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块链降低失信成本前景可观
2019-01-27
推动信用立法势在必行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法学院院长 张世君:从首部国家级《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纲要(2014-2020年)》出台,到加强政务诚信建设、商务诚信建设等纳入全面深化改革部署,再到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等制度实施,党的十八大以来,社会信用体系顶层设计日趋完善,建设步伐明显加快。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构建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的指导意见》为标志,作为我国信用建设新的顶层设计,其首次对构建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进行系统、全面的规划,并提出了一系列创新性、具体化措施。
但是,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当前信用立法亟待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呈现一定程度碎片化,很多领域仍然存在较为严重的失信现象。对于我国经济社会健康发展,尤其是对于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而言,从战略高度推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势在必行。
现代社会,法律维护着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要积极推进信用领域的国家层面立法。一些发达国家通过专门的《消费者信用法》《公平信用报告法》《信用修复机构法》等,构建了信用体系有效运行的法律环境。我们在信用体系建设中,也可以及时将经过实践检验、相对稳定并可反复适用的经验、政策上升为专门立法,使各类信用主体不敢失信、不想失信。
来源:光明日报
“流量打假”利好互联网健康发展
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 王林生:流量造假是互联网时代的特有产物,其性质与商品经济时代的假货无二,都是违背基本商业道德和诚信准则的不法行为。当互联网与各行业融合发展,大量社会投资、金融资本涌入互联网行业时,流量自然就成为资本衡量新业态市场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准。同时,当人们把流量视为互联网经济的核心,各行各业均根据流量及其所附加的粉丝数量来作商业选择、价值评判,“唯流量论”便开始大行其道。一般说来,流量造假背后往往存在一条以“水军”和智能刷单机器人为核心的庞大灰色产业链。
流量造假已成为影响互联网经济健康发展的“毒瘤”,必须高度警惕它所带来的五类危害。其一,数据失真。互联网时代,数据正日益成为整合各类资源的核心驱动力,大数据产业应运而生。可一旦数据失真,大数据产业就失去了基石。其二,评判失灵。数据是价值评判最直观的标准,数据一旦造假,就会使得参照数据评判价值的标准失灵,所谓“劣币驱逐良币”“低俗胜过高雅”等现象就会发生,误导行业健康发展。其三,平台失信。数据造假本身源自平台,一旦平台将暗刷流量带来的“经济回报”视为追求,无视职业操守,就会透支未来的发展信誉。其四,竞争失范。当明星、主播、平台纷纷热衷于刷流量,力争“排名不下滑”“不掉粉”,乃至“买粉丝”“恶意刷竞争对手的流量”时,就会引发恶性竞争。其五,秩序失衡。当产业失去真实数据这一发展基础,从事“唯利是图”的无规范竞争,最终将导致整个产业环境失去平衡,甚而会波及经济社会整体发展生态。
来源:经济日报
区块链解决信用背书值得期待
媒体评论员 何翠云:区块链的本质是一个数据库,它包含一张被称为区块的列表,每个区块都包含一个与前一区块链接起来的时间戳,一旦记录下来,在一个区块中的数据将不可逆。信息不可篡改、可追溯、开放性等为区块链技术的显著特征。
形象的解释,“区块”就是一些打包的数据,如一个文件夹;“链”就是组织很多的区块的形式即链条,如很多个文件夹根据创建时间顺序排列,组成一个链条。也可以说,区块链技术是一种全民参与记账的方式,可以把数据库看成一个大账本,各记各的账,由于每一本账上都有时间戳,不可逆改,可追溯。
区块链最核心的特点与优势是“数据不可篡改”,由于信息不可篡改、可追溯,因此各种信息透明真实问题以及由此衍生出来的信用与信任问题,可以因区块链这一软件新技术而得以解决,从而降低由于信用与信任缺乏而导致的经济社会成本过高的问题。解决信用背书问题,降低由于信用或信任问题而带来的各种成本,可以说是区块链软件技术应用最根本与最核心的价值优势。
目前区块链技术应用广泛,如供应链金融、物流、外贸等等。据了解,区块链技术应用或将惠及营商环境的改变,如“探索利用区块链数据共享模式,实现政务数据跨部门、跨区域共同维护和利用,促进业务协同办理,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可以预测,随着“区块链+”的推动与发展,将引发各行业对区块链技术应用的探讨。笔者认为,区块链技术应用解决信用背书问题并降低由信用问题而引发的各类高成本,其发展前景看好。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