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藏区武警部队野营保障问题研究

2019-01-27杨小麟李思源

中国储运 2019年9期
关键词:后勤保障武警部队藏区

文/杨小麟 李思源

当前,武警部队藏区野营保障思路和保障手段正日趋完善,但是应当看到,还存在很多问题需要解决,距离高标准还存在一定差距,为适应武警部队职能任务需要,高标准完成野营保障任务,还需要从问题出发,以问题为牵引。

一、藏区武警部队野营保障主要问题

(一)野营装备适应性低

西藏地区多高原山地,常年气温较低,并且寒期长,寒潮多,常伴有降雪,且昼夜温差大,白昼紫外线辐射强。常规野营装备在保障过程中会出现不同程度的“高原反应”,导致装备性能下降,不仅加快了装备损坏、老化程度,还降低野营装备的工作效率,使得故障率大大增加、使用寿命大大缩短。在野营供热装备方面,由于藏区的无霜期普遍在5个月以下(个别地区如藏北无明显无霜期),在处突维稳野营保障中,需要保证供暖时间和供热量,这就导致电炉、煤炉、暖风机等供热装备损耗率高,持续性满足保温需求能力弱,官兵容易出现冻伤情况;在宿营装备方面,野营中各类帐篷、宿营车的篷布保温效果在藏区高寒环境下保温功能发挥不突出,寒风可直接“吹透”帐篷,影响官兵正常休整;在供水装备方面,低温和温差过大导致储水车、储水罐内水体结冰或密度升高,从而导致输水管堵塞或冻裂,影响正常供水;在供电装备方面,高原环境的氧含量较低,发电机功率达不到最佳,这使得发电机必须超负荷运转、增加燃油量才能满足供电需求,直接造成了供电装备损耗和过多经费投入。

(二)野营物资筹储基础较薄弱

藏区地广人稀,整体经济水平较内地落后,城市化进程缓慢,武警部队在野营地域可依托资源较少,在野营物资的筹措和储备上相当部分要依靠本级携行。一是住房资源缺乏。藏区恶劣的自然环境使得适宜居住的地方较少且相对集中,广袤的藏区多为无人区或人烟罕至区。且在人群居住区,大型可满足武警部队宿营要求的基础设施如体育场、电影院等较少,可供武警部队住宿的公共(民)用房在封闭性和设施完善程度方面也满足不了部队实际需求。尤其是在冬季,保暖性较好的可依托住房更少,这就大大增加了住房资源的筹措难度。二是水电资源缺乏。在供水方面,就近任务地域用市政供水还可以解决供水问题,但在偏远地区,一般市政供水管道难以到达宿营地域,官兵直接从河道里抽冰川冰雪融水,或是采用运水车等野营装备供水,供水效率和供水安全都受到极大制约。在供电方面,可接入市政供电的,由于用电强度大,断电情况时有发生。发电机供电,由于电机不稳定性和电机功率不够也不能完全满足部队需求。三是装备维修困难。受制于经济条件落后和宿营地偏远,维修往返路程较远,维修配件不易购置,部队需全程携带多数配件才可以满足营房装备的维修要求。

二、藏区武警部队野营保障问题成因

(一)野营装备适应性低问题成因

藏区常年低温。在藏区高寒环境下,野营装备必须具备一定的抗冻性能。首先,宿营车要求要有很好的密封保暖性能。车内不仅要配备取暖炉、暖风机等制式取暖装备还要保证帐篷材料要有较好的密封性,以防止宿营帐篷热量的快速流失。其次,野营装备零部件物理属性易受低温影响而造成损坏,如橡胶、塑料、金属等各类材料的冷裂,进而导致装备损坏、失灵,这就要求野营装备各类材料要有较强的低温适应性。

自然环境恶劣。首先,高海拔地区平均大气压和养分压较低,会给部分装备启动、运行产生影响。在提升装备耗油量的同时降低装备的作业性能。其次,高寒山地昼夜温差大,造成各类电池的性能大幅降低,使用寿命减短。再次,强烈的日光辐射和紫外线作用使得各种光学仪器、橡胶及皮革制品易老化或变形,技术性能降低。

装备维修困难。现行野营装备维修力量薄弱,维修人员数量不足,加之高寒山地条件下,野战维修需要更高的技术性和时效性,维修设备技术指标不能完全满足保障要求。在野营过程中,部分装备常出现故障及时修缮难度大,特种装备零配件难以配齐,短期难以修缮,降低了野营保障效率,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部队保障力。

(二)野营物资筹储基础弱问题成因

野营物资储备布局和层级设置,理论层面较为成熟,但与现实差距较大,制约着野营装备物资应急保障能力、后勤保障能力乃至战斗力的提升,与“后勤变前勤”目标更是相距甚远,不能够最大限度利用静态的野营装备物资保障资源。

