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参与中印尼合作 精绘“一带一路”工笔画
2019-01-27浙江省一带一路大数据中心
□ 浙江省“一带一路”大数据中心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六年来,浙江与印度尼西亚共和国经贸合作发展迅速,双边贸易总额已从2013年的444亿元增长至2018年的868亿元,增速远高于同期全省对外贸易。印尼现已成为浙江在“一带一路”沿线仅次于俄罗斯的第二大贸易伙伴。
浙江与印尼互补性强
印尼区位优势独特,是沟通亚洲和大洋洲、太平洋和印度洋的交通枢纽。2013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正是在对印尼进行国事访问期间,首次提出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倡议。2018年5月,李克强总理在印尼与佐科总统共同见证了《关于推进区域综合经济走廊建设合作的谅解备忘录》的签署。2019年1月,国家将中印尼区域经济走廊产业园区合作的任务正式交给了浙江。2019年4月,国家发改委与印度尼西亚海洋统筹部签署关于区域综合经济走廊建设的合作规划。目前,浙江与印度尼西亚形成了良好的、多层次的合作沟通机制。2019年6月,印度尼西亚海洋统筹部副部长利德万率代表团参加浙江省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大会,并以中印尼产业园区合作为题发表演讲,并见证5个浙江与印尼产业合作项目的签约仪式。
(一)印度尼西亚资源丰富但产业基础薄弱
印尼煤炭、铜矿、铝土矿、镍矿、金矿探明储量均在全球前十。棕榈油产量居世界第一,天然橡胶产量居世界第二。人口总数约2.7亿人,居世界第四位。但印尼的工业主要基于对自然资源粗放式开发及简单加工,工业制成品出口数额较小。工业主要集中在石油加工为代表的资本密集型产业和以橡胶、棕榈油、纺织为代表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上下游产业链配套尚不完备。
(二)浙江民营经济活跃,是对外开放的排头兵
浙江已赴印尼投资的项目主要以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为主,青山集团、锦江集团、红狮集团等民营企业已分别在印尼中苏拉威西省、西加里曼丹省、东爪哇省等地建立了产业园,园区建设取得较大成效。目前,浙江自贸区正在致力通过石油的加工、贸易、储存、运输、销售,形成石油的全产业链和石油的交易中心,实现人民币国际化,而印尼恰恰是距离浙江省最近的OPEC成员国。
印尼的投资环境
(一)营商环境
世界银行《2019年营商环境报告》显示,印尼在全球190个经济体中,营商便利度排名第73位。与同为东南亚岛国的新加坡和马来西亚相比,制度环境存在很大差距,特别是其执行合同指标得分偏低,在190个经济体中排名仅为146名。开办企业平均19.6天才能完成,排名第134位。跨境贸易方面也大幅落后于新加坡、马来西亚和泰国,排名仅为第116位。在这些排名靠后的指标中,印尼在成本和手续数量上与周边经济体的差距并不大,主要拉开差距的是办理时间。
(二)国家竞争力
世界经济论坛《2018-2019年全球竞争力报告》显示,印尼在全球最具竞争力的140个国家和地区中,综合竞争力排第45位。在12个分项参考指标中靠后的有道路连通性、道路质量、铁路密度、电气化率、接触不安全饮用水比例和供水可靠性,反映出印尼的基础设施建设远未跟上其经济发展。卫生指标仅排在了第95位,整体医疗卫生水平令人堪忧。12个分项中只有两个分项位于前30%,分别是市场规模(排在第八位)和商业活力(排在第30位)。
(三)部分风险点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近六年来,我国国内经济面临着动力转换、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挑战,企业“走出去”也同样面临一些矛盾和问题,有如汇率波动、资本限制、经济下行等的经济风险,也有政权更迭、文化冲突、地缘政治等非经济风险。就印尼而言,以下几个方面是企业在赴印尼投资前需要慎重考虑的。
