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积极心理学对高职思政课教学的促进作用探析

2019-01-28马前锋上海出版印刷高等专科学校200093

大众文艺 2019年4期
关键词:思政课心理学思政

陈 挺 马前锋 (上海出版印刷高等专科学校 200093)

一、积极心理学有利于促进高职思政课教学

积极心理学(Positive Psychology)兴起于20世纪末的美国,“积极心理学是利用目前已比较完善和有效的实验方法与测量手段,来研究人类的力量和美德等积极方面的一个心理学思潮”1积极心理学是在对传统心理学视角反思的基础上产生的。传统的心理学任务就是将“不正常”的人调整成“正常”的人,带有明显的心理疾病矫正的印记。积极心理学认为个体是有着朝向更好发展的内在动力。强调“只有人固有的积极力量得到培育和增长,人性的消极方面才能被消除或抑制,才能成为一个完善的自我实现的人。”2

“育才造士,为国之本”,高职思政课对于高职院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实现有着重大作用。正在蓬勃发展的积极心理学的理念契合了思想政治课的“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理念,为其应用于思想政治课领域中提供了广阔的前景。在高职思政课中贯穿积极心理学,就是在思政课中关注学生内在的潜力的挖掘,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欲望,使帮助他们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这对促进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二、当前高职思想政治教育的问题

高职学生群体是大学生群体中较为特殊的人群。他们也曾期望踏进本科院校,并为此付出过努力,而由于“命运”不如人,未能如愿。部分高职学生在学习生活中,除了要面对新环境的适应,还需要克服对学习能力的怀疑和自卑,以及学习习惯不佳、学习主动性不强等问题。由于社会对于高职学生的评价标准围绕着“职业技能”展开,也容易让高职高专学生对于“职业技能”作实用主义理解,重“职业技能”的工具理性,轻“思想道德”的价值理性。认为只要自己学好职业技能,有一技之长将来能适应岗位需要就可以了,而道德标准的提高、人格品质的塑造、思想政治理论的学习并不重要。进而对于思政课的学习采取事不关己的态度。学生群体的这一特殊性使得当前的高职思政课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首先,传统的思政课教学,在教学理念上偏向于关注高职学生群体身上的不足之处的问题矫正,使得高职思政课教学中有着“救治”的立场,显得生硬说教,而对内在潜能和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重视不够。

其次,由于学生对思政课不感兴趣,主动性欠缺,思政教师需要在课堂管理中必须要投入更多的精力。这使得教师很难将全部精力投入到教学中,影响了教学效果。同时更多的课堂管理让教师感觉身心疲惫,成就感低,教师对于学生的评价也会因此下降,容易出现教学工作的热情衰退,在教学方法上投入减少的情况。

最后,传统的高职思政课多是本科思政课的复制和缩减,教学内容偏重思想观念、政治观点和道德规范的理念教育,不符合高职学生注重实际,偏重职业的学习兴趣,难以调动高职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学手段上,更多的采用灌输的教育方法,学生在学习中被动接受,学习效果有限。

三、积极心理学对高职思想政治教育的促进

大多数高职学生会将高考看成自己人生的重大挫折,因而在学习方面存在一定程度的自卑心理,具体表现为怕学、厌学。但从多元智能的角度来看,每个个体的智能倾向优势所在不同。高考的选拔偏向于逻辑智能、语言智能和自然智能。而在高职教育中,由于职业技能型人才才是培训的方向,会更偏向于人际智能、空间智能、运动智能。高考的成绩并不能完全预测一个高职学生在高职院校中的学习能力。积极心理学看来,人具有自我完善的能力,是积极向上,开放发展的。因此,高职思政教育过程中,应发挥高职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较强、自我定位明确的优点,强调每个的学生的智能倾向优势所在不同,这有利于去除学生应高考失利对于自身智力能力的怀疑,将智力问题正常化;促进学生对人生、对社会有较为清醒的认识;帮助学生树立对专业前景的自信。

