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产业体系现代化建设
2019-01-27□
□
产业体系现代化须产业体系自主可控、产业体质强健有力、产业生态协同共赢。搞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要有敬畏之心,敬畏的是规律、是市场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国家强,经济体系必须强”。现代化经济体系包括七部分内容,其中产业体系现代化是主要内涵、战略重点。
(一)产业体系现代化的特征
产业体系自主可控。中国是世界上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全部工业门类(包括39个大类、191个中类、525个小类)的国家,形成门类齐全、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但仍在集成电路的光刻机、信息业高端芯片、操作系统软件等领域仍存在很高的对外依赖度。对浙江而言,强调自主可控,既是政治站位,又是发展契机,找准切入点、进入“蓝海”、抢占制高点,可形成高附加值的产业增量。
产业体质强健有力。提高产业体质的核心法宝,就是突出创新引领、创新驱动。要真正解决科技与经济(产业)的“两张皮”问题,实现科技与产业的深度融合,就要围绕先进制造业、新兴产业乃至未来产业需要,改革创新体制,激活创新主体,推动全面创新,形成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科技产业集群。对浙江而言,科创资源和高端人才是亟需补齐的短板,一定要在国之重器、创新源头上有所突破。科技强,产业才能真正强。
产业生态协同共赢。当今国家、区域产业竞争越来越多地体现为产业生态的竞争,甚至于企业竞争也在更多地依赖生态体系。产业生态在构建时要突出协同、融合:即产业类型协同融合,包括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的深度协同融合,制造业与服务业的协同融合,一二三产业的协同融合;产业跨区域协同,比如长三角区域产业协同破解同质化、提升协作度,山海协作、跨区域产业扶贫实现资源互补、优势叠加;要素协同,包括土地、能耗等基础要素,现代金融、人力资源、数据、信用等新要素的协同,多管齐下、协同发力;供应链上各节点企业的协同等。
(二)产业体系现代化建设的几点认识
常怀敬畏之心。搞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要有敬畏之心,敬畏的是规律、是市场。后发优势可以有,弯道超车比较难,换道超车也不易,但也要尊重产业发展的基本规律,如全球产业转移规律、产业内部演变规律、产业布局规律等。更要敬畏市场,尊重市场规律,政府要“四两拨千斤”,有效发挥引导作用和发力市场盲区,强扭的瓜不甜、硬规划未必能软着陆。
不忘“为民”初心。人是产业体系里最活跃的要素,如果不能最优配置人才、激活人才,使其安居乐业,再华丽的产业体系也怕是空中楼阁、镜中花水中月。富民产业不是夕阳产业,但也不是主导产业,不能倾囊投入,但也不能弃之不管。要因地制宜地引导,精益化、艺术化、体验化等等都是方向,最终实现“小而精”,并完成人员结构、人民收入合理过度,产业结构稳妥升级。
尊重“民创”之心。产业体系现代化建设为了人民,也必须依靠人民,要尊重民间首创,尊重企业、企业家的首创。要提升从本地汲取经验、发现价值的能力,稳妥加以利用,构建根植性更强的地方现代产业体系。
促天地人合一。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现代产业体系。真正能够形成特色优势、具有强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必然是天时地利人和、多种要素适配的结果。国家鼓励发展,本地有基础或独特资源,人财物容易获得,那就要集中精力突破。短板制约太多,再高大上的产业也要谨慎为之。不是不能无中生有,但至少要有潜在优势条件,不然在激烈的招商环境下,硬抢来的不是水土不服就是成本高企。
求谋划落地归一。现代产业体系蓝图画得好,更要落得地。只有真正落地生根发芽,才会焕发出新的生命力。在产业方向之外,要谋实施路径,要测人财物要素,要避红线制约,要找重大平台、领头企业、关键补链项目、创新人才团队,也要处理好存量与增量的关系,做好系统工程,才能推动现代产业平稳落地、快速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