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音乐优质课展示对高校音乐师范类学生培养的启示
2019-01-27遵义师范学院音乐与舞蹈学院563000
(遵义师范学院音乐与舞蹈学院 563000)
第八届中小学优秀音乐课展示与培训活动于2018年12月23日至28日在广东东莞举行。授课教师来自二十一个不同的省、市、自治区,囊括了全国大部分地区,能够代表如今我国中小学音乐课堂的教学水平与中小学音乐教育的发展方向。通过观摩,笔者归纳总结出二十一堂展示课的一般教学规律,从中学习音乐课堂教学的新方式与新理念,并探讨此次活动对高校师范类音乐学生培养的启示。
一、注重专业技能及综合素质的培养
专业技能包括演唱、演奏、自弹自唱及乐理常识四大方面,综合素质包括语言组织与随机应变两大能力。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的培养是音乐师范类学生训练的奠基石。
1.训练过硬的专业技能
在观摩中不难发现,能够走上全国最高展示舞台的教师们,都具有相当高的专业水平。教师们能够演奏钢琴、小号、鼓等多种乐器,也能够范唱美声、民族、流行等多种风格的乐曲。一位教师在讲授高一年级《钢琴音乐的奇葩——肖邦》这一课时,就范奏了多首肖邦相当具有难度的练习曲;另一位讲授《非洲鼓乐》的老师,不仅能够展示与课题紧密相关的西非特色乐器Djembe,在对比环节中展示的中国鼓演奏也十分具有专业水准。而讲授《让世界充满爱》的老师,在范唱环节也用高水平的自弹自唱赢得了全场的青睐和学生们的喝彩。可见,专业技能在中学音乐课堂教学中尤为重要,对教师的要求也是非常高的。与会教授在课后的点评中指出,本次活动评审的要点就是考查教师的基本音乐素养,包括教师专业水平,教学能力及现场表现,希望教师在备课时多注重音乐理论功底的积累。可见,专业技能是教师站上讲台的必要条件,过硬的基本功不仅仅能保证课堂的顺利进行,也可以为学生树立学习榜样。因此,培养学生过硬的专业技能,是高校音乐师范类学生培养的首要目标。
所以,专业技能的训练需从学生入校开始就重视起来。首先,要重视音乐理论基础课,如《基本乐理》、《视唱练耳》、《钢琴即兴伴奏》等的开设。有了理论支撑,才能指导实践。这些课程的开设不仅要从课时量上得到保证,对于学生普遍反映较难的课程,还可以通过增开授课学年,并用分层授课替代分班授课的方式来进行。其次,声乐、钢琴、器乐这三大方面的术科训练也是必不可少的,在生师比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建议一对一的开展教学。最后,要立足实践开展教学。师范类高校的主要任务是为社会培养合格的中小学教师,而不完全是培养专业的表演人才。因此,专业技能的训练应与师范教育相结合,有的放矢的进行。
2.培养优秀的综合素质
语言组织是授课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有的老师教案写得非常具体,教学设计也十分新颖,可站上讲台面对学生后,说话却词不达意,或是言辞不当,长此以往会对学生造成不良影响。随机应变能力主要体现在对课堂风险的管控上,这要求教师在备课阶段就要对课堂中可能出现的混乱有所预案,并能够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调整。这也是对教师综合素质能力的一大考验。
语言组织能力的训练,要求高校在对师范生的培养过程中,需要同时着重强调文化知识的学习,引导和鼓励学生“好读书,多读好书”,“主动关注语文、历史、政治、外语等学科与音乐相关的教学内容,适当地从中取材引例。”经过长此以往有意识的训练,才能在课堂上做到有话可说,有理可依。其次,随机应变能力是与教师的授课经验成正比的,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教学实践活动,鼓励学生通过不同的方式站上讲堂展示自己,能够培养学生对课堂的把握能力。
活动组委会主任尹爱青教授提出,本次展示活动与前几届最大的不同在于,每位展示教师的授课课题均只有一周的准备时间,故展示的课堂更贴近教师平时的授课水平与授课习惯,抹去了长期打磨课、表演课的痕迹。在短短一周内进行组织、备课、展示,对教师综合素质是极大的考验。综上所述,在音乐师范类学生的培养中,高校要注重专业技能与综合素质培养相结合,使学生能“上得了舞台,站得住讲堂”,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二、注重分析学情开展教学
