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美术鉴赏课程在学前美术教学中的重要性

2019-01-27福建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350001

大众文艺 2019年19期
关键词:鉴赏能力艺术作品美术

(福建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350001)

一、美术鉴赏课程的重要性

美术教育是一种审美教育,学生在接受美术学习的过程中,可以将个人的视觉感知与已有的文化生活体验相结合,进一步发现和感悟生活中的美,逐步形成正确的审美观,也被称之为美感教育。在新课标对美术课程提出的总目标中,对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取向”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则意味着,学生不但需要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技能,还必须具备积极向上、健康地审美价值观。

在学前美术教学中,教师传递给学生的除了是技能的训练之外,更重要的应该在潜移默化中注入审美能力的培养。美术鉴赏课程是学生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学生在美术鉴赏中不但能获得精神上的愉悦,还可以通过在作品中感受到的丰富情感去理解与发现生活中的美,是人们精神世界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日常的教学当中,不难发现,美术技能的培养是可以在短时间内、密集地训练中得到显著的提升;然而艺术鉴赏能力却是需要长期练习、在时间的沉淀中慢慢积累而得到的。例如,能够在梵高跳跃地色彩、德加灵动地芭蕾舞女郎中获得美的感悟;从富丽堂皇地巴洛克洛可可艺术到印象派绘画的天真烂漫感受到西方艺术地璀璨;沿着中华名族古朴地彩陶文化感受原始质朴的力量;在石窟造像的演变中理解历史的变革;在中国传统绘画中感受禅意、理解古人“寄情于山水”之美,体会中华名族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等,如若缺失美术鉴赏的能力积累,这些特有的审美感受是不可能在短时间内被理解的。因此,对于美术鉴赏能力的培养应深入在日常教学的方方面面,通过审美的教育引导学生用美的眼光去发现生活中美好的事物,提高学生的整体素养,塑造良好的审美价值观。

此外,随着课改的深入,身为一名合格的学前教师,必须具备一定的艺术鉴赏能力才能有效地适应新时期的教学要求,才能够顺利地在幼儿园开展美术教育活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明确指出:“让幼儿能逐步感受并喜爱环境、生活和艺术中的美”;“引导幼儿学会用心灵去感受和发现美,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现和创造美”,这里所指出的“美”,即审美能力的体现。身为幼儿审美教育的启蒙者、领路人,则要求幼儿教师必须具备一定的艺术鉴赏能力、审美能力。 与此同时,近年来少儿美术教育中兴起的“艺术大师课”等新型的教学内容,同样意味着,教师若缺失对美术鉴赏的知识与能力,将无在日后的学前教育工作中实施美术教育活动。由此观之,在学前美术教育中,培养学生的美术鉴赏能力显得至关重要,刻不容缓。

二、学前美术鉴赏课程的现状

美术鉴赏是指,在对作品感性认知后的理性追求,是鉴赏者用自己的感知、经验和知识对美术作品进行感受、体验、联想、分析和判断,在理解美术作品和美术现象中获得审美的体验,侧重于对作品的理性分析、鉴别和评价。

以当前学前专业美术鉴赏课程为例,其主要教学内以中外美术史鉴赏为主,其中包含不同时期的绘画、建筑、雕塑等艺术作品鉴赏,旨在对艺术作品的学习与理解中,能够获得自身的审美感受与认知,开拓视野,丰富知识。伴随新课标的深入贯彻,美术鉴赏课程虽逐渐受到重视,课程安排的比例也逐渐加重,但在日常的教学当中,笔者发现仍存在许多不足之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教学方式单一,课堂缺乏活力

美术鉴赏课多以教师讲授为主,多数教师“照本宣科”,直接按照教材里已有的图片及文字进行讲解,忽略学生自身对于艺术欣赏的感知,难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得美术欣赏课堂气氛沉闷,缺乏活力。

2.教师自身能力不足,学生缺乏鉴赏艺术作品的能力

教师自身缺乏对美术史论知识的深入了解,因此无法更好地引导学生科学地掌握美术鉴赏的方法,从而通过欣赏艺术作品来提高自身的艺术修养与审美能力。在课堂教学当中,笔者发现,多数学生总将艺术想象的过于神秘,面对艺术作品时往往处于迷茫的状态,不知该如何欣赏?从何欣赏?多数是“片面式”地鉴赏一件作品,仅停留在视觉上的享受而忽视了画面背后的深意。

3.教材选择不合理,不适应于学前教育专业

目前学前教育专业的美术鉴赏教材与专业美术院校的教材相同,内容过于专业细致,与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实际能力并不相符,学生学习过后不知怎么用,何时用?

