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新乡贤统战工作的实践与思考
——基于海宁市的调查
2019-01-28祁红亭马杰王思一
祁 红 亭 马 杰 王 思 一
提 要: 在实施乡村振兴过程中,各地积极探索通过新乡贤统战工作加以聚力,并逐渐呈现出全域性、综合性和地方性特点。新乡贤统战与乡村振兴战略在价值追求、内在需求、实践主体方面有着紧密的契合性,因而做好新乡贤统战对助力乡村振兴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当前要有效发挥新乡贤统战作用助力乡村振兴,需要加大政策支持,进一步搭建组织架构,创设系列行动,弘扬乡贤文化,建立长效机制,为乡村振兴画出“最大同心圆”。
党的十九大提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宏伟目标,提出要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生活富裕”的总要求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村民是乡村振兴的主体,人才是乡村振兴的关键。新乡贤作为一个特殊群体,是有着乡土渊源关系、在当地有一定威望和影响力、口碑好、有能力、愿意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办实事的贤能人士,是乡村中出现的优秀代表,是助力乡村振兴必须汇集的人才资源。而统一战线的主题是大团结大联合,主要做代表人士工作,具有凝聚人心、汇聚力量的根本职能,因此本质上两者紧密耦合具有必然性。①参见许军:《新乡贤统战:基层统战工作的整合拓展与全新模式——以浙江省县以下实践为案例》,《统一战线学研究》,2018年第4期。新乡贤统战作为基层统战工作的新内容,与乡村振兴有着怎样的内在联系、如何有效解决当前面临的制约因素,厘清这些问题对于发挥好统一战线这个法宝,凝聚新乡贤力量,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新乡贤统战与乡村振兴战略的内在契合性
新乡贤统战与乡村振兴战略虽然在内涵和本质等方面不同,但却紧密相关,两者的价值追求相统一、内在需求相互补、实践主体相重合,因而新乡贤统战与乡村振兴有着内在的紧密联系。
(一)新乡贤统战与乡村振兴战略的价值追求相统一。一是新乡贤统战是乡村振兴战略的时代召唤。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呼唤着各方力量围绕着农业农村现代化这一总目标,齐心聚力、共谋发展。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为加强和改善基层统战提供了新的工作重点,为新乡贤统战工作的展开提供了有利契机,新乡贤统战正是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大环境下应运而生。围绕解决“三农”问题,大力实施新乡贤统战工作,不仅有利于壮大基层统战工作队伍,更有助于凝聚他们的力量,为乡村振兴画出最大的“同心圆”。二是乡村振兴是新乡贤统战的价值体现。统战工作实际上就是做人的工作。新乡贤统战可以围绕乡村振兴战略,将分散或者长期被忽视的新乡贤人士,作为统战资源充分有效组织起来,引导他们积极为农村发展中的各类问题积极建言献策,帮助村“两委”优化决策;可以充分整合广大新乡贤的资金、人脉、技术等优势,推进乡村创业创新、社会治理、公益事业等,正面影响和改善农村政治经济社会生态,助力乡村振兴、造福广大农民。因此,新乡贤统战工作和乡村振兴战略,两者都为了促进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全心全意为农民谋幸福。
