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中高职课程衔接研究与实践
2019-01-27杨小刚
杨小刚
(重庆机械技师学院,重庆400055)
1 引言
所谓的中高职衔接,究其根本在于课程之间的衔接,中高职能够在此课程衔接过程中有效过渡,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高职阶段的课程开发程度。而想要开发出优质的高职衔接课程,根本因素在于开发的课程是否符合当前专业的工作任务以及职业岗位群。
2 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中高职课程内容存在的衔接内容
2.1 人才培养目标定位较为模糊
众所周知,物联网是世界信息产业发展过程中的第三次浪潮,它的出现有着良好的市场需求与应用前景。对于职业学校而言,在对学生开展教育教学活动过程中,为了顺应当前社会发展的趋势,为社会以及用人岗位输送高素质的人才,逐渐引进了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课程作为众多专业的基础课程。结合我国中职学校以及高职学校对于此课程的教学活动现状来看,其人才培养目标较为相似,这样的情况导致中高职教育活动之间无法体现出差别,最终导致课程内容无法有效衔接,影响中高职对于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进而产生定位模糊等情况,致使相关院校在开展教育活动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问题,中高职教育活动无法完美衔接[1]。
2.2 中高职的专业设置存在差异
在我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各高职院校在开展教育教学活动中,积极设置了一些与实际经济相联系的专业,例如物联网应用专业等,但是由于我国中职院校的自身水平较低,因此,在中职院校中没有设置物联网应用专业,这样的现状导致中高职院校无法针对物联网应用技术这门课程进行有效衔接,导致学生在该课程教育活动中无法进行有效学习,为提高学生自身素质带来一定的影响。
2.3 中高职院校的基础课程较为薄弱
结合当前我国中高职院校的教育活动来看,由于在开设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方面还未形成统一的课程标准,因此,实际课程内容大多都是由高职院校自行编排,结合自身教育活动的实际情况以及当前我国市场的发展情况,以提高学生就业率为目标,在开展课程教育活动时,对学生的教育偏向于技能训练,长此以往,导致学生对理论课程重视程度不够。除此之外,在安排课程内容过程中,由于缺少对中高职课程衔接问题的考虑,最终导致中高职学校之间缺乏积极有效的沟通,学生在学习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时会时常出现重复的情况,不利于学生自身开展全面有效的学习活动[2]。
3 解决中高职物联网应用技术课程内容衔接问题的对策
3.1 构建科学合理的物联网应用技术人才培养模式
结合中高职教育教学活动来看,物联网应用技术课程是新兴起的专业,为了使其在中高职课程中能够有效衔接,首先要对中高职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有效衔接,只有具备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模式,才能有效促进中高职学生自身知识素养的不断提高。众所周知,中职院校的招生对象为初中生,并且学校对学生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就业率,因此,在开展教育教学活动过程中,更加偏向于培养学生技能知识,长此以往就浅化了教育活动中的理论知识。
3.2 安排合理的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课程
为使中高职院校在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课程中能够进行有效衔接,首先,教育相关部门应该积极制定出符合当前我国中高职院校实际情况的有关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课程的课程标准。在制定课程标准的过程中,应该广泛征集各中高职院校的意见,以中高职课程衔接为基础,对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课程进行科学合理的安排[3]。根据当前我国中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差异性来看,在安排课程内容时应该由浅入深,在中职院校应该偏重于培养学生的基础知识素养,在高职院校阶段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技能素养。例如,在安排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课程内容时,中职院校可以开设路由交换技术以及网络操作系统等课程,而高职院校则要开设网络数据库管理以及网络组建等课程内容。
3.3 中高职院校就业岗位之间的衔接
中高职院校在培育学生专业素质过程中,还应该针对学生职业能力问题,对学生的就业岗位提供有效参考。由于中高职院校教育活动中对学生的培育目标有所不同,因此,应该将两种院校的就业岗位进行有效衔接,确保不同层次、不同能力的学生都能够有属于自身素质的就业岗位。
4 结语
综上所述,中高职院校要想实现物联网应用技术课程之间的有效对接,首先要对其人才培养目标进行定位,这是促进两者衔接的关键因素。除此之外,中高职院校还要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安排合理的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课程,促使两者就业岗位之间进行有效衔接。与此同时,相关教育部门应该针对物联网应用技术制定科学合理的课程标准,在此过程中要广泛采纳各方意见,为培养高素质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