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制度红利转化为企业发展红利
2019-01-28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原磊
□ 文/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 原磊
一个活跃而进步的企业必先基于一种活跃而进步的制度,一个和谐而文明的社会必先基于一个和谐而文明的制度。社会的文明首先是制度的文明,企业的进步首先是制度的进步。任何一次成功的改革都是从制度上着手的,也都是从制度上收到成效的。倘若将企业或社会比喻成一列火车,那么制度就是企业或社会列车运行的轨道。现代社会已进入高铁时代,这当然需要铺设高速铁路,没有高速铁路就没有高速列车运行的高速度,制度的作用从中可见一斑。
一般而言,企业都是根据自身实际制定制度,然后用制度看守企业。但公司制度不是一成不变的,高铁时代还沿用绿皮车轨道,肯定行不通。随着公司内外部经营环境变化,其制度流程调整优化也必不可免,否则制度非但不能释放红利,还会成为企业发展的枷锁。
企业实现其发展战略目标的过程,是一个艰巨和漫长的过程。这个过程伴随着企业管理水平和运营状况的不断优化、革新,是一个逐渐上升的循环。在循环优化过程中,制度建设可以固化企业已有的成功经验、模式和管理方法,为企业铺垫好上升的轨道,确保企业各项管理工作依据即定的轨迹运行,最大程度地避免偏离目标,避免出现风险。
中海油能源发展股份有限公司《企业制度流程优化的创新与实践》一文,正是探索公司发展与制度配置的一种尝试。随着公司推动产业升级转型的不断深入,各层级管理不断增强,企业内部部门之间(横向边界)、层级之间(纵向边界)壁垒加深,逐步显现出资源板结、决策层级多、制度冗流程长、授权不充分、沟通梗阻多等问题,严重阻碍了公司战略目标的实现。如何让企业高速运行之列车配上最佳轨道,他们做了三个方面工作:一是利用信息化构建沟通渠道,推动解决制度存量问题。二是制度科学分类、因企施策,推动制度差异化管理。三是创新“五轮审核法”,提高新增制度质量。以解决企业管理痛点为出发点,以提升组织效率为核心,通过全面推进制度体系精简,推动流程优化与再造,探索构建与公司发展战略紧密切合的,管理简单、配套机制完善的制度管理体系,助力公司转型发展,提高企业防控风险能力。
相比其他管理问题,流程浪费更具有隐蔽性。即使在“管理规范化”“流程严谨”的大企业,效率较低情况仍然普遍存在,流程不合理是导致企业市场竞争力下滑的一个重要原因。简化、优化工作流程,是节约成本、提高效率的重要途径。要想在市场竞争中获得比他人更高效益,就必须时刻警惕和跟踪流程管理,对于那些内容重叠、管控缺失、设计操作性、适用性不强等流程或环节坚决予以清除。为了保证优化工作顺利实施,企业可分阶段分步骤推动流程优化工作:一方面以流程优化实施方案为载体,结合各单位实际情况,进行业务流程体系审核节点优化与再造;另一方面打破组织边界,以“协同”为依托,以职能部门为横坐标,进行横向流程(跨功能、跨职能)间的优化与整合,在保证各职能部门业务开展及风险防控的基础上,消除业务流程中管控内容类似、时点交叉、管控要求不一等问题,打破部门间壁垒,构建柔性界面。
好的制度是企业高速运行最佳轨道。企业只有把轨道铺垫好,疏通好,把影响企业高速发展的制约篱笆拆除,制度红利才能转化为企业发展红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