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打造一支勇立潮头的浙江铁军
——关于打造浙江“三援”铁军的思考

2019-01-27王强严建烽

浙江经济 2019年23期
关键词:对口浙江民族

□王强 严建烽

“三援”即援疆援藏援青。对口支援是国家战略。对口支援新疆阿克苏地区和兵团第一师、西藏那曲市和青海省海西州,是中央交给浙江的一项政治任务。选派“三援”干部人才是中央基于受援地实际做出的一项重要的制度性安排。当前,浙江“三援”干部人才超过1000人。在受援地,浙江派出的每一名干部人才,都是“浙江的一面旗帜”,都代表了“浙江的形象”。浙江“三援”干部人才在受援地光靠一腔激情不行,应按照省委“努力打造一支勇立潮头的浙江铁军”的要求,切实过好“五关”,不断推进浙江对口支援工作继续走在前列。

(一)思想认识关。对口支援,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和大协作精神的体现,是具有中国特色的促进特定地区发展而实施的一项特殊政策。对口支援具有三个特点:

政治性。对口支援是国家赋予经济发达地区的光荣任务,是一项政治责任和义务,必须不折不扣地完成。浙江高度重视对口支援工作,专门成立由主要领导担任组长的领导小组,在前方设立指挥部,在省发展改革委设立省对口办。在省委、省政府重视下,浙江对口支援工作始终走在全国前列。

互补性。中央看到了东西部地区经济的互补性,希望通过对口支援政策的实施,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目标。实践也证明,大量特色优势农牧产品向浙江输入,大量浙江游客赴受援地旅游,派出的干部人才得到了很好锻炼,新疆、西藏和青海藏区的稳定是对浙江发展最大的帮助。

长期性。对口支援不是短期行为。这不仅体现在长远目标上,还体现在通过编制五年规划,明确五年援建目标任务;还体现在通过帮助发展特色优势产业,逐步增强这些地区自身的经济发展能力;还体现在通过加大干部人才培养,切实增强智力支持;还体现在大力加强交往交流,促进不同民族地区间的融合。

(二)环境适应关。受援地环境与浙江有着很大的不同。环境适应关是“三援”干部人才时时要面对的考验。这需要“战略上藐视,战术上重视”,积极适应五方面的差异。

要适应气候差异。阿克苏地区和第一师地处南疆,春季沙尘暴比较厉害,冬季和初春基本看不到绿色。那曲市和海西州地处青藏高原,高原反应明显,气候比较干燥,光照非常强烈。那曲平均海拔高达4500 米,被称为“世界屋脊的屋脊”。海西平均海拔在3000米左右。由于3000米以上就不适应人类居住,这种对身体的不良影响恰似“温水煮青蛙”。

要适应饮食差异。三省以川菜为主,兼以藏餐和清真餐,不过肉类居多,蔬菜偏少,多食用面食,藏区还食用以青稞等为原料做成的特色食品,饮食清淡、猪牛羊肉食用较少的浙江“三援”干部人才较难适应。

要适应风俗差异。受援地都是多民族地区。阿克苏以维吾尔族为主体、36 个民族聚居,那曲藏族人口占95%以上,海西主要是以汉族、蒙古族和藏族为主体。需要积极适应和主动尊重不同少数民族的习俗。

要适应幅员差异。浙江陆域面积约10.55万平方公里、人口5737 万,而阿克苏面积约13.25 万平方公里、人口250万,那曲面积约43万平方公里、人口50万,海西面积约32.5万平方公里、人口51万。三地和浙江相比,是明显的地广人稀。这对援建工作的开展、项目的谋划带来了不少的难度。

要适应情感差异。“三援”干部人才背井离乡,家里照顾不到,在受援地人生地不熟,娱乐活动也不大多,生活比较单调。这需要懂得自我调节,既培养良好的兴趣爱好,又处理好家事,还培养对当地的真挚感情。

(三)能力提升关。出了钱,为什么还要派人?中央希望通过选派干部人才,影响和带动当地干部人才群众开拓视野、转变观念、提高素质。对口支援涉及经济社会发展方方面面,再加上援受双方在思想观念上的差异,事情很杂、头绪很多、要求很高,需要“三援”干部人才切实发挥桥梁纽带作用,既当好“老师”,又当好“学生”,在干中学、在学中干。

加强业务学习。除了统一安排的培训,“三援”干部个人应结合自身实际和岗位要求,注重加强对口支援业务的学习,省指挥部多加强项目、产业、审计、招投标等方面有关专业的培训,并注重学以致用、学用互促。

