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地方政府行政管理现状及改革探索研究
2019-01-28邓瑞琳延边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邓瑞琳 延边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行政管理改革是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是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构建法治型、服务型政府的必然要求。地方政府行政管理改革归根结底是要改革行政机制,优化政府职能,深化简政放权,推进政务公开,创新监管方式,增强政府管理公信力和依法执行力,提升地方政府工作效率,建设人民满意的法治型、服务型政府。
一、我国地方政府行政管理改革的重要性
(一)新时代信息化建设的需要
信息时代,对地方政府行政管理理念、工作流程、决策实施赋予了新的挑战。行政管理对象内涵发生巨大变化,几次改革的行政管理机制在运转中仍存在诸多弊端,致使行政管理职能交叉重叠,管理方式与时代脱节。所以必须进行深入改革。转变行政职能,提高行政决策质量,适应信息化建设的需要,为社会提供良好服务,保障社会和谐有序发展。
(二)市场经济顺利发的需要
全球政治经济快速发展,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成效显著,但地方政府行政管理改革未与之同步,使经济体制深入改革呈现瓶颈,制约了经济快速的发展,改革现有的行政管理机制,建立健全宏观调控体系,有利于形成完善的、开放的、规范的市场体系;有利于保证经济体制改革的顺利进行。
(三)民主、法治化管理的需要
地方政府的行政管理能力和管理作用是衡量一个国家执政党权威性的重要表现,同时也是政府管理社会、实现民主法治化国家的先决条件。行政管理方式的革新能有效支撑社会良性发展,有利于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满足人民的生活需求。
二、我国地方政府行政管理现状
(一)我国地方政府行政管理改革取得的成果
在政治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化的背景下,地方政府明确深化改革的管理目标,继续发挥宏观调控战略部署,完善公共服务,依法规范管理,积极推进政务公开。把改革的重点提升到深化政府职能的转变、健全信息化管理上来,从中积累了行之有效的经验:简政放权,压缩管理领域,对市场经济的调控趋于科学化;优化资源配置,加大基础建设,使公共基础设施、环境卫生逐步完善化;加强教育、医疗改革,解决收费高看病难等问题,将教育医疗、社会保障趋向普及化;利用网络信息技术,增设电子政务办公,使政府政务管理接近信息化、透明化;政府采用购买等方式管理社会,强化法律监督、公众参与,使行政服务呈显法治化、扩大化。总之,政府行政管理正向着职能优化、廉洁高效、公众满意的服务型创新发展。
(二)我国地方政府行政管理存在的问题
1.机制改革迟缓,管理方式固化
沿用的传统地方政府行政管理机制形成权力制,多采用强制手段管理行政事务,多层行政等级阻碍政府的决策和审批。政企、政事分开不彻底,存在交叉管理,推诿扯皮现象。管理缺乏创新,方式固化,信息化利用率低,纸质办公资料留存较多,高效的服务型管理模式为完善。
2.政府职能复杂,法治意识淡薄
目前,地方政府职能部门人员正处于新老交替时期,学历、知识结构等整体素质不高,不适应信息化管理。存在职能分工复杂、履职拖沓、业务错综、责权不明弊端。政府办公流程繁琐,行政管理涵盖社会功能。重视经济效益调控,轻视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公共基础性事务的管理。依法依规管理意识不够,显见地方保护主义和选择性执法现象。
3.计划操控普遍,信息业务参差
地方政府对公共基础服务、生态环境保护和社会安全等方面的管理运用计划手段操控普遍,阻碍了政府与社会的协调发展和联动建设。地方政府对公共服务平台的组建、运营的重视程度各异。互联网升级跃变,多地电子政务建设处于基础期,网站功能简单,技术受限,技能培训不够,信息业务参差不齐,短期内难以解决。
4.公共服务弱化,民意反映失衡
我国各地的基本公共服务存在地域性差异,未形成均等化。发达富裕地区远强于落后地区。行政服务体系有待完善。由于对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基本公共服务资金投入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短期回报率较低,地方政府在行政决策和监管上存在项目审批拖延、忽视监管、执行脱节等现象。同时还存在行政管理方法单一,向社会购买服务的机制尚未健全。多地政府对环境治理、安全保障等的市场准入不足,社会福祉性服务没有达到公众的满意度。
5.政务公开简单,公众参与缺乏
地方政府行政管理的政务公开方式单一,采用的公开形式公众认可度低,存在走形式、走过场、虚报瞒报现象。少数地区乡镇行政管理的电子政务系统缺失或者不健全,技术人员少,业务不精通,导致信息传输、办公、共享滞后。影响了互联网行政管理的对接。使公众对政府的工作状态、管理模式、决策实施知情度降低。参与监督热情不高。地方政府往往忽视公众意见。不法分子利用网络漏洞破坏政府形象的事件时有发生,网络平台缺乏防范功能。
6.行政监督缺失,管理问责懈怠
