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诗中的舞蹈
——“仙与圣的情怀”

2019-01-27首都师范大学音乐学院100048

大众文艺 2019年19期
关键词:二者舞剧杜甫

(首都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100048)

在大力倡导发扬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今中国,学习优秀传统文化成为当代社会的一种风尚与思潮。作为具有直观性、表现性等特点的舞蹈艺术,在发扬与展现历史文化与特色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近年来,以历史人物为题材的舞剧创作层出不穷,目的旨在以具有典型性的形象传递具有普遍性的社会意义,以此呈现内在审美价值。本文基于中国传统文化的背景,以舞剧《李白》与《杜甫》为切入点,通过两位历史人物所处的现实社会,将史实带入舞蹈、用诗句融入舞蹈、把情怀洒入舞蹈,窥探二者在社会历史状态中的世间情味与舞台艺术视角下舞剧生成的意象表达之间的内在关联,以此在对望与审视今昔中形成彼此关照,能够更深入的了解“诗仙”与“诗圣”的人生况味。

一、舞以舒志的成风时代

舞蹈艺术的发展总是伴随着社会的更迭不断形成符合历史发展规律与特定社会思潮的产物,同时又以其自身的特殊性影响着时代风尚与社会发展走向,具有特定的审美需求。唐代,从历史角度来说,是我国古代封建社会发展最为鼎盛的时代,国家安乐和顺,成为当时世界强国之一;从美学角度讲,这一时期形成了丰富的美学观点与理论,人文思潮渗透在社会生活的各个角落;从艺术视角来说,唐代艺术尤其是舞蹈艺术可谓是中国古代舞蹈发展史上的黄金时代。在这个舞蹈成风的时代,舞蹈艺术已经成为从高至皇帝到下至平民全部参与的雅俗共赏的重大艺术活动,人们用以舞蹈来表达心中的情愿,以此获得精神上的审美需求。

古代的乐舞大多为“诗、乐、舞”一体。在浩如烟海的中国古代乐舞典籍文献中,古代诗词曲赋是一笔绚烂而珍贵的遗产。早在20世纪50年代,以欧阳予倩为首的第一代中国古代舞蹈史研究者就爬梳过全唐诗,从而编纂出《全唐诗中的乐舞资料》一书面世,为今人了解和感受那早已消逝在历史长河中的古代乐舞,提供了丰富的想象世界。1大型民族舞剧《李白》和《杜甫》中的人物形象作为唐代社会中具有举足轻重的诗人,作为具有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特点的李白与杜甫,二者为后世创作了无数经典。在这两部舞剧中,都将各自的经典诗句渗透在舞蹈表现中,譬如李白“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的积极乐观以及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两部舞剧在题材选择上虽属同一历史时代,但由于二者人物特点的不同,在舞剧创作中二者的形象具有明显差别,舞剧中的李白更加具有“诗的浪漫”,并在浪漫中舒志,舞剧中的杜甫更加具有“诗的顿挫”,并在顿挫中咏怀。因此伴随着这一烂漫的成风时代,以舞蹈为表现方式形成了不同的舒志方式,浸透在人们心中……

二、舞以达意的精神寄托

舞蹈艺术通过外在肢体动作呈现进行情感表达,以此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进而完成舞蹈艺术的审美价值。舞剧《李白》和《杜甫》的人物形象在剧中表现都是从“自我”出发进行情感抒发,最终传递至精神层面。舞剧《李白》的亮点在与通过李白的诗与他所处的世事“入世”和“出世”相结合,将李白这一人物形象完整的刻画。表现的是怀才不遇的“醉”世人生,“醉”世人生在于他的洒脱、不羁和豪放,以及对待人生的感性态度,他不会去趋炎附势,不会去同流合污,而将自己的洒脱与豪放表现的淋漓尽致,体现出“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态度,剧中人物也是符合历史事实的。舞剧从“月夜思”开始,以“仗剑梦”的人生失意到“金銮别”的悲惨凄凉再到“九天阔”超凡脱俗,最后一首《静夜思》承载着他理想与愿望的豪情万丈,形成意象性的精神寄托,同时具有鲜明的浪漫主义特质。

舞剧《杜甫》则是典型的从生活出发,全剧由上篇《长安十载,求官谋事为苍生》及下篇《弃官归隐,笔底波澜惊风雨》构成的块状舞蹈结构,舞剧开始呈现出一个“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的悲意,随后便是“求仕行”的谦卑、“丽人行”的婀娜、“兵车行”的冰冷、“难民行”的恐慌,暗示着家国战事。下篇则是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深切期盼与思念,同时也表达出了他的现实追求与精神寄托。

两部舞剧虽在表现手段、结构上有所差别,但其人物在面对现实遭遇时的不低头,体现出二者相同的遇事态度,同时反映了二者“处事不惊,波澜不兴”的极高精神内涵。两位历史中伟大的诗人借以舞蹈的表达方式