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国流行音乐制作者所需要的审美层次
2019-01-28北京缘份天空文化传播有限公司100000
张 江 (北京缘份天空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100000)
在最近几年中,随着我国音乐制作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流行音乐专业制作技术的发展越来越显著。随着出现越多的制作技术、创作理念、声音音色,促使中国流行音乐的发展变得越来越多样化,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在音乐制作技术方面,历经了由原始模仿至自主原创的发展历程。音乐制作是一种新兴的技术范畴,中国众多流行音乐制作者对国外发达国家先进音乐制作技术进行了学习和借鉴,进而出现具有中国特色的流行音乐风格的制作技术。面对多种多样的流行音乐,中国流行音乐制作者应具有相应的审美层次。目前,通过深入分析中国流行音乐与时代发展二者之间的关系,音乐多元化时代所缺失的审美能力,音乐制作人应具有审美层次。基于此,本文首先论述了审美层次的定义,然后详细论述了大众审美与时代发展,最后提出制作人应有的审美层次,具有重要意义。
一、审美层次的定义
80年代末期到90年代中期,随着改革开放将相对封闭中国大陆逐渐开放,港台流行音乐与经济大潮、思想大潮一起席卷了内陆大地。从发型服饰到娱乐方式,俨然成为了一种潮流。90年代初期,大陆也有了自己的流行音乐。李春波的《小芳》、毛宁的《涛声依旧》、黄格选《春水流》、戴军《阿莲》等霸占着电视屏幕。无论发行渠道如何、传播渠道如何,具有大量的受众且能带来一定经济价值,是流行音乐的两个标签。从上个世纪末的盗版、到网络歌手、到现在的流量明星,背后无疑都有着一整套成熟的商业操作模式,而最终以盈利为目的。且不用自己的看法衡量其对错,作为一个音乐制作的从业者,在制作音乐的过程中,要有自己对行业的理解,我所认为的这种理解能力,就是审美层次。
二、大众审美与时代发展
音乐审美是审美的一种,审美不仅限于音乐却一定在音乐上有所表现。从摇滚的呐喊到口水歌铺天盖地、从民谣泛滥到抖音金曲刷烂手机,唱片时代正版在与盗版抗争、网络的普及直接砸死了盗版CD、自媒体的到来分分钟创造着草根“大火”的奇迹。我浅显的认为,大众对音乐的审美经历了几个阶段。
(一)审美单一阶段
电视、广播、时代当时中国的流行音乐制作水平虽然还处于初期,但是音乐制作遵循一定的行业规范,有着相对严格的标准。大众接触音乐的渠道较为单一,市面上能听到的歌也不是很多,而且能在后来让唱片、CD成为一项固定消费的人,是整个唱片业的大多数受众群体。所以一首歌火上一年两年、十年八年甚至被贴上时代的标签也就不那么难以理解。歌手、制作人之在普罗大众眼中是那么什么和遥不可及。这种单一阶段,往往是唱片公司推什么歌、市场上有什么歌,大家就听什么歌。专业团队对歌手的包装、歌曲的选择和推广有一定的市场调研和流行趋势判断。
(二)网络歌曲阶段
《老鼠爱大米》《丁香花》之类网络歌曲的出现打破了了唱片公司对音乐市场的垄断。大街小巷、商店排挡,火遍大江南北各线城市。造成这种现象的首先是电脑音乐制作的出现,音乐软件的出现拉低了音乐制作门槛,当时的口水歌的制作水平实在是与专业相去万里,其低廉的制作和新兴的传播媒介迅速结合,更多人从被动听音乐转做主动寻找音乐,下载MP3变得非常方便,甚至花几百块从网上找人制作编曲也相当方便,于是大批网络歌手出现。音乐制作再无专业性可言。音乐的受众体也更加广泛。
