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强化小学德育教育 切实加强学校管理

2019-01-28胡爱芝

探索科学(学术版) 2019年8期
关键词:德育工作思政德育

张 平 胡爱芝

1.山西省吕梁市孝义市崇文街道中心校 山西 吕梁 033000;

2.山西省吕梁市孝义市府东街小学 山西 吕梁 033000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在大中小学循序渐进、螺旋上升地开设思想政治理论课非常必要,是培养一代又一代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保障。在3月18日召开的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深刻阐述了办好思政课的重大意义。

德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和受教育者的需要,遵循品德形成的规律,采用言传身教等教育手段,通过内化和外化,发展受教育者的思想、政治、法律和道德几方面素质的系统活动过程。小学德育是社会主义文明建设的奠基工程,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因此,强化小学教育,切实加强学校管理是新时期教育工作者的首要任务。

一、意境要高,起点要低

小学教育是为提高全民族素质的基础,是为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奠基的。小学德育一定要遵循这一思想,着眼未来,意境要高,这样才能保证德育工作的方向。但是一定要根据少年儿童的生理、心理发展特点,抓好基本的道德素质和行为规范的培养,并注意由远加近,从小到大。如爱祖国要从爱学校、爱家乡教育起,爱人民要从爱同学,敬父母教育起。这些要求是儿童必须做到的,又是他们经过努力能够做到的,这就是意境要高,起点要低,让小学生盖大楼,造飞机有困难,这是现实做不到的事。那么,让孩子学会不乱扔纸块、不随地吐痰、不在墙上乱涂乱画是容易做到的,而且能够做到的事。所以,小学德育面对现实,教育儿童要继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达到最基本的要求,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爱国的具体表现。

二、严格要求,扎实训练

德育包括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行为,道德判断等方面的教育。儿童时期最重要的还是激发儿童的情感和儿童道德行为的训练,而训练一定要实实在在。只有严格要求,反复训练,才能恢复良好的行为并逐步固定下来,形成习惯。例如要求学生懂礼貌,就要训练他们早晨见到老师见到同学要问好,问早,放学要道再见;要求学生心中要有他人,就要教育训练学生把困难留给自已,把方便留给别人;要求学生热爱劳动,就要要求学生学会自已的事自己做,利用实践课,教他们怎样做家务,孩子们在“争当家务小能手”、“争当妈妈好助手”等活动中,真正体会到父母的艰辛,当家理财不容易,从而进一步懂得了孝敬父母,为父母分忧的道理;组织学生参加校内外公益活动,如清理校园,种树种花,到街道打扫卫生以及到烈士军属、孤寡老人家送温暖等,这些校内外公益活动,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极好机会。学生在实践中增强了对他人、对社会的责任感,并逐步体会到人生的价值在于奉献,在于为社会多做贡献。

三、学科渗透,水乳交融

教师是科学知识的传播者,更是灵魂的工程师。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把德育渗透到各项活动中、各科教学中和学科教学水乳交融。比如:开展绘画活动使学生运用手中的笔把耳闻目睹的自然现象、景色、社会生活以及心中的希望和憧憬,形象生动地展现出来。在整个绘画过程中,学生们充分感受到了美,产生了表现美的强烈欲望。在美的创作中,学生通过丰富的联想,激发了对祖国、对家乡的热爱之情,自然地也就受到了思想款育。此外开展“说悄悄话”、“讲故事”、“春游”等活动可以对孩子们进行德育透透。同时以孩子们喜闻乐见的形式进行德育教育,培养他们诚实勇敢、勤俭节约等优秀品质。

学校教育不仅要靠各种教育活动,而且还要靠各科课堂教学。学生在校时间大部分是在课堂上度过,大量的思想教育工作也是通过各科教学完成的。因此把课堂教育教学作为教书育人的阵地,努力探索在教学中渗透思想教育的规律,充分发挥课堂教育的德育功能,是对孩子们进行德育教育的重要途径。《道德与法治》课是以学生生活为基础、以学生良好品德形成为核心,促进学生社会性发展的课程。这门课程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公民奠定基础。音乐、美术课可以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树立远大理想。小学语文教学要抓住时机,对学生进行提升品质、言行合一等教育。

四、加强管理、强化教育

好的思政工作应该像盐,但不能光吃盐,最好的方式是将盐溶解到各种食物中自然而然吸收。办好思政课,就要在“放盐”的技术和艺术上多琢磨。让思政课“有知有味”,要坚持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统一性和多样性相统一,主导性和主体性相统一,灌输性和启发性相统一,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要重视思政课的实践性,把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要加大对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接受特点的研究,创新方式、拓展渠道引导学生参与教学讨论,深入思考,水到渠成得出结论。此外,还有必要挖掘其他课程和教学方式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使各类课程与思政课同向而行,形成协同效应,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

因此,学校要加强管理,强化教育。首先教师要在所教的课程中有机地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一个有责任的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在课堂的表现,而且要关注学生课后的举止,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习惯,发现苗头予以引导或教育。然后,在思想品德教育上,教师的身教重于言教。教师是学生的镜子,学生是教师的影子。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要先做出榜样,身体力行所达的教育效果要比苦口婆心地说百遍千遍要好得多、正所谓“身教胜于言数”,受感化的学生就像教师一样认真地去做人。再次,德育工作要富有人情味。德育是做人的工作,是以人格来培养人格,以灵魂来望造灵魂,是人与人之间的全面接触,其本身就是一种感情交流。教师总希望自己发出的信息被学生接受,而学生对教师传递的信息总是有选择的。教师态度诚恳、讲究方式、情感真挚,教育者与被教育者就容易沟通,“理”则通达。实践证明:加大德育工作中的人情味,不仅非常必要,而且势在必行。最后,德育工作的出发点不是禁個人、约束人,而是创造条件发展人。以学生为本,按照党的教育方针,以及人的发展规律来塑造学生思想品德,决不是培养学生的个人主义。德育要外在约束与内在约束相结合。在培养“成人”的问题上,要“他律”和“自律”,教育与管理,外在约束与内在约束有机地结合起来。外在约束主要是法律、法规、纪律和各项制度;内在约束主要是“内疚神明”;只有内外结合,学生才能成为完整意义上的人。加强和改进德育工作,必须一手抓法纪教育,一手抓思想教育,两手齐头并重,相互配合,严格管理,注重疏导。

学校、家庭和社会相互配合、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树立起教书育人、服务育人、管理育人、环境育人的思想。建设起综合管理,多管齐下,全面覆盖的教育系统网络,学校才能培养出适应新时代发展的人才,才能培养出勇于担当时代赋予的重任的栋梁。

猜你喜欢

德育工作思政德育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实践探索
高中英语教学中德育的渗透
德育工作的实践探索
思政课“需求侧”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