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拥抱媒体融合新时代

2019-01-27文丨

遵义 2019年7期
关键词:舆论融合发展

文丨■ 佳 雨

当下,伴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出现了全程媒体、全息媒体、全员媒体、全效媒体,信息无处不在、无所不及、无人不用……面对舆论生态、媒体格局、传播方式发生的深刻变化,如何在这一场前所未有的大变革中“破茧而出”,是主流媒体面对的重大课题。

人民日报全新改版、全彩印刷,做大做强报网端微十多种载体,覆盖用户7.86亿人次;新华社发布媒体人工智能平台“媒体大脑”,推出“AI合成新闻主播”,创建“媒体创意工场”;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整合优势资源,集聚350多家媒体机构形成矩阵,打造全国广电“联合舰队”……观察今日之传播场域,媒体融合方兴未艾,人们眼中曾经“很传统”的主流媒体,正以加速变革不断赢得更多注意力资源。

全媒体时代的传媒竞争已经变换了赛道,如果踟蹰不前,还停留在原来的“舒适区”,只会错失机遇。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推动媒体融合发展的战略部署,矢志推进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催动我们因应新科技革命,走上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媒体融合发展之路。

全媒体时代是个大趋势,媒体融合发展是篇大文章。谁能顺应大势引领全媒体时代,谁就能把握战略主动。

媒体融合,走向新时代的春天

2019年1月25日,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开年第一课”走出中南海,习近平总书记带领中央政治局所有同志,把“课堂”搬到人民日报社,来到了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第一线。习近平总书记驻足询问电子阅报栏情况,与前线记者视频连线互动,点赞H5“军装照”、微视频《牵妈妈的手》等爆款产品。

在这堂充满“沉浸式互动体验”的学习中,习近平总书记边走边看边指导,并发表《加快推动媒体融合发展 构建全媒体传播格局》的重要讲话,深刻阐述了全媒体时代的机遇挑战,揭示了媒体融合发展的趋势规律,为新时代推动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打造新型主流媒体、做大做强主流舆论,提供了根本遵循。

“必须紧跟时代,大胆运用新技术、新机制、新模式,加快融合发展步伐,实现宣传效果的最大化和最优化。”习近平对此有着独到见解,我们要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加快推动媒体融合发展,使主流媒体具有强大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形成网上网下同心圆,使全体人民在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上紧紧团结在一起,让正能量更强劲、主旋律更高昂。

胸怀大局,把握大势。在习近平总书记眼里,推动媒体融合发展,必须强化阵地意识。他强调:“人在哪里,新闻舆论阵地就应该在哪里。对新媒体,我们不能停留在管控上,必须参与进去、深入进去、运用起来。”

对于媒体融合发展的形势,习近平总书记作出重要判断:全媒体不断发展,出现了全程媒体、全息媒体、全员媒体、全效媒体,信息无处不在、无所不及、无人不用,导致舆论生态、媒体格局、传播方式发生深刻变化,新闻舆论工作面临新的挑战。

2月2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宣部部长黄坤明在媒体深度融合工作推进会上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动媒体融合发展、做大做强主流舆论的重要论述,积极适应全媒体时代发展大势,坚持正能量是总要求、管得住是硬道理、用得好是真本事,推进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牢牢掌握新闻舆论工作的战略主动,不断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推动媒体融合发展、建设全媒体成为一项紧迫课题。我们要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以媒体融合发展扩大主流价值影响力版图,让党的声音传得更开、传得更广、传得更深入,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多更好的文化和信息服务。

统计显示,截至2018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8.02亿,手机网民规模达7.88亿,网民通过手机接入互联网的比例高达98.3%。在移动互联时代,“终端随人走、信息围人转”是传播的鲜明特征。

“高校固定资产管理平台”的使用,推进了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信息化进程,也促进了高校数字校园的建设,实现对固定资产的动态管理,同时也真实反映学校的固定资产及财务状况。

有报道称,党的新闻舆论工作是治国理政、定国安邦的大事。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新闻舆论工作摆在重要位置,作出了加快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战略部署。可以说,这既是一场由技术飞跃带来的深刻变革,更是一场在党中央战略谋划下实现的创新发展。

书写媒体融合发展的“中国答卷”