(二)新乡贤统战与乡村振兴战略的内在要求相互补。一是新乡贤统战能为乡村振兴战略汇聚人才和资源。乡村振兴包括乡村的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这些目标的实现,汇聚全社会力量,一方面需要切实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充分调动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另一方面也需要汇聚智力、技术、管理、资本,聚天下人才而用之。而新乡贤统战可以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法宝。新乡贤中人才荟萃、资源丰富、联系广泛,许多是民主党派成员和党外人士,有的是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有的是社会贤达,有的是民间精英,都可以纳入统战为乡村振兴贡献智慧和力量。二是乡村振兴战略能为新乡贤统战提供主题和平台。新乡贤统战需要凝聚人心、汇聚资源,需要各类载体将新乡贤群体组织起来,积极参与当地乡村的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生态建设,发挥新乡贤群体振兴产业、政治协商、秩序维护、文化传承、扶贫帮困等积极作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一方面可以改善部分基层统战代表人士数量较少、层次较低、规模较小甚至工作边缘化等现状,巩固和拓展基层统战领域;另一方面又为新乡贤统战作用的发挥创设了主题和空间,形成乡村振兴的“最大公约数”。因此,乡村振兴战略可以为新乡贤统战提供平台,拓展基层统战领域;而新乡贤统战可以为乡村振兴统筹各类资源,汇聚各类人才,两者在内在需求上实现了互补性。
(三)新乡贤统战与乡村振兴战略的实践主体相重合。一是两者都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条例(试行)》明确指出,统一战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爱国者的联盟,党是统一战线的坚强核心,在统一战线中居于主导地位。新乡贤统战作为统一战线的一个领域和内容,也同样必须坚持党的领导。而党中央历来注重加强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实现乡村振兴作为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正如习近平同志指出:“实现乡村振兴,关键在党,必须加强和改善党对‘三农’工作的领导。”①《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 习近平作重要讲话》,人民网,2017年12月29日。二是两者都要求多主体的合作参与。新乡贤统战和乡村振兴战略都要求多方主体的积极参与,最大限度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尽力发挥各类主体的正能量。一方面,新乡贤既可以是品行才干为乡人推崇的“本地人”,也可以是离乡求学、从政、经商而心系故土的“在外人”,还包括在当地农村投资兴业的“新居民”,他们都可以成为新乡贤统战对象,同时也可以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参与者。另一方面,乡村振兴的主体是农民,要求充分调动农民的参与积极性,但也离不开包括新乡贤在内的多方主体的共同参与,特别是本地农民中的精英人士、在外代表人士等,需要将他们组织起来,齐心协力、共同参与。因此,无论是新乡贤统战还是乡村振兴战略,都必须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同时在具体实践过程中,都必须坚持多元化主体的积极合作参与,唯其如此才能更好地实现目标、体现价值。
二、乡村振兴战略中实施新乡贤统战的实践探索
当前,各地创新实施新乡贤统战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践探索中,有不少经验值得借鉴,也有不少问题有待探讨。2017年以来,海宁市立足本地实际,积极探索以新乡贤统战为抓手,聚力乡村振兴战略,并呈现出全域性、综合性、地方性特点。
(一)主要做法
