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背景下高职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模式构建

2019-01-27黄平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2019年30期
关键词:导游旅游情境

黄平

(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苏州215009)

1 引言

据《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9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8.54 亿。从职业结构角度来看,在我国网民群体中,学生最多,占比为26.0%。学生获取信息和知识的途径更加多元化、速度更为快捷,学生的思维方式与学习方式也已发生前所未有的变化。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传统教学形式往往由“老师讲,学生听”,已经无法满足现在已经具备一定信息素养的学生。2018年4月13日,由教育部印发《教育信息化2.0 行动计划》,正式提出要从提升学生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向提升信息技术素养转变。越来越多的职业院校旅游管理专业一线教师开始关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有机融合,以学生为中心的信息化教学成为新一轮教学改革的方向。

2 目前高职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

2.1 教师的教育理念亟待更新

“互联网+”教学不是教师使用电子白板、学生学习电子化、教师联通互联网就算完成了,教师教育理念没有转变就没有应用互联网的需求,也不可能实现课堂教学方式的转变。很多教师在日常教学中仅仅依靠多媒体课件进行传统的讲授式教学,对于当下大力提倡的微课、慕课、翻转课堂等新的教学模式应用较少。

2.2 教学模式仍是以教师为中心的知识传授模式

高职旅游管理专业有部分课程已将课堂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复制到网络平台,依靠视频方式进行讲解,但没有进行教学内容的碎片化设计和重构,教学模式仍是以教师为中心的知识传投模式,井没有发生质的变革。教师已开始应用互联网技术进行教学,但目前的网络互动教学方式缺乏科学组织,讨论主题和课堂教学结合不够,学生僵化地围绕教师进行学习,无法形成自己的学习模式,网络系统提供的固定功能和模块也难以体现教师教学设计的创新和学生自主学习的规划。

2.3 教学过程未能充分整合利用在线资源

高职学生己习惯通过手机等智能终端了解信息,但面对海量的信息和丰富的内容,学生难免出现盲目或无从下手的情况。相对于其他专业课程,《现场导游实训》课程知识点较零散,景点知识介绍和实际操作的内容需要大量的互联网资源。许多学生利用网络查找信息资料,但由于知识和经验的欠缺,对于网络媒体提供的信息资源良莠不分,不能做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因此,探索在“互联网+”背景下的课堂教学新模式,应用到高职旅游管理专业的课堂中去,培养出合乎时代需求、企业需求的旅游人才,更有其实践意义和理论价值。

3 建构主义理论视角下的《现场导游实训》课程教学模式

在建构主义理论看来,学习是学生的主动行为,是学生根据自身的知识经验背景,在真实的情境下或在实际应用活动中,通过师生间或生生间的协作,与外部进行互动,主动去接收新信息,并对外来信息进行加工处理,从而形成自己的认知,建构自己的理解。在这过程中,教师需要根据教学内容与其过程的要求,创造各式情境,帮助学生解决令人困惑的问题,并带来一定的悬念引起学生思考[1]。《现场导游实训》是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也是一门融景点知识和导游服务技能为一体的课程。

3.1 利用移动学习平台变革课程考核方式

目前市场上可以利用的移动学习平台众多,而职业教育领域应用较多的主要有超星学习通、蓝墨云班课等几家平台。不同班级的现场导游实训课程教学过程中体验蓝墨云班课和超星学习通这两种平台,在功能模块上两家都在不断地升级,无论哪家平台都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实现任务导向教学。

首先,教师可以在课前将课程讲义、有关景区的视频、辅导资料和学习任务等上传到平台上,并要求学生浏览,让学生每次都带着任务目标来上课。学生可以通过移动端进行任务完成、资源学习、内容搜索、主题讨论、分组交流等。上完课后学生在完成平台上的作业时,只有完成某个知识点的讲解练习作业,才能解锁下一个知识点的讲解作业[2]。所有章节的知识点都解锁完后会获得一个教师上传的知识体系思维导图,帮助学生复习总结。其次,在教学评价环节,每家平台都可以统计出每个学生的学习进度、参与讨论次数、学习行为轨迹和作业完成情况。这样可以更好地帮助教师控制学习进度,监控学习结果,并为学生制定个性化的学习方案[3]。

3.2 利用景区仿真软件创设学习情境

根据建构主义教育理论,创造一个更逼真有效的导游工作情境作为学习情境,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运用虚拟交互,借助当前先进的仿真技术制作的教学软件无疑大大有利于学生的学习体验。由企业负责技术支持,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负责内容设计的景区游览仿真软件营造出了导游工作情境——苏州古典园林与古镇。该软件创设三维立体的虚拟环境,再现苏州古典园林和古镇景区的布局,设计了游历、行走、鸟瞰、线路录制四个功能,可以使学生在讲解每一个具体景观时宛如在景区实地一般。同时,景区仿真软件的语音识别系统还可以将录制的学生讲解视频与后台设置的参数进行即时比对,提出修改意见。学生根据意见纠正发音、调整音量、控制语速、修正语调。这样的好处在于反馈更及时、针对性更强,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可以根据自身情况进行讲解训练,获得不同程度的提升,从而帮助他们达到准确地讲解[4]。通过教师引导学生使用,极大地激发了学习兴趣。

3.3 利用微信群和QQ 群转换教师和学生的角色

很多“90 后”和“00 后”学生都喜欢在网上“晒”自己的动态。在检查学生的讲解视频作业过程中,学生在完成作业后还会把自己的讲解视频和照片晒在自己的QQ 和微信里。教师可以开设微信公众号,每一次作业后都做专题介绍并推送优秀的讲解视频,学生“围观”后或点赞或评价。在这样一个开放的平台上,以学习者的学习、展示需求为主线,每个人都有可能在某次课堂中担任“示范”的角色,学生受到激励,从而实现自主学习,自我教育。老师也可以居于学习者的地位去参与此过程,课堂教学也得到前后延伸上下拓展。

在教学资源设计上,教师利用QQ 中的小程序设计一些关于景区布局的填图游戏等题目,通过这一在线测试工具可以使教师及时、准确地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并进行个别指导,确保学生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都有收获,都有进步。

4 结语

照本宣科的教学方式已经很难调动起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高职院校的学生尤其如此。作为网络时代的高职院校教师,应当对自身角色进行重新定位,扮演一个协助者和激励者的角色[5]。适应学生交流沟通方式的特点,通过他们乐于接受的渠道进行引导和沟通,用互联网思维打造旅游管理专业课堂,重组教学体系,改革教学模式,不断进行创造性的拓展,才能达到新的境界。

猜你喜欢

导游旅游情境
情境引领追问促深
寻找火星导游
不同情境中的水
Being a Tour Guide in Shuangqing Villa在双清别墅做导游
跟着西安导游吃,准没错
红领巾阵地之小导游
护患情境会话
旅游
特定情境,感人至深
旅游的最后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