当前,我国媒体融合正处于从“相加”向“相融”加速奔跑的关键阶段,中央主要新闻单位主动适应变革,大力推动变革,以自我革命的勇毅担当深入推进媒体融合发展。

从“纸媒时代”到“微博微信”再到“视频、H5、VR全景”……一大批“提笔能写,对筒能讲,举机能拍”的全媒体记者涌现出来,以更大的创新热情,生产出更多契合用户需求的新闻产品,也在媒体融合的考验中锤炼“脚力、眼力、脑力、笔力”。

也有网友评价说,“主流新闻媒体很‘潮’”。冲破思维“藩篱”、催化融合质变,在媒体融合这场惠及长远的再出发中,新时代党的新闻事业开启崭新局面。

主流舆论唱响时代强音

据报道,近年来,主流媒体通过加强传播手段和话语方式创新,推出了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的融媒体精品力作:人民日报“金台点兵”等融媒体工作室推出《谁是站到最后的人》等融媒体产品,新华社推出《心中的牵挂》《答卷》《誓言》《那年,我们21》等50多个浏览量过亿的重磅融媒体产品,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推出《平语近人》等力作……一批引领主流价值的融合精品让网络空间的主旋律更响亮、正能量更强劲。

从推进产品融合、渠道融合,到推动平台融合、生态融合,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优势互补、一体化发展,主流舆论阵地不断巩固壮大。

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执行院长、复旦大学上海新媒体实验中心主任张涛甫对媒体表示认为,全媒体时代,主流媒体通过融合发展,使正面宣传质量和水平有质的飞跃,对凝聚人心、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意义重大。

“主流媒体不能仅仅满足于出一两个‘爆款’,而是要成为具有成长性的平台,靠源源不断的精品力作说话。”张涛甫说,媒体融合就是要让主力军迁移到主阵地上。

“使全媒体传播在法治轨道上运行”——习近平总书记的这句话,让浙江省委网信办副主任王尧祥在受访时表示:“要从维护国家政治安全、文化安全、意识形态安全的高度,加强网络内容建设,全面提升技术治网能力和水平,强化法治意识,推动依法管网、依法办网、依法上网。”

新华社全媒报道平台副总监徐壮志说:“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意味着新华社媒体融合发展迎来新的起飞。我们将以更大的融合力度,将党的声音以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融合形式,传得更开、传得更广、传得更深入。”

据报道,新华社“NewChina”账号在脸谱、推特、优兔、Instagram、连我、VK等六大平台使用19种语言发稿,总粉丝数突破1亿,主账号发稿量、浏览量、互动量等核心指标跻身世界主流媒体账号第一方阵最前列,让“中国声音”更加清晰响亮。

广东广播电视台触电新闻总编辑郑敏璇说:“以往,我们只知道新闻播出了,却不知道谁看了报道、反响如何,现在可以利用大数据清楚知道谁是受众,传播更精准有效。我们将始终坚持利用大数据‘赋能’主流价值,在向基层拓展、向楼宇延伸、向群众靠近上继续下功夫。”

2018年,全国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全面启动,致力于打造基层主流舆论阵地、综合服务平台、社区信息枢纽。一个个县级融媒体中心挂牌成立,把传播触角延伸到千家万户,融合发展的更大格局正在形成。

这充满希望与光明的事业,正吸引着更多新生力量。走好必由之路,牢记使命任务,坚持守正创新,新时代的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大有可为、气象万千。

但是,有评论指出,媒体融合不是权宜之计,而是发展大计,不是简单相加,而是有机相融。辩证地把握“一”与“全”的关系,是媒体融合发展的首要前提。融合不在于贪多求全、面面俱到,不是说什么样的形式、什么样的内容都要应有尽有。融合的目的,为的是一体发展、一体管理。只有把各种媒介资源、生产要素锻造成一个整体,才能催化融合质变,放大一体效能,实现信息内容、技术应用、平台终端、管理手段的共融互通。

无疑,答好媒体融合的时代答卷,就是要顺势识势、应变求变,在变革中勇于进取,在浪潮前永不退避。以这股拼劲闯劲,把工作干好、责任落实,就一定能为主流媒体赢得新的未来。

媒体融合的关键在哪里?

