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应用型本科院校计算机专业学生技能培养与企业需求0接轨新模式的研究

2019-01-28杨志勇

探索科学(学术版) 2019年8期
关键词:计算机专业校企技能

杨志勇

湖南应用技术学院 湖南 常德 415000

目前就全国各类高校来看,计算机专业学生从学校毕业后能立马适应社会企业需求的少之又少,要么是理论脱离实际,要么是技能跟不上企业的要求。教学知识落后,跟不上日新月异的IT技术的发展。特别是应用型学院的人才培养,很多地方还停留在理论知识学习的层面上,实训也只是对知识点的基础训练,使得学生学好难,就业更难。《应用型本科院校计算机专业学生技能培养与企业需求0接轨新模式的研究》旨在探讨和研究这一现象并努力解决这个问题,使学生在学校学习之后真正的能适应企业的要求,与社会需求进行0距离接轨。

如何培养出适应企业需求的IT 人才? 是我们教育工作者应该去深思的问题。

从目前国内的高校来看,开设计算机专业的学校数都数不清,但基本上都有同一个问题,那就是培养的学生不符合社会用人单位的需求,与用人单位还有一定的差距。

是什么原因引起的此类现象? 大多数是因为学校早已把培养目标定位,培养的是基础扎实的人才。当然,这个定位也没有错,从学生技能培养时间上来看,培养学生夯实的基础这点时间还远远不够。还有一些因素,如:教师水平落后、教学方法陈旧、教材版本偏低、教学管理制度教条、新技术不能有效的传递到学校等等。国家也大力提倡校企合作,但大数情况都是处在一个形实上,企业并没有给予学校太多的支持,而学校也并没有到企业进行更多的学习,最后要么是不了了之,要么也只是今后企业用人的人才储备。即使是“订单”模式、“2+”模式、“定向生”模式等,也只是停留在表面,并没有与企业进行深度的联系,学生也没有到企业长时间的学习,企业也没有在学校组建与之高度相似的实验室并排专业人员前来长期指导。

国外校企合作模式可以归纳为四类:一是“政产学”模式。在德国,政府主要通过立法,保证校企合作与人才培养顺利实施,学校和企业通过建立校企合作关系,在校企合作中开展人才培养,各负其责,学校负责课堂教学,传授专业理论知识,企业以校外教学科研实习基地的形式,负责学生实践教学。二是“理论与实践交替”模式。在美国,新生入校先进行半年的理论知识学习,以后每两个月交替进行在校学习与在企业实践,临近毕业回校集中学习半年,完成毕业论文或毕业设计。三是“半读半工”模式。在英国,在学生的培养过程中,安排学生在企业顶岗工作,开展实践,并且学生可以获得工作报酬。四是“工厂”模式。在新加坡,以工厂模式来办学,给学生营造一个很真实的工厂生产环境,在这种逼真的环境中学习知识和技能。从以上模式可以看出,国外高校是以校企合作的方式促进人才培养,有的是贯穿学生培养的整个过程,理论学习与实践训练交替进行,有的是在某一时间段,集中完成各项实践教学任务。从另一个角度可以看出,国外校企合作培养人才有较为完善的国家立法制度保障,有国家强有力的政策支持,管理规范有序,学生实践紧密结合学生未来的就业途径和方向。

社会在变化、学生也在变化,为了改变这一现状,我认为无论是教学还是管理,我们的大学,特别是应用型的大学都要进行一次大幅度的调整,再也不能千篇一律的进行教学和管理。这也就是今天此项研究的意义。

此研究是一项教研教改的研究,研究和改革的目标是改变现有的传统式的教学模式,把企业真正引进来,充分尊重学生的选择,调动和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大力争取实现学生的技能培养与社会用人0距离接轨。

1 研究的主要内容和解决方法

(1)、在各专业的课程开设上特别是一年一期基础课程开设进一步做出有效调整;

由于计算机专业各课程体系都是IT类课程,所以在一年一期可以开设相同或高度相近的课程,这样以保后期学生专业选修的有效进行。

(2)、改变传统的进班到终的管理方式;

以前的班级管理是入班到毕业从一而终,改革的方式是:、学生录取入班进入录取专业和班级学习,第一学期计算机各专业开设课程相同或高度相近。到第二学期学生可在本院内再一次选专业学习,不一定要在录取专业上限死。这么做的目的是学生在高中填报志愿时大多处于一知半解或完全随意的状态,对所选专业并不了解,经过一学期的大学学习后,对专业认识也有一定的认知,再加辅导员、任课老师、教研室的进一步宣讲,对各个专业就会相当了解,这样一来,学生可以按自己的爱好和兴趣再作一次选择;、班级管理上仍按原班级管理,只是学生上课时到所选专业去学习,学完后回到原班级;、只要学分达到毕业要求,今后毕业证仍然按原录取专业发放。

(3)、以工作室的形式真正引进企业人才,带领学生开展企业式的培养模式。

真正引进相关的企业,让企业在学校建立工作室,企业派有经验的人员常住学校工作,学校则把三年一期的学生按学生选择分配到各工作室,每个工作室配备一名老师协同管理,由企业人员带领老师和学生进行真正的项目开发。当然,学校也可以承接业务让工作室去开发,这样做到互利双盈、一举两得的效果。企业下派人员的工资和工作室产生的收益企业可以与学校做一个合理的协商,最终是学校、企业、学生三方受益的局面。学校成了真正的有开发能力的学校,学生成了真正与社会用人0接轨的学生,企业也增加了项目来源并有了后续的人才。

2 应解决的关键问题:

(1)人才培养方案的调整;学校要从全局的角度进行一次人才培养方案的调整,不能怕麻烦而按部就班,应有大胆的创新精神。

(2)教学管理上的突破;教学管理和班级日常事务管理可能会要有较大的变动,也不能因为麻烦而墨守成规,改革肯定是要有变化的。

(3)引进企业有效人才。到各大中型城市寻求合作的企业,力争企业能把公司深入到学校中来,学校应提供完善的条件,如:工作场所、部分机器设备以及下派员工的食宿等。

此次改革是一次多方受益的事情,无论是从学生层面还是学校方面还是企业角度来看还是学校老师方面来看,者是百利而无一害的。

以上是个人见解,仅作抛砖引玉之用。

猜你喜欢

计算机专业校企技能
新工科背景下计算机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探究
中职计算机专业产教融合混合式教学研究与实践
立足“农”字做文章 校企合作风生水起
校企合作的电子商务课程教学模式
“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促进计算机专业教学理念创新与实践研究
劳动技能up up!
秣马厉兵强技能
拼技能,享丰收
面向计算机专业的电路与模电教学方法研究
一个平台 四项合作 多方共赢——“政府搭台、校企唱戏”之校企深度合作的模式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