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实施“土地整治+”,助力乡村振兴

2019-01-27董艳艳廖小锋

自然资源情报 2019年3期
关键词:乡风宜居人居

董艳艳,廖小锋,金 桃*

(1.贵州省山地资源研究所, 贵州 550001; 2.贵州省山地资源研究所有限公司, 贵州 550001)

乡村振兴战略,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深刻把握我国现实国情农情,深刻认识我国城乡关系变化特征和现代化建设规律的基础上,着眼于党和国家事业全局,着眼于实现“两个一百年”的伟大目标和补齐农业农村短板的问题导向,对“三农”工作做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提出的新的目标要求[1]。土地整治是在一定的区域内,按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目标和用途,以土地整理、复垦、开发和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为平台,推动田、水、路、林、村综合整治,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和生态环境,促进农业规模经营、人口集中居住、产业聚集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的一项系统工程[2,3]。2018年中央1号文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中发〔2018〕1号)中提出,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大规模推进农村土地整治和高标准农田建设,稳步提升耕地质量等有关推进土地整治的政策措施。可见,土地整治事关长远、牵动全局[4]。本研究基于土地整治的视角,探讨土地整治助力乡村振兴的路径,符合当前大时代背景,有较强的理论意义和实际价值。

1 乡村振兴及“土地整治+”的内涵

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这是对乡村振兴战略的总体要求。其中,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础,更是首要任务;生态宜居是乡村振兴的重要要求;乡风文明是乡村振兴的一个重要途径;治理有效是乡村振兴的一个重要保证;生活富裕是乡村振兴的重要目的。要实现乡村振兴,其本质就是要实现农业振兴、农村振兴、农民振兴;其任务就是要推动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

“土地整治+”源于“互联网+”的理念、技术和手段,是土地整治与其他创新主体之间进行整合、协作、共享,共同推动各种资源要素向有利于提升土地综合利用价值的方向有序流动。通过各种资源要素的集聚,不断增强土地整治在服务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挖掘乡村价值、服务城乡融合发展、促进生态环境改善等方面的功能。“土地整治+”是土地整治发展的高级形态,其理念的提出,主要是立足于土地整治的多功能定位,彰显土地整治“1+N综合效益”,其整治范畴已经远远超越了土地整治本身,是土地整治未来发展的新常态。

2 乡村振兴对土地整治的诉求

根据乡村振兴的内涵,结合土地整治的范畴,分析乡村振兴对土地整治的诉求,为土地整治助力乡村振兴的路径及政策探索奠定基础。

2.1 乡村“产业兴旺”对土地整治的诉求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础,更是首要任务。产业兴旺,要求围绕产业体系做文章,实现增产增收增效增绿,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5]。近年来,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等新产业发展迅猛,2017年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营业收入近5500亿元,整个产业呈现出“井喷式”增长态势[6,7]。2016年,农业部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等14部门印发了《关于大力发展休闲农业的指导意见》;2017年,农业部办公厅又印发了《农业部办公厅关于推动落实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发展政策的通知》。在政策的引领带动下,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将有更大的增长空间。因此,在产业方面,土地整治要结合农村产业发展的方向,助推农业产业发展和乡村旅游。

2.2 乡村“生态宜居”对土地整治的诉求

乡村“生态宜居”,要求是多方面的。首先,在“生态”方面,一是要求保障自然生态环境,修复受损生态;二是进行民风民俗保护和传统村落保护,要求乡村留存浓郁的地方特色和农村风情的物质形态、人文景观,让人们记得住乡愁[8];其次,在“宜居”方面,要求房、路、水、电、气等生活设施、教育卫生文化等公共服务设施、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完善、社会安定和谐[8,9]。结合土地整治的范畴,在“生态宜居”方面,土地整治一方面要完善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另一方面,要结合农村生态环境和特色人居环境,让农村增绿,让人们记得住乡愁。

2.3 乡村“乡风文明”对土地整治的诉求

“乡风文明”是乡村振兴的灵魂所在,乡村形态、民居格局、风俗习惯、民间信仰等均为乡风文明的载体[10]。乡村“乡风文明”,一是对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丰富农业文化;二是对“人”本身的改造,对村民进行文化教育。结合土地整治的范畴,土地整治要结合乡村人文环境,打造村容整洁、文明干净的人居环境,山水风情自成一体,特色院落、村落、农田相得益彰的独特乡风景观。

2.4 乡村“生活富裕”对土地整治的诉求

“生活富裕”就是要让农民有持续稳定的收入来源,经济宽裕,衣食无忧。总而言之,就是要让村民的“钱袋子”鼓起来。结合土地整治的范畴,土地整治让村民的“钱袋子”鼓起来,一方面要充分应用增减挂钩盘活乡村土地资源;另一方面要实现产业融合发展,让农民得真实惠。

