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州市党报全媒体融合纵深发展路径
——以红河日报社“社长总编红河行”专题报道为例

2019-01-28杨红伟

中国地市报人 2019年11期
关键词:专题报道总编红河

杨红伟 叶 伟

推动媒体深度融合,是党中央巩固宣传思想文化阵地、壮大主流思想舆论的重大战略部署。面对呈裂变式发展的新媒体,州市党报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和挑战。红河日报社2019年4月下旬推出的“全国少数民族地区报业社长总编红河行”专题报道,既是全媒体深度融合发展实践中进行的一次创新尝试,也是一次在推动全媒体深度融合的实践中的大练兵,通过这样的尝试和练兵,真正实现了全媒体的融合与融活。

2019年4月21日至26日,来自中国报业协会少数民族地区报业分会40家会员单位的80余位社长总编及代表齐聚红河,开启为期6天的全国少数民族地区报业社长总编红河行活动。为配合做好这次“社长总编红河行”活动,红河日报社成立了全媒体专题报道组,以“全国少数民族地区报业社长总编看红河”为栏题,进行全媒体深度专题报道。活动期间,红河日报社社长、总编辑既是活动的参与者,又是活动的报道者,亲自指挥报道,全媒体、全方位、多层次展现全国少数民族地区报业社长总编红河行活动。到4月28日,“社长总编红河行”共在《红河日报》刊发快讯、图片新闻、消息、侧记、专访、系列报道等各类稿件48篇,在中国红河网刊发128篇,掌上红河98篇,红河日报官方微信8篇,红河日报官方微博48篇,红河日报网络直播滚动播出文字图片视频242条,红河日报抖音视频15条,可统计新媒体阅读量达260万次。

一、“社长总编红河行”专题报道的创新举措

(一)做足“顶层设计”,建立全媒融合报道机制

活动举行前2个月,红河日报社就开始对这次活动的举办及对活动的报道进行了相关筹备和策划,期间又反复召开各种不同层级的会议对相关方案进行修改,做足了“顶层设计”。在确定了活动的具体日期、行程后,红河日报社编委会便提出将搭乘刚建立起半年的融媒体中心平台,以此次活动为契机,开展全媒体报道,实现多角度、全方位、快捷化、立体化传播。

在为期6天的活动中,红河日报社社长多次召集记者们研究调整专题报道的选题和方向,提出采访报道要点和相关采访要求,指导全媒体融合报道。红河日报社总编既是此次“社长总编红河行”的参与者,又直接参与全媒体报道。为提高新闻时效性,记者采写的新闻稿件,凡在微博、客户端等新媒体上刊发的,直接由记者中心主任审定后推送,在报纸、网站、微信上刊发的,再由总编审核把关后刊发,这样,既提高了报道的时效性,保证了新闻的快捷性,又提高了新闻报道的质量,统一了报道的风格,实现了各媒体按各自特性推进报道的统筹。

在6天的活动报道中,全媒体融合报道机制起到了关键作用。前方记者与后方编辑,前方指挥的记者中心主任和后方统筹的新闻信息发布中心主任一直保持着联动。前方“社长总编红河行”的新情况、报社领导在报道中提出的一些新要求,都能通过与后方的联动及时得到相应呈现,既实现了整个报道能够按照活动前的策划方案有条不紊地推进,又实现了活动中一些策划之外的新情况无一遗漏地进行了报道。

(二)借力融媒体、全媒体融合报道

时下,除了报纸、网站、手机报等传统媒体外,微博、微信、客户端、抖音……各种新兴媒体形态方兴未艾,在为广大用户提供着快捷方便的体验的同时,也对传统媒体带来了强烈冲击。红河日报社并没有抱残守缺、因循守旧,而是因事而谋、因势而动、顺势而为,以融合融活的积极心态,加快媒体深度融合发展,使各媒体平台既发挥各自优势,又相互联动,形成内容相同、表现形式不同、针对受众不同的具有强大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的网上网下同心圆。

在“社长总编红河行”专题报道中,整个行程共涉及红河州7个县市23个采风点。针对采访线路长、采访点多的实际,红河日报社充分利用已搭建好的融媒体中心,充分发挥报纸、网站、手机报、微博、微信、客户端、抖音、红河图库、网络直播等不同媒介和平台的优势,既开展适时报道,又做深度解读;既针对青年人进行高效快捷的网络直播、快讯和抖音推送,又有服务行政机关、事业单位人员的严谨而深度的解析报道,还有针对老年人及专业人群的手机报、图片库的传播报道,实现了立体式全覆盖,提高了党媒的影响力和舆论引导力。

(三)跟进系列报道,延伸阅读的高度和深度

在开展“社长总编红河行”之前,报社领导带领相关部室负责人多次研究了专题报道的选题和方向,提升了报道的高度和深度。活动开始后,针对参加活动的各家报社的社长总编们在红河采风中的反响、建议和意见,报社领导不断吸纳、借鉴,并组织参与报道的前方记者深入讨论,作出适时调整。

千淘万漉始见金。经过反复修改和锤炼,又融合了来自各方意见,红河日报在“社长总编红河行”系列报道中,形成了4大系列:

1“.全国少数民族地区报业社长总编探寻红河之美”之《聚焦新型工业化 触摸红河行脉动》《活力四射的开放红河》《守护绿水青山 共享诗意栖居》《高远站位谋全局 聚力脱贫促跨越》。

