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的错位与牺牲的无意义
——评王尔德《快乐王子》
2019-01-28南京师范大学南京210046
⊙王 颖 [南京师范大学,南京 210046]
《快乐王子》对我而言是不敢读的童话,就像一道过不去的坎,小时候是被快乐王子和燕子的善良所打动,最终为他们升入了天堂而感到一丝宽慰,可是越长大越觉得除此之外,王尔德其实写尽了人间不被人理解的悲。
一、对立的世界
在快乐王子的童话世界中,原本的一切都是浅薄和轻率的,包括快乐王子前世高墙里的生活,甚至成为美丽雕塑后所受到的瞩目。快乐王子在世时,他住的是逍遥自在的王宫。他快乐,是因为他整天沉湎于宫廷的欢宴舞会,想当然地把欢娱当作快乐;他更无知,因为王宫的高墙深院隔断了他和人世间的联系,他以为眼前的“美”就是整个世界,从来没有想到过墙外是什么样的景象,也根本不知道天下还有痛苦和丑恶,甚至不知道眼泪是什么。当他变成一尊雕塑后,在世人看来他依然是值得称羡的对象,因为“他的身上覆满薄薄的金箔亮片,两眼镶嵌着一对发亮的蓝宝石,腰间的剑柄上则有一颗闪闪发光的大红宝石”。无论是代表上层社会的议员,还是代表劳苦大众的母亲,都一致赞扬他的美,虽然他们的赞扬都是从利己的角度出发的:议员称赞他就像风标一样漂亮以此来表现自己的“艺术鉴赏力”,而为了表现自己的务实,又补充说他不如风标那么实用;聪明的母亲以他为榜样来教育哭闹的孩子;失落的汉子希望从快乐王子那里汲取希望鼓励自己不再沮丧;刚接受了教堂洗礼的孤儿院的孩子则称之为“天使”,以此满足对于上帝的幻想。
但此时已成为被高立于市中心雕塑的快乐王子自己却从前世今生的截然对立中看到了世间的丑陋和艰辛,虽然只有一颗铅心,可这时的一切都因为承载着深沉的痛苦而变得有了分量。快乐王子在饱览了人间辛酸后拥有了善良和怜悯,因此他决定要奉献自己,心甘情愿地把自己的红宝石、蓝宝石和黄金叶片无私地献给他所爱的那些穷苦的人们,企图为他们谋求快乐,殊不知他的这种奉献方式在当时的社会只能算是想象式的拯救。剑柄上的红宝石挽救了穷苦的裁缝和她生病的孩子,稀有的蓝宝石眼珠分别给了年轻剧作家和卖火柴的小女孩,这也仅仅只是三个穷人,就算最后满身的黄金叶子可以让所有的穷人都穿上皮衣获得温暖、让小孩子们都能戴上红帽子去户外溜冰体味快乐,那也只可能是一时的温饱。并且,不愿言说的善良和爱从来就不可能为人所知:给红宝石的时候裁缝因为太疲惫已经睡着了,生病的孩子也在燕子轻扇几下羽翅送来凉意后就沉沉地进入了梦乡;送出第一颗蓝宝石时,写剧本的年轻人双手捂着脸,没有听见燕子翅膀的扇动声,当他看见干枯的紫罗兰上放有美丽的蓝宝石时也一下子认定这是某个极其钦佩他的读者送来的;而第二颗蓝宝石在卖火柴的小女孩看来只是一块无比美丽的玻璃而已。当快乐王子对穷人倾其所有,自己终于变得丑陋不堪、黯然无光时,穷人们并没有因此懂得感恩,市参议员们、大学的美术教授等人也因为他已不再美丽要将他丢弃重塑新的雕像。对于胸怀天下的快乐王子来说这个悲剧是必然的,前世不食人间烟火的快乐与今生所承载的人间最广大的痛苦形成强烈的对比,催生了爱怜和悲悯,从而引发了自我的奉献,但这种牺牲对于整个社会来说可以说是杯水车薪,因为快乐王子的牺牲不可能永远维持世间的安稳,现实生活中的人们无论贫富都普遍是无知的、麻木的。
二、情感的错位
王子对世人深情,世人却将他烧成灰烬,这就造成了情感上的错位,但王子还有燕子理解他,然而燕子与快乐王子之间的感情何尝不是另一种错位呢?其实燕子的形象有着相当的复杂性,更真实可感,令人动容。在燕子的第一段爱情中他还是比较肤浅的,因为他只是看中了芦苇纤细的身材,但一旦动情就表现出固执和专情,为了跟芦苇谈情他甘愿错过和同伴飞去南方的机会。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燕子慢慢发现了他和芦苇之间的种种不合:芦苇不够稳重,总是和风调情;芦苇不爱旅行,总是很恋家;在得到芦苇不愿意和自己漂泊的答案后则是直接吼叫,毫不掩饰自己的怒气,接着道完再见后就果决地选择离去。当看到快乐王子在清冷的月夜留下悲伤的泪水时,燕子顿生怜悯,因为他本以为快乐王子是铁石心肠的金像。快乐王子第一次用低缓而悦耳的声音呼唤请求他帮忙把红宝石送到裁缝家时,燕子一开始是拒绝的,因为同伴们已经在风光旖旎的埃及等着他,但当王子愁容满面又一次地呼唤时,燕子的心已经慢慢开始被感化了,怜悯心使他不再为捉弄他的顽皮孩子们而记私仇,于是甘愿冒着夜晚的冷风做了一回王子的信使。当他看到裁缝生病的孩子因自己轻扇羽翅产生的凉意而感到惬意时,他的内心也变得温暖起来,不过此时燕子还只是懵懂地对这种感觉有所体会,并没有意识到温暖是由于做好事而生发的,他也不愿意认真地动脑思考。