加强钻研探索。援建期间,干什么,留下什么,学到什么?值得“三援”干部人才在未去之前就思考。到任以后,在细致调研的基础上,钻研思考,在当地认可、浙江优势、自己能行的结合点上多下功夫,多做文章,探索出一些适合当地发展的路径。

加强沟通协调。“三援”干部人才作用的发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个人能否得到当地的认可。这需要耐心细致、积极主动、不厌其烦地加强与当地的沟通协调,尽可能广泛争取理解与支持。

加强资源整合。“三援”干部既是一个人,但更多的时候却是一群人,应深入思考如何发挥派出地或派出单位的作用。实际上,以前工作做得好的“三援”干部人才大多注重资源整合。

加强总结宣传。总结宣传,就是宣传浙江,有利于增加全社会对对口支援的认识、理解和支持,有利于增强援受两地干部群众对道路、理论、制度、文化的自信。“三援”干部人才应培养这方面的意识,平时多注意收集整理这方面资料,为省指和后方多提供弹药。省指加强梳理提炼工作,尤其是对典型事件、典型人物、典型成效的总结,加强对品牌工作、特色亮点的宣传。

(四)角色转变关。“三援”干部人才角色比较多,不当观众、不当过客、不当恩人,积极转变角色,主动在受援地接受锻炼,在相对复杂的环境中历练成长。

处理好浙江与当地的关系。既坚持原则,又出谋划策,竭力帮助当地解决实际困难。交友,慎交友,不能有任何的利益瓜葛。理解双方在观念理念上的差异。

处理好个人与援友的关系。在受援地工作学习和生活一段时间,是一种难得经历。从全省聚到受援地,非常难得。以一颗谦虚、平和、感恩的心,注重讲大局、讲团结、讲公心,相互理解、相互支持、相互补台。

处理好挂职与任职的关系。有些干部在指挥部任职,在当地挂职,具有双重身份,但主要还是浙江的干部,得弹好钢琴,站在浙江和当地考虑问题。援建人才最大发挥作用,不是顶岗工作,而是如何做好对当地专技人员的传帮带,最大程度帮助培养人才,制定发展思路和强化制度设计等。

处理好前方与后方的关系。后方,尤其是省对口办,是前方的重要支撑力量。省对口办虽然设在省发改委,但却是代表省委、省政府协调日常的对口支援工作。具体负责的对口支援处也就几个同志,很多工作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需要大家相互支持配合,共同完成。

处理好前任与后任的关系。一方面,要处理好自己与前任的关系。虽然前任力争在任期内完成各项工作,但由于种种原因,还是需要后任三援干部“新官理旧账”,并把前任们好的经验做法延续下去。袁家军省长在今年的省对口工作领导小组会议上专门强调,好的品牌工作要坚持,不要翻烧饼。另一方面,是要处理好自己与后任的关系。力求做好各项工作,不要留后遗症。尤其应高度做好档案工作。

(五)严守规矩关。“打铁还需自身硬”,“三援”干部人才要得到受援当地干部群众普遍认可,就必须在干好工作的同时,切实增强自我保护意识,自觉严守规矩。

维护规划刚性。对口支援五年规划是援建工作的纲。按照规划,编制好年度项目计划,做好年度项目监督管理,确保援建资金用在刀刃上,努力发挥“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加强项目监管,以确保援建项目经得起审计、纪检、历史和人民的检验。

服务民族团结。多把精力向民族地区和民族同志,尤其是普通民族群众倾斜,多把援建项目与资金向民族地区倾斜、多覆盖更多的民族群众,多面向民族地区、民族群众开展送温暖、献爱心的活动。不讲不利于双方团结、民族团结的话,都不做不利于双方团结、民族团结的事。保持对暴恐活动的警惕,注意方法、注意防范、注意安全,敢于与各种民族分裂的言行作斗争,并做好自我保护。

严格遵纪守法。“三援”干部人才得接受派出方、挂职方、援受双方组织部门和省指挥部的多重管理。不过,关键还在于“三援”干部人才自身能够始终对金钱、财富等各种诱惑的清醒认识,对政治纪律的警醒、对党纪国法的敬畏,对清正廉洁的自省,坚持不踩底线、不越红线、不碰高压线、不打擦边球。

猜你喜欢

对口浙江民族
我们的民族
扫一扫阅览浙江“助企八条”
一个民族的水上行走
选用对口药剂 适期防治病虫
对口帮扶这一年
多元民族
浙江“最多跑一次”倒逼“放管服”
求真务实 民族之光
从对口帮扶到合作共建
浙江“双下沉、两提升”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