《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版)》与《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2017版)》中指出,义务教育中学阶段与高中阶段的音乐课授课方式和授课理念都有所不同。在观摩课中笔者发现,七至九年级课堂通过模仿、学唱等方式,来判断和分析音乐素材。其中,授课方法包括划旋律线、律动舞蹈,以此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教学内容。如,一位老师在展示7年级《行进之歌》这堂课程中,在初听部分,用踏步、喊口号的方式来辅助练习乐曲标志性的重难点节奏型。同时,通过反复欣赏、聆听乐曲片段,最终达到学生能够熟练模唱该曲主题音乐内容的授课目标。
而高中阶段(高一)更着重于探究比较深层次的话题,“引导学生对崇高人文精神的追求,增强对真善美的讴歌与塑造能力。”即学生能够通过课堂学习,理解音乐在社会中的功能。高年级教师在授课过程中,通过播放相关音视频材料、阅读教材、学生讨论及分组创作的方式来进行教学,并且更加注重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如另一位教师在教授高一年级课题《新时代》中,通过“颂祖国、颂伟人、颂时代”三个层面来展开课堂,层层递进,层次分明,让学生通过聆听、讲解、分析三首歌曲,理解歌曲中包含的情感,最终落脚在帮助他们理解音乐的审美功能、社会功能和教育功能上。
因此,培养音乐师范类学生在授课过程中分析学情开展教学很关键,只有了解了学生,才能选择合适的授课手段,有效地开展教学。
三、用多样化的方式辅助教学目标达成
展示活动中,教师利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呈现了一堂堂令人印象深刻的课堂。有的老师用到自制的教具,方便、直观的为学生展示教学内容。如讲授《亚洲新声—樱花》课程的老师,在讲解日本都节调式所用的五声音阶时,自行制作了樱花样式的都节音阶,让学生自由排列,自由创作出具有日本风味的音乐。还有一位展示高一年级《表现主义音乐—勋伯格》课题的教师,在面对教授学生不易理解,也不易产生兴趣的无调性音乐时,采用了让音乐制作过程走进课堂的方式,拆解表现主义音乐的创作特点,用音乐制作软件为学生的创作模拟出具体音高,让全体同学直观地聆听,以了解无调性音乐的创作理念与创作方式。“音乐编创”是2017版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中的一项必修内容,其中要求“在电脑、移动智能终端或其他媒介上,运用相关软件进行简单的音乐编辑和创作。”这位老师很好地践行了课程标准的内容,完成了教材任务,实现了教学目标。同时,该设计也成为了他教学过程中令人印象最为深刻的一部分。
由此可见,教学方式的多样化是因课而异,且建立在对施教课题的充分理解之上的。高校在对音乐师范类学生的培养过程中,可有意识的增加这方面的训练。如,在师范类课程的开设中,训练学生分析课题,并有针对性的制作简易教具的能力。其次,要求学生掌握多媒体音、视频资料的搜集、播放与制作技能,有条件的高校应对应开展相关音乐及视频制作软件的教学课程,普及现当代音乐、视频制作的一般流程,以供日后课堂教学的不时之需。总而言之,师范培养的不仅仅是一专多能,全面发展的教师,还应是传承经典、与时俱进的教师。
四、总结
本次展示活动在呈现给全国音乐教育工作者们二十一节精彩的、教科书式的音乐课堂的同时,也对高校今后培养音乐师范类学生提出了更高的、更具体的要求。从本次观摩活动中可以看出,音乐教师的培养需从多方面着手。专业技能与综合素质是考验中小学音乐教师的试金石,要求高校从源头开始就要抓好基础教育与技能培养。同时,专业教育与师范教育缺一不可,高校应有意识地培养“上得了舞台,站得住讲堂”的学生。有了上述坚实的基础后,也需要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充实、完善自己的音乐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