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强化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的思考
2019-01-27张小红
张小红
(中化地质矿山总局河北地质勘查院,石家庄050000)
1 引言
目前我国事业单位在预算管理方面还存在很多问题,导致事业单位的资金使用率不高,财务管理职能得不到充分发挥,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事业单位的内部管理与控制,制约着事业单位的发展,必须采取相应措施来强化预算管理工作,提高预算管理水平。
2 强化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的意义
2.1 强化预算管理可以提高财政资金利用率
事业单位与其他企业在性质上有很大的不同,其运转的目的并不是为了获取更多的经济效益,可以说,事业单位的主要资金都是依靠政府的支持,而财政拨款通常都是有一定限额的,这就要求事业单位必须做好资金的合理分配,以实现资金利用最大化。而预算管理则能够在资金配置方面发挥作用,通过对事业单位日常财务指标的实际值与预算值做对比分析来制定更科学的资金使用计划[1],进而提高财政资金的利用率。
2.2 强化预算管理可以提高事业单位考核水平
对于事业单位来说,通常其预算管理制定的指标都是可以实现量化的,这有助于事业单位完成对每位员工和每个部门的考核,并在单位内部实施激励机制,对完成指标的个人和部门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对没有完成指标的个人与部门实施相应的惩罚,以此来增强员工的责任感,提高其工作效率。
2.3 强化预算管理可以发挥事业单位在监管方面的作用
对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进行强化可以提高事业单位的资金收支记录的准确性,而预算收入能够有效反应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情况,也能够反映我国事业单位在经济市场上的发展情况,并以此制定更好的监管制度与策略,有助于提高事业单位做出更科学、合理的政策,从而推动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3 我国事业单位在预算管理中有待改进的地方
3.1 预算管理理念缺乏先进性
就目前来看,有些事业单位受到传统观念的影响,其预算体制还没有摆脱“前预算时代”,领导的预算管理理念缺乏先进性。单位内部的一些收支活动没有严格按照编制的预算执行,并且对人员的分配不够合理,导致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相对较低。
3.2 预算编制时间较短,方法较为简单
部分事业单位的预算编制工作是由财务部门负责,由于财务部门工作量较大,因此其编制时间往往较为紧张,在这一定程度上导致编制质量得不到有效保障。另外,有些单位采用的预算编制方法比较简单,在选择编制预算方法时存在一定的主观性,导致结果与实际情况相差较大,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影响预算执行必要的刚性。
3.3 预算监督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
在预算编制过程中,部分事业单位的部门预算审批流程不够完善,还有些单位对于预算的执行过程和执行结果不进行公开,预算工作不够透明,普通员工和人民群众并不清楚预算执行中的具体问题,从而无法对其进行监督。
4 提高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的策略
4.1 实现预算考核精细化
对预算执行情况的考核属于事后监督,事后监督有助于以后的预算工作更加规范、合理[2]。因此,事业单位应对预算考核进行精细化管理,这就意味着其必须对现有的绩效考核制度做进一步完善,应将各个部门的各季度指标完成情况纳入年度考核中,同时对考核结果进行公开,以使各部门之间做到有效监督。
4.2 提高成本管理意识
事业单位的领导和财务管理人员应适当提高成本管理意识,并加强成本控制,尽可能使财政资金满足单位开支的前提下还有所剩余。成本管理控制主要体现在事业单位的日常管理中,比如随手关灯、关水的习惯,空调温度的限定,打印纸张的反复使用等。
4.3 完善内部控制制度
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包括良好的控制环境、会计系统与控制系统,其是预算编制和执行顺利开展的保障。在对内部环境进行控制时,主要从内部资金的审核和授权审批等环节入手。另外,对于单位的会计系统和控制系统来说,应明确岗位职责,并对相关员工实行岗位轮换制度,并定期对员工的工作情况进行突击检查,确保预算管理工作质量,避免舞弊行为发生。
5 结语
综上所述,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事业单位要想提高市场竞争力,就需要做好预算管理工作,完善单位内部的控制制度,提高相关人员的成本意识,从而提高预算管理质量,促进事业单位的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