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要讲好故事 又要守住底线
2019-01-28张花
张 花
曾经在《酒泉日报》刊发过这样一篇报道:“六月初,夏至未至,敦煌旅游渐入佳境。夜幕降临,聚集了敦煌特色美食和深厚文化的敦煌夜市游人如织。逛夜市,很少有人正经八百地穿着正装,即便是穿着背心拖鞋,也不会令人侧目。夜市,就是因为有浓浓的市井气息才更让人舒服。
在敦煌夜市,人们突然有了自己的生活哲学,不再追求过于规律精致的生活习惯。啤酒和炸鸡不是敦煌特色,这里的人们大多用烧烤配啤酒。一字摆开的小摊上,或三五成群,或两人对饮,即便没有酒,来上一碗三泡台或一杯杏皮水,也怡然自得。
让人沉醉的,是夜市特有的味道。这是敦煌的味道,也是时间的味道,人情的味道,文化的味道。这些味道,已经在漫长的时光中慢慢积淀,变得越来越丰富,越来越醇厚……”
上文节选自笔者在2014年写的一篇关于敦煌夜市的文章,文字铺陈出的画面感,显得安静、婉转。
每一次重大的信息技术变革都会给传媒行业带来强烈冲击。4G网络普及后,媒介的内容生产方式、传播方式、表达方式和接收方式都随之改变,使得传媒生态发生重大改变。随着5G时代来临,更符合用户“速食”消费习惯的短视频成为内容传播的绝对主力。《2019中国网络视听发展研究报告》显示,截至2018年12月,中国网络视频(含短视频)用户规模达7.25亿,占网民总数的87.5%。2018年整个视频内容行业的市场规模为1871.3亿元,短视频市场增速最快,从2017年的55.3亿元增长到467.1亿元,同比增长744.7%。
近几年,越来越多的传统媒体开辟了自己的短视频阵地,将新闻压缩成30秒甚至更短的视频,曾经对新闻深度的追求逐渐被强烈的视觉冲击所取代,抓人眼球的内容越来越多,引发思考的内容逐渐减少。浮光掠影中,耗时的文字阅读正成为生活的奢侈品。
尽管工作需要下载了抖音等短视频平台,但试用后,我依然无法爱上短视频,被炫目的画面和音乐轰炸过后,大脑被各种一闪而过的信息短暂填塞,没有咀嚼,也留不下痕迹。短视频展示的只是片断,不是我要的故事。
选择做一名记者,很大程度是为了满足自己听故事的欲望。一个好记者,就是一个善于讲故事的人,要去不断寻找读者关注的故事,探索故事的真相。
有的故事是神秘的。
2013年5月,一些市民发现酒泉时代购物广场堪比神秘百慕大,停放在这里的汽车遥控锁常常失灵。一位网友将此事发到了网上,一时间猜测不断,人心惶惶。记者实地探访后找到了酒泉无线电管理处,经专业人员现场测试后发现,原来是广场上的两个LED显示屏产生的频率覆盖了汽车遥控锁的频率,造成遥控锁失灵,并非灵异事件。
有的故事是悲伤的:2010年夏天,7名小学生去北大河玩水,其中一名叫小超的孩子,去救被急流冲倒的小伙伴时不幸被河水卷走,等闻讯赶来的大人找到他时,年仅11岁的小超已经停止了呼吸。
有的故事是温暖的:2010年4月28日,肃州区一家火锅店的员工在宿舍抓住了一个翻窗入室的瘦小少年并扭送派出所。派出所两位民警听到少年肚子咕咕叫,便啥也没问,先带他去吃饭。那时已经是下午5时许,少年含着眼泪吃了当天的第一餐。
这位少年15岁,家在甘肃漳县,到酒泉投奔姐姐。可6天都联系不上姐姐,带来的70元钱只剩4元,舍不得花,又找不到工作,饿急了才翻窗入室。考虑到他未成年,民警对其进行了劝导。当晚,少年就睡在民警的宿舍。次日,民警联系救助机构送其回家,临分别时,一位民警从口袋里掏出一些钱塞给少年。
相信有了这次经历,少年永远不会再走上歧途,他会一直记得,曾经有几个穿警服的叔叔,在他最无助时给过温暖和信任。
有的故事充满了悔恨:2011年7月26日,何某被民警戴上手铐,她哭着问,“能不能让我见孩子一面”,这个心愿支撑着她度过了8年逃亡岁月。2003年,丈夫出轨后要离婚,何某不肯,争吵中失手刺死丈夫。此后8年,她逃亡兰州、西安、包头、宁夏,忍受着良心的谴责和对幼子思念的折磨,发疯似的工作,为孩子攒下15万元学费。这个可怜的母亲为自己的一时冲动付出了沉重代价,其中最大的代价是让孩子永远失去了父母。
有的故事绝望中生长出希望:2012年,两个月大的婴儿小果果不幸头撞在了门框上,颅内出血,出现了抽搐等症状。第一次开颅手术风险极大,但孩子挺了过来。手术并没有彻底将孩子治愈,还需要第二次甚至第三次手术,但家里的全部积蓄已经花完了,未来无法预估的医疗费用让家人陷入绝望。这个故事通过我采访报道后,被迅速传播、发酵,许多市民慷慨解囊,向这个素未谋面、还未看清这个世界的婴儿伸出援手,数万元的捐款让孩子的父母重燃希望。
做了10年记者,听过、写过数千个故事,这些普通人的故事经过文字的浸润和阅读的发酵,就有了打动人心的力量。有些故事不是进行时,无法拍摄视频素材;有些故事内容曲折,不能用一分钟的短视频说清;有些故事经过记者文字的梳理、润色,会更加清晰、通透。
“1986年,哈雷彗星掠过地球。那一年,王健出生,他把自己对天文学和星空的热爱归结于和彗星有缘……王健和赵颖说,他们拍摄的每一张深空照片都只是浩瀚宇宙中微不足道的一个小小角落,却布满了数百万颗亮星,每颗亮星都是一颗像太阳一样的恒星。无数个类太阳系,极有可能发展出无数智慧生命。所以,当人类仰望星空,外星生命可能也正在做同样的事。正是对神秘星空的好奇和对宇宙万物的敬畏,让他们爱上了天文学,爱上了天文摄影……”
上文出自2018年笔者采写的酒泉摄影人系列中的一篇报道《王建、赵颖:总有人要仰望星空》。2680个字的稿件,加上配图,第一次让读者窥见了天文摄影爱好者拍摄的艰难和宇宙星空奇异的美景。
有趣的是,稿件刊发后,赵颖告诉我,他们拍摄星空近4年,但即便是对身边最亲密的朋友和亲人反复解释,他们也没有弄明白自己具体在拍什么、有什么意义,看完报道后,立刻表示清楚了。
如今,全媒体融合已是大势所趋,对于报社记者而言,熟练掌握新媒体工具,熟知传播规律,从传统领域转型为全媒体记者是必然过程。然而,实实在在地讲好每一个故事依然是我们需要做的事。在纷繁复杂的全民媒体时代,记者更应该用好故事守住新闻的底线,留住普通人获悉真相的最后阵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