(三)自媒体多元化阶段
电子产品的廉价与智能手机的普及让每个人都可以自由的表达观点。经过一定时间的发展,大小的音乐工作室也开始有了相对专业一点的设备与制作功底。中国流行乐更加多元化。抖音神曲的出现表现了审美疲劳与时间消耗。每个人都可能成为焦点,通过直播平台与视频平台秀才艺、秀颜值甚至秀下限圈粉无数。各种音乐平台也退出手机APP,网上出版发行也不是难事,质量要求也不甚高。市场失去了导向作用,有规模的推广与无良知的炒作让推广金曲与烂歌混杂,这样浮躁的时代,审美成了小众的逼格,多种音乐针对受众对象的不同也应了那句“存在就有道理”。
三、制作人应有的审美层次
流行音乐既然面向大众,除了具有通俗性、大众性、娱乐性、时尚型和商品性以外,还应当具有一定的引导性。某知名歌手曾这样评价时下音乐:“现在排行榜公信力都崩塌了……我一听,这就是屎啊……”等等,所以我认为从事音乐制作的人群,至少要有自己的审美层次。以孙楠的《大风歌》和张艺谋《2047》中的音乐为例,从三个方面进行表述。
(一)和谐性
中国文字本身有着自己的独特的美感,单体字的发音不同于西方文字有连读与失去爆破。所以无论先词后曲还是先有曲再填词,和谐是首位。不破坏文字本身的读音以及所讲述的思想,是音乐制作者们应注重的首要。填词人如果没去研究过“五度标记法”,很难做到词曲咬合,不拗口。《大风歌》的词是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与刘邦的《大风歌》,刘邦所写,却更有西楚霸王的气概。两首词均流传已久,耳熟能详,所以在谱曲的时候,尽量做到不拗口,配器上也打破壁垒,以和谐统一为首要。
(二)色彩性
歌曲的色彩,指的是所表达的情绪。一首成功的音乐完全可以在听众脑海构架出雨落窗棚的清新、晨曦林间的宁静、深夜廊灯的温暖、江河大地的壮阔。作曲和编曲无疑是对文字作品的再次创作,制作人内心所期望的一定是通过不同的乐器组合让整个歌曲拥有自己的气场和张力。《大风歌》开篇用了7000年历史的埙,空灵的吹奏,让听众随腾空飞散的烽烟,以俯瞰的视角飘荡过大战方息的战场,此时埙所营造的是凄凉、是思乡、是悲壮;主歌进入,八百里连营内视死如归的将士、将士身后的锦绣河山、长号起,牵出了肃杀的色彩;再战,战鼓响起,节拍分明,鲜血被夕阳镀金,整个色彩变成大漠飞沙的金黄;大风歌起,西洋乐器进入、强力和弦和Bass构架出金戈铁马的交错与生死刹那的跌宕。把乐器本身特有的情绪表达与曲调相结合,从而赋予能搭配歌词的色彩,也是我认为作为一名音乐制作人需要的审美。
(三)独特性
无论音乐的过程是怎样的,每一道工序都是一个再创作的过程。在和谐统一的基础上,我希望能够表现的,是多元化的统一。必要的冲突不可或缺的部分,处理冲突的方法表现最能表现制作人自身特质。在担任张艺谋作品《对话·寓言2047》的音乐总监时,我用最中国的民族乐器将苗族织布、蒙古长调、陕西碗碗腔文化和机械臂的噪音融为一体,这种带有冲突感的统一反而让繁杂的各种艺术门类在一条主线上丝丝入扣。而《大风歌》用大气魄搭建架构,小心思填充细节,从开篇飘忽的埙声到激荡人心的战鼓,再到西洋乐队编制的加入,民族气节与胸中积郁得到了宣泄。
四、结语
随着时代经济的飞速发展以及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在世界多元化的大背景下,音乐制作人在接受各种新兴元素同时要坚守自己的底线,有那么一些不从商业考量的匠人精神。让流行音乐或多或少有一定的思考价值和可取之处,能够对引导大众审美起到一点点作用,而不是单纯娱乐至死的烂在街头巷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