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新时期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提升的方法
2019-01-28刘洋洋燕山大学066004
刘洋洋 杨 柳 (燕山大学 066004)
随着国家创新发展战略的逐步实施,高校作为最重要的人才输出基地,有责任为国家社会培养更多具有创新精神和创业精神的人才。辅导员作为大学生的亲密管家,在学生的自我认知、良好的人格培养和大学生稳定心理形成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一、辅导员职业能力提升意义
提升辅导员的专业能力,一方面使辅导员明确其主要职责和职能,另一方面对于发挥辅导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职业能力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学生价值观形成的指南。大学生涯是大学生形成正确价值观的重要时期。辅导员经常与学生互动,对学生价值观的形成产生微妙的影响。在新时代,辅导员应充分发挥指导作用,使大学生能够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世界观和发展观。引导大学生用发展的眼光认识和理解我国现阶段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和矛盾,使大学生充分抓住机遇为祖国贡献力量。
其次,学生心理健康的守护者。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一直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内容。我国在校大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引发了一系列的辍学、出走、校园暴力以及偷窃等行为,并且愈演愈烈。面对这种情况,需要辅导员在校园内创造一个良好的公共环境,鼓励学生积极投入到自己感兴趣的事情中来。同时,在学生中宣传心理咨询的重要性,通过经常与学生多接触、多沟通来消减学生复杂的心理问题,让学生逐渐摆脱内心深处的问题,这样在未来的学习生活中,夯实理论知识,提高专业技能,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最后,学生创业机会的创造者。大学生往往安逸于校园环境而缺乏到外面锻炼的勇气。目前,高校的社会实践环节较少,大学生毕业后,从高校迈入社会属于一种“硬着陆”。为解决此类问题,辅导员可以鼓励学生参加各类创新创业竞赛,激发学生的双创动机和兴趣,并为学生提供就业方面政策建议和制定职业发展计划。辅导员也可以向学校申请资金,帮助学生参加课外活动,并通过学校的科研与教育平台,聘请成功人士给学生讲解创业经验,为学生毕业后寻求各种战略机会。
二、削弱辅导员职业能力的原因
1.自我效能感不足
辅导员虽然具有较高的学历,但是很多院校只重视学术研究以及教学改革创新,将辅导员的工作归属于教学辅助,并且在待遇方面与专业任课教师相差甚多,致使辅导员在工作中缺乏成就感和荣誉感。辅导员自我效能感降低,在工作中产生倦怠心理影响而职业能力提升。
2.职业化制度缺位
为了反映辅导员职业发展的阶段性和渐进性,教育部已将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设定为三级:初级、中级和高级。然而,由于辅导员没有明确的职业身份,在繁杂的工作中呈现边缘化趋势,加之学校规章制度建设和配套设施方面存在不足,教师和干部在价值取向和评估体系上存在很大差异,致使辅导员提升专业能力时,面临着双重压力和巨大竞争。辅导员职业化制度缺位使辅导员无法专业化发展。
3.社会认同感缺乏
社会认同是一种人与人相互间的交往活动,获得社会认同感的人,不仅可以缓解自身压力,还能增进自身健康水平。提高辅导员的社会认同感对于其职业能力提升具有积极作用。辅导员既是德育教师,也是学生事务服务者和咨询顾问。然而,社会上普遍认为辅导员的工作只是管理学生,而未知其他工作职能,对辅导员这一职业的社会价值认可度并不高。辅导员认为他们的价值没有得到肯定,削弱了工作积极性,无法建立价值自信心,影响其专业能力提升。
三、提升辅导员职业能力的方法
1.增强辅导员综合素质
新媒体时代打破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传统文化底蕴,个性化大众传播带来的传统道德教育失去了控制。辅导员是高校的管理者和服务的提供者,也是大学生的教育者,他们是大学生的亲密朋友和生活导师。辅导员认真学习管理、社会学、心理学和教育学方面的知识,以提高他们的整体素质。不仅可以开阔视野、扩大思维,还可以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思想教育工作的能力。
2.凸显辅导员核心能力
高校辅导员在不同的政治背景下建立的能力,每一步发展都体现了时代的特性。辅导员角色的重要性要求辅导员必须具备核心能力,也就是思想政治教育技能和专业管理技能,以加强工作的前瞻性和有效性。高校辅导员职业角色的特殊性,要求辅导员在工作中必须运用双重核心能力树立新目标,解决新问题,总结新经验,为自身发展注入新的活力。突出双核心能力是辅导员职业发展的动力,符合辅导员自身的愿景和学生的实际需求。
3.提高辅导员社会认可度
辅导员社会接受程度的提高,直接影响着辅导员专业化能力的提升。一是加强辅导员与学生在课堂日常管理、思想政治方面、心理咨询和就业指导等方面的沟通与交流,提高学生对辅导员工作的认识。二是学校须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建立多元化的评估体系,加强学校对辅导员工作的理解。三是学校可以将辅导员的日常工作、工作职能以及先进事迹等制作成短片,通过新媒体方式进行宣传和报道。在为学校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的同时,引导公众加强对辅导员职业的社会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