1.开展顶层设计,聚力乡村振兴。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为海宁市探索实施新乡贤统战提供了工作方向。一是健全考核机制。海宁市把新乡贤统战工作纳入全市大党建工作要点和统战工作考核细则,构建市级统筹指导、部门协同配合、镇村具体负责的联动工作机制,增强新时代乡贤助力乡村振兴的工作合力。二是出台相关政策。海宁市出台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意见后,市委统战工作领导小组出台了《海宁市关于深化乡贤工作 助力乡村振兴和“两个高水平”建设的实施意见》,明确了新乡贤统战助力乡村振兴的总体布局、主要目标和具体举措,牢牢把握统一战线“大团结大联合”主题,充分运用该市丰厚的乡贤资源,以凝聚共识、凝聚人心、凝聚智慧、凝聚力量为目标,以镇(街道)、村(社区)乡贤组织建设为切入点,明确组织架构、构建工作体系,大力引导支持新乡贤发挥建言献策、创业创新、乡村治理、传播正能量等方面的积极作用,使新乡贤成为助推乡村振兴的统战新力量。
2.实施五大工程,汇聚新乡贤力量。海宁市用好统一战线这一重要法宝,探索实施新乡贤“五大”工程,汇聚乡村振兴的磅礴力量。一是“寻贤”工程,制定新乡贤的统战对象标准,通过全域基层统战网格,对新乡贤群体进行排摸;结合市、部门、镇(街道)、村(社区)四级选树机制,挖掘出一批尊老爱老、助人为乐、纠纷调解、诚实守信等新乡贤。截至2018年底已建立717人的“新乡贤”人才库。二是“引贤”工程,成立由在外海宁籍和本地各界代表人士组成的海商总会,现有会员226名;连续三年举办“海商大会”,累计成功签约投资项目107个共982亿元;成立政府智库顾问团,聚集10名海内外新乡贤在内的高端人士加盟,成为乡村振兴的思想库和智囊团。三是“聚贤”工程,着眼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村治理、乡风文明等乡村振兴领域,积极实施新乡贤搭桥工程,引导新乡贤在资本、信息、技术等方面回归;成立由新乡贤统战人士参与的同心志愿服务团等队伍参与星级美丽乡村创建、“五水共治”“低散乱”整治等中心工作;建立乡贤理事会、乡贤参事会等乡贤组织,完善乡贤参与协商民主议事机制,借助多元化力量助推协商民主工作。四是“爱贤”工程,建立新乡贤人士联系走访机制,每年由市领导及相关部门、镇(街道)负责人分层分类走访;出台“人才新政30条”、新乡贤回归创业安居等各类优惠政策,激励新乡贤在海宁追梦、圆梦;举办“家乡人话家乡情”专题交流会、海外乡贤主题论坛等活动,邀请新乡贤回乡考察、投资创业。五是“传贤”工程,全市各行政村在宣传长廊、农民公园和农村文化礼堂等场所,开辟“崇德尚贤栏”“善行义举榜”“能人榜”等新乡贤文化阵地,借助报网微电等全媒体平台对新乡贤返乡创业、回馈家乡展开宣传引导;成立“乡贤宣讲团”,利用道德讲堂、文化礼堂平台,邀请新乡贤现身说法、传经送宝;编纂整理《海宁世家》《影响中国的海宁人》等图书、手稿、影像资料,在市图书馆展陈借阅;举办徐志摩诗歌节、金庸学术研讨会、王国维学术研讨会等各类名人节庆活动,弘扬海宁特色新乡贤文化;推进新乡贤文化进校园工程,建立了海宁市高级中学吴世昌陈列室、海宁市教育园区沈鸿纪念馆、浙江财经学院东方学院仰山文化陈列室等场馆,向学生发放《乡土历史文化读本》,增强青年人对新乡贤文化的认同。
(二)主要成效
1.扩大了人才与乡村的相互赋能效应。乡村振兴关键在于人才振兴。海宁通过从各类统战对象中挖掘新乡贤人才,通过各类平台和政策吸引新乡贤回归,使乡村赋予人才以创造的能量,同时也使人才赋予乡村以发展的能量。如许村镇依托乡贤会,聘请陆水良等37名在外创业者为家乡投资建设发展顾问,围绕乡村振兴收到了创建“家纺30年”景区、成立许村境内外电商产业园等上百条发展“金点子”;全国农村放映先进个人、乡贤徐九斤投资500多万元建成“九斤电影珍藏馆”,免费对外开放;乡贤张惠烈捐其所藏,建立省内首家家庭档案馆。在乡村振兴的环境下,新乡贤群体有了回报桑梓的方向和施展才能的广阔空间。
2.构建起共建共治共享的乡村振兴格局。围绕乡村振兴战略,新乡贤带头、群众参与、社会协同的乡贤工作成效逐渐显现。一是发挥了新乡贤“润滑剂”作用,如许村镇永福村成立“老娘舅”协会,协会成立以来调解矛盾纠纷率达100%;二是发挥了新乡贤“孵化器”作用,如海宁市仓塘旅游开发有限公司负责人、新乡贤代表顾晓震带领其团队,把新仓村梁家墩打造成为“网红村”,2018年收入达500万元,美丽乡村变出美丽经济;三是发挥了新乡贤“美容师”作用,如周王庙镇“全国文明村”博儒桥村依托乡贤“众筹”模式汇聚合力,孙卫国等一批乡贤慷慨解囊164.5万元,助力建起10个不同特色的精品园,走出了一条博儒桥特色之路。