基础设施难以支撑产业发展。据世界银行数据,印尼国内物流成本约占GDP的25%,远高于周边国家,设施联通成本较高。且岛内公路普遍等级不高,难以承载高强度物流运输。除爪哇岛以外的岛屿电力基础设施相对落后,人均电力消费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劳动力市场大而不实。印尼在劳工权益保护上都有较为健全的法律,特别是裁员成本较高。印尼虽然人口众多,但女性参与工作比例极低,且劳动人口普遍受教育程度也偏低。中资企业若在印尼投资劳动密集型产业,能否在当地招募到合适的技术工人也是需要着重考虑的问题之一。
政府执行力不足,营商环境一般。从世界银行《营商环境排名》和世界经济论坛的《国际竞争力排名》部分具体指标来看,印尼在涉及商事领域的各项手续流程较多,平均花费时间也远远高于周边其他国家。特别在执行合同领域,仅有最优水平的47.23%。
直面国际竞争,易受政治影响。西方发达国家已在印尼经营多年,其合作规模、合作水平、合作领域等方面都处于较高水平。中国的深度介入,必然会引起美国、日本、欧盟、印度、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利益相关方的警觉,地缘政治因素带来的竞争加剧不可避免。同时,各种抹黑中国的不实言论也必然会伴随着中印尼合作走向深入而甚嚣尘上,无论是中方企业还是各级政府都需要有充分心理准备和完备的应对措施。
协同发力推合作
要防范合作面临的风险,提高合作效益,需政府、企业、民间三方协同发力。
(一)政府层面:做好顶层设计,构建政策体系
加强统筹协调。政府层面应加强统筹引导,梳理现有分散在印尼各个岛屿的中资项目,协调引导企业之间加强合作,实现资源共享、信息共享、取长补短、共同推动中印尼在“区域综合经济走廊”和国际产能合作上走深走实。
完善政策体系。健全政策法律体系,通过与当事国签署涉及投资权利义务的条约、税收协定等方式,保护本国企业在对外投资的利益。
开展政府交流。建议有条件的市县与有关城市建立友城关系,拉近双方政府间的距离,主动开展文化方面的交流与合作增进民间互动,减少文化摩擦带来的投资阻力。
(二)企业层面:做好路径优化,优选合作伙伴
聚焦资本密集型行业。考虑到印尼劳动人口的现实状况,建议优先进入资本密集型行业。结合浙江“走出去”发展战略和浙江打造中国(浙江)自贸区油品全产业链的实际需要,围绕资源开发利用、转口贸易、国际产能合作等先行开展商业合作。
探索第三方市场合作。第三方市场合作是一种可以充分协调各方利益的国际合作新模式,能在最短时间内,最大限度实将先进技术、优势产能及东道主需求有效对接。就印尼而言,浙江企业可以考虑与港台企业联合“走出去”,探索地方政府主导下的第三方市场合作的新模式。
践行社会责任意识。“一带一路”倡议的目的就是要造福沿线各国人民。履行好社会责任是企业在国外立足的基本要求,也是企业提高在当地竞争优势的必由之路。妥善处理好劳资、人权、环境、腐败和商贿赂等敏感问题,将大大降低企业在当事国的经营风险。
(三)民间层面:做好支撑保障,重视民心相通
围绕信息服务。为了对更好地防控投资风险,省级层面可以考虑购买国家级咨询机构的专业服务,委托其开展有目的性地专题调查,为决策提供咨询建议。下一步在省内培育一批开展国际业务的咨询公司、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资信评级机构,逐步建立浙江自己的咨询力量和基础数据库,为浙江企业提供全方位的信息支撑。
补齐语言短板。截至2017年底,浙江省内还没有一所高校开设马来语专业,全国也只有7所院校招收马来语专业本科生。马来语人才不足的情况短期内难以解决,省内亟需开设相关专业,培养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当地语言复合型人才,保障浙江企业与印尼的合作走深走实。
探索舆论引导。2018年6月,浙江成立“一带一路”智库合作联盟,整合起了浙江本土的“一带一路”研究力量。如今,浙江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已经有了明确的方向,亟需各智库加强研究,特别是开展实地调研,获取第一手资料,为合作建言献策。
六年来,“一带一路”倡议顺应了时代潮流,契合各国合作共赢、共同发展的愿望,已经受到120多个国家和地区人民群众的欢迎,也得到了国际上越来越多企业的响应。中国与印尼都对经济发展怀有强烈的诉求,同时具备独特的比较优势,合作潜力巨大。虽然目前在印尼投资还存在着各种各样的不确定因素,但是,作为中国改革开放模范生的浙江不会因噎废食,仍将勇立潮头迎接挑战,逢山开路、遇水架桥,为国家推进中印尼合作,寻找浙江道路,描绘浙江画卷,传播浙江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