1.从教育理念来看,高职思政教育要注重人文关怀

“积极心理学的崛起,使得心理学家能够采取更加开放的姿态,并把注意力转移到人的潜能、动机、能力、幸福、希望等积极品质上来。积极心理学的本质与目标就是寻求人类的人文关怀和终级关怀。”3从本质上说,高职思想政治教育也是一项对人的尊严、价值、命运的关切的社会性教育活动。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要给予学生更多生命关怀和人生价值等终极意义的引导,要帮助大学生实现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高职思政教育中引入积极心理学的视角,就是要注重挖掘高职学生的潜能和美德,重点关注高职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培养,从而实现个体的价值。在此理念的指引下帮助学生学会宽容、积极看待过往的挫折和失败,并在其中看到个体发展的可能性。这有利于促进高职学生的道德内化和个性的培养,促进大学生个人发展。

2.从教育主体上看,高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持有积极信念

在《真实的幸福》一书中积极心理学家塞利格曼认为幸福由积极情绪、投入和意义三个核心元素构成。而对幸福的追寻过程中,有意义的事情最容易激发积极情绪,让个体沉浸和投入。从这一认识出发,思政教师要让学生认识到思政教育对个人的成长和发展的意义,意识到个人德育素质的提升就是实现个体幸福的道路,带着积极的情绪来对待思政教育内容。当前高职思政课教师首先要在信念角度做出改变,努力纠正传统心理学影响下过于偏重问题轻潜能的现实困境。要改变以往将高职学生看作是高考中的失败者,避免用矫正的眼光对待学生。应合理融入积极心理的理念对大学生的成长进行积极意义的解释,积极关注其天赋潜能、美德善端的挖掘,并在教育实践中不断地对这些品质进行培养和扩展。在思政教育中坚持以学生及学生的发展为本,强化以赞赏为主的教育,突出积极态度塑造、积极体验和人性关怀。这符合高职学生渴望个体独立、被他人尊重认可的心理需求,能促进他们全面发展的实现。

3.从教学内容来看,高职思政教育要同职业素养教育紧密结合

思政教育中融入职业素养教育,首先能发挥职业素养问题贴近学生,符合学生的实际需求,内容容易引发学生兴趣的优势,通过职业素养教育的桥梁,激发学生对于高职思政教育的兴趣。同时,符合高职院校的教育强调职业教育,将职业素养作为高职教育的核心和抓手的特色。积极心理学认为,积极的教育体系有助于提升个体的学习兴趣、创造性和智慧。因此,思政教育和职业素养的融合中,思政教育工作者要思考如何通过讲活、做活职业素养问题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可以采取师生互动、学生讲演、职业探究等多种教学手段,营造活泼的教学场景,增强学生的“积极体验”。例如上海出版印刷高等专科学校探索出思政教师进入学生的校内实训课堂,及时总结提点实训中核心职业素养的“课中课”模式。同时,在暑期社会实践等活动中,学校安排学生采访杰出校友的成长故事。让学生对职业道德素养的认识更具体化,案例化。也同时帮助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促进了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社会观的形成。思政教育中融入职业素养教育,将能改变学生的职业素养与理念,达到思政课的育人目标。

注释:

1.Sheldon K M,King L.Why positive psychology is necessary[J].American Psychologist,2001,56(3):216-217.

2.曾秀兰.积极心理学视野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三个维度[J].学校党建和思想教育,2010(25):49-50.

3.苗元江余嘉元.积极心理学:理念与行动[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2):81-87.

猜你喜欢

思政课心理学思政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没有用”的心理学
医学人文精神融入思政课的实施路径研究
“互联网+”背景下开放大学交互式教学法在思政课中的应用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思政课“需求侧”
爆笑心理学
爆笑心理学
“小三明治式”议题中心教学法在思政课中的运用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