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龙潭水乡景区旅游开发中“文化移植”的问题与对策

2019-01-27南京林业大学人文学院210037

大众文艺 2019年12期
关键词:龙潭水乡钢板

(南京林业大学人文学院 210037)

关键字:文化移植;景区开发;产业融合

一、绪论

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总书记确切指明了文化建设的重要性,而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的融合是推动文化建设的关键因素之一。增强旅游地文化底蕴之间的链接,可以推动旅游业的发展,满足人民对于旅游文化的消费需要,帮助我国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增强中华文化的影响力。学者董凤娟认为开发景区特色文化是旅游景区发展的根基。在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的交融运作中经过一系列的市场变革,在市场机制和各项因素的影响下,文化产业的文化元素和旅游产业的六要素便会不断地集中在这一片区内,促进该地形成特色的文化形象。当今社会,由于文化旅游产业能够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再加上它向消费对象所提供的服务呈现出的以人为本的理念能够在精神的层面上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需求,其已成为当代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点。此外文化移植可以使当地的特色文化得到有效的传承与发展;另一方面,以文化为魂可以使旅游更具有能动性,同时也丰富了旅游产品的内容。

二、文化移植角度下的景区开发

随着我国经济与科技的发展,产业融合的态势愈演愈烈,各个产业间纷纷以产业融合的方式来推动产业创新,提高产业的综合竞争力,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随着人们对旅游活动中文化要求的不断提高,旅游业开发新模式出现,旅游新产品由于旅游业开发新模式的出现与产业融合不断加深,成为旅游产业新的生产力与增长点。黄坚认为旅游产业融合是指旅游业与其他产业之间,或旅游业内的不同行业之间不断汇合最终融为一体,逐步成为新产业的动态发展过程。宁岩鹏与贾周圣从旅游产业的转型升级角度,提出旅游产业融合可以有助于进一步传承地域、民族、民俗文化以及天地人和的朴素价值。文化移植是根植于文旅融合以文化为核心来打造景区,帮助景区深层次开发以此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黄东升与王蕾将文旅融合中的文化移植理解为以传统聚落空间为基础,借助其他区域的传统文化发展的模式,它具有明显的移植特征。因此文化移植具有适应性与排斥性相反两方面,如若文化移植不能与景区旅游开发相适应,就会与景区当地文化产生排斥,对景区造成巨大的损失。本文就文旅融合中成都龙潭水乡的文化移植分析旅游景区文化开发中的问题。

三、文化移植视角下的成都龙潭水乡旅游开发

(一)龙潭水乡现状与文化移植

龙潭水乡是位于成都市成华区龙潭总部经济城核心区的4A级风景区,该景区在规划与设计上融合了周庄等江南水乡与北方皇家园林的建筑风格,以《红楼梦》中金陵十二钗的名字命名龙潭水乡12条主街巷。为了增加游客量,自正式运营起当地政府与投资商做出了一系列的尝试,如打造“婚庆文化示范基地”、“西南地区最大影视基地”等,但景区运营依旧困难。成都龙潭水乡建设之初以文化为魂,发展成具有一定规模的文化旅游产业园区。它打造了以苏州园林式建筑为主体风格的文化旅游项目,由水乡街市、传统文化、休闲观光等功能组团构成,让市民身在成都就能体验到江南水乡的风情。这样文化移植的方法在景区开发中并不少见,但龙潭水乡未能立足于自身传统文化,而是整体照搬,丢失了自身文化魅力。

(二)文化移植视角下的旅游开发主要问题

1.本地文化挖掘不充分

龙潭水乡本身的文化底蕴匮乏,在开发的过程中未挖掘自己的本源文化,而是依赖于外来文化带来的效果及体验。如果在文化移植的过程中,无法深度挖掘自身的文化价值而是盲目跟风,随意堆砌大量潮流元素,采用复制抄袭的手段炮制类似的文化景观,那么景区将失去本身的风格与特色走向衰败。

2.自身特色文化定位不清晰

在龙潭水乡开发过程中,对于自身的文化定位不明确,导致景区间出现文化移植排斥性。一个景区一味移植外来的文化,皆是对自身没有清晰准确的定位。不同景区的历史文化底蕴是千姿百态的,在现代竞争激烈的旅游市场中,旅游景区对自身的文化定位一定要非常清晰,找到景区自己文化的特异性,以奇特致胜。