快乐王子第二次请求燕子陪伴依然是为了让燕子做他的信使,帮他传递稀有的蓝宝石给年轻剧作家。这意味着王子要瞎一只眼睛,当燕子知道需要由他来取出王子的眼睛时便一下子哭了出来,因为对于一思考问题就想睡觉的善良单纯的燕子来说,这无疑是要让自己成为一个残忍的刽子手。于燕子而言,他已经为陪伴王子延迟了一天启程,一方是古埃及第二瀑布的奇异场景和同伴们的呼唤,另一方是快乐王子的挽留,作为群居动物的燕子选择前者是情理之中,然而最终权衡之下他依然选择了留下来陪伴王子。如果说第一次快乐王子的行为让燕子从对王子的怜悯到被王子感化产生了快乐和温暖的话,第二次快乐王子的行为则让燕子深受震撼,这股情愫肆意地冲刷着燕子原本被尘世磨钝的心灵,此刻燕子对王子已经不仅仅是一种怜悯和同情了,而是慢慢开始转化为一种爱,这种感觉使他对于离别有所留恋,因此燕子选择要和王子进行道别,而不再像之前那样毫无挂念地高声问候王子。但是快乐王子又一次挽留燕子,这时候燕子内心的冲突达到了顶峰,因为冬天即将来临,如果燕子再不离开就要面临被寒雪冻死的生命威胁,生死关头燕子不得不选择离开,对于这次的离别燕子其实是充满了极度不舍的,因此他对快乐王子吐露真情,并要在来年春天带给他更加美丽的宝石来弥补给予穷人所失去的眼睛,以此作为爱的承诺,给王子也给自己一个念想。可是他再一次地成全了王子,并且这一次是永远地留下,因为快乐王子的两只眼睛都用于接济穷人而变成了瞎子。燕子的内心对王子的怜悯已经完全转化为了深沉的爱,这种分量已经超过了自己生命的安危,所以他毅然决然地选择永远陪伴王子。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深情即是一桩悲剧,必得以死来解读。
三、牺牲的无意义
燕子和王子有着共同的怜悯和自我牺牲的精神,只不过这种共性却造成了燕子和快乐王子之间情感上的错位。快乐王子胸怀天下,他的怜悯心和自我牺牲都是面向广大穷苦百姓的,是一种博爱。王子每次描述所见到的贫苦人民时更多是将燕子当成一个倾听者而非对话者,燕子选择永远留下之后为快乐王子分享他在异国他乡的所见所闻和种种经历,王子承受了太多的苦痛,对于燕子所讲的事情他只觉稀奇,并认为更稀奇的还要算那些男男女女们所遭受的苦,王子的心已经被生活的艰辛完全占有了。这一颗铅心,感受着世间的苦痛,装满了同情和爱怜,最终在小燕子死去的巨大打击和悲痛中破碎。在最后一刻,快乐王子终于明白了燕子的爱,这份爱的重量比王子对世人的那份博爱更能直击心灵,所以王子的铅心一下子碎了。燕子一直在追寻着美和爱,在快乐王子身上他懂得了美、学会了爱,作为王子忠实的信使,他拥有的是给穷苦百姓传递温暖的实际能力,这和王子有博爱的愿望但无法动弹之间形成了互补,一个有心、一个出力,这才实现了对穷人的接济。正是因为快乐王子的感召,燕子才获得了心灵的新生,燕子的心渐渐被王子所感化并慢慢爱上了王子,以至于后来为了同王子一起实践爱心的播种要献出生命陪伴王子。燕子对王子的爱中,除了理解和陪伴,还有些卑微,所以直到临死前都不愿意给王子任何负担,他用尽最后的力气飞到王子肩上,只敢请求吻一吻王子的手。王子在这一刻也终于明白燕子的这份情意:“你得亲我的嘴唇,因为我爱你。”王子是充满柔情的,所以他的话语中掺杂了一丝歉意。而对燕子来说,他不光学会了爱,也终于得到了王子的爱,在王子的感化下他为人间带去了温暖和希望。然而,表面上快乐王子和燕子的牺牲换来了天下大同,破碎的铅心和死去的小燕子也被天使带走升入了天堂,这看似圆满的结果中却恰恰隐含着悲哀,因为他们并没有得到休息,而是成为上帝的御用工具。同时,这个城市的弊病在于人们的价值追求是一致的,那就是权利和财富至上,因此快乐王子身上的金片对于这个社会实质上的帮助是微乎其微的。那么,回过头来观照整个人间和天堂,快乐王子和燕子的牺牲则是无意义的。
四、结语
死去的燕子、熔化了的快乐王子的悲剧在于情感的错位和牺牲的无意义,他们的拯救只是一道微光,没有他们这个世界并没有什么不同。小时候单纯因为善良而垂泪,长大了因为被现实的种种阴暗面刺痛更不能自己,或许对于我,就是因为这样才不流泪不读《快乐王子》吧。
①汪介之、尹子茜:《美存在的不可能性——评〈快乐王子〉》,《江苏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2年第5期,第139—14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