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加快提升中国国际出版能力建设的时代意义*
——从“外国人写作中国计划”谈起

2019-01-28贺耀敏

中国出版 2019年7期
关键词:外国人图书

□文│贺耀敏

“丝路书香出版工程”是中国新闻出版业唯一进入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的重大项目,“外国人写作中国计划”不仅是“丝路书香出版工程”框架下的重点项目,更是“十三五”时期中国新闻出版走出去的一项重点工程,其实施具有重要意义。该项目宗旨就是面向全球汉学家、译者、翻译家、作家等领域的海外作者,征集、资助、出版他们创作的有关中国主题的优秀原创作品。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中国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要“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讲好中国故事,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因此,当前加快中国国际出版势在必行,要深入研究国际出版的规律和趋势,促进国际出版快速发展。“外国人写作中国计划”作为中国出版探索国际出版发展的重要尝试,有助于促进中国同世界其他国家间的相互认识和相互理解,扩大国家间的文化传播与文化融通,加强国际出版交流与合作。

一、加快中国国际出版是应对国际形势复杂变化的迫切需要

当今世界政治经济形势风起云涌,尤其是美国政府极力推行的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政策,加剧了世界政治经济的不确定性,给中国的发展造成了十分不利的影响。在这种背景下,中国出版界应该积极探索,有所作为,加快中国国际出版,特别是加快中国主题图书的国际出版,为遏制这种不确定性作出积极贡献。这其中尤其值得一提的就是要鼓励更多的海外作者参与到撰写中国主题图书的文化活动中来,实施“外国人写作中国计划”就是重要的途径之一。

充分认识当前中国面临的国际形势,准确判断中国文化国际传播的历史必然和时代需要,推动和加快中国国际出版的发展,这是不以国际形势的一时一事变化而动摇的基本方略。这一轮以美国一些政治人物为代表的西方政客企图在国际上挑起新的冷战,进行新的冷战宣传,散布新的冷战思维,营造“准冷战”对峙格局,这是几十年来少有的政治动向,已经引起了世界许多国家和政治家的高度警觉。与此同时,我们也看到各国间的经济文化贸易关系并没有因此而出现巨大波动,特别是2018年中国进出口总值再创历史新高。在这种形势下,中国出版机构与海外出版机构之间的合作交流也同样持续增长。例如,在国家有关部门指导下,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发起成立的“一带一路”学术出版联盟,经过一年的努力,已有44个国家和地区的206家出版单位加入。在2018年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BIBF)期间举办的“新时代‘一带一路’学术出版高峰论坛”上,就有来自全球26个国家和地区的近百位“一带一路”学术出版联盟成员代表参加。这从一个方面反映了当前国际出版领域存在一定的“政冷商热”特点,需要我们深刻认识和把握。

充分认识中国出版业面临的加快出版转型和大力发展国际出版的历史机遇,推动中国出版业特别是龙头企业和企业集团由内向型向外向型转变,为中国出版业拓展更大的发展空间,这符合中国出版产业整体发展和出版企业自身发展规律的根本要求。近些年来,国际出版业正在发生着积极而深刻的变化,资本、技术、市场不断融合、联动发展,这就为中国出版业的国际化程度向纵深发展提供了可能,尤其是在目前“政冷商热”背景下,更要充分发挥中国出版机构和出版人的积极性,进一步加快出版合作和出版交流,为中国文化的国际传播、为中外文化交流做更多的事情。必须看到,在最近十多年世界出版业发生的前所未有的资本、技术、市场融合发展中,中国出版业赢得了跨越式快速发展,一批拥有国际竞争力的出版集团和出版机构脱颖而出。中国的出版机构和出版人应对这种发展趋势有清醒的认识和准确的把握,抓住国际局势变化给中国国际出版和国际文化交流提供的机遇,加快国际出版发展的步伐,拓展中国图书的国际市场。这是时代对中国出版机构和出版人提出的文化使命与历史担当。

