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学习型企业创建的探索和实践
2019-01-27大庆油田工程建设有限公司王国滨
文/大庆油田工程建设有限公司 王国滨
大庆油田工程建设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工程建设公司)顺应发展趋势,按照《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方案》实施要求,始终坚持人才资源是企业第一资源的战略思想,全面创建学习型企业,想方设法把学习引入工作,千方百计用学习促进工作,以学习力提升企业竞争力,为当好标杆旗帜、建设百年油田,实现新时代大庆油田振兴新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构建共同愿景,营造良好氛围
确立愿景目标,增添创建动力。结合“当好标杆旗帜,建设百年油田”这一大庆油田振兴发展的总体目标和各项工作的根本遵循,确立了“打造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承包商,为用户打造经典工程,为职工创造美好生活”的共同愿景。各成员企业、项目部、班组以公司愿景为统领,分别确立了各具特色的共同愿景,进而使公司的共同愿景分解成为各个部门、各个单位和全体成员的愿景,为职工的学习和工作确立了明确的方向,为企业目标的实现提供了保证。
营造学习氛围,增强创建活力。通过开辟“创争”网页,开办“创争”活动简报,并充分利用微信公众号和微信群,及时报道创建动态及典型经验;精心筛选“全员学习,终身学习”“学习工作化,工作学习化”等上百条具有哲理性、触动性和感染力的名言警句,制作成精致醒目的图板、条幅、标牌,在职工经常活动的会议室、食堂、宿舍、车间、施工现场等地点进行张贴、悬挂、摆放,最大限度地营造尊重知识、注重学习、崇尚技能、追求发展的浓厚氛围,使广大职工时时处处感受到学习的重要,并满怀热情投入学习。
打造活动平台,提高创建能力。成立“刘永庆技术创新团队”“王召军劳模工作班”等劳模支援重点工程小分队,对中俄原油管道二线、陕京四线等国家重点工程实施技术支援,发挥劳模传授先进技术、分享典型经验、提升工作效率的示范带动作用。2018年以来,劳模工作室先后完成低温焊接工艺等攻关项目3个,创新成果16个,创新成果转化产生经济效益240余万元。公司所属建材石油石化设备厂苗磊班组总结出“班长领学、现场观学、集中共学、互动促学、结对帮学”的“五学”学习法,做到了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大大提高了班组成员的综合素质,全班9人中,有5人成长为工人技师。
完善创建机制,激发内在潜能
立足经常,完善学习机制。制定了《职工学习培训管理规定》《关于深入开展职工读书自学活动的实施意见》等学习制度,进一步明确了职工学习培训的时间、经费等保证措施。启动实施“青年素质提升计划”,并制定了与之相配套的《青年素质提升指导手册》和《青年素质提升绩效评定标准》。根据每名青工的实际情况,为他们配备专门的辅导老师,明确青工岗位学习的月度、季度、年度具体目标。每季度进行一次全面的考核评比,每次考核的学习结果与个人奖金挂钩,并纳入到年度工作考评中。截至目前,全公司已签订《职工素质提升指导手册》3758份,涌现出以全国“杰出青年岗位能手”杨昆为代表的一大批优秀人才。
结合实际,完善培训机制。建立培训—考核—使用“三位一体”培训体系。在培训方面,针对职工实际技能水平,采取不同的培训方式因材施教;在考核方面,职工培训考核取得上岗证后方可上岗,考核不合格者进行再培训,再培训仍不合格者,继续培训期间个人承担50%的培训费,直至培训合格为止;在使用方面,按初、中、高三个等级核发相应的技术等级资质证书,未达到初级技术等级的工人不能上岗,只有培训合格后,方能上岗。为完善培训基础设施,公司先后投资近7000万元用于改造完善职工培训中心建设,使之成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确定的首批全国高技能人才培训示范基地;并先后建立岗位练兵活动场所60多处、专用多媒体教室56间、图书室187个,为职工学习成才创造了有利条件。
强化措施,完善考核机制。制定《“创建学习型组织,争做知识型职工”活动考核评价指标体系实施办法》《关于激励核心技术人才和有突出贡献人员办法》《技能操作人员上岗资格等级及临时津贴评定办法》等制度措施,对各类竞赛中涌现出来的专业技术人才、拔尖人才以及为公司争得荣誉的特殊贡献人才,除加大一次性物质奖励力度外,还在晋级、深造、奖金等方面给予适当照顾,从而为各类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创造条件。目前,公司拥有中国石油技术专家4人,中国石油技能专家9人,大庆油田学术技术带头人58人,大庆油田技术专家26人,大庆油田技能专家28人,中、高级技术工人和技师5269人。同时,还形成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成果,累计完成科研攻关1295项,其中荣获国家级科技成果8项、省部级科技成果46项,取得国家专利59项。
实施顶层设计,打造金字招牌
对标先进,在重点工程中练真功。有计划地将职工分配到重点工程进行实战锻造,切实将个人技能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和卓越战斗力。在国家重点工程中俄原油管道二线建设中,公司通过开展“举旗帜树标杆,建功立业在漠大”劳动竞赛,在项目间、机组间、岗位间开展对标赛、对抗赛、对手赛,引导职工相互之间比高效,赛工程进度;比质量,赛工程创优;比安全,赛规范施工;比技术,赛工艺创新;比形象,赛文明建设。全体参建职工攻克高纬度地质条件下定向穿越、永冻土管道施工、管道低温焊接、冬季管沟开挖等施工难点,掌握了穿越永冻土层大口径、零下50摄氏度施工建设等核心技术,创出了日焊接81道口、15天焊接管线9公里的施工新纪录,创出了中国管道史上8项施工新水平,确保了国家石油战略安全。
比肩权威,在重要合作中促成长。积极与行业权威建立合作关系,在互通与交流中为职工队伍建设注入新血液、新元素。公司在总结近年来甲乙、地企共建经验的基础上,与中国石油工程有限公司建立共享平台,通过双方高层领导交流大项目管理经验和青年干部品行修炼体会,促进了青年干部视野的开阔与素质的提升。几年来,通过加强项目合作与培养,公司已储备项目管理人才近500人、国际商务人才200多人,已有694名职工走出国门,参与海外项目建设。公司培训中心充分发挥国家高技能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和国际通用焊接认证资格等专业优势,与德国、俄罗斯等国焊接协会达成技术合作,不但培养了以曹红霞为代表的国际焊接技术考官,还为优秀职工搭建起迈向国际水准的成长通道。
勇攀高端,在重大比赛中树品牌。把参加重大比赛作为提升竞技水平、加速职工成长的重要平台。成立专家教练组,针对高端项目进行攻关辅导;采取“菜单式”教学,进行强化培训;引入运动心理学理论,发挥曲线图分析法作用,对选手定期分析监控;聘请心理专家辅导,确保选手以最佳的状态参加比赛。几年来,先后组织200多名职工参加省级、国家级技能大赛,44名选手获奖,培养出一大批行业顶级人才。电焊工王召军,2002年进入企业开始接受焊接技术培训,2008年以来3次获得国家级焊接大赛第一名,先后被授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技术能手称号。特别是在德国“嘉克—LVM杯”国际焊接大赛,王召军一举夺得“钨极—惰性气体焊”单项第一名,为中国代表队获得团体第一立下头功,被德国考官誉为“焊接机器手”,不但扬了大庆油田的威风,还长了中国焊工的志气,更闯出了一条从油田职工到中国蓝领新贵并直取国际焊王的成功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