3 土地整治助力乡村振兴的路径

根据乡村振兴对土地整治的诉求,分析土地整治助力乡村振兴的路径,主要侧重以下几个方面。

3.1 “土地整治+农旅一体”,助力乡村产业兴旺

生产空间按照“田成方、树成行、路相通、渠相连、旱能灌、涝能排”的标准,促进农业产业规模化、标准化发展。同时,注重提升生产空间的景观美学欣赏、农耕文化体验、乡村休闲观光等综合价值,形成“宜业宜游”的生产空间格局。生活空间要在村寨规划基础上,依照当地人文特色,合理配置村寨生活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环境改造工程,切实提高村寨人居环境质量和人文景观格局,形成“宜居宜宿”的乡村生活空间。生态空间要围绕提升乡村生态服务功能,依托农用地整治和农村建设用地整治,依托农田、林地、水域、林盘聚落等绿色空间以及道路、沟渠、防护林等廊道,整合优化农田景观和乡村聚落景观,形成“宜憩宜观”的乡村生态空间,通过对乡村“三生”空间的完善和改造,形成农旅一体化的美丽乡村,助力乡村产业兴旺。

3.2 “绿色土地整治+传统村落保护”,助力乡村生态宜居

在乡村土地整治中,土地整治应坚持不损害农民利益、不破坏农耕文明、不破坏传统村落和不浪费土地资源的基本原则,按照“全域规划、精细设计、综合整治”的要求,将“山水林田湖草”等土地整治要素有机结合,保护并传承传统农耕文化和民俗文化,促进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相和谐,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新格局,助力乡村生态宜居。

3.3 “土地整治+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助力乡村乡风文明

“土地整治+人居环境综合整治”以美化人居环境为主要目标,完善农村基础设施,保护并提升生态环境和人文景观。通过“土地整治+人居环境综合整治”,改善村庄的基础设施、环境设施、人文活动设施,推动乡村生产、生活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人居环境,促进农业产业化的形成与良性发展,使得农村落后面貌得到较大改善,建设生活美、生态美、环境美、产业美、精神美、人文美的乡村人居环境,形成和谐家园、产业乐园、山水田园交融的新农村,助力乡村乡风文明。

3.4 “土地整治+产业融合发展”,助力乡村生活富裕

通过土地整治,挖掘农地潜力,提高土地产出率和劳动生产率,提升农业生产效率。一是要加强现有农田格局保护以及零星居民点整治,促进农田集中连片,完善生产道路设施及灌排设施,构建灌排畅通、安全高效的农田水利体系。二是要促进农地流转,实现规模经营。促进高科技农业生产技术落地,促进现代农业发展。三是要沟通供需两端,挖掘农用地复合价值,在土地整治“供给端”转变单一追求耕地面积的思维,依据区域环境特质和农业比较优势,促进产区集中连片。在土地整治“需求端”,按照未来新技术应用和农业新业态发展需求进行土地整治工程设计,打造“土地整治+产业融合发展”的土地整治模式,助力乡村生活富裕。

3.5 “PPP增减挂钩”整治模式,拓展资金渠道

用好用活城乡增减挂钩政策,促进城乡互动,通过“增减挂钩结余指标”有偿流转,盘活乡村土地资源,让乡村分享指标流转所得收益,用于当地农村建设和发展。鼓励社会资本积极参与土地整治,营造“PPP”模式融资共建环境,拓展资金渠道,加快乡村土地整治工作全面推进。

4 研究结论

本研究在分析乡村振兴和“土地整治+”内涵的基础上,结合土地整治的工程建设范畴,分析乡村振兴对土地整治的诉求,并在此基础上探索土地整治助力乡村振兴的路径。研究的主要结论如下:

(1)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目的是要实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城乡融合发展和农业农村现代化;本质是要实现农业振兴、农村振兴、农民振兴,任务是要推动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

(2)在助力乡村产业兴旺方面,土地整治重点在于助推农业产业发展和乡村旅游,采取的路径侧重于“土地整治+农旅一体”的整治模式;在助力乡村生态宜居方面,土地整治的重点在于修复受损生态系统,保护传统村落,并完善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宜采取“绿色土地整治+传统村落保护”整治模式;在助力乡风文明方面,土地整治要结合乡村人文环境,对人居环境进行整治,可采取“土地整治+人居环境综合整治”模式;在助力生活富裕方面,土地整治要重点促进乡村产业融合发展,并充分应用增减挂钩节余指标流转,让村民“钱袋子”鼓起来,主要采取“土地整治+产业融合发展”模式和“PPP增减挂钩”模式。

猜你喜欢

乡风宜居人居
打造一村一馆 传承乡风文明
“六乱”整治绘就宜居底色
临深置业理想 这座城刷新美好人居标准!
相约天然氧吧 感受宜居“金匮”
宜居的海底城市
人居一世间 愿得展素顏
乡风
厚植勤劳脱贫的乡风家风
文明乡风聚人心
人居环境中的园林绿化设计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