量大、结构杂、种类多、时效强等大数据的基本特征[3]。大数据技术在图书馆知识服务、知识组织、知识管理等方面的广泛应用,将不断推动图书馆业务能力与服务能力的提升[4]。图书馆在知识挖掘、知识发现等信息增值服务上离不开大数据技术的支持[5]。医学图书馆作为生物医学信息资源的汇集地,在为医学生、医生与生物医学科研人员提供学习、临床及科研工作信息保障服务的同时,也在为医学科研管理机构提供辅助决策信息。在多学科交叉与多技术应用的推动下,大数据理念已经广泛渗透至医学图书馆的各个工作环节,使得图书馆的构成要素和运行模式发生了巨大变化。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实施健康中国战略”,医学图书馆应紧跟时代步伐,在战略实施过程中找准自身定位,不断适应变化的用户需求,拓展服务范围和领域,实现服务功能的新变化,应对冲击与挑战。
1.1 用户需求的变化要求医学图书馆提供新的服务
《关于促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的意见》《“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十三五”全国人口健康信息化发展规划》《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和规范健康医疗大数据应用发展的指导意见》等国家医疗卫生信息化发展要求中,在大数据、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新兴信息技术领域,对医学图书馆在理论、方法与应用等方面提出了更新的要求。
1.2 循证研究的变化要求医学图书馆提供新的服务
医学图书馆的服务对象——医学生、医生与生物医学科研人员中大部分由于工作繁忙,往往无法及时更新掌握最新的医学科技信息和成果[6]。随着医生对循证医学研究资源需求的逐渐提升,医学图书馆馆员为临床医生搜寻信息将成为重要的工作内容,采用大数据技术开展新的服务方式刻不容缓。
1.3 交叉整合的变化要求医学图书馆提供新的服务
只有更有效地组织大数据、使用大数据,才能更多地实现科学技术的巨大推动作用[7]。随着跨学科交流合作重要性的增加,教学、科研人员对生物学、医学等多学科整合的需求日益提高,亟需通过大数据、物联网等新兴技术将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等众多学科进行集中整合。
1.4 数据资源的变化要求医学图书馆提供新的服务
生物基因测序产生了海量的数据,医院放射科的医学影像设备产生了大量影像数据。这些海量数据的产生,不仅使数据的存储规模越来越大、存储管理越来越复杂,而且要求相关人员对相关资源的组织越来越精细化和关联化。对于医学图书馆来说,就需要升级改造传统的粗粒度编目和有限类型资源描述系统,来适应更多海量数据资源的建设工作。
2 大数据时代医学图书馆人才队伍建设的新要求
传统图书馆的方便读者获取文献、权威收集学科资源、基于知识的管理与发现、编制目录、建立共建共享联盟等服务标准[8],已难以满足大数据时代下医学图书馆服务的新要求。在大数据时代医学图书馆功能创新与拓展的需求牵引下,医学图书馆传统的管理模式、服务领域、服务方式均发生了很大变化,医学图书馆正在向新的业务体系布局转变,形成医学大数据资源体系建设、医学大数据智能挖掘与应用建设、医学大数据信息智能服务平台建设等新的业务布局。新的业务对馆员的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对培育和塑造一支与时代发展相适应的高素质人才队伍提出了新要求,推进医学图书馆人力资源知识结构、技术能力和服务水平等综合素质的提升与转型势在必行。
2.1 认知能力精深化
信息认知能力是获取、辨别、评估和利用信息的基本能力,是大数据时代医学图书馆员的信息素养基础,在大数据时代医学图书馆的建立和运行过程中尤为重要。它要求医学图书馆员了解所需信息源的构成、了解用户需求和信息源之间的关系、能够根据需求提取相关信息、能够合理组织信息、能够通过精深化的认知能力发现海量信息深层次的价值。
2.2 知识结构多元化
图书馆专业的知识、医学专业领域知识和外语知识是一名合格医学图书馆员必须具备的。在大数据时代,更要求医学图书馆员在医学信息处理与挖掘、临床数据的处理与应用、算法导向的创新医疗应用、医学知识图谱建设、深度学习在医学领域的应用、医学领域自然语言处理技术等医学信息学前沿领域,具备多元化的知识结构。
2.3 创新能力多样化
如何在信息知识管理与服务的过程中实现信息知识的创造,是大数据时代图书馆馆员队伍能力建设的重中之重。创新能力既包括主动服务能力,也包括研发服务能力,更包括对用于能动性学习提供个性化创新知识的服务能力。创新意识需要融入每名医学图书馆员的大脑,才能增强和完善医学图书馆在大数据时代的创新服务功能。
2.4 技能提高迭代化
在大数据环境下的医学图书馆建设与管理过程中,许多新技术不断应用到信息服务领域,进而开拓新方法,拓展新职能。因此,医学图书馆馆员要紧跟形势发展的需要,持续学习和更新知识和技能,熟悉本领域和分支学科的研究方向,创新性地应用统计方法和高级数据分析技术,通过推进电子资源和在线教育的普及和利用,提高知识共享和教育范围,积极开展研究工作。