3.凸显了新乡贤文化的时代价值。新乡贤文化也包含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个人层面的“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要求,它们有着共同的价值追求。以乡贤文化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充分发挥乡贤文化在传承优秀文化、凝聚大众人心中的作用,如丁桥镇打造跳水奥运冠军吴敏霞先进事迹展览馆,激励家乡人能像吴敏霞一样奋力拼搏、勇敢追梦。不少新乡贤利用自身资源,投身社会公益事业,为桑梓奉献一片爱心,如斜桥新乡贤周希俭捐赠300万元,设立“周希俭公益基金”,专门资助斜桥镇困难群众和学生,目前已累计捐资57万余元;许村镇新乡贤陶有福几十年来向困难儿童和家庭累计捐资近100万元,惠及600余人。
(三)当前面临的制约因素
1.新乡贤统战的大格局还有待完善。新乡贤工作的开展涉及多个部门和属地的服务管理,如新乡贤人才工作、新乡贤文化建设、新乡贤助力“三治融合”等工作涉及组织、宣传、民政、政法委等多部门,各部门、单位的工作各有所侧重,但缺乏统一领导和统筹协调,职责分工不明确,工作内容有所重叠,缺乏有效联动,仅仅依靠统战工作全域网格化的实施还远远不够。
2.新乡贤统战的长效机制还有待健全。虽然基层统战网格化工作建立了网格长例会、重点统战对象联系走访、双向服务、重要信息上报、协商民生议事、考核评价等六大机制,但针对乡贤统战工作的运行机制还未进一步细化制定,如乡贤组织的运行机制、乡贤联络联谊机制、乡贤参与融入机制、政策支持机制、荣誉授予机制等,因此新乡贤统战的精准化、规范化、科学化还有待进一步提升。
3.激发新乡贤活力的举措还有待创新。目前有些被称为新乡贤的人士只是“挂在墙上”,发动并借助新乡贤力量真正推进乡村振兴的平台载体不多、实效性不强。对返乡投资中的大额资本有优惠的条件,但对有一定规模的小资金却享受不到优惠,这对资金匮乏的乡村不利。对一些未达到“引才”标准但能为家乡发展出资出力的新乡贤,相关政策举措还不多,吸引在外新乡贤回乡创业的空间不够大,存在各类人才想回回不来、回来留不住、留住留不长的尴尬困境。
三、新乡贤统战工作助力乡村振兴的思考
乡村振兴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凝聚共同奋斗的力量,而新乡贤统战正是为了壮大助力乡村振兴的磅礴力量。发挥新乡贤统战作用全力服务乡村振兴,要进一步搭建组织架构,创设系列行动,弘扬乡贤文化,建立长效机制,加大政策支持。
(一)搭建组织架构,完善乡贤工作体系。一是完善选树机制。健全市、乡镇(街道)、村(社区)三级选树机制,组织好网格化排摸乡贤的同时,还需动态完善“乡贤信息库”,落实专人负责,及时更新名单,加强联络联谊。完善乡贤产生机制,明确不予列入的负面清单,规范推选程序,并同步建立乡贤退出机制,对履职不到位、口碑不良、甚至涉嫌违纪违法等乡贤,要进行劝辞或取消会员资格。二是建立乡贤组织。建立乡贤联谊组织,使之成为党委、政府联系团结乡贤的重要桥梁和助推乡村振兴的重要纽带。乡镇(街道)一级成立乡贤联谊会,借鉴各地经验立足本地实际,可围绕乡村振兴下设建言献策“智囊组”、产业扶持“致富组”、纠纷调解“和事组”、乡风文明“督导组”、公益慈善“志愿组”等分支机构。村(社区)一级成立乡贤工作联络组织或乡贤参事会。同时要健全组织章程,加强乡贤联谊组织规范化建设。三是培育乡贤群体。探索实施“个十百千万”乡贤重建计划,即培育1个新乡贤群体、10名乡贤典范、100名乡贤参事会成员、1000名乡土人才、10000名新型职业农民,发挥他们参与乡村振兴的辐射作用。加强各乡镇与村之间、新乡贤组织之间的交流互动,适时举办专题研讨会,通过广泛借助新乡贤及专家学者力量为如何科学发挥新乡贤作用把脉。
(二)创设系列行动,助推乡村振兴战略。一是实施“乡贤+引资引智”行动,助推高质量发展。通过乡贤联谊平台牵线搭桥,举办乡贤联谊大会、在外乡贤家乡行、乡贤联谊座谈会、招商项目对接会等活动,积极推动内引外联,挖掘本地乡贤,引回在外乡贤,留住外来乡贤。依托市内外商会、侨团、同乡会等组织,建立在外乡贤乡情驿站,全面推动智力、资金、技术、文化等回流,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力。二是实施“乡贤+善治安村”行动,助推乡村治理。开展“千名乡贤助百村”活动,建立结对联系机制,共谋共建共治共享美丽乡村。充分发挥乡贤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的独特作用,通过乡情恳谈会、专题议事会、座谈交流会等形式,加强基层协商民主。