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基层工会改革创新的调研和建议
2019-01-27内蒙古自治区总工会调查组
文/内蒙古自治区总工会调查组
为全面落实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和中华全国总工会关于工会改革的决策部署,2018年内蒙古自治区总工会就旗县(市区)工会改革工作进展情况进行专题调研。
旗县(市区)工会改革的新特点及取得成效
在区总的协调指导下,截至目前,全区12个盟市、103个旗县(市区)党委正式出台了《工会改革实施方案》。自治区总工会、各盟市工会、旗县(市区)工会改革任务基本完成,改革工作正向深度广度推进。总体来看,三级地方工会改革工作呈现以下几个特点:
以职工群众需求为导向调整机构设置,凸显了新时代工会职能。大部分旗县(市区)工会由多个内设机构精简为4-6个,更好地体现了工会维权服务职能。将困难职工帮扶中心逐步升级为职工服务中心,在帮扶职能的基础上,增设了信访接待、职工维权、职工入会、就业服务、法律援助等服务窗口。有73个旗县(市区)工会将职工书屋、文体活动中心及文体活动场馆整合为职工文化活动中心,有的把职工文化、教育培训、职工诉求等职能整合进社区,形成辐射各个社区具有工会特色的职工服务阵地。有的在改进服务方式上,推行“错峰服务”模式,探索在直接服务职工的工作站(点)实现错时上下班制度,实现“职工下班我上班”,把工会服务延伸到8小时之外。
以提升代表性为目标实行工会领导班子“专兼挂”,优化了领导班子结构。在积极推动工会主席由同级人大或政协副职兼任的同时,采取从党政部门、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中选派领导和一线劳模到旗县(市区)总工会任兼职副主席的方式,强化工会领导班子建设,提升职工的代表性,完善了领导班子成员构成。截至2018年9月底,全区地方工会专职班子成员560人,有兼职副主席159名,其中一线劳模38名,43名工会主席实现高配。积极推进工会干部在工会系统内部上下交流,工会干部与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干部双向交流。目前,全区三级工会有挂职副主席14名,有15名工会干部到党政部门、企事业单位挂职交流。地方工会代表大会、委员会、常委会成员一线职工、劳动模范的比例分别提高到70%、30%、25%以上。
以激发职工创先争优为突破口广泛开展劳动和技能竞赛,彰显了工人阶级主力军作用。一是广泛开展“中国梦·劳动美”主题教育,大力宣传劳动模范和工匠的先进事迹,推动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进企业、进车间、进班组,激励广大职工以创新的意识、创新的精神、创新的姿态、创新的举措,投入到职工技术创新工作中。二是以重大项目、重点工程示范性竞赛为抓手,推动竞赛形式由国有企业向非公企业延伸,形成了行业与行业之间、岗位与岗位之间、专业与专业之间的竞赛活动。三是充分发挥工会组织协调、跟踪、指导、服务作用,建立以劳模和技术骨干为主导的职工(劳模)创新工作室,带领职工破解生产难题、技术攻关、技术革新、技术发明,深入挖掘生产潜力,职工(劳模)创新工作室已成为各企业创新的品牌。全区已创建职工创新工作室1598个,共表彰1046项职工创新成果,其中,有7个创新工作室被命名为全国示范性创新工作室,12项成果荣获全国职工创新成果奖,有3人入选“大国工匠”、18人被命名为自治区“北疆工匠”。
以“互联网+工会”为手段创新工作模式,打开了服务职工新窗口。一是加强工会微信公众号平台建设,基本实现了区总、盟市、旗县三级工会线上线下的网上对接,12个盟市、103个旗县(市区)工会全部开通集宣传、维权、服务于一体的微信公众号。二是积极探索智慧工会建设,在巩固优化现有服务平台的基础上不断引入新的服务模式,探索开发更多职工所盼、工会所能的服务项目。三是充分利用互联网平台开辟服务职工新渠道,为职工量身定制服务项目,提供工会专项服务和特约商户普惠服务,形成了网上网下相互促进、有机融合的工会服务工作新格局。目前,有75个旗县(市区)开展了会员普惠工作,向工会会员发放服务卡84.2万个。
以创新工会组织形式为重点夯实基层基础,增强了基层工会活力。一是通过创新工会组织形式,大力加强区域(行业)基层工会联合会建设,促进工会组织不断向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社会组织、新兴领域和新型群体延伸。二是把做好“八大群体”等农牧民工入会作为发展会员工作重点,拓展农牧民工入会领域,连续2年开展农牧民工入会攻坚行动。全区组建工会组织6.4万个,发展会员571万人,其中农牧民工会员183.1万人,农牧民工入会率保持在70%以上。三是不断提高基层工会工作保障水平,推进工作下移、力量下沉。通过采取“减上补下”的措施,为基层工会组织选拔配备社会化工会工作者939人;加大对基层工会经费补助力度,将基层工会经费返还比例由50%提升至60%,采取以奖代补方式投入经费1.1亿元,重点用于旗县级职工文化活动阵地建设和基层工会规范化建设。
以加强政治建设为统领扎实推进党的建设,为工会改革工作提供有力保证。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强化工会党的建设,严格落实《党组议事规则》,遇有“三重一大”等事项由党组研究讨论,确保了工会改革方向不偏移。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组织党员干部认真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深刻理解、准确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扎实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各旗县(市区)工会党组建立学习清单和工作整改台账,引导工会干部争做“四讲四有”合格党员。严格落实“三会一课”等党的组织生活制度,加强党员日常教育管理,引导党员干部争做“四讲四有”合格党员。大部分旗县(市区)工会党组将党员义务明细化、先进要求具体化、考核评价公开化,增强了党员教育管理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教育党员干部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实施细则以及各级党委配套规定精神,坚决防止“四风”问题反弹,让广大工会干部习惯于在受监督、有约束的环境中工作生活