2.5 服务能力学科化
学科化服务是伴随着图书馆学科馆员制度建立而形成的一种读者服务模式,它要求馆员不仅要掌握一定的专业背景知识,还要掌握有关资源的组织管理和利用知识,熟悉计算机和互联网应用知识,具备信息采集、存储、组织、控制和服务的能力,掌握对电子信息资源进行深层开发,形成专题服务内容的能力[9]。
3 大数据时代医学图书馆人才队伍建设的对策
在图书馆服务所发挥的作用中,人的因素占75%[10]。大数据时代对医学图书馆馆员人才队伍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11]。随着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和人工智能等颠覆性技术的集中涌现,用户对知识的获取、应用、传输和交流等方式也发生了革命性变化。医学图书馆要适应大数据时代功能新变化、满足人才队伍建设新要求,必须加快解决当前人才队伍中存在的智能结构、年龄结构、配置结构不合理和不够壮大的问题,多措并举培养与医学图书馆现代化建设相适应的既高智能又年富力强的优秀人才队伍,尽快建立一支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独立科研与创造能力、较宽专业知识面和熟练掌握网络信息技术的图书馆员队伍。
3.1 加强大数据相关专业人才培养
建设一支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创新人才队伍[12],是习近平总书记的殷切期望,也是大数据环境下医学图书馆人才队伍建设的目标。图书馆作为对新技术敏感度极高的机构,需要医学信息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信息资源管理、生物信息学、医学信息工程、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智能医学工程、情报学等方面的专业人才。现阶段满足医学图书馆人才队伍建设新要求的相关专业人才还比较匮乏,可以采用与高校、知名企业联合培养的方式,加快人才培养,为医学图书馆信息服务的创新发展提供人才保障[13]。
3.2 建立完善的医学学科馆员制度
学科化服务是图书馆从传统的资源主导服务向以用户为中心的服务转变新模式。医学图书馆学科化服务,要以学科读者为中心,以学科馆员为主体,以提升读者信息获取与利用为目标,依靠图书馆网络平台构建的信息保障动态环境,实现高质量的学科化服务。在大数据时代,医学图书馆转向知识服务,学科馆员作为在某个学科或多个学科具有较强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一类图书馆员[14],是提供高质量学科化服务的关键,需要医学图书馆从实施学科馆员选拔机制、健全学科馆员管理考核制度、提高对学科馆员素养的要求、制定学科馆员工作内容、建设医学图书馆学科服务团队等方面进行体系化建设和完善。
3.3 继续已有医学馆员的业务培训
当前,医学图书馆正在经历着一场现实图书馆与虚拟图书馆并存、由数字图书馆向智慧图书馆转型的重大变革,需要及时调整医学图书馆人才培养方向和素质结构,在引进相关专业人才的同时,也要积极加强现有馆员的业务培训,加强大数据、物联网及计算机应用技术培训力度,充分挖掘现有人员的潜力,尽快使其熟练掌握新时代的信息管理手段和服务技能。继续教育的业务培训方式可以采取多种形式:一是举办或参加专题培训班。举办各类专业专题培训班,如举办大数据技术在图书馆的应用、网络检索查询、数据库建设及文献信息数字化开发与利用、外语等培训班,以及组织业务学习日等,进行人员的集中学习;有选择地选派馆员参加图书馆行业系统举办的各类业务培训班和专题讲座。二是实施指导性自学。根据医学图书馆总体建设目标和馆员素质需求,由图书馆领导统一规划,并得到馆员认同,把人才培养目标与岗位职责、培训内容与馆员素质密切结合,分别下达指令性自学目标,部署自学内容,提出必要的规定和要求。三是开展灵活多样的科研活动。医学图书馆馆员在工作实际中,会产生许多学习心得和学术思想,可以通过科学研究的形式将这些心得体会不断总结、交流、完善。例如,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图书馆在检索教学课程中,除了注重医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还通过举办《自然》杂志封面故事展及演讲比赛等活动启发医学生对科学前沿问题的思考[15]。
4 结语
功以才成,业由才广。大数据的出现,改变了人们对数据的认识与看法。一站式、学科化、语义化服务将是未来医学图书馆的主要服务模式。医学图书馆事业的发展,离不开既有交叉知识背景,又有大数据信息素养的创新人才队伍。大数据是大势所趋,医学图书馆应充分学习成功经验,更好地发挥人才的基础性作用,在人才队伍建设上,构建具有医学图书馆特色的人才队伍体系,弥补图书馆在技术应用等方面的劣势,推动医学图书馆的转型提升,为医学图书馆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