3.创新意识不突出

在钢板路基箱两侧配以挂链扣锁,采用软性链条连接钢板,使用铁链将相邻的2块钢板进行简单的连接,使多块钢板形成一个整体,降低单块钢板因受力不均而导致的沉降和移位。2块钢板之间最大分叉距离为10 cm,在一定范围内适当给予波动空间,以解决钢板路基箱漂移、分离状况。在主干道(特别在上坡) 和卸料平台处,使用连接技术后,保障了行车安全,同时解决了路基箱漂移、移位、参差不齐等问题,降低了挖机来回整修的次数。坡道连接好的钢板路如图1所示。

“千人一面”是中国旅游业开发中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龙潭水乡的开发案例也证实了这一问题,龙潭水乡本身拥有着巴蜀文化特色的魅力,但是在开发过程中,缺少创新意识,使得整个景区缺乏能将本地区文化历史演变过程展示出来的特色旅游产品。景区决策者应在坚持打造观光度假型景区的基础上,深入发掘景区自身的历史文化底蕴,突出景区主题与时俱进,鼎力开发结合景区自身历史文化内涵的旅游产品。

四、解决对策

(一)特色挖掘

文化是景区开发的“核心”和“源泉”,我们可以通过挖掘文化资源,提升创意水平来多元化经营,延长产业链。同时,景区是继承传统文化、发展及革新的平台。如果对当地文化认识不足、挖掘不深,文化移植就会只留在文化的表层,景区将呈现单一的文化表现方式、建筑风格、人文景观等,缺乏竞争力。另外,景区数量多,不同区域也可能出现以相似的文化为核心发展的景区,这些景区要更注重深度挖掘本土文化的内涵。首先,必须深入挖掘景区历史文化资源,对景区所在的本土历史文化的整体情况进行系统的了解与分析。其次在发展此类景区的过程中要以充分挖掘自身历史文化渊源为基础,扎根于当地文化与资源,励志打造“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观光度假型景区,在文化上形成独一无二的核心竞争优势。

(二)科学规划

对于不同地区各种传统文化的移植战略,要立足于景区的实际情况,合理进行景区功能布局。正确进行产品定位,来满足消费者的文化需要。对于区域旅游文化资源要进行特色规划,争取将文化移植与保护本地区特色相结合。将文化资源转化为旅游产品,进行旅游资源的产品化,将本土旅游资源及其移植的文化以产品化的形式销售出去。最后,文化资源的开发应当注重景区间的集聚效应,打造旅游资源的一体化和旅游线路的连贯性。景区的科学规划还需要政府的政策支持及财政投入来促进景区发展,突出景区本土文化与其他旅游资源的的差异化,做好旅游景区文化资源开发的合理规划与布局。

(三)鼓励创新

文化移植的核心在于强化旅游地文化与旅游地的链接,在移植过程中要充分考虑文化地域差异等实际问题,造符合自身发展规划的特色创新旅游景区。切勿形成思维定势,照本宣科。因此应鼓励景区在自身文化资源基础上借鉴其他特色文化,特色发展模式来巩固自身优势,最后拓展出一条属于自己的开发路径。

五、结论

在文旅融合的发展趋势下,旅游景区开发中文化移植的现象层出不穷。景区想要补齐自身文化底蕴匮乏的短板,就必须在旅游文化移植上取得重大突破。考虑移入文化与本地文化之间是否存在适应性,再分析移入文化与本地地理特征是否相互依存。首先对景区的自身文化进行深度挖掘;其次对景区文化项目进行科学规划;最后鼓励景区巩固自身优势,勇于开发景区独特的文化发展模式。

猜你喜欢

龙潭水乡钢板
双钢板与锁定钢板在复杂肱骨近端骨折治疗中的疗效比较
探讨拉森钢板桩在市政工程基坑支护中的应用
梦里水乡画里藏
醉美西龙潭
九龙潭的龙
九龙潭的险
水乡的美,最美在人
咏蜡烛(外二首)
SA—387Gr11C12钢板(6=88mm)厚压裂原因分析
新水乡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