媒体融合如何实现从“相加”走向“相融”、从物理效应到化学反应的实质转变?

体制机制相对滞后、技术短板亟待补齐、产权保护和品牌推广力度亟须加大……据报道,谈及目前融合遇到的问题,今年两会期间委员们纷纷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必须研究融合发展中的媒体格局,加强分类指导”“要尽快建立自己的头部媒体,起到聚合媒体、提供服务功能的作用”“要建设一大批特色鲜明的主流媒体”“媒体融合要避免走传统媒体的老路”……

“不能把西瓜都装在麻袋里,那样大西瓜、小西瓜都是分开的,融合就是要把它们都打碎了,皮是皮、瓤是瓤、籽是籽,再融合。”全国政协委员、天津日报报业集团社长王奕对酶抗体表示,这个比喻非常形象,他谈道,真的融合是要发生化学变化的。“如果各个媒体都在不同的地方,化学变化是无法进行反应的。”

“融合的目的是什么?”全国政协委员、网易公司董事局主席兼首席执行官丁磊坦言,任何新媒体技术都只是满足用户需求的一种手段,真正吸引用户的还是最优质的内容。他表示,新媒体公司希望有更多机会同传统媒体合作,把高品质的内容深度挖掘出来进行推广。

全国政协委员、上海译文出版社总编辑史领空表示,要树立更强的融合发展意识,最大限度地把自身的内容优势和品牌优势转化为市场优势和产品优势,回答好在移动互联时代“靠什么能力去履行好自己的社会责任”这个带有根本性的问题。

作为地方党报,《北京日报》的融合已经从5年前的“村村点火户户冒烟”阶段,进入到打造“2+3+X”矩阵的攻坚阶段,即办好《北京日报》《北京晚报》两张报纸,做好北京日报客户端、长安街知事、艺绽3个新媒体产品,做好微博、微信、京呈、北京最新鲜等n个新媒体产品。“我们成立了融媒体中心,将新媒体发布端一体化运营;重新梳理制定了全天候融媒体采编流程,经济适用型‘中央厨房’已建成投用;探索整合组织架构,启动相应的薪酬改革,激发了新闻生产力。”全国政协委员、北京日报社北京新闻编辑部主任李学梅说,5年前还在纠结要不要转、要不要融,而现在更多是以不融不行的危机感和使命感,来思考如何才能融得更好、融得更彻底。

“要借此融合之机,坚定不移地走‘工业化’道路。”王奕表示,策、采、编、发、播、存、馈……所有环节都会被细分,组织大规模生产和分工协作。“‘工业化’的思路确定下来以后,标准化的问题就出来了,不同的媒体使用不同的技术、系统,这时就面临着企业信息化集成应用困境,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数据孤岛’。大家想要共享,但是因为使用不同的‘语言’,这时就要解决解码、翻译等一系列‘工业化’问题。”

全国政协委员、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文化与传播学院副院长郭媛媛对媒体表示,主流媒体的媒体融合,在开展工作结构、体系、机制等重构中,要在经济效益考虑以外,更着力建设健康、良好的网络舆论环境。为此她建议,合纵连横,增强主流媒体的制空力量;同频覆盖,形成内容发布的空间优势;集成发声,抢占网络舆论空间制高点。

面对一些业界人士把媒体融合“焦虑化”的态势,中国网副总编辑杨新华认为,媒体融合需要一颗平常心。“在媒体融合方面,业内目前有很多探索和实践,比如生产端的融合、业务流程的融合、内容形态的融合。各家媒体都在致力于向产品化、视频化发展,也在组建矩阵,做‘传媒+’。我们对媒体融合要有紧迫感,但也要有平常心,不能把媒体融合神秘化,也不要复杂化。”

“未来,如果媒体只种自己围起来的‘自留地’,很难做强做大。我们一定要用技术融合的心态去扩展自己的业务,特别是要充分利用新技术的成果去合作、去拓展。在生产内容的时候,要把计算机思维、算法思维贯穿到大脑里。”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常务副院长陈昌凤从学界的角度,分析了利用新技术进行融媒体建设的问题。

猜你喜欢

舆论融合发展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融合菜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融合》
阿桑奇突然被捕引爆舆论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突发事件的舆论引导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