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装配式建筑PC构件模板设计及施工技术
2019-01-27张朝磊
张朝磊
(中国水利水电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长沙410004)
1 引言
在科学应用新型装配式建筑施工作业时,PC 构件是其中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必须对其加强重视,使其更好地满足现代建筑行业的发展需求,为了进一步明确新型预配式建筑施工技术,特此展开本次研究,希望能够有效推进我国建筑行业的进一步发展。
2 PC 构件的总体阐述
2.1 内涵阐述
PC 构件主要是指一种混凝土预制件。这种专业的称谓是在住宅工业化领域专用的。其具体应用的领域包括了预制钢筋混凝土柱地基基础、预制钢柱基础以及路灯广告牌柱的钢筋混凝土基础与楼板等。需要进行模板制作是这种类型的构件与传统的现浇混凝土构件相比最大的差异,关于模板的制作环节,还需要在施工现场进行制作,这意味着后续的浇筑环节和养护环节,也需要在施工现场完成。总的来讲,PC 构件是一种新型的生产施工方式。
2.2 应用优势阐述
关于具体的应用优势,主要体现在安全系数、质量水平、施工效率、施工成本和环境保护等多个方面。其中,关于安全系数方面的优势,主要体现在这种构件的制作过程,是在专业工厂中通过标准化的生产流程完成的,有了专业的场地和专业的技术做支撑,则意味着整个生产过程中的稳定性和安全系数都会相对更高。而质量方面的优势也与标准的生产制作流程有直接的关系,除了生产流程的标准化,生产过程中所应用的技术流程、机械设备类型,都是有非常高的专业性要求的设备和技术,这就使得构件的生产在基础的生产过程中得到了比较全面的保障,那么产品的质量就能够得到相应的保障。而关于生产效率的方面,主要是指,在预制构件的尺寸和要求都全面地得到确认和控制后,构件的生产和安装都可以依照标准化的流程直接开展,这就使得安装操作的进度和效率能够得到更有效地提升。成本效率方面,模具结构从性质上来讲就是一个能够重复进行应用的工具类型,这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制作生产的成本。在这里要强调的是,为了保证重复使用的模板的功能得到充分发挥,在模板结构的初步制作环节,保证模板本身的质量和标准化,是非常关键的问题。最后,从环境保护的角度上来讲,预制模式下,使得需要在施工现场完成的施工环节在总体的数量有所减少,同步可能产生的污染数量也会减少很多,从总体的施工建设效果上来讲,也是更好的。
2.3 应用注意事项阐述
在预制构件施工的背景下,意味着生产工厂需要具备一定范围的工厂面积,并且在配套的设施设备方面也要提前按照具体的生产制作环节进行采购和准备,在一定程度上意味着前期成本可能会比较高。为了尽可能降低前期成本,为生产制作的环节执行提供更多的便利,在应用预制PC 构件的过程中,应当提前做好相关的规划工作,并对具体的施工建设人员的技术水平进行全面地把握,组织专业的技术培训,保证施工人员的生产制作水平达到具体的构件制作的要求,最后,预制构件在具体应用时需要进行批量运输,这就意味着运输环节也可能存在一定的风险系数,生产管理人员应当从管理工作的角度入手,充分地重视运输环节的组织和规划,确保以稳定的流程组织运输环节,降低这一环节的安全风险。
3 模板设计计算
3.1 设计构件模具
通常情况下,构件模具等稳定性和精度会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影响构件外观质量和尺寸精度,具体包括标准底模、侧模、活动模、预留孔模板等多个部分。当预制混凝土在模具中成型之后,需要将其两端模块取出,但是在材料成型之后强度也会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无法将其模板轻易取出,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施工进度,很难确保高度满足竣工要求[1]。在进行具体工作过程中,如果选择应用的模具没有设置自动脱模功能,相关工作人员需要用手取出模块,而模块成型之后产生的强度会使其曲磨难度大大提升,导致具有较大的劳动强度。基于此,相关工作人员需要科学设计构件模块,同时还需要确保模具具有自动脱模设备。
