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供水工程施工技术与施工管理方式
2019-01-28张海峰
张海峰
(邢台冀泉供水有限公司,河北 邢台054000)
1 引言
我国的发展逐步与世界接轨,随着人口逐渐增多,新型的商品类住房成为主流,其设施中需要合理设置供水系统,铺设供水管道,从而满足现代居民的用水需求。同时,居民也要增强节约用水的意识,做到水资源的循环利用。当前社会,人们的居住环境十分复杂,包括居住的商品房和企业的写字楼等建筑,建筑内还包含各类设施器材,所以供水管道的铺设工作需要经历复杂的施工过程。若是供水管道施工不到位,那么在水资源的运输过程中极易发生渗漏,造成极大的损失,使企业和居民的正常用水受到影响,也会影响其正常生产生活,严重时还会损害他人的身心健康,造成不良的社会影响。因此,相关人员要对供水工程施工技术和施工管理方式进行总结归纳,提出具体施工方案,并对方案进行仔细研究讨论。
2 供水工程施工技术分析
2.1 施工准备工作
为了确保施工工作的安全进行,保障施工任务按期完成,就必须将准备工作安排到位。对于施工现场环节来说,只有质量符合标准的建筑材料才能保证施工安全和成品的使用性能,为此要将材料规格作为评价的标准,淘汰滥竽充数的残次品。对于不合格的材料,联系后勤部门尽快进行更换和补充,对于施工使用的工具也要进行质检,避免设备出现质量问题、减少因设备故障对施工效率造成的影响。同时,做好施工现场布置工作,保障各道工序顺利衔接,减少因交叉施工、环境因素变化对正常施工造成的影响。
2.2 沟槽放线施工
沟槽放线目的是让施工任务组能准确判断各类建材的摆放位置和高度,从而更好地根据设计图纸进行施工。实际操作时要根据施工规范展开,先放出沟槽底部的宽灰线,再对土质情况进行分析,精准计算放坡宽度,最后放出沟槽开挖边线。
2.3 沟槽开挖施工
这个步骤属于基础设施建造,一般会花费较长的工时,同时,也是影响整个供水工程施工质量的关键因素,一般来说这项工作有具体时间限制,督促建造任务的有序开展。沟槽开挖时,应根据土方平衡调配计算,做到挖填配合,避免出现重复搬运的情况。负责清底工作的人员需要按照设计标高做好清土工作,坑底应预留约200mm的厚土采用人工形式开挖,最大限度保障地下环境不被破坏。施工过程中,要不断借助水准仪以及经纬仪的使用对沟槽进行测量,确保基坑的标高和中心线位置不发生偏移。之后要根据施工设计要求进行放坡,如果地基基础不稳固,还要对对槽壁进行支撑处理[1]。
2.4 管道安装施工
安装前对管道也要进行检验,此举旨在避免后期管道发生故障时进行返工,大量节省人力物力,通常从管道的材料性能等多方面进行综合检测。在其安装过程中,考虑到管道材料的特殊性,为管道提供保护,要从下游向承接位置安装。管道的承接口和拐弯处要注意气密性,做好防水防锈工作,必要时还要进行防腐处理。全部预期的工序完成后,还要对管道整体进行全方位地检验,将施工产生的垃圾清除干净,保证管道内外无异物,确保其能够正常投放使用。
2.5 钢筋工程
除了管道工程之外,供水工程中还有许多其他项目。例如,钢筋工程,工程中所使用的钢筋一定要有出厂的合格证,并经过取样试验合格之后才可以进场。对钢筋进行加工时,应采用钢筋调直机、闪光对焊机、钢筋切断机以及钢筋弯曲机等机械设备进行钢筋半成品加工。在钢筋下料前,按照1:1的比例在钢筋场内按照标准断面放大样制作标准钢筋,把标准断面钢筋的放大样图放置在在铜模板上,随后对钢筋进行定位。需要把每一个钢筋与标准断面的钢筋进行对比,避免不合适情况的出现以及造成保护层大小不合适的问题。箱梁钢筋主要由顶板铜筋与底腹板钢筋两大部分组成,为了确保钢筋绑扎的位置准确和加快模板的运转时间,使铜筋绑扎与箱梁混凝土施工能够同时进行,钢筋绑扎在胎具上进行施工[2]。
