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问题与战略探究

2019-01-28郑宇蛟中国人民大学

消费导刊 2019年37期
关键词:主导产业资源型优势

郑宇蛟 中国人民大学

社会经济水平的提升,使城市化发展越来越迅速,但是期间也相继出现一些问题,资源浪费与生态环境污染等的存在,对城市的长期发展带来直接影响。出于对可持续发展的考虑,为了实现城市发展转型,需要坚持节约以及资源可持续发展路线。所以,在这一背景下越来越多城市开始以资源可持续为发展方向实施发展战略。

一、资源型城市概述

基于城市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针对资源型城市给予极高的关注,并且在《全国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规划(2013-2020年)》中明确指出了资源型城市的概念,即城市发展期间凭借相关资源推动经济发展[1]。这里提到的资源更多是指不可再生资源,不可再生资源的开采与加工能够有效推动经济发展,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从而为城市社会经济发展提供动力。

如今按照相关规划要求,我国资源型城市数量超过200个,分析可知对于资源充分利用有利于实现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但是期间因为资源开采、应用过度,相继导致环境方面的问题,从另一方面制约了城市发展。为了更好的实现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不能够始终依靠传统资源带来的优势,还要从长远角度考虑,真正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

二、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模式

(一)城市优势延伸模式

所谓优势延伸,即在经济转型与发展的过程中充分利用现有优势,实现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的转化,并且将产业优势转变为地区经济发展优势。通过优势延伸模式,需要立足于资源基础与城市产业体系,以此来改变单一型资源模式。

优势延伸模式在实践应用中有非常可观的前景,可以将城市转型中的优势予以保持和延伸,将原有资源优势经过延伸后,成为地区发展的经济优势。一般该模式在应用中主要是通过产业链条延伸的方式实现,推动城市中的关联产业、连续产业与主导产业发展。针对优势资源进行深入开发,构成完善的产业体系,对于所在城市甚至全国范围内都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一方面可以推动地区经济发展,另一方面也将主导产业优势充分体现出来。将原有资源优势经过延伸后,也将成为当地新的经济发展的经济支柱,有利于当地的经济的发展,促进更多新的经济模式的呈现。

(二)城市优势互补模式

城市经济转型过程中应用优势互补模式,利用异地异质资源突出产业与经济所具备的优势。比较适合在矿业单一的城市中应用,期间在开发资源期间要和域外资源进行整合。通过优势互补模式的应用,发现优势资源整合与产业异地连接,能够实现所有异地优势资源产业的积极互动,从而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三)城市优势组合模式

城市中的诸多资源会全部集中到一个区域,通过资源组合的方式发挥资源优势。针对这些优势资源进行开发,可以体现出优势组合模式的核心特点。城市资源组合与相关资源配套,是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的重要前提,适合在资源配套效果好的城市中应用。

(四)城市优势再造模式

城市单一资源型地区在开发的过程中逐渐丧失了原有资源优势,而以这些资源优势为前提创立的产业体系也会在单一结构、资源供给不足以及资源优势的影响下不断衰退。针对这一现象,务必要坚持优势再造模式。这里提到的优势再造主要是立足于城市现有资源情况、区位特征、技术水平与投资渠道等层面,重新明确发展优势。将传统资源配置模式进行创新,资源存量也需要重组,使资产增量向经济效益可观的行业转移。优势再造模式在城市经济转型中应用,更加适合矿种比较单一且处于更新期的城市,按照城市原本的产业基础、工业管理能力将产业模式重构,随即充分发挥出工业、技术、区位等方面的优势,发现城市发展的全新经济增长点,并且培育新主导产业,提高经济水平。

三、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问题

(一)产业结构多样性不足

对于资源型城市而言,城市发展必不可少的资源与经济水平有非常密切的关系。尤其是从改革开放至今,各个城市为了推动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纷纷开发优势资源,为城市经济水平的提升做出极大的贡献。立足于城市主要产业角度,除了城市优势行业之外,还体现在其他附属行业中[2]。现阶段,在经济水平的影响下,个别城市中的主导产业逐渐出现产能过剩的现象,区域技术水平发展良莠不齐,产业结构过于单一,这些问题的存在直接导致经济衰退,行业就职人员纷纷下岗、转岗,从而降低了工资水平。鉴于此,考虑到今后城市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需要提高产业结构多样性以及经济增长资源的独立性,结合城市发展实际情况推动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