3.2 明确脱膜吸附力
基于混凝土构件具体需求科学计算脱膜吸附力,在此过程中,严格基于现场施工规范确定脱膜吸附系数,如果混凝土构件情况较为复杂,则需要通过进行具体实验,进一步明确脱膜吸附系数。并以此为基础,对其后期工程建设过程中应用的施工技术进行有效调整。
4 预制构件的生产流程分析
4.1 钢筋绑扎与套筒定位
对于预制构件而言,包括了多个环节和具体结构。在进行钢筋绑扎的过程中,需要结合具体的预制构件区域采取科学的方式完成绑扎操作。例如,预制柱的施工建设,钢筋绑扎的环节,就需要施工人员通过对图纸设计要求的观察,保持钢筋的直径、长度以及下料方式,并且在钢筋一端的车丝后将连接套筒拧入,随后,将钢筋笼结构吊至预制构件的生产线上。到了这一阶段,钢筋绑扎的环节已经基本完成。随后,在模具的端板位置上覆盖发泡塑料,应用螺钉连接套筒,将其定位在模具的端板上,并后续完成灌浆塑料管等预埋件的安装工作。
4.2 模具的安装与检验
在模具安装的环节中,做好前期的模具清理是取得良好的模具安装效果的重要环节。在具体安装时,要注意结合观察图纸设计要求,按照相关的要求对两侧模板进行安装,并用销钉对侧模定位的精度进行控制。同步应用螺栓结构,完成侧模与底模的控制和固定。到了这一阶段,模板的基本安装环节就已经完成。随后,要针对已经安装完成的模板做好检验审核工作,从具体的角度上来讲,检验工作的开展需要针对模板安装的正确性进行初步检验,也就是说,首先要关注模板的安装是否严格按照科学的安装流程进行。另外,从具体的安装效果上来讲,检验工作的重点还在于应当针对安装的细节部位做好检验工作,确保细节区域安装的科学性和牢固性,避免在进入另一阶段的施工流程后,由于模板安装本身的质量问题影响其具体应用效果。
4.3 涂抹脱模剂环节
脱模剂是模具施工中推进下一阶段施工建设所需要应用的一种非常重要的辅助材料。脱模剂的涂抹,最主要的作用是能将脱模环节的工作在质量上和实施便捷性上促进其达到良好的效果。从脱模剂涂抹的流程上分析,脱模剂涂抹之前,需要针对模具表面进行及时彻底的清理。在具体的涂抹环节中,应注意涂抹顺序,常规情况下,应当首先涂抹具有防锈蚀作用的通磨机,随后再进行常规普通脱模剂的涂刷,注意控制脱模剂应用后的时间间隔,确保两种脱模剂得到充分的相互作用,形成一种具有再生能力和吸附作用的薄膜。
4.4 预埋件的安装与钢筋入模环节
入模环节对于操作的严谨性要求非常高。因此,入模的操作,也需要以图纸为主要依据,并且保证钢筋笼的位置处在标准化的底模模板上,同时放置端板结构,将钢筋端部的螺栓拧紧。随后,进行安装预埋件的操作。注意应保证安装位置的牢固准确。只有把握好钢筋安装与入模环节的顺序和操作严谨性,才能确保这一施工环节的顺利进行。最后,在确保安装位置和效果准确牢固后,方可继续安装连接板装置。
5 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
5.1 运输与堆场
首先,在运输PC 构件时,通常选择低速平板车作为主要运输方式,运输过程中还需要确保水平放置楼板,避免运输过程中造成损坏。与此同时,在运输架上还需要科学设置枕木的位置,严格基于PC 构件运输要求进行有效固定,确保PC 构件运行的有序性。其次,在预制构件进入施工现场之后,需要科学应用塔吊等设备对其进行转移,同时,还需要确保构件堆放的有序性,为了进一步避免在施工现场堆放构件时发生倾覆事故,还需要科学应用支架,在此过程中,需要确保支架能够高度满足刚度要求。与此同时,在堆放构件时需要尽量选择使用对称堆放方式,确保构件堆放具有更高的安全性,保证有序开展后期施工作业。最后,在施工现场吊装预制构件时,很容易出现变形等不良问题,为了对其进行更为有效的控制,相关工作人员在选择吊具时,需要确保尽量选择使用钢扁担进行竖向起吊,具体吊装过程中还需要确保水平放置构件,避免破坏边草位置。当构件达到指定位置时需要由人工配合具体作业,确保顺利开展构件吊装工作。在吊装大块楼板时,尽量选择使用可调式模具吊装,在保障构件受力均衡的同时有效避免应力集中破坏构件。
5.2 构件吊装技术