充分认识海外作者介绍中国的重要作用和价值,吸引更多的海外读者认识中国、了解中国,既需要中国优秀作者撰写一批准确介绍中国主题的图书,特别是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发展进步的图书,更需要海外知华、友华、亲华的国际友人来撰写中国、介绍中国。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与进步,这是当今世界任何一个不怀偏见的人都无法否认的历史事实。人们可以看到,有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士到中国旅游观光、生活工作,感受中国的变化和魅力。用海外作者的眼睛和视角观察发展进步中的中国并客观撰写出来,将更易于海外读者接受和认识。在鼓励外国人撰写中国主题图书时,应该重点组织和策划一批有针对性的优秀图书,不仅要有介绍包括中国优秀历史文化在内的有关中华文明各方面成就的图书,更要有聚焦当今中国社会经济发展进步、讲述中国人民美好生活、体现中国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图书,尤其是要有反映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各领域成就,呈现中国在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等方面生动实践的相关图书。当然,如何寻找和挖掘在政界、学界、商界等领域具有较强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能够真正了解中国文化和积极看待中国发展的海外作者,与他们共同策划、共同写作、共同推广,能够真正实现增强中国人民与其他国家人民之间的相互认识与理解、相互信任与融通,消除隔阂,还需要走一段很长的路。可喜的是,一些产生了深刻影响的海外作者撰写的中国主题图书已经为我们提供了可供参考的范本。

充分认识跨文化传播与交流是消弭和缩小中外文化认知差异与不同的重要途径,加快中国国际出版步伐从一定意义上讲是更有意义的跨文化传播与交流,对于同样一个对象,不同文化价值背景的人观察后的看法也不尽相同,但只要是坚持客观、公正的立场,就有其存在的价值。认识不等于认同,了解不等于说服。在中国文化对外传播与交流中,一定会遇到基于不同文化价值体系的差异和质疑等问题,我们需要的是在传播中交流、在交流中交融,推动达成更多的共识,这正是进行对外文化传播与交流的意义所在。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丰富多彩的人类文明都有自己存在的价值。要理性处理本国文明与其他文明的差异,认识到每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文明都是独特的,坚持求同存异、取长补短,不攻击、不贬损其他文明。外国作者撰写中国主题图书一定会有一些看法和观点是我们所不能完全认同的,但是只要是能够坚持客观、公正的立场,就比那些误解、歪曲、丑化中国发展进步的图书要好得多。在跨文化传播与交流中,要善于将海外学者和海外作者的视角作为我们认识自己和认识世界的有益补充,只有这样才能吸引更多的海外学者和作者认识中国、关注中国。当今世界是一个联系日益紧密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想把国家之间、民众之间的文化交流拖回到冷战时期的做法是徒劳的。

充分认识和关注中国特色新型智库与各国智库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以及所进行的相关研究,促进与各国精英之间的积极对话,加强有关中国主题的学术成果的国际出版与传播。智库是各国思想与智慧的生产者和提供者、是各国主流舆论的风向标,对各国政治和政策的制定、舆论风向的引导都具有重要影响。各国智库之间的对话与交流往往是各国精英之间最直接、最尖锐的对话与交流,也最能反映各国间的利益诉求和利益交集。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中国特色新型智库作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和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现代国家治理体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例如,近些年来包括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国社会科学院等25家国家高端智库,在推进中外智库多领域多层次对话中十分活跃,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在当前,中国特色新型智库与各国智库之间在聚焦中国发展、共商全球治理等方面的国际交流与思想对话日益频繁,合作进行的政策研究和学术研究日益深入,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所产出的高水平思想产品日益增多,对相关高端智库研究成果的出版和传播理应成为中国国际出版的重要内容。值得关注的是,这需要通过中外出版机构和出版人的精心策划和精心设计才能为更多的海内外读者熟知,才能发挥更大的智力价值和政策价值。

总之,总结近些年中国国际出版发展,特别是围绕如何介绍和宣传中国,如何讲好中国故事,如何让海外读者更容易理解中国的发展进步而无需产生不必要的畏惧,如何探索和创新中国文化国际传播的新路径,真正实现中国文化的有效和良性国际传播等问题,中国出版人仍然有许多方面需要不断探索和提升。

二、大力提升中国国际出版整体水平

加强中外文化交流,鼓励海外作者撰写中国主题图书,这是出版业切实推进向世界展现一个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推动中国国际出版发展的重要途径。继续大力推动包括“外国人写作中国计划”在内的海外作者撰写中国工作本身就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应根据国际形势的变化,大力提升海外作者撰写中国主题图书的针对性,大力提升包括“外国人写作中国计划”等项目的整体设计能力、管理水平和操作水平,大力提升“讲好中国故事”图书的国际传播力和传播效果。总之,就是要提升中国国际出版质量与水平,推动和加快中国国际出版能力建设。在这个问题上,应以更加开放的视野和胸怀做好选题培育和选题策划,应以更加综合的角度做好计划的整体规划、顶层设计,应以更加科学的方法提高管理能力和服务水平,应以更加有效的支持和资助方式提高目标的实现,应以更加符合国际规范的做法赢得更多的作者和作品。

