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学生初级会计师考证通过率提升策略实践探究—以柳州城市职业学院会计专业为例

2019-01-28李婷婷李怡

消费导刊 2019年37期
关键词:会计专业分层考试

李婷婷 李怡

柳州城市职业学院

2017年11月4日,随着新修订的《会计法》通过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次会议表决,会计从业资格证正式取消,取而代之的是难度更高的职业能力评价。这一重大变革对于本来理论水平相对薄弱的高职学生而言,无疑是提高了考证难度。柳州城市职业学院作为后发展高职院校,会计专业虽然经过十年的发展,生源质量逐年提高,但应对这场变革专业团队仍在努力探索尝试,以期帮助学生顺利拿到证书,取得职业生涯的敲门砖。

一、教学改革理论依据与策略选择

(一)“最近发展区”理论

前苏联教育家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认为,每个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时常处于两种发展水平交织螺旋上升的状态:一是通过前序学习掌握一定知识和技能,即现有水平,二是通过一定的外界刺激和辅助教学,达到一个稍高的新水平,即潜在水平,它们之间的区域被称为“最近发展区”。教师能动性的教学,就是要在两个发展水平的中间地带明晰个体差异,采用一定的手段将最近发展区变为现有水平,并持续引发新的最近发展区,推动学生成长与进步。基于此理论,为提升学生考证通过率,专业教学团队首先探索的是分层教学策略。

(二)小组互助合作学习理论

当下,小组互助合作学习策略被充分运用到教育教学中。它探究的是将传统的教学班级切割成更小的教学单元,通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成员组成合作学习小组,以更为充分地互动方式提高学习效果。小组合作学习法以社会心理学基础,实践证明是行之有效的学习策略。

当具有相同目标的人员集中在一起,相互扶持、相互推动,小组中的每一个人都会获得不同程度的锻炼与提升。本研究中,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延伸课堂教学至课外,学生互相督促、互帮互学、相互启发,更有利于学生知识分享和复习成果巩固。

(三)现代学习理论

基于心理学的研究成果,现代学习理论得到蓬勃发展,出现了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知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等。学者们发现,知识技能的习得靠条件反射和外在强化,行为的多次愉快和痛苦的后果改变了个体的行为,或者改变了个体模仿他人的行为,“学习者的行为是他们对环境刺激所作出的反应,所有行为都是习得的,学习就是形成刺激和反应的联结和联想”。[1]通过引入“考证模拟平台”,运用多媒体技术辅助考证辅导,创造一种无纸化环境,以尽可能在最大程度上强化学生的思考模式和考试模式,适应考试的无纸化环境。

(四) 学习动机理论

美国心理学家斯金纳在《学习的科学与教学的艺术》(1954)一书中写到“外界刺激的重要性,没有认知内需,学习无法发生;没有外在刺激,学习内需难自发启动”。[2]通过激励机制的建立,刺激学生的考证需求和动机,在系列辅导措施的指导下,获得成功和进步的体验,克服目前存在的畏难情绪和消极思维模式。

二、教学改革与策略运用效果

(一)分层教学实践效果不理想

目前,我院会计专业分层教学是基于行政班级内部的分层。根据学生学习掌握知识的程度分成三个层次,并针对不同层次学生实际学情开展教学活动,拟定的教学目标、选择的教学内容、实际实施的教学速度以及采用的教学方法在一定程度上更适应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力求教学与各层次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相适应,并不断地把最近发展区变为现有发展水平,使学生的认知水平通过教学活动不断向前推进。经过改革尝试发现,班内分层遇到两方面问题。第一,教师教学的备课强度加大;第二,对于部分参与改革的年轻老师来说,把控多层次课堂教学的能力还不足,课堂效率不是很高,容易顾此失彼。由于是初次实践,尚未形成可供参考的借鉴,因此专业教研室仍在对分层教学的具体实施细节做进一步总结与研讨。近两年的考证情况看,第一层次的学生考证通过的比例尚未达到70%,中间层次的学生尚未获得突破,分数徘徊及格边缘。

(二)小群体合作复习策略效果更显著

基于小组互助合作学习理论,专业团队鼓励学生组建3-6人的学习小组。为最大限度地延展学习时空,小组的划分优先考虑宿舍内组队。根据专业师资情况,每3-5个小组分配一位指导老师,对其学习进行督促或指导,平均每位教师指导15-20人。通过实践发现,小组作为一个群体小单元,更适合学生交流和学习,即便在组内成员中大家的掌握水平可能存在参差不齐的情况,但小组成员之间可以有效互补,相互激励,掌握得好的学生通过讲解和指导后进的同学,自己的知识掌握得更牢固,后进的同学也得到一定的进步,更加深和增进了宿舍成员的关系。不难发现,学习氛围浓厚、帮扶工作到位的小组通过率高。