2“.全国少数民族地区报业社长总编红河行侧记”之《不虚此行 大开眼界》《贴合受众需求 激发媒体融合发展活力》《生活在红河大地上的老百姓真幸福》。

3“.社长总编看红河专访”之《百花齐放满眼春》《万紫千红总是春》。

4“.社长总编红河行后续报道”之《云程发轫 红河出发》《探索“融合融活”新路径》《采红河之风 扬红河之美》。

这四组系列报道,既各自独立又相辅相成,既独立成篇,又与整个专题相呼应,延伸了重大新闻报道的深度和广度。

二、“社长总编红河行”专题报道的局限与不足

1.重“移动”轻“互动”,硬新闻尚需软呈现

移动互联网时代,媒体格局和舆论生态正发生巨变,传统媒体遭遇的压力和挑战与日俱增,转型发展亟待破题。但转型发展中以“移动”见长的新媒体不是“万能钥匙”,更不是唯一的选项。红河日报社从2018年8月起建设融媒体中心后,在大力推进新老媒体融合的同时,也着力推动新老媒体的融活发展,逐渐从报纸、网站新闻“搬运工”转变成报纸、网站、微信、抖音等平台的“精加工”角色。但“社长总编红河行”专题报道并未走出传统报道的思维模式,不论是在前方的报道组还是在后台的编辑组,还是难逃以报纸为中心的传播模式和思维惯性,更多的工作重心依然放在如何通过新媒体的移动效应和呈现上,而忽视了既要“移动”,更要 “互动”,让更多的受众通过讨论等方式参与进来的环节。这也进一步凸显了“两微一端”等新媒体平台的原创性和互动性不足。硬新闻如何“软性”呈现,才能吸引受众的进一步关注和参与,扩大党报各媒体平台的影响力和感召力,仍需要不断探索实践。

2.重“串联”轻“并联”,社会效益未带动经济效益

新老媒体的融合发展,是传媒产业变革的大趋势。对于州市党报而言,受制于自身人才、资源等方面的缺憾,要迎接挑战,首先得自力更生,但不能单打独斗,而是需要借助外力,善于整合各种资源,发挥资源集约效应,唯有此才能谈得上生存和发展。但“社长总编红河行”专题报道在注重各媒体平台“串联”的同时,却忽视了通过高阅读量、点击量可与经营创收同时“并联”,让资源整合,使这次活动全方位、多角度、全平台宣传带来的社会效益带动经济效益。在红河州,一个拥有3万以上的微信公众号,即可实现经营创收,而红河日报微信公众号拥有22万多粉丝,“社长总编红河行”专题报道的微信公众号点击量高达50多万次,完全可以通过赞助等方式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双丰收,可惜经营部门未能抓住这一良机。

三、全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的思考

在移动互联网已经成为信息传播主渠道的全媒体时代,坚持移动优先、讲好故事、全媒一体、立体传播,是推动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巩固党媒主阵地,实现州市报社行稳致远的不二法宝。

(一)移动优先,再造新闻生产流程

移动互联网时代,新媒体借助高新技术,改变了新闻生产流程,“终端随人走、信息围人转”,已经成为信息传播的新态势。只有牢固树立移动互联网思维,调整采编流程,强化移动优先理念,把传统的从记者到编辑的老模式,变为从记者到“中央厨房”,再到各媒体平台,做到“一体策划、一次采集、多种产品、多媒传播”,实现媒介资源集约化生产,才能盘活新闻资源利用率,产生连锁效应,扩大新闻传播的影响力。

(二)讲好故事,激发受众参与互动

当前媒体环境,人人都有麦克风是最大的挑战,内容生产供给侧已成为竞争的红海。州市党报的最大优势是生产能力高,讲故事的能力强。这就需要进一步发挥优势,用群众耳熟能详的语言、喜闻乐见的形式、乐于接受的方式,创作出让受众爱听爱看、产生共鸣的好作品。同时,必须打破单项灌输的传统习惯,找到受众的关注点,用鲜活的形式表现出来,激发受众参与互动的热情,扩大党媒在社会上的影响力,达到新闻传播的最佳效果。

(三)全媒一体,打造新型媒体矩阵

“内外相通,上下相应、左右相接”是未来全媒体发展的“画像”。时下,州市报社除了报纸、网站等传统媒体外,大多还拥有客户端、微信、微博等新型媒体平台。但切忌“全媒在手,各显神通”,而是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要坚持一体化发展方向,加快从相加阶段迈向相融阶段”,从机制一体化入手,优化采编流程,打通各平台“任督二脉”,实现全媒体无障碍融通,构建具有强大影响力、竞争力的地方新型主流媒体矩阵。

(四)全媒传播,实现党媒全域覆盖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形成资源集约、结构合理、差异发展、协同高效的全媒体传播体系。”我们要通过全面整合“报、网、端、微”等媒体资源,形成全媒指挥调度体系,打造完整的资讯传播链条,产生良好的传播效应,提升主流媒体的传播力和覆盖面,实现党媒全域覆盖。

猜你喜欢

专题报道总编红河
专题报道
魅力红河 大美梯田
专题报道
红河学院作品选登
专题报道
红河书法作品欣赏
专题报道
【总编絮语】
总编风采
编辑部的快乐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