要结合国际形势的变化,深入研究世界其他国家国际出版的趋势和规律,深入研究今天和未来国际文化的潮流和特点,探寻中外文化交流中的思想共识和利益交集,从内容到形式力推“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的形成和扩展。国际出版实质上就是跨国出版,要学习和借鉴产业界、金融界优秀跨国公司的运作体制和机制,推动各种文化的交流与交融,站在更高的起点上做好中国的国际出版工作。应善于广泛运用和拓展国际资源,包括作者资源、内容资源、出版资源,以中国主题内容为主体,加强多种途径、多种方式呈现的探索。应摆脱那种追求“出版流程必须在我”的思维定式和传统做法,开展广泛积极的国际合作,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才是根本出路。目前实施的鼓励海外作者撰写中国主题图书和“外国人写作中国计划”还只是中国国际出版的一种形式,加快推动中外出版机构和出版企业联合将会更有效地促进国际出版快速发展。在国际出版中,出版者、作者、读者三者的关系本身就可能是跨国别和跨文化的,如何将出版人的出版意愿、作者写作中国的意愿、读者关注和了解中国内容的阅读意愿有机结合起来?应该有若干种合作模式。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推出的由美国著名经济学家、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阿马蒂亚·森(Amartya Sen)教授领衔编写的一部著作《新时代国际经济发展与合作:“一带一路”倡议》,这是森和他的中国学生一起编写的著作,讨论的话题不仅有中国经济问题,还包括世界其他国家的经济问题。这本著作就是跨国界的作者团队与出版机构合作的良好事例。

着力加强中国国际出版的顶层设计,特别是应广泛动员和联系中国出版机构参与其中,加强中国国际出版的产业集群和产品线集中度,顶层设计、上下联动,是做好国际出版的基本条件。从目前中国国际出版发展态势来看,总体上还不为大多数出版企业所熟悉、所掌握,中国主题图书走出去还主要处在自发和自觉的阶段,尚未形成产业发展的基本态势,因此要加强国际出版产业的顶层设计和引导。一是倡导并推动中国出版业积极拓展国际市场,实现向国际出版业态的转型,当前尤其要通过专业化协作方式,形成中国国际出版的协作网络和协作体,待时机成熟时则需形成若干熟悉国际出版规范、掌握国际出版资源的骨干出版企业和企业集团。二是坚持企业自主研发和自主操作为主、政府积极倡导和政策引导为辅的原则,政府不包办代替。例如,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约请了美国伊利诺伊理工大学商学院教授、芝加哥大学经济系研究员哈伊里·托克(Khairy Tourk)撰写研究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图书,这就是根据国家整体发展需要和“一带一路”倡议实践需要而约请作者撰写的图书,托克教授为此连续三年利用暑期到中国进行调研和写作,其专业精神令人感动。顶层设计、上下联动需要出版社做大量具体细致、基础性工作。仅从国际出版事业对策划编辑和文字编辑的要求来看,我们还有很大差距。

提高有关国际出版项目的管理水平是加强能力建设的重要一环,特别是加强“丝路书香出版工程”重点项目“外国人写作中国计划”的项目管理,使其发挥带头兵、领头羊的作用,从而切实提升包括“外国人写作中国计划”在内项目的整体品质和影响力。推动提升中国国际出版能力及“外国人写作中国计划”,一个重要工作就是要加强和改进项目管理,提高项目管理水平,突出绩效考核和绩效管理目标,当前尤其要按照“放、管、服”的总体要求,让该计划项目成为出版人、作者、读者都认可并欢迎的优秀项目和驰名品牌。应探索加快项目立项、遴选优秀作者作品、督促出版机构高质量出版以及项目成果的海内外营销等有效途径,这对于提升“外国人写作中国计划”的绩效和影响力都十分重要。出版业和出版物的产业与商品属性,要求项目执行必须遵循产业与商品规律,那就是突出产品质量和经济效益。例如,项目经费管理就有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对于许多国内出版机构来说,都希望立项项目经费尽快下拨,管理机构不应把项目经费捂得紧紧的,经费下拨如果像挤牙膏一般,那么项目完成期限也会难以确定,以这种方式“节省”项目经费的做法是消极的。

