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上”企业统计入库工作浅谈
2019-01-27张家俐
张家俐
(北海市统计数据管理中心,广西 北海536000)
1 引言
“四上”企业,是指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质等级建筑业和房地产开发企业、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住宿餐饮企业、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四上”企业是地区经济骨干力量,“四上”企业的成长、发展、壮大,对实现地区经济总量持续稳定增长,促进社会经济持续向好发展至关重要。新增“四上”企业更是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加强“四上”企业入库统计工作,已成为各级统计部门的重点工作。
2 “四上”企业入库意义
“四上”企业是地区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和重要支撑,是常规统计监测的主要对象,其入库的质和量对经济总量的扩大、速度的提升、质量效益的提高、结构的优化、转型升级的加快具有非常积极的作用。明确“四上”企业统计入库职责,强化工作措施促进“四上”企业提质、增效,及时将符合条件的企业纳入各项统计调查中,提高“四上”企业入库率和数据质量,确保“四上”企业能及时、全面在统计联网直报平台填报数据,对及时、准确、全面地反映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情况,科学、有效地实施经济运行监测,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3 “四上”企业入库统计工作存在的问题
2012年以来,国家实施“要有数,先入库”的统计改革,纳入一套表统计的单位,即“四上”企业,要在基本单位名录库中经过逐级、分行业(专业)的层层严格审批,最终通过审批的企业由国家统计局统一纳入一套表联网直报平台,才可以进行数据报送。目前“四上”企业入库统计工作还存在以下问题。
3.1 思想认识不到位
第一,部分地区政府领导思想认识不到位。虽然在工作中重点关注了“四上”企业,但对统计的“要有数,先入库”制度理解不到位,没有下功夫培育企业达标上规,对促进符合条件的企业及时办理入库统计工作没有引起足够重视,存在“应统未统”情况。第二,部门工作力度有所保留。政府每年对行业主管部门下达“四上”企业入库考核任务,一些部门出于各种考虑,完成了年内任务指标后,就不再挖掘新的达标企业,甚至还会故意隐瞒准达标企业的信息,导致达标企业不能及时办理入库手续,造成“应统未统”情况。
3.2 难以调动企业申报积极性
一方面,申报材料繁多,审核严格,企业配合程度低。一些已经达到标准限度的企业,由于不愿意花费大量的时间精力去准备所需的各种材料而不愿意积极申报。申报时出现材料不规范的情况,就要退回企业进行修改重新准备材料。大量烦琐的程序和返工重新准备的要求对企业的打击比较大,会产生厌烦的心理,不利于达标企业积极主动向有关部门进行企业申报。另一方面,申报“四上”成功后会增加一定的工作任务和管理成本,如要安排专(兼)职人员定期进行数据统计和上报各种报表,平时要建立完善的统计台帐等基础资料,都在一定程度上打消了企业的积极性。另外,还有部分企业存在各种思想顾虑,担心自己成为“四上”企业后,相关部门会以统计数据为依据来增加企业各项税费等经济负担,增加企业运行成本,不愿进行“四上”申报。
3.3 申报材料多,审批程序复杂
第一,入库申报所需材料繁多。以工业企业入库为例,需市级统计局负责名录库和工业专业科室两个以上工作人员实地核查,需提供营业执照、利润表、加盖税务部门和单位公章的增值税纳税申报表及附列资料、企业生产经营场地大门的实地照片、生产加工现场的设备照片、发改或工信部门的项目批复文件、企业承诺书、“一套表”调查单位申报附加资料表等。这些材料必须签字齐全,加盖公章,保证规范清晰,才能通过审批。第二,审批程序复杂。县级统计机构收集整理企业的申报材料,通过拍照或扫瞄上传到基本单位名录库平台,经过县、市、省级专业、名录库、领导的层层严格审核,最终由国家统计局纳入一套表联网直报平台。其中若有一处审核发现问题,都要退回县级重新整理材料申报。
3.4 审批流程不规范
第一,资料收集不规范。按照现行工作制度规定,“四上”入统申报材料由县级统计部门收集齐全后,扫描或拍照上传名录库审批处理系统。县级统计部门需严格按照文件要求对企业申报材料进行比对核实,确保资料齐全有效,上传清晰。由于部分县级统计部门对入统审核确认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对审核业务知识的理解不到位,在审核工作中存在降低标准的现象。在时间紧、申报单位多的情况下,对材料的要求也会有降低的现象。出现如:企业厂区入口名称和营业执照名称不符、主要业务活动填写不规范或者所填内容与行业代码不匹配、登记表上的开业时间和法人单位表上的时间不一致、利润表数据不合逻辑等错误,导致被上级审核不通过,影响了申报成功率。第二,审批范围界定不清。“四上”审批分年度审批和月度审批。在审核对象和审核时间上各不相同。按照职责分工,相关专业负责申报材料质量,名录库专业负责入库关。月度审批对象主要是新开业(投产)企业和改制、重新注册企业。年度审批对象主要是规模(限额)以下转为规模(限额)以上(简称“下转上”)的企业。在实际工作中,存在不少“下转上”的企业出现在月度审批中,新开业(投产)的企业则出现在年度审批中,导致审批成功率低或延迟了企业入库时间。
4 做好“四上”企业入库统计的一些建议
“四上”企业在各地的经济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当前经济形势对加快“四上”企业培育入库提出了新要求,这就需要各级各部门精准发力,协同合作,做好“四上”企业入库统计工作。
4.1 加强组织领导,提供政策扶持
“四上”企业统计入库工作是政府的一项重要工作,各级政府、各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加强组织领导,强化措施,推动提质增效。第一,要进一步建立健全培育“四上”企业责任制度。政府要把每年培育“四上”企业的工作分解落实到相关行业主管部门及各地区,并将各部门、各地区工作完成情况纳入年度绩效考评,切实抓好督促落实。第二,要采取措施扶持重点中小企业上规模。通过制定落实各项税费优惠政策[1],采取积极财政政策,设立专项发展资金,加大金融政策扶持,优化资源配置,加强公共服务等措施,扶持“小升规”及培育对象企业可持续、高速发展。第三,完善奖励机制,出台配套政策。借鉴各地先进经验,出台一系列奖励政策。如“小升规”奖励、“上台阶”奖励、“高成长”奖励、建立专业工作经费津贴、企业统计岗位补贴制度等,降低企业上规入统后的负担,充分调动企业上规入统的积极性。
4.2 规范流程,严格审批管理
严格执行国家和自治区规定的申报审核要求,从企业申报材料收集、审核到录入、审批,每个环节都要进行规范,每个指标都要认真核对。从名录库人员到专业人员,要按照“四上”企业入库工作流程和要求,对企业提交的材料从严审核,对于报表之间的相关关系、表内逻辑关系一一审核,做到申报标准统一,审核把关尺度一致。各种证明材料的证照、公章、报表、照片清晰可见,各种证照在有效期内,数据间逻辑关系正确无误。确保在平台上录入的材料规范、齐全,信息真实、可信,提高审核通过率。
4.3 加强业务培训和指导
定期进行业务培训,把“四上”企业入库的流程、要求和有关的文件精神及时传达到各相关业务科室和基层乡镇,使“四上企业”入库工作少走弯路,提高“四上企业”入库工作质量和效率。加强基层业务指导,积极主动到基层乡镇、企业指导企业入库,提前介入拟达到标准企业,指导企业做好各项基础工作,及时申报入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