(二)生态环境遭到破坏

资源型城市对于社会经济的长期发展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但对于资源型城市的过度开发同时也对生态环境带来严重影响。立足于城市发展现状,发现一些城市的主导产业与资源开发过程中经常会面临一些问题,因为技术操作缺乏规范性,加之安全管理不到位,所以时常会发生一些安全事故。例如一些以煤矿为主导产业的城市,在组织露天采矿期间便会对周围的自然生态资源造成破坏,这对城市发展而言是非常直观的影响因素。

(三)经济成本导致发展压力

现如今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越来越高,城市中各个行业的成本也相继提升,主要表现在行业用工成本。对于主导产业来说,与之相关的行业、附属产业数量增多,工作人员基数较大,在生活水平显著提升的背景下,各个企业的经济成本随之提升。所以,为了实现城市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务必要实现行业转型与升级,以此来提高经济水平。

四、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战略

(一)拓展城市原有产业链

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过程中,不断开发自然资源,并且发挥资源优势,加强对深加工产业的关注,一方面积极拓展产业链,另一方面提升相关产品在加工过程中的深度,使资源产出价值得到提升,从而加快实现区域产业转型。在这一过程中要有足够的资金支持,通过积累资金、对外招商引资等诸多渠道,针对城市现有优势资源展开深加工,从而满足产业链拓展、城市转型的要求。

(二)鼓励替代产业发展

城市经济转型期间发展替代产业,主要有两种途径:其一,展开科学评估,出台相关政策,在资源型城市内开发一些新产业,以此达到产业再造的效果,并且推动城市经济转型;其二,分析城市中的现有产业,挑选前景可观、带动性强的产业提供一些政策上的帮助,使其能够成为城市中的新兴主导产业,帮助城市经济转型。

(三)开发高新技术加快落实工业战略

资源型城市在经济转型的过程中,科技创新战略的落实必须要以工业化战略创新、区域创新机制为前提,那么在创建区域创新机制的过程中,需要有创新基础扎实的城市作为支撑。如此一来,需要积极开发高新技术,为中小型资源城市技术发展提供支持,从而逐渐构成“吸收型”技术机制,实现工业战略的深入落实。

(四)建立实施城市生态战略

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期间生态建设非常重要,需要遵循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原则。那么在落实城市生态建设战略的过程中,必须要做到如下几点:第一,宣传落实生态环保观念,加强对这一工作的重视;第二,深入落实城市生态化建设,增加人力、物力、财力投入;第三,大力消化城市剩余劳动力,避免因为劳动力过剩导致的社会问题。

(五)加快创新经济转型机制

落实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期间,当地政府部门需要明确转型面临的要求对相关机制进行创新。一方面要扩大社会服务、管理思路宣传范围,充分体现出政府部门所具备的服务职能,使城市转型期间能够有完善的环境作为支持,另一方面政府部门则要出台一些优惠政策,为经济转型提供经济与政策上的保障,使基础性设施得到完善,通过相关平台的搭建为创业提供支持,为城市中的劳动力提供就业机会,杜绝生态环境破坏、污染等不良现象,加快实现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

(六)创建开放性经济转型环境

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过程中需要从多个方面贯彻落实开放性政策,以此为经济转型提供支持,从而实现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为了达到这一目标,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第一,树立开放性的思想理念。要想加快实现经济转型,首先需要解放思想,创新发展理念,通过开放型思维、先进经验实现资源型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第二,创建开放性发展思路。在经济转型关键时期,需要牢牢抓住发展机会,充分发挥城市发展优势,获得有关部门在政策方面的支持,创建开放性发展思路,加强各个产业联合,使城市中的上、下游产业能够紧密结合,发挥资源型城市以及消费资源产品城市合力,使资源与资本能够有效融合,提高现有资源配置的合理性,提高经济效益。

第三,政府部门出台开放性转型政策。有关部门积极出台扩大开放性方案,能够吸引更多资金与专业人才,发挥洼地效应。建议在城市中创建封闭性、零费用开发区,吸引外商来此投资,深入开发城市中的资源,一方面加快资源型城市的经济转型,另一方面则能够引进更多资金与人才,为城市中的劳动力提供就业机会。

结束语:综上所述,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期间,需要充分开发现有资源,发挥资源与政策优势,拓展产业领域,推出新兴主导产业,加快经济转型的同时,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主导产业资源型优势
矮的优势
资源型城市——湖南涟源市,未来可期
资源型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探讨
山西资源型经济转型将有大动作
画与话
外资流入与资源型区域主导产业升级──以山西为例
福建省生产性服务业主导产业选择研究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核心先导区潜在主导产业选择研究
谈“五老”的五大特殊优势
主导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