相对薄弱的储备基础与相对较多的物资消耗之间的矛盾仍然存在。当野营地域距单位较远时,原单位的保障物资难以全部运到任务地区储存和使用,造成了物资储备的天然匮乏;加之任务多样化、时间较长、自然条件恶劣,装备损耗率高无法及时有效地进行更换和修缮的现象仍存在。藏区地广人稀,经济条件落后,物流发展缓慢,依托地方物流补给困难。高寒冻土,在任务区修建仓库经费消耗大,同时维护仓库的防卫要求高。

军民融合保障进程急需推进。一是部分军民通用的野营物资产品在任务地域(多为经济不发达地区)十分短缺,在突发紧急情况下,野营物资器材无法迅速筹措、配发。二是藏区社情复杂,特别是宗教气氛浓厚,在野营保障住房筹措中涉及借用民房时就须考虑宗教问题,增加了协调难度。三是从人员贮备力量来看,民众文化水平受特殊环境的影响,在动员地方民众参与野营保障时力不从心。

三、藏区武警部队野营保障对策建议

(一)加快军地联保进程

联合保障关键是建立联保体系,发挥整体保障合力,提高遂行特殊任务后勤保障的效能。实施联合保障,应抓好三点。

编组联合保障力量。应及时将军队、公安和地方的保障力量混合编组,在联合后勤保障指挥中心的领导下,对部队统一实施后勤保障。编组联合后勤保障力量,应充分利用和发挥武警部队、民兵和地方政府保障力量的优长,优化后勤保障结构。根据遂行任务力量分群编组的实际,后勤保障力量应实行群队式编组。编组联合保障群应尽量成建制,以便于组织指挥和协调配合,要注意结构的合理性,使军、警、民力量优势互补,产生整体保障效能。

配置联合保障力量。即将军地保障力量进行一体配置,为顺利实施联合保障创造条件。武警部队遂行特殊任务常常呈现以某一地区为中心、多点联动的格局。为适应这一情况,保障力量应在重点地区、重点方向实施纵深梯次配置。各区域后勤保障力量则实行多群多点配置。

组织联合后勤保障。通过挖掘各种保障潜力,应搞好地方保障潜力的调查,制定遂行任务时联合保障方案,并进行必要的协同演练,最大程度地发挥出地方保障力量的优势,组织好武警部队遂行任务中的保障,真正形成军、警、民一体的保障合力。

(二)实现资源筹措供应区域化

藏区物资匮乏,武警部队可依托较少,应加强资源整合,进行区域化的供应筹措。为实现野营保障灵活高效化,不应拘泥于固定建筑或制式宿营装备,水、电、暖、卫浴等配套保障同样应尽可能实现前置保障。从地理储备分布、物资配发体系、加强新旧更替、前置保障物资四个方面入手,做好储备工作。

地理上的储备分布。根据物资数量,优先保障情况多发地、人群集散地、交通枢纽地。在各“交通线”上,主动依托沿途兵站、驻训基地、县中队,协调解放军仓库适当储备野营专用物资。通过点线结合的方法,覆盖藏区储备面。部队物资配发体系。目前来看,部队储备物资下沉程度有待提高,应适当将物资按照编制下沉储备,使各类野营物资随一线部队向触角一样展开,实现物资前置,实现野营物资的“后勤变前勤”。加强新旧更替。偏远地区各储备点物资使用的频率不够经常,而重点地区物资却常有不足,此时应加强各储备点间物资的调换。利用调换的手段使各类物资储备均衡,实现常储常新。前置保障物资。本着以市(地区)中心为核心、其他驻点为附属的原则呈“放射状”配发物资,即野营保障组储备供大部队使用的物资装备,野营保障班储备分队及单兵物资装备。尽量将物资前置,尤其在偏远的事件多发地,应更多地前置单兵帐篷等必需的野营保障装备,适当开辟供武警部队急需的水源、电力设施等,在必要地区建设队属仓库。

猜你喜欢

后勤保障武警部队藏区
兵马未动 粮草先行 后勤保障装备走向智能化
多康藏区藏族源流考释
打造人民调解升级版 维护藏区和谐稳定
高寒民族地区武警部队抢险救援卫勤保障应把握的重点问题
武警部队明年起归中央军委建制
藏区包虫病防治缺长效机制
武警部队野战文化小分队『强军故事会』巡演
手机媒体的使用与藏区稳定研究*——基于迪庆藏区田野调查的阐释
论毛泽东武警部队建设思想及其创新与发展
金门岛登陆作战后勤保障的主要教训及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