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文化产业管理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2019-01-28南宁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530299
乔 宇 (南宁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530299)
现代社会发展迅速,我国的教育也随之不断的进步优化,各个专业的教育模式也日渐强化。为了满足现代社会的发展趋势,在我国高校教育中,逐渐发展了现代文化产业建设管理的新兴专业,以此来发挥出高等教育院校的区域经济,促进社会的进一步发展。现代高校教育必须要重视人才养成教学策略,建造科学化培养人才的教育模式,并不断的进行创新优化,以此来高效的提高专业人才的培养效率。
一、文化产业管理专业的发展背景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发展社会背景中,文化产业已经成为了现代21世纪建设发展的“黄金产业”项目,尤其是近几年中,文化产业的发展形势更加快速,“一带一路”政策提出之后,更是高效的促进了我国文化建设和经济建设两个行业领域的共同发展,为稳固提高我国的文化实力提供助力,逐渐变成增加我国国民经济建设的重要力量。现阶段中,我国高等院校中文化产业经营管理专业,在设置教育课程和教育方向上都有着各自的教育特色。基本上都是以文化资源的开发、研究作为教育重点,媒体产业的运营为教育特色,将艺术市场的经营管理建设作为此专业的发展方向,在这个基础上进行专业教育。特别我国新农村地区的文化建设发展工作,急需大量具备专业技术与理论知识,能够高效的管理好文化产业经营管理人才,改变我国农村区域中文化产业经营建设的发展状态,推动我国农村地区文化产业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更高效的发挥出我国农业院校专业人才对文化产业经济和社会经济发展的服务功能。
二、构建并创新高校的专业人才教育培养模式
人才培养教育模式主要是现代高等院校设计出的可以培养出专业管理型人才的高效教育体系,采用因材施教的教育模式,针对专业类的高校学生们进行相应的教育。教育内容中主要包括了:教学方法、培养教学目标、课程体系以及师资团队的配置等。
1.明确高校人才培养、专业定位的教育目标
文化产业是由多个不同种类的行业相互组合而形成的社会产业链,其人才培养目标非常多元化、复杂化。目前来看,我国文化产业建设领域中,人力资源发展情况不太乐观,艺术专业与行政管理专业的人员数量,远远超过了高校中经管教育专业的人员数量,这就导致这一领域的专业人才在其数量上,就呈现出了严重不足的实际现状,为文化产业各个单位的编导人员、制作人员等工作者的数量出现多余,成为了我国文化产业经营发展建设进程中的瓶颈。
2.优化高校文化产业经营管理专业课程的教育体系
文化产业的课程体系主要组成结构有三类。第一,文化资源与基础的教育课程,例如:我国传统文化、历史文化、艺术鉴赏、中西方差异文化等,为高校学生们打下良好、坚实的专业文学基础,引导专业学生们能够逐渐通晓世界各国文化知识的特质和规律,知晓现代文化演变历史,帮助学生们形成宽广、深厚的文化视野与素养。第二,文化产业经营管理类教育课程,帮助学生们掌握文化产业经营与管理方面的方法原理,例如文化市场的营销学、公共事业类管理学、文化产业管理概论、文化经营理论和实务、文化政策和法规、演艺娱乐经营管理、影视产业经营管理等,为高校学生们从事现代文化产业的品牌运营、管理营销等工作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第三,经济学类专业教育课程,例如,文化产业经济学、会计学、文化资源概论、财务管理学、西方经济学等,让高校学生们懂得文化产业中涉及到的经济学理论知识,掌握文化产业的内在运作规律,能够熟练的运用经济学的理论与方法。
3.强化文化产业经管专业的师资队伍
文化产业经管专业的改革,必须要优化其师资队伍,要将提高教育科研和实践能力,作为优化师资队伍的重点研究。文化产业经营管理专业中包含了管理学、经济学与文化学这三大学科,除此之外,还包括了现代传媒的信息技术。每个教师的专业领域不同,在设置教育模式时,可以采用分工协作的教育模式,合理的将教学体系支撑起来;根据教师的专业能力,合理的进行教学搭配,真正的发挥出专业教师在教学、科研以及实践能力的重要优势。我国高等院校中文化产业经营管理教育专业的教师们,大多数都不是文化产业经管专业出身的,很多教师都是主要研究艺术、文史哲、经济与管理等专业的,在文化产业经管专业的知识背景与产业结构教育方面缺少专业性。因此,加强专业师资队伍的建设力度,首先是根据教师能力调整专业教育模式,校方要创造条件,定期对专业教师们进行优化培训,帮助专业教师们逐渐实现专业教育模式的转型;其次,将专业核心教学课程分门别类,选择部分教学课程,聘请专业技术过硬、影响力较大的专业技术人员来担任教育课程中的兼职教师,向学生们传授自己的实践经验,利用实践结合方式,来弥补高校专业教育中师资力量不足,经验匮乏的教育现状。
4.优化教学形式,创新教学模式
优化我国高效的文化产业经管专业教育模式,必须要借鉴国外的文化产业经管教育体系与教学模式,结合我国社会行业的实际情况,不断的对文化产业的课程结构进行优化改革,增强专业课程的针对性,提高其实际效果。在设置教学课程时,要结合社会岗位对专业人才的真正需要,突出行业领域中专业人才应该具有的专业素质,并且,要根据现代市场的实际需求,围绕文化产业的专业基础知识与技能制定课程方案,完善的修订教学计划与教学大纲。
5.结合教学模式开展创新性的学习活动
文化产业经营管理专业的教学模式,必须要不断的优化创新其学习活动,才能跟得上社会形势,利于职业学生的发展。通过采用项目探索、讨论分析、案例启发以及情景模拟等创新性的教学方式,强化文化产业专业的人才培养教育模式;对文化经营管理专业的主要课程模式进行优化,将创新精神、综合素质以及实践能力等作为考核专业学生学习成绩与技术能力的评价标准,与此同时,可以将项目策划、实践汇报等活动形式作为新型的考核模式,以此来不断的提高文化产业经营管理专业得到教学内与教学质量,优化课程模式。
6.提升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与实践能力
文化产业的经营管理专业有着很强的技术应用性,除了基础的专业课程例如经管原理、文化史论等基础的知识课程之外,还要需要重视起专业学生在综合素质与实践能力方面的培养。在设置专业课程时,各个高校必须要在各项管理文化产业的基础专业课程之外,开设一些扩展性的技术课程,如“文献分析课程”、“语言表达技巧”、“世界社会文化”以及“各国文化政治实务”等其他选修课程,不断提高文化产业经管专业学生们在分析资料、沟通技巧、文书写作等其他方面的实践能力,扩大学生们在国际领域方面的发展视野。除此之外,设计专业教育模式时,文化产业经营管理专业必须要不断的进行创新模式,培养高校学生专业实践能力的最有效方式就是开展实训课程,将专业课程的实际训练,变成必须完成的项目类教学,在专业课程的实训过程中,主要以策划与组织文化活动、文化项目等作为教育实施模式,在训练过程中,培养并提高高效学生们的小组协作与创意策划等全方位的专业能力。
三、总结
创新我国高校文化产业经营管理专业的本科人才教育培养模式, 必须要确定好教育目标,更好的解决掉教育培养人才中的相关问题。针对新时代背景中我国的文化产业发展形势和目标,高校的文化产业经营管理专业必须要坚持从实际情况出发,确定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教育目标,紧扣目标进行教育,优化其教学课程,加强高校的师资队伍,完善其评价机制,建立起更加符合我国社会国情的人才培养教育体系,以满足我国文化产业对高素质专业人才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