3 供水工程施工管理方式探究
3.1 完善施工管理制度
完备的监管措施是保证供水管道质量的重要手段。从管道材料的选用环节就要开始把控,并且确立统一的规格,这样在施工环节就便于调用和管理,日后在维护管道时就能直接更换不用考虑适配性问题。在具体的维修环节中,有关部门的管理者和维修人员要积极配合,做好沟通,确保供水管道维护工作的顺利进行,减少不必要的经济损失。在供水管道事故抢修工作完成之后,要做好相应的表格资料整理工作,方便进行存档。选择供水管道时,要严格遵循管理制度中的有关规定,针对不同管道的使用情况选择合适的供水管道材质。设计供水管道的结构和走向时,不仅要选用合适的材料,更要注重管道拐弯接口处的工艺处理,一般来说选用柔性接口处理方式,能更好地降低供水管道的爆管率。与此同时,在施工期间对供水管道的安装过程进行全程监控,施工之后进行管道掩埋工作时,还要制定验收规范,确认管道符合使用标准之后再进行投放。
3.2 创新管理手段
除了制定好监督措施之外,相关人员还可以通过创新方式让此工作更加科学和完善。首先,随着现代化技术的发展,多类通讯和电信设备已经逐渐普及,完全可以取代传统的人力劳作,凭借此思路,可以将施工现场的监督人员替换成监控设备,从而节省大量人力物力;其次,通过应用新型技术进行系统化地管理,将纸面上的施工安排呈现在电脑设备上,可以直观地看出各区域的结构分布,从而进行思路清晰地人员调配;最后,借助现代化的多媒体通讯设备,管理人员可以和施工现场的作业人员进行实时互动,施工时遇到任何问题可以及时与后台进行协商调节,从而保证工程的稳定开展。
3.3 优化管理部门的组织结构设置
明确了施工管理的任务,同时,还要对施工管理人员的素质进行提升。监督工作的质量往往是由从事监督工作的人员决定的,如果在供水工程建设中管理人员思想上出现懈怠,或是管理人员不具备专业的技能,无法协调现场工作,都会产生不良影响耽误施工进度,严重时还会造成工人受伤。因此,工程的管理者要以具体的工作能力为依据来严格挑选,施工管理人员要具备专业的施工技能,还有良好的沟通能力,这样才能保证管理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所以应优先挑选有相关经验的管理人员。挑选之后对其进行考核,根据其管理技能的不同进行分类,各司其职保证各部门的协调管理,也能间接加强各部门之间的联系,保证供水工程的建设任务顺利完成。
3.4 重视对管理人员的培训与考核
明确了上述几点,就要定期安排培训工作,对管理人员的专业技能进行教学和考核,以实时更新的方式保证工程的质量。当期的考核结果要作为下一批课程编排的依据,对于当前管理人员的管理薄弱点要大力进行培训,对于供水工程的施工工艺、材料选用、管理方法和手段都要有全面的认识和清晰的了解。与此同时,参与培训的人员还要培养自己的创新意识,不断结合现代化技术的发展,将管理与学习融合起来,创造出新型的管理方式并应用到管理工作中。除此之外,企业还要加强人才招聘工作,供水系统的工作是日常而繁杂的,经常有人员的流动,为此组建一批稳定的施工人才队伍就显得很有必要,这也是保证工程质量的关键手段。
4 结语
综上所述,城市供水系统作为现代城市正常运作的关键,若是供水出现异常那么不仅会浪费水资源,更会影响企业和居民的生活。因此,有关部门必须高度重视城市供水工程的施工管理和日常维护,发生事故时及时处理,最大限度地保证供水系统的稳定运行,保证供水安全,为城市化建设工作的有序推进提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