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陕西粮食铁路运输的发展现状及策略
2019-01-27龚鹏王公强阎黎
文/龚鹏 王公强 阎黎
1.引言
近年来,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快速推进,陕西粮食供给出现了需大于供的局面。因此,大力发展粮食铁路运输,对于调剂陕西粮食品种,缓解粮食供需矛盾,满足陕西居民多样化的粮食需求,促进陕西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有着重要的意义。
2.陕西粮食铁路运输的基础
2.1 陕西粮食调运量持续增加
目前,陕西粮食自给率仅为80%左右,每年小麦30%、大米50%、食用油70%需要从省外采购或通过国际市场进口。产需缺口和对外依存度有逐年增大的态势。
2.2 陕西粮食流通体系逐渐形成
目前,陕西基本建成以西安国家粮食交易中心为核心、5大区域性特色粮油批发市场为骨干、区市成品粮油批发交易市场为支撑、16个重点县级粮食批发市场为补充的功能明确、布局合理、层次分明、运作规范的粮食市场流通体系。
2.3 西安港进境粮食口岸的运营
2017年,西安港进境粮食口岸建成运营,成为我国内陆地区唯一的进境粮食指定口岸。该口岸设立前,陕西粮食进口只能在青岛、连云港等沿海港口进境验收,再通过铁路、公路运输到陕,时间长达45天左右,且损耗大、运费高。该口岸设立后,陕西进口粮食通过中欧班列的粮食专列,运抵西安港进境粮食口岸验收,只需7天6夜,大大降低了粮食进口的时间成本和经济成本。
2.4 陕西铁路运输基础设施日渐完善
2.4.1 陕西铁路骨架网的形成
2017年底,陕西铁路营业里程5300公里,年货运量突破3.9亿吨;2020年,陕西铁路营业里程将达到6000公里,货运能力突破5亿吨。陕西将形成以西安为中心的“三纵五横八辐射一城际”的铁路骨架网,基本实现“关中通城际,市市通高铁,快速通全国”的目标。
2.4.2 西安新筑铁路综合物流中心的建设
西安新筑铁路综合物流中心是铁总在全国规划布局的综合物流基地之一。其接轨于既有的西安铁路集装箱中心站,占地规模约2500亩,总投资约48亿元,包括成件包装作业区、长大笨作业区、冷链鲜活作业区、国际货物作业区、仓储配送区和综合服务区等6大功能区。建成后,将形成以运输物流、贸易服务为主的国家级综合物流枢纽节点。
2.5 西安粮食物流枢纽的打造
十三五期间,陕西省粮食局将与中粮集团合作建设西安国际粮食物流交易中心,与西安爱菊粮油工业集团等企业合作建设西安丝路国际粮食物流商贸中心。力促使西安成为立足陕西、面向西北、辐射全国的区域性粮食交易集散中心和国际粮食交易分散中心。
3.陕西粮食铁路运输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
3.1 陕西粮食铁路运输现状
目前,陕西年需调剂小麦150~200亿斤,大米6~8亿斤。年销玉米20~30亿斤,小杂粮外销10亿斤,主要通过铁路和公路调运。其中,省际间年调运总量为50~70亿斤左右,70%以铁路运输为主,省内调运为30亿斤,基本采用公路方式。
铁路的粮食运输主要以西安为中心枢纽,通过横亘东西的陇海铁路干线和纵横南北的西宝、西康等铁路干线向省内、外辐射。流入的主要是东北的大米,河南、山东的小麦,通过陇海铁路调入;流出的主要是关中的玉米和部分小麦、淀粉,通过襄渝、宝成铁路干线销往四川、广东、广西、福建和云南等省,汉中的稻谷、油料主要通过襄渝、宝成铁路干线销往成都、重庆。
3.2 陕西铁路粮食运输存在问题
3.2.1 粮食铁路运输方式落后
陕西粮食的铁路运输方式落后。目前主要以整车运输为主,70%左右采用包粮方式,粮食的集装箱运输及四散化运输尚未普及。
3.2.2 粮食铁路运输设备缺乏
陕西粮食铁路运输主要使用棚车这一通用车辆,专用的铁路粮食车使用较少。“十二五”末,全省仅有17个粮食仓储企业拥有铁路专线,总长也只有14.27千米,且缺乏铁路专用线的散粮接卸设施。
3.2.3 粮食铁路运输延伸服务跟不上
铁路仅提供粮食的站到站的运输服务,粮食的装卸搬运,烘干、包装等流通加工服务,粮食的门到站、站到门的接取送达服务,粮食的商贸经销、报关报检,粮食物流方案的制定等延伸服务基本没有涉及。
3.2.4 粮食铁路运输市场拓展不深入
受长期以来的“铁老大”的思想的影响,陕西铁路一直主抓煤、石油、天然气、钢材等大宗货物的运输,对于粮食这一季节性较强、运量波动较大的货物运输市场拓展不够。且在粮食运输市场中,主要瞄准的是国有大型粮食生产加工企业,对中小粮食企业及个体粮农和粮食经销户市场挖掘度不够。
4.陕西粮食铁路运输发展策略
4.1 构建铁路粮食运输系统
构建节点层次清晰、线路结构优化、通道发展平衡的粮食现代化铁路物流系统。
4.1.1 打通粮食物流通道
(1)打通省内粮食物流通道
充分发挥陕西作为我国中西部衔接枢纽的区位优势,按照陕西三大区域粮食经济的特点,依托贯穿省内的铁路,构建以西安为中心,横贯关中东西、纵穿陕西南北的省内十字形粮食物流主通道。
