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生态富民”作为价值导向
2019-01-27刘亭
对“加快发展县”来说,还是要从实际出发,端正经济工作的指导思想,以“生态富民”作为最重要的价值导向,并据此确立“十四五”时期的发展战略
日前,有幸参与省里的一个加快发展县的“十四五”谋划。由于经济增速放缓,总量实在太小,县里的领导十分焦虑。希望在一个新的五年规划期里,能够确立赶超进位的目标导向:这五年,完成对某两个曾经超过本地的县的反超;下一个五年,再完成对另两个县的赶超;到2035年,也即全国现代化进程上半场结束时,共完成对五个兄弟县的赶超,高歌猛进,重现往日的辉煌,再上一个大的台阶。
我并不认为这样昂扬的斗志和奋发的状态有什么不好,但是觉得对于过往所谓的“欠发达县”、后因已大大超越了全国贫困县的人均收入水平、于是省里统一调改为“加快发展县”来说,还是要从实际出发,端正经济工作的指导思想,以“生态富民”作为最重要的价值导向,并据此确立“十四五”时期的发展战略。
加快发展县就一般情况而言,浙江在“十一五”规划曾提出“四个先行”的发展策略,即“基础设施先行”“教育培训先行”“‘内聚外迁’先行”“生态经济先行”。欠发达地区也要发展,这毫无疑问,但发展什么?怎么发展?却大有讲究。如果照搬照抄平原沿海地区的发展路子,工业竞争力还没等搞起来,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优势反而被糟蹋掉了,这才叫一百个“不划算”呢!
在浙江26个欠发达县转为加快发展县,和全省一道为实现高水平的全面小康和高水平的现代化而奋斗时,最重要的是如何保持和发挥自己的特色竞争优势,着重在生态资源转化为生态资本、生态优势转化为后发优势、GDP转化为GEP方面,走出一条有别于沿海地区的生态经济发展之路。
经济发展是要以产业发展为基础的,生态经济的基础对于浙江内陆山区来说,主要是发展好三大生态产业。首先是生态农业,也即绿色有机农业,出产那些“本塘(本地优质的水土大气小环境)”的、安全的、新鲜的、有特色的农产品,确保不施用化肥农药,质量安全全过程可追溯,有品牌,可网购,不但在当地吃的时候大快朵颐,而且走时还想到捎带上一些,以后通过电商可送货上门。
其次是生态旅居业。生态旅游的涵盖面就宽了去了,和山区乡村的田园风光、慢生活节奏相适应的,农村应结合土地制度的改革,大力发展“旅游+人居(短期、中期甚至是长期)”的生态旅居业。生态人居也即农村的房地产业,既然在城市国有土地上盖的房子,都可以自由买卖,都可以“三证”到位,那在农村集体共有土地(宅基地)上盖的房子,怎么就不能转让交易,照样办理“大产权”呢?对农民财产权的最好保护,就是能令其在规范有序的市场上得以顺畅地“变现”。适应全社会不同人群、每个人不同人生阶段多样化、可变动的居住需求,就是要打通城乡一体的房地产市场,并籍此带动生态资源向生态资本的加速转化。
三是生态加工业。特意不用生态工业的概念,是想强调山区或乡村发展工业最好不要去搞什么规模制造业。不是着眼做大经济总量和财政收入与人争锋,还是以发展主要利用当地资源,市场可就近消化,劳动力也主要由当地解决的生态加工业比较好。发展生态经济虽然增速不一定快,总量不一定大,财政收入也不一定多,但老百姓是可以得实惠的,小日子是可以过得不错的,幸福感也是强的。在我看来,“生态强县”会说得比较勉强,但“生态富民”足可以成为加快发展县共同的价值追求和战略取向,这尤其是在“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观彪炳显赫、大行其道的当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