中国国际出版尚处在初期发展阶段,需要政府和有关方面大力支持和倡导,应不断增强项目覆盖面和项目资助力度,使中国国际出版逐渐走上健康发展的道路。根据“外国人写作中国计划”项目执行情况,当前特别是要在项目资助力度、资助时间节点上做好工作。从项目资助力度上讲,目前“外国人写作中国计划”执行的基本上是一种成本补偿法,即通过部分补充外国人写作中国图书的稿费支出和出版费用支出来推动这项事业,总体上看项目还缺乏吸引力和感召力。据了解,中国一些高等学校用于支持和资助中文著作翻译出版外文版项目的力度都要大于“外国人写作中国计划”。因此,加强对包括“外国人写作中国计划”在内的海外作者撰写中国主题图书项目的支持力度十分必要。对于外国人写作中国的图书资助方式,可考虑采取分级管理、分级资助的办法,好的作品就应该获得较高的资助额度,一般作品则取得常规的资助额度。此外,还可以考虑作品集成的办法来加快此类项目的实施,即从全国范围乃至世界范围遴选相关出版机构的外国人写作中国主题作品,经过一定遴选和确认程序,给予其冠名。这可以在较短时间内扩大包括“外国人写作中国计划”在内的此类图书的影响力。品牌需要长时期坚持不懈的涵养,品牌也需要短时期形成一定的规模和数量,短时期创造图书系列影响力,长时期创造图书品牌影响力。

深入研究国际出版规范和国际出版模式,大胆借鉴海外国际出版成功经验与做法,使其转化成为中国国际出版的发展路径,这就是中国国际出版后发优势所在。从出版的角度讲,推动包括“外国人写作中国计划”在内的海外作者撰写中国主题图书事业,是中国出版发展和中外出版合作到一定时期的崭新项目,中国所积累的经验不多,需要向世界其他国家学习。应将海外作者写作中国与中国人写作中国同样对待,吸引更多的国际出版人士参与其中,发挥他们在跨文化交流与交融中的优势。尤为重要的是,海外作者研究中国的视角会使作品本身具有特殊的吸引力,这在作品翻译中看得很清楚。例如,前不久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承担的《大中华文库》项目之一《晏子春秋》的英汉对照版翻译工作,就是由著名汉学家、以色列特拉维夫大学教授欧永福(Yoav Ariel)承担的,他长期研究先秦诸子百家思想,有很深的造诣。在翻译《晏子春秋》时一度因病住院,但那时仍在精神层面上与晏子对话,从中获得巨大的精神慰藉,他说这种跨时空对话给了他很大的生活勇气;他的孙女告诉同学说他的祖父是研究“燕子”(实则晏子)的,别人还以为他是生物学家。这是多么有趣的故事,也是多么精彩的宣传!在文化的交流与交融中加进一些类似的故事,一定会吸引更多的读者。

做好国际出版还需要充分运用如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等现代科学技术成果,特别是加强对于内容数字平台、营销推广平台、出版信息平台等平台建设。具体而言,做好包括“外国人写作中国计划”等海外作者撰写中国主题图书项目还应从以下几个方面不断提高和加强。一是大力提升包括“外国人写作中国计划”在内的海外作者撰写中国主题图书项目的权威性和影响力。类似“外国人写作中国计划”项目等是一项崭新的出版事业,也是中国开展国际出版的重要方式,应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成果特别是各种媒体和平台加强宣传力度。既可以充分运用各种传统媒体、新媒体、网络平台等对项目进行连续、系统的介绍和宣传,也可以加强对出版机构和版权经理人的培训,使更多的出版机构和版权经理人熟悉和了解“外国人写作中国计划”。二是积极整合和搭建海外作者撰写中国主题图书的出版信息平台,进一步集成各种与外国人撰写中国主题图书相关的信息资料,包括作者信息资源、图书信息资源、出版信息资源等并予以长期投资和涵养。三是鉴于开展海外作者撰写中国主题图书和实施“外国人写作中国计划”是一项前途无量的事业,应有一批核心出版单位和核心成员积极参与,既可以吸纳国内若干家出版机构和一定数量的优秀出版人,使他们成为这项事业的核心成员,也可以选择若干家海外出版机构和若干优秀出版人,使他们成为这项事业的海外核心成员并加强和建立中外核心成员之间的紧密联系和沟通机制。

可以预计,在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中国国际出版能力建设一定会有巨大的飞跃。

猜你喜欢

外国人图书
外国人学汉字
无障碍图书联盟
图书推荐
外国人如何阅读王维
欢迎来到图书借阅角
外国人
班里有个图书角
图书推介
怎么跟外国人推荐《琅琊榜》?
外国人排“毒”妙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