(2)打通西北粮食物流通道
按照国家《粮食物流业十三五规划》的部署,加强西北跨省粮食物流通道的建设。重点提升沿陇海线陕西与江苏、河南、甘肃、新疆等省,沿京昆线陕西与东北三省、河北、四川、重庆、云南、广西的粮食跨省物流量。
(3)打通中亚与内陆的国际粮食物流通道
建设连接中亚到内陆的国际粮食物流通道,使中亚地区的优质粮源直接通关入陕,逐步使陕西成为国际粮油贸易在国内的一个中转和分销中心。
4.1.2 优化粮食物流节点
充分整合利用现有资源,优化物流节点布局,沿陇海线路建设渭南、西安、咸阳、宝鸡,沿京昆线路建设商洛、汉中六个国家二级粮食物流节点,选择粮食铁路发送量较大地区如西安新筑、西安泾阳、宝鸡扶风等建立运转、仓储、商贸多功能的铁路粮食物流基地,并在各种优势粮种植区县结合附近铁路货场资源设立粮食区县级转运中心,推动粮食向主要铁路节点聚集,满足铁路规模化运输,实现公铁的无缝化衔接。
4.2 完善粮食铁路物流设备
4.2.1 粮食物流园区建设
重点支持已初具规模的西安(国际港务区)、兴平、杨凌等粮食物流园区(基地)的建设,提升园区承载能力和流通能力。
4.2.2 铁路专用线建设
重点为西瑞集团粮油仓储物流加工基地等大型粮食储运企业配套建设铁路专线5条,约9公里左右;
4.2.3 粮食散化设施建设
对位于重要交通枢纽、具有铁路专用线或专线建设条件、仓容在1亿斤以上的条件较好的库点,完善其粮食物流散化设施,建设10套火车、汽车联合散粮接发系统。
4.2.4 中转储运设施建设
加强铁路货场粮食中转储运设施如浅圆仓、立筒库等专业仓库的建设。
4.2.5 粮食信息化建设
完善粮食物流信息管理系统,将铁路信息系统与粮食生产、加工企业和粮食批发市场、粮库等企业信息系统对接,做到信息数据的互联共享;形成一个具有网上订单确认、电子支付、在途信息追踪查询、仓储管理、配送管理、客户管理、个性化服务等多功能的陕西粮食铁路物流信息平台,以提高粮食铁路物流智能化水平。
4.3 推广新型粮食运输方式
4.2.1 大力发展粮食“四散化运输”
四散化(散装、散储、散运、散卸)物流方式是国际上普遍采用的一种先进的粮食物流方式,具有装卸效率高、物流环节少、物流成本低等优势。陕西省际间粮食调运量每年50%实现四散化运输的话,仅减少粮食流通损失和降低运送成本两项,便可节省费用1亿元。因此,大力发展粮食的四散化运输,加快推广铁路专用的散粮运输车及配套的散粮接发系统,大力推广适用于高大平房仓、浅圆仓的散粮进出仓设备,实现省内原粮流通量中散粮流通份额20%、主要粮食物流通道“四散化”作业程度50%的目标。
4.2.2 积极推广粮食集装箱运输
粮食集装化运输是正在兴起的一种现代粮食物流方式。粮食集装箱化运输不存在散粮运输专用车回空、撒漏问题,适应性较强。因此,积极推广粮食集装箱(袋)运输,减轻工人的劳动强度,提高装载效率,减少理货交接次数,满足公铁水多式联运的无缝对接及门到门运输的要求。
4.2.3 不断开拓粮食零散快运
针对运量较小、目的地分散的粮食,可利用“三秦快运”或“中铁快运”,提供方便快捷、价优准时、安全可靠的粮食零散快运服务。
4.3 优化粮食铁路运输组织
建立绿色通道,对粮食运输车实行优先承运、优先配车、优先装车、优先挂运、优先放行,加强车流组织,严格控制粮食车中途编组及停留的时间,加速车辆周转,提高运输效率。
4.4 深挖粮食铁路运输延伸服务
深挖粮食铁路运输的延伸服务,除提供粮食的站到站运输服务外,可依托社会物流资源,建立两端接取、配送体系,还要提供粮食的验收、包装、烘干、装卸、商贸、保险理赔、信息处理、客户关系维护等个性化、多样化服务,实现粮食“取、储、装、运、卸、送、销”物流服务的全程化、一体化。
4.5 加强粮食铁路运输市场营销
4.3.1 建立营销理念
铁路企业要树立营销理念,要主动出击,深入省内主要粮食种植区及粮食储备库、粮食加工销售企业等,开展走访营销,摸清粮食货主服务需求,为其量身定制最佳物流服务方案。
4.3.2 加大市场宣传
可利用电视、报刊杂志等传统媒体及12306、95306铁路专用电子商务网站、铁路企业微信、铁路车站电子屏多种方式广泛宣传铁路粮食运输的政策、优势。加大广大群众对铁路粮食物流的认可度。
4.3.3 实行灵活运价
改变铁路传统运价模式,可根据市场竞争和货源变化情况,在国家及铁路行业政策许可内,实行灵活的浮动价格,依靠价格杠杆来调剂粮食运输市场。
4.3.4 构建良好的客户关系
主动走访陕西大型粮食物流园区及龙头粮食生产加工销售企业,及时征求客户意见,不断开拓新产品,增加新服务,提升粮食铁路物流水平,与客户构建战略性合作伙伴关系,做到优势互补、互惠互利。
5.结语
大力发挥陕西铁路路网优势,让铁路成为陕西粮食物流的主力军,促进陕西粮食物流健康、快速发展。
陕西省科学技术厅2018重点研发项目《铁路物流背景下陕西省农村物流运输系统整合与重构研究》(项目编号2018KRM0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