地方行政同级部门独立性相对较强,部门之间的业务缺失监督和约束。不完善的监督机制影响了行政管理的公正性和公开性。监督机关缺乏必要的独立地位,监察法和有关的法律法规对行政管理中出现的特殊违法违纪行为缺少明确定位。公众的参与监督意识不强,监督力度不够。使有些地方政府在管理中重任务轻责任;重效益轻处罚;重处罚轻预防等现象发生。降低了行政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三、我国地方政府行政管理改革探索的几点建议
(一)改革行政机制,促进管理规范
在互联网云计算的大数据环境下,地方政府要全面深化改革行政机制,削减多层行政管理等级,推行大部门制,推进政企改革,规范行政条款,废除不适应当前的规章制度。利用市场手段服务行政事务,健全服务型、监管型政府。充分发挥信息网络平台作用,缩短审批时间和程序,减少纸质、用章操作,完善科学、适度、合理的行政管理框架和人员配比。加大技术培训,确保城乡行政事务性管理顺畅、快捷。创新多元化行政管理机制,加强服务型管理理念,正确运用激励机制,明确管理目标,细化绩效考核,优化服务体系。逐步建立公民办事一站式、“单窗口”、“一卡通”、自助式的电子服务系统。使我国的地方行政管理向着信息化、规范化、效率化方向发展。
(二)优化政府职能,确保行政法治化
在供给侧改革背景下,地方政府要切实转变行政管理职能,优化行政管理方式,保证地方区域经济持续发展。要整合机构设置,明确职能分工,深入推进政事分开。把工作重点转移到保障基本公共服务的扩大化,加大对教育、医疗、环境卫生等民生福祉性社会管理的投入。宏观调控市场资源配置管理,平衡政府与市场、社会的关系,协调各地方政府的信息资源共享、互动合作。调动社会力量管理社会事务。简政放权职能下放,整合职权交叉、管理重叠机构,适度增设信息服务管理,规范管理审批。逐步完善地方行政管理人员的岗位责任制和绩效考核制度,实现公正文明执法,扫除地方保护主义,杜绝选择性执法。把专家评证、风险评估和公众参与纳入重大决策程序中,增强政府的执行力和公信度。确保行政管理法治化,保持社会稳定发展。
(三)稳抓宏观调控,实现管理信息化
地方政府要加强公共基础服务、社会稳定管理、生态环境保护等宏观调控职责。提前做好基础设施的规划设计,简化管理程序,建立健全各级行政电子管理系统,完善行政管理官方网站门户,及时推送最新动态,优化微信公众号、微博共享平台,实现网上办公全覆盖。加大网上办公的人力、物力投入,定期进行技术培训,合理利用互联网+技术的大数据、云计算,整理、分析、存储、应用管理信息,进行决策、办公、共享。减少行政管理的隐形成本投入。实现政府办公信息化、远程配合协同化、公民办事自助化、行政管理便捷化。
(四)完善公共服务,提高公众满意度
地方政府有责任和义务建立健全惠及民生、可持续发展的公共行政服务体系,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公平公正、均等化。主要提供安全保卫、教育文化、卫生环保、社会保障等基本公共服务的行政管理事项。在公共服务行政监管上,遵循决策执行与管理监督并存机制,优化机构配置,简化职能设置和办公流程。在行政事务上,引入竞争机制,通过委托、合同的形式,推广向社会购买服务。完善行政管理运行机制,各级地方政府可通过强化节能减排、环境治理、安全保障等市场准入标准,推动城乡一体化建设,修缮社会公共服务设施,增建基础设施解决就业,增加社会福利和补助款项的投入,增设民生工程,创建生态家园,维护公民的合法权益,提高民众的满意度和幸福感。
(五)推进政务公开,增加公信透明度
在互联网环境下,地方政府根据国家法律、法规和信息公开条例,设立咨询监督岗,完善政府电子政务网站,以公众网络平台形式将不涉及国家、商业及个人隐私的政府信息向社会公开。包括城乡公共设施配置、投资预算、重大建设项目招标审批、社会环保、公益、基础建设的实施等信息公开。逐步推进事务公开,增加公信透明度,依法办事,提高公众、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的政治参与度。完善公正、公开的多元化信息程序,拓展公众参与、建议渠道,确保公众参与决策信息及时反馈到行政部门,最大限度发挥公众的政治权利,提高公众合理化建议的采用率。使政府和公众形成有效的信息互动,提升公众和社会对地方政府的监督力度,保障地方各级政府行政管理工作的有序进行。
(六)强化行政监督,依法行使问责制
监察机关、审计部门以及各级地方政府的上级行政机关依法对下级行政机关全程监督。及时查处、处理违法违纪的行政管理行为及相关责任人。强化行政监督,要加强对财政预算、支出、投资等及各项转款的审计工作,设立专门的监督机构,对其提供必要的保护和奖励机制。细化各项问责制度,对触犯刑法、监察法以及行政条例的管理人员要严厉查处,追究违法违纪人员的刑事责任及有关人员的连带责任。进一步强化社会监督,公众及社会团体可以匿名或者实名举报;或者利用手机、电脑等媒体发布行政管理人员的违法违纪行为。使有关部门及时介入调查处理。进而督促行政管理人员依法依规办事,遏制贪污腐败的滋生,提高行政管理工作质量和效率。
总之,在信息变革和产业革命的历史机遇期,要全面深化地方政府行政管理改革,把转变政府职能放在核心位置。贯彻依法服务的根本思想,增强宏观调控,锐意创新,推进政务公开。继续完善公共基础服务,充分利用互联网信息化、数学化技术,健全电子政务体系,管理好惠及民生、福祉社会的行政事务。建设职能科学、结构优化、廉洁高效、人民满意的服务型地方政府,创造良好的失衡环境,提供优质的行政管理,维护社会公平稳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