聘请在经济、法律、教育、现代农业等相关方面有专长的乡贤作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顾问。探索建立“村两委+乡贤会”的村庄治理模式,优选表现突出的新乡贤进入村“两委”班子、担任“两委”顾问。吸收乡贤代表人士参与共同制订完善《村规民约》,推动乡村治理现代化。三是实施“乡贤+乡风引领”行动,助推乡风文明建设。倡导当代乡贤用嘉言懿行垂范乡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有效发挥乡贤在助推社会事业、开展公益慈善活动中的引领作用,支持、引导和鼓励乡贤开展社会服务活动,在环境整治、公益众筹、扶危济困、捐资助学、孝老爱亲、基础建设等方面积极作为、发挥作用。四是实施“乡贤+和谐共创”行动,助推矛盾纠纷化解。协助调解民间纠纷和邻里矛盾是发动新乡贤助推基层自治的有效抓手。积极发动本地区德高望重的村干部、退休干部、退休教师、老党员等长年活动在基层、在村民中有较高威望、群众信任的本土乡贤参与基层社会治理,重点在公序良俗关系协调、矛盾纠纷处置、信访事项化解等方面,发挥乡贤在一方乡里的威望和影响力,以群贤治理助推社会和谐发展。
(三)弘扬乡贤文化,营造崇德尚贤氛围。一是加强舆论宣传引导。精心制作“走近新乡贤”系列节目,开设“对话知名乡贤”专栏,大力宣传展示新乡贤风采。举办主题展演活动,以小品、戏曲等喜闻乐见的文艺形式再现新乡贤的嘉言懿行。二是打造文化示范阵地。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统领,开展名人(乡贤)文化研究,建议在市一级建立本地名人(乡贤)馆,并在已有的名人(乡贤)纪念馆、旧居等场所,挂牌若干乡贤文化教育基地,免费向群众开放。镇(街道)、村(社区)两级要结合党建阵地、文化礼堂等的建设,设立“乡贤墙”“乡贤馆”“乡贤长廊”“乡贤广场”“乡贤工作室”等灵活多样的阵地,培育乡贤统战工作示范点。三是扩大文化传播范围。结合传统节日开展瞻仰乡贤故居、探寻乡贤足迹、弘扬乡贤精神等活动,提升群众对乡贤文化的认知与传承。积极推进乡贤文化进文化礼堂、进校园课堂、进农民家庭,大力传承弘扬耕读文化、慈孝文化等优秀传统文化,弘扬主旋律和社会正气,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
(四)建立长效机制,提升乡贤管理水平。一是建立健全乡贤会运行工作机制。加强乡贤会规范化建设,建立健全常态化运行工作机制,完善乡贤会工作规则和管理制度,立足本区域乡贤资源实际,经常性组织开展活动,提升乡贤会的凝聚力和影响力。二是建立健全乡贤联络联谊机制。乡镇(街道)、村(社区)要通过建立乡贤微信、QQ群等,畅通乡贤建言献策、服务社会、反映社情民意的渠道。定期开展乡贤交流联谊活动,建立党政领导同乡贤代表人士的联谊交心制度,密切与乡贤联谊交往,在联谊中塑造核心价值理念,在活动中聚合强大动力,在服务中实现最大程度的情感认同。三是建立健全乡贤参与融入机制。要保障乡贤相应的知情权、建议权、监督权,乡贤联谊组织主要负责人列席同级党委、政府的重要会议、重大活动,业绩特别突出的,可列席上级人代会、政协会议。充分发挥乡贤中道德模范的带头作用,鼓励乡贤参与自治、法治、德治“三治”建设,提高乡贤参与共建共治的意识和水平。四是建立健全荣誉授予机制。对助力乡村振兴作用发挥明显、回归发展成效显著的乡贤给予一定的政治安排、社会安排和荣誉安排,激发乡贤服务家乡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以此带动培养更多有情怀、敢担当、愿奉献的乡贤代表人士。
(五)加大政策支持,铺平报效桑梓之路。一是研究制定优惠政策。根据本地资源、市场、交通等综合情况编制投资项目,为返乡创业人员提供参考,对投资项目在审批、用地、税收、金融等给予优惠政策,为项目推介、创业培训等提供优质服务。二是优化配套服务政策。研究制定乡贤回乡的居住地、墓地政策,出台回归乡贤及其直系亲属的入户、社保、医疗、教育以及海外回归乡贤的签证、居留等相关政策,为乡贤荣回故里、落叶归根提供有力支持。三是完善基本生活条件。建议根据乡村振兴规划的蓝图,进一步壮大农村产业,进一步完善农村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进一步改善农村生态环境,着力打造设施完备、生活便利、生态宜居的乡村环境,让农村优秀人才留得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