此外,还存在着教学设施不完善、“重技能轻理论”、课程设置不合理等情况,皆不利于教师创设优良、多元的教学环境,帮助其开展美术鉴赏相关的教学活动。

三、提高学生美术鉴赏能力的方法与途径

王大根先生指出:美术鉴赏是从哲学、美学、历史学、社会学等角度对美术作品的表现形式、艺术技巧、思想内容和文化价值等方面进行分析和批评后,所作出的价值判断。美术鉴赏课程作为培养学生审美教育的必经之路,该如何在自身教学当中,更好地参透美术鉴赏内容,帮助学生塑造良好的审美价值观,是每一位教师必须思考的问题。基于日常的教学工作,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改善。

1.丰富课堂形式,以学生为主体

课堂中,不能只停留在“教师讲,学生听”的灌输式教育,应引导学生多进行自主性学习、研究性学习与合作学习。例如,鼓励学生运用PPT、手抄报等形式来介绍自己对某一时期艺术风格的理解,学生可以以个体为单位或是以小组为单位。学生在收集资料的过程中,通过书本、互联网等多种途径,找寻相关的文字、图片及视频资料,无形地增加了学生的审美积累,一方面开阔了学生的视野、丰富其知识储备,另一方面提高了学生收集资料、自助探究学习的能力。有效地提升了学生的审美素养。

2.加强学生综合运用已有知识的能力

如王大根先生所说,美术鉴赏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如果学生能够在艺术创作中,有意识地将美术技能与美术鉴赏有效地相结合,那么美术鉴赏教育的意义才得到真正地体现。课堂中,教师应鼓励学生多将对艺术作品的所思所想内化为自身感受,运用到自己的艺术作品当中或是教学实践之中。例如,在手工彩泥的创作之中,可与中国彩陶文化相结合;在儿童绘画创编中,对城堡的装饰可结合欧洲罗马式哥特式建筑外形特点等,区别于以往流于程式地儿童绘画创编,不但丰富了作品的内涵,令人眼前一亮,同时更是个人审美能力的体现。

3.扩展教学范围,引导学生掌握科学的鉴赏方法

从学前教育的课程设置上分析,美术鉴赏课程占总课时的15%左右,鉴于课程的内容广、时间短这一特点。在课程设计上,应将侧重点放在如何帮助学生掌握科学地欣赏艺术作品的方式方法上,而后应用于其他相关的艺术作品鉴赏之中。以达芬奇《最后的晚餐》为例,教师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多层次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这幅画运用了哪种已学的构图方式?你认为运用的色彩是什么样的?通过创设问题,引导学生从画面的构图、色彩等方向入手去理解艺术作品,从而去了解作品背后的意义。同时在授课过程中,可有意识地将艺术作品进行分类,通过同时期不同作品的对比,帮助学生理清艺术史的脉络,了解不同风格的艺术特点。 此外,应充分利用当地文化资源,不应将教学局限于课堂之内,定期组织学生参观当地博物馆、美术馆以及具有代表性的建筑古迹,丰富美术鉴赏的途径。

4.鼓励教师提升自身艺术修养、美术教学能力

教师应适应时代的发展,不断加强自身艺术鉴赏能力,丰富课堂的授课方式。认真备课,有针对性地收集国内外优秀艺术作品的图片、视频等资料,帮助学生开阔视野。课堂上,尝试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从二维空间地图文介绍衍生到生动立体地视频视听资料,进一步加深学生对艺术作品的记忆与理解。在欣赏艺术作品的时候,注重不同时期的作品对比,尊重学生的自身感受,切勿将自己对美的理解强加给学生,做到以学生为主体,多与学生交流,多提问多讨论,提高课堂的互动性,活跃课堂气氛。

5.完善课本教材,因材施教

结合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专业特性,根据当前学前美术教育的总趋势,选择与之匹配的课本教材。在课堂教学中,有意识地选取同时期符合学前专业学生学习的艺术作品,从专业特性的角度出发,加以讲解。例如,夏加尔的艺术作品,色彩丰富跳跃,充满童趣,引导学生可以借鉴其构图、色彩表达等内容用于自身的艺术创作中,及今后的美术教育活动中。

四、结论与建议

在新课改的教育背景下,美术鉴赏作为实现审美教育、培养学生综合素养的一个重要手段显得至关重要。教师应时刻关注时代发展的要求,不断加强自身的艺术修养与审美情趣,改进教学方式,丰富教学活动,使审美教育参透在教学中的各个方面,帮助学生成为一名能够适应当前美术教育新趋势、具备良好审美价值观地幼儿教师。

猜你喜欢

鉴赏能力艺术作品美术
小学美术课堂中鉴赏能力的培养途径探究
美术篇
五彩缤纷的艺术作品
何晋渭艺术作品
张杰艺术作品
陶瓷艺术作品
电脑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改革实践研究
喜欢的话
中国美术馆百年美术收藏
台湾当代美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