(三)配套教学资源运用有效服务学生考证

随着信息化的发展,目前的会计类考试基本实现了无纸化测试。相比纸质测试而言,设备的不适应、感受差异,多少会对学生的发挥产生一定影响。为最大限度地让学生习惯电脑答题,熟悉考试平台操作,还是有必要使用一定的考试平台进行模拟训练,例如:科云学堂、中华会计网校在线测试等,确保临阵不慌。运用各种考试平台的目的主要有两方面,其一,排除因考场不适引发非知识性失误,其二,综合测试知识掌握情况,及时查缺补漏。

(四)及时调整课程体系,促进学生知识重构

由于《会计法》在2017年年底调整,初级会计职称考试和会计从业资格考试内容要求不同,课程体系调整势在必行。对此,2017级新生的人才培养方案在当年年底即做了异动调整,增设《经济法》课程(72学时),更好地服务学生考证和能力培养。2018级人才培养修订中,又新增了《会计初级考证培训》(36学时),课程改革对于学生储备应试知识,培养会计职业需要的能力具有积极意义。配合课程改革,还需要甄选适用的配套教材及实训习题进行强化训练。通过教材对比,我专业选择了经济科学出版社出版的《初级会计实务》和《经济法基础》作为课程教材,融入到企业财务会计和法规课程中,使得考证课与专业课程有机融合。

(五)激励机制尚未完善,学生内在动力仍需激发

改革后,参加考试的2017级学生整体考证通过率没有此前会计从业资格证考试一次性通过率高。对于学生而言,从会计从业资格证考试转为初级职称考试,或多或少存在一定的心里畏难和不确信。除了从教学层面进行改革外,心理因素的干预也很重要。目前,对于学生的畏难和挫折心理的疏导还不够系统,只是指导老师们较为零星地个别辅导,未形成经验体系,也未充分考虑借助心理疏导设备辅助该项工作开展。此外,激励机制尚未完善,未能很好地激励学生的考证斗志,挫败感大于战胜困难的信心。

三、对下一步改革的思考

鉴于改革实践时间不长,成功和失败的经验共存,还有诸多不足之处有待未来一段时期内结合实际深化改革、弥补不足。在总结前期经验基础下思考下一步工作,尤为必要。基于探索情况,会计专业将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推进改革:

第一,深入开展分层教学改革。尝试将班内分层拓宽至重组分层,打破原有班级限制。通过模拟测试结果,按照考试科目掌握程度进行混合分班,主要分为冲刺班、强化班和提升班,通过面授、网络课程指导等方式组织师生互动教学,从而使得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有针对性地指导,教师也可以针对掌握程度接近地学生进行教学设计,减轻教师备课压力,提升备课质量。

第二,考证激励机制建设和相关支持性措施研究。一方面,对于考取初级会计职称证书的学生给予张榜表扬,树立学习榜样,营造良好学习氛围;另一方面,对于考取了初级会计师证书地学生优先推荐单位实习就业,使其能够在更宽广的平台寻求发展机会,提升技能水平,学以致用。此外,尝试对备考做出突出贡献且成绩显著的教师给予一定的绩效奖励,在期末表彰会上给予表扬。除了奖励,还给予教师更多的提升机会。例如:优先派出工作表现突出的教师参加国家职业教育培训项目或广西壮族自治区组织的师资培训项目等。

第三,发挥教师集体智慧,研究考试趋势,精选优质考题。市面上各类复习资料五花八门,对于没有甄别经验的学生而言,常常无法识别复习资料质量优劣,做得多未必分数高。因此,教师团队有必要集体研究,甄选出最具代表性的题目考察学生,并给予必要指导,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吃透考点,而不是盲目地进行题海战术。

第四,通过考察交流,向区内外考证率通过高的高职院校学习,汲取先进经验。我院会计专业办学历史不久,专业发展尚处于上升期,相对于老牌的财经院校的会计专业而言,还有很多的不足,尚待通过学习借鉴,因地制宜,加快专业发展步伐。2019-2020学年度计划对外考察2-3所高职学院,例如:广西金融职业技术学院、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等。

第五,尝试与学院心理辅导中心联合进行考试心理辅导。我专业长期以来在为会计专业配备辅导员时均考了人选的学科背景,大多数辅导员均为会计或财务管理专业毕业的大学生。他们不仅熟悉会计考证,也易于介入学生的日常生活,能更细致地掌握学生心理变化。通过辅导员队伍进行摸排,能够精准地掌握哪些学生考试临场状态差、畏难情绪强烈、挫败感严重等等,以便后续开展有针对性地心理疏导。在学院心理辅导中心专业老师地指导下,充分利用心理疏导设备为考前过度焦虑状态地学生进行降压。

2019年1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启动 “1+X” 证书制度试点工作,深化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培训改革。作为有着鲜明职业特点的会计专业,也将全力投入到这样一场改革中,积极鼓励和支持学生优先考取会计初级职称证书,为职业发展打下基础。 反思改革,谋划未来,唯有开拓思路,勇于创新,才能将改革推向深入。

猜你喜欢

会计专业分层考试
一种沉降环可准确就位的分层沉降仪
雨林的分层
有趣的分层
Japanese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Robotto Take Entrance Examinations
你考试焦虑吗?
对会计专业教学的思考
准备考试
基于云计算构建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独立学院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困境与出路
关于中职会计专业优化调整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