在进行装配式建筑施工作业时,预制构件吊装是其中一项极为重要的工作,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施工质量和施工周期。在不同施工现场、施工环境和起吊设备之间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异性,因此,必须重新测量PC 构件起吊方式和起吊位置。在此过程中,为了进一步保障施工准确性,相关工作人员在进行吊装作业时,还需要科学应用定位装置辅助现场施工。在具体设置定位装置时,首先需要将其安装在墙板两端,同时还需要确保两端定位装置安装的对称性。为了进一步确保构件结构的完整性及其抗震效果,相关工作人员应科学应用U 型板上端斜角,使预制墙板达到指定位置,然后将强度较高的水泥浆料灌入连接套筒孔内,最后将各个结构位置固定,确保其稳定性和可靠性。在具体的施工过程中,科学选择精确定位装置能够为其后期施工操作提供一定程度的便利条件,同时,还可以进一步有效提升建筑质量,大大缩短施工周期。
5.3 构件支撑固定
通常情况下,在完成PC 构件吊装工作之后,由于其他构配件还没有有效落实,因此,构件稳定性还存在很大程度的不足。为了进一步确保施工质量和施工安全性,相关工作人员需要科学应用工具,稳定PC 构件,通常可以选择应用斜撑固定和固定角码等多种方式进行作业。在具体进行固定作业之前需要有效调整PC 构件水平精度前后和高度。同时在支撑大小梁等PC 构件时,在具体进行吊装作业之前需要科学搭建支撑架,避免出现崩塌状况。一般而言,墙板斜支撑结构具体包括支撑杆和U 型卡座两个部分,支撑体系的主要作用在于承载墙板侧向荷载,同时,还可以在一定程度内调整墙板垂直度。在具体安装支撑体系之前,首先需要在叠合板现浇层内预埋螺栓,严格基于标准规范,确保露出高度始终处于40mm 以上,同时,还需要保证垂直于板面。在完成墙板吊装之后,需要科学应用螺栓在墙板和预埋螺栓连接件上的斜支撑杆的有效安装。在拆除斜撑和支撑时,需要确保严格基于施工标准进行作业。例如,在拆除PC 墙板斜撑时,需要确保在楼板灌浆一周之后进行拆除作业,在此过程中,还需要保障其设计梁强度达到70%才可以进行具体作业。
5.4 构件的连接技术
在完成PC 构件吊装作业、支撑固定以及位置矫正之后,需要通过套筒将PC 构件末端预留出的钢筋进行连接处理,在具体进行连接作业之前需要清理套筒,同时,还需要通过现浇混凝土在节点位置将现浇主体梁和PC 模板连为一体。在装配节点进行施工作业时,必须严格遵循技术要求和质量要求,对其节点区域内混凝土设计强度和密实性进行更高程度的保障。在连接PC 墙板时,需要科学应用下部墙板和预埋铁件,选择使用螺栓或焊接进行连接作业。
5.5 后浇部位混凝土处理
在施工现场浇筑混凝土之前,需要对其钢筋材料、模板以及预埋件严格实施质量检验,确保质量满足标准之后才可以进行浇筑作业,与此同时,还需要确保科学处理钢筋上和模板内的污染物,如果模板存在缝隙,需要对其进行科学有效的修补处理。在进行具体浇筑作业时,相关工作人员需要基于不同浇筑位置的具体需求科学选择浇筑工艺。例如,在浇筑墙柱混凝土时,首先需要在底部浇筑40mm 左右的水泥砂浆,然后进行混凝土浇筑作业[2]。如果选择使用分层浇筑,还需要确保严格控制分层下料厚度,使其尽量处于400mm 左右。相关工作人员在进行振捣作业时需要确保“快插慢拔”,避免混凝土出现空洞和离析现象,同时,在进行振捣作业时,还需要有效避免碰撞预埋件、模板和钢筋。如果出现碰撞,需要有效检查预埋件和模板位置及其牢固程度,避免对后期施工造成不良影响。在完成浇筑作业之后,还需要对其进行科学养护,通常情况下,普通混凝土需要进行一周以上的养护,而防水混凝土则需要进行两周以上的养护作业。
6 结语
总而言之,在进行装配式建筑施工过程中,首先需要科学设计PC 模板,然后以此为基础,科学进行建筑施工作业。在开展具体工作过程中,需要对其相关构件进行科学运输和合理对称,同时,还需要在一定程度内对其进行吊装作业、支撑固定以及连接,最后还需要科学处理混凝土,确保施工质量能够更高程度地满足现代社会发展对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提出的最新要求,在一定程度上推进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为国家经济水平的有效提升奠定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