存在的主要问题存在的主要问题
工会改革工作进展不够平衡。部分旗县(市区)党委对工会改革工作指导乏力,《工会改革方案》均已上报当地党委,有部分旗县(市区)行动迟缓。仍有部分工会对改革工作重视不够,制定改革方案上下一般粗,操作性不强;还有个别领导对改革积极性不高,思路不明确,措施不得力。改革工作能否达到预期实效,还缺乏有效的监督指导机制。
地方工会服务职工力量不足。旗县(市区)工会缺编制、缺人员、缺经费、缺场所问题依然没得到根本解决,工会之间发展很不平衡,有的工会在编人数只有2-3人、工会经费不足、办公场所狭小。大部分工会干部交流机会少、年龄老化、兼职偏多。
服务职工工作作风不够扎实。部分地方工会“转职能、转方式、转作风”不到位,对改革中的一些深层次问题缺乏思考,调查研究能力、处理复杂问题能力、创新思维能力还需要提高,指导基层、服务基层、服务职工的本领还有待增强。同时,工会会议多、文件多、检查多、报表多的问题依然存在,工会干部常忙于处理日常事务性工作,真正能够沉下基层联系企业联系职工的少。地方党委政府要求工作“处处留痕”,基层工会填写报表、留存档案的工作任务量较重。
人才队伍建设机制不够完善。全区610万名职工,取得职业资格证书的技术工人19.08万人,高技能人才仅有5.66万人,占职工总数的0.93%,其中,一级技师0.57万人、二级技师1.54万人、三级技师3.54万人,这与党中央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目标相去甚远。由于支撑劳模和工匠人才队伍建设的体制机制不完善,造成劳模和工匠人才的培育选树难。
服务职工精准化水平有待提高。部分旗县(市区)工会对基层工会组建指导不够到位,导致苏木乡镇(街道)、嘎查村(社区)、企业小三级工会组织体系不够健全,建会工作和工会工作未能实现全覆盖。同时,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社会组织和“八大群体”建会入会工作依然存在短板,有些即使建立了工会也未能履行职能。地方工会建成的职工文化活动阵地服务对象上缺乏精准性。
对策及建议
新时代新征程呼唤工会组织要有新作为。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和自治区党委关于深化群团改革的决策部署,继续坚持改革创新,继续聚焦增“三性”、去“四化”,继续深化工会工作机制、管理模式、工作方式方法等改革。
提高政治站位,坚持党对工会改革工作的领导。建议各级党委要高度重视工会改革,支持工会改革工作,通过召开常委会、群团会议和推进会等形式听取工会改革工作汇报,集中解决推进改革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建议全国总工会发挥主导作用,在加大顶层设计、推动政策配套、总结推广经验上为地方工会提高指导服务;地方工会要加强与地方党委机构改革衔接协调,区总和盟市工会要指导旗县(市区)工会制定改革任务清单,切实形成上下联动,整体推进的良好局面,确保全区2018年底旗县(市区)工会改革任务完成。
健全工作机制,解决服务力量不足问题。坚持健全完善盟市、旗县(市区)政府与工会联席会议制度,每年至少召开一次联席会议,将联席会议制度打造成为政府支持工会工作、了解工会工作的有效载体,帮助工会解决工作中实际困难。加大工会干部的协管力度,配齐配强工会干部,进一步完善工会不同岗位之间干部挂职、交流机制,优化干部队伍结构,激发干部队伍活力,进一步探索社会化工会工作者选拔、培养、奖励的用人机制。健全改革督查机制,强化跟踪问效。加强经费管理和使用,建立工会经费定期审计制度的同时,创新基层工会经费管理机制,制定小微企业工会经费返还管理办法,增设小微企业工会经费返还业务窗口,解决小微企业工会经费返还难和活动无经费的问题,切实提高职工群众对工会改革的获得感。
注重工作实效,持续抓好工会作风建设。大兴学习之风,从思想上增强党员干部职工遵守党规党纪的坚定性和改进作风的自觉性。大兴调查研究之风,不断掌握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大兴求真务实之风,健全完善基层联系点、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提案办理、工作评价评议等常态化联系职工群众制度,面对面、心贴心、实打实做好职工群众工作。强化服务意识和责任担当,深入查找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新表现,关注干部职工成长进步,关心基层干部职工心身健康,积极为基层干部职工“松绑减压”,减少会议文件,规范控制各类检查、评比、考核项目,以作风转变的实际成效取信于广大职工群众。
加大培训力度,提升广大职工技能素质。强化企业职工在岗教育培训,鼓励职工特别是缺少技能的农牧民工积极参与农牧民工素质提升行动,提升农牧民工学历与技能素质。支持有条件的国有企业继续办好做强职业学校,发挥工会职工服务中心、培训中心作用,持续加大对下岗失业人员、贫困职工家庭高校大学生、农牧民工群体技能培训力度,稳步提升我区职工队伍的素质技能水平。努力做好劳模、工匠人才的培养选树、宣传引导、管理服务工作,为劳模、工匠人才发挥作用搭建平台。
强化服务职能,做好各项服务保障工作。以增强基层工会活力为重点,破解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社会组织建会难的问题,加大对社会组织和“八大群体”建会入会试点的跟踪指导,带动其他重点群体入会。强化互联网思维,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手段推进工会工作。深化工会会员实名制管理和“互联网+工会”普惠性服务,进一步规范基层工会选举,评选表彰先进集体和个人。继续抓好城镇困难职工解困脱困工作,组织实施职工医疗互助保障计划,开展困难职工解困脱困情况专项督查,确保到2020年全区城镇困难职工与全区各族人民一道全面迈进小康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