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摩西与平原
——论《平原上的摩西》

2019-01-28南京师范大学210097

大众文艺 2019年9期
关键词:摩西平原旷野

(南京师范大学 210097)

《平原上的摩西》是双雪涛以东北为背景的一部短篇小说。小说共14节,以庄德增、蒋不凡、李斐、傅东心、庄树、孙天博、赵小东等7个人物的第一人称视角进行描述,时间线索从上世纪五十年代横跨至2007年,涉及时代中的两代人物。文中的主要线索是追查发生在1995年的一次袭警事件,庄树与李斐这对儿时玩伴在2007年分别成为了执法者和追查对象。破译小说标题中的“平原”和“摩西”的含义,有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把握文章。

一、摩西

《平原上的摩西》中有三处直接出现“摩西”。第一处是傅东心给李斐讲《出埃及记》中摩西分海的故事,并告诫李斐,只要心里的念是真的诚的,“高山大海都会给你让路,那些驱赶你的人,那些容不下你的人,都会受到惩罚”。第二处是孙天博去图书馆给已经残疾的李斐借书,书单第一本便是《摩西五经》。第三处是文章结尾处,长大后的李斐与庄树在湖中小船重逢,李斐告诉庄树自己幼时在傅东心处听到的摩西分海的故事,并告诉庄树“如果你能让着湖水分开,我就让你到我的船上来,跟你走”。

在《摩西五经》中,摩西作为上帝的仆人带领以色列人出埃及,去往“流奶与蜜的地方”。《摩西五经》中的摩西,有两点是我们可以分析的:受命于上帝的犹豫和坚持,摩西的救赎。

作为亚伯拉罕、以撒、雅各的后人,摩西在接受上帝任命时,却意外地多次犹豫和推辞不受。在四十年的漂流中,摩西作为上帝和选民的中间传达者,既承受着选民们无知贪婪的抱怨,又践行着上帝的旨意与命令。如金理所言,“摩西打动我的地方,不是带领以色列人出埃及过红海时见证种种神迹,而是在开悟、领受自身使命过程中的曲折”。若从摩西的这一特点出发,我们容易将摩西与小说中的庄树对应起来。庄树幼时十分像自己善于经营的父亲,聪明却没有用在正道,后来在年轻小警察的刺激下,考取警校,“想干点对别人有意义,对自己也有意义的事儿”,并在追查1995年蒋不凡事件中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庄树与摩西动荡的心灵历程十分相似,但明显庄树尚不能承担摩西的重大意义,这涉及到我们接下来要分析的第二点:摩西的救赎。

摩西的使命是救赎以色列人。在人身自由以及“奶与蜜”的希望外,摩西还给以色列人带去了永远同在的上帝的护佑,种种神迹与摩西律法,是肉体救赎之上的精神救赎。从救赎这一主题出发,摩西似乎可以与《平原上的摩西》中的诸多人物对应:傅东心年复一年地为幼时李斐讲学,使这个有些孤僻的女孩有了自己的一方天地;孙天博照顾残疾李斐,并给她心理上的关爱和支持;李守廉在文革时期救了傅东心的叔叔,又在后来尽力帮助自己的朋友孙育新开饭店;李斐用真诚与坚持守护自己与庄树的幼时约定,庄树坚持自己的正义信念参与到蒋不凡案件的调查中……但以上种种行为,我们可以称之为把帮助、援助或坚守,但这些都算不上救赎,并且将摩西这一象征简单与文中人物对应,是简单化了这部丰富的作品。

我们认为,摩西的救赎正是《平原上的摩西》要表达的核心主题。作者双雪涛在接受《羊城晚报》的采访时说,创作这部作品“就是像反映一点东北人的思想……尤其是几个大工厂,很少人去写。东北人下岗时,东北三省上百万人下岗,而且都是青壮劳力,是很可怕的。那时抢五块钱就把人弄死了,这些人找不到地方挣钱,出了很大问题,但这段历史被遮蔽掉了”。作品中细致描述了1995年下岗潮之后人们的走投无路:二王事件震惊全国,艳粉街成为贫民与混乱的象征,下岗家庭人心惶惶不知所措。在这样的背景下,有人如庄德增下海经商并且就此发家致富,也有人如李守廉以一己之力试图维护社会正义。1995年,李守廉维护卖茶叶蛋的市民不惜与城管动手,2007年又为卖苞米的母女枪杀了两个城管。李守廉的行为无疑是以暴制暴,并且对于整个已然沉陷的东北社会来说毫无作用。但由此可以看出,李守廉这样一个亦正亦邪的人物,无论是上文描述的两次本与自己不相干的事件,或是文革中以挑断脚筋来偿还朋友被打之苦,或是与庄德增的海豚之喻,其实都是在用自己的方式维护心中秩序与正义。作者也许并不赞同李守廉这一人物及他的维护方式,但借这一人物传达的东北的动荡与辛苦确实无疑的。期待救赎,期待救赎的尝试。文中不止一次地出现摩西意象,强调只要心诚念真,一切困难都会主动让路,也是作者对东北重新振兴的美好愿景。

二、平原

《平原上的摩西》另一关键词是“平原”。在《摩西五经》中,由于以色列人在西奈山下违反上帝禁令,在摩西受诫时私自铸造金牛犊,上帝发怒让其在旷野中漂泊四十年,有罪恶的一代全部死光,新的以色列人才能进入应许之地。平原即旷野,在其中有两个重要象征:一是走出旷野即能进入流奶与蜜之地,代表着希望、光明与幸福;另一是代际间的差异。只有有罪的一代全部消失在旷野中,新生地干净的一代才能走出旷野走进光明。

“平原”在《平原上的摩西》中,实体是傅东心为自己画的烟盒插画取的名字。燃烧的火柴盒抛向空中,光明又炙热。“烟火是和我们这一代人相关的,和女性角色相关的,承载着约定、爱情、梦幻。”它是破蒋不凡案件的关键,也是庄树与李斐长大后重逢时希望的象征。作者给了我们一个模糊的结尾,儿时伙伴他日重逢,尽管身份已经转换成执法者与逃亡者,但用平原象征摩西分海中受上帝护佑的子民最终逃过难关,其温暖悲悯用心显而易见。正如双雪涛在与张悦然的对谈中所说,“平原上的摩西”这一标题“其多少跟个人对生活的希望有关,跟信念有关,也跟逃亡,故乡有关。当然也跟小说中的烟盒有关”。

在希望和坚持外,平原还指向两代人的差异与努力。《摩西五经》中,上帝指示有罪的一代需在旷野中漂泊40年,完全新生的一代才能进入光明幸福的应许之地。《平原上的摩西》也有这样的代际差异。文中上一代经历文革和下岗潮,庄德增作为红卫兵打死傅东心的叔叔,李守廉为朋友报仇挑断他人脚筋。尽管是特殊时期,但这些极端行为却始终存在。有罪一代承受着自身的罪罚,年轻一代却坚守着自己的信念。庄树在小警察事件后,励志成为警察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并且在侦查破案中表现突出;而李斐,无论是十几年前和庄树的平安夜之约,还是十几年后和庄树的重逢,都是一意孤行却十分坚定地坚守。“到了李斐,有了崭新的方式,是把一切过滤,只留下个人的态度和爱恨……但是对于我,她有她的承诺,没有被时间打败。”上一代人的罪恶和恩怨,下一代人的救赎和坚持,“平原”成为了光明的尾巴。

三、小结

《平原上的摩西》是两代人的故事,是李斐与庄树的故事,是罪恶和救赎的故事。摩西的救赎正是《平原上的摩西》要表达的核心主题。不局限于某一具体人物,文中不止一次地出现摩西意象,强调只要心诚念真,一切困难都会主动让路,也是作者对东北重新振兴的美好愿景。“平原”则在指向两代人差异的同时,象征着隐约的希望。如张悦然所说,“你(双雪涛)给了他(庄树)一个动作(拿出烟盒),让他也为李斐变一个魔术,以此回报多年前李斐没有为他变成的那个魔术。在这个动作上,我想读者能得到极大的慰藉”。在李斐和庄树类似爱情的表达之外,我们也可以将光明的尾巴理解成双雪涛对振兴东北的期盼。东北的没落,几代人心中巨大的隐痛,“但是发生过的一切都在后来人身上留下痕迹,遗忘并不代表不受它的影响”。

猜你喜欢

摩西平原旷野
那一片平原
初冬的旷野(外一首)
江淮平原第一关——古云梯关探秘
得到的都是笑脸
守望旷野(外三章)
平原的草
旷野的风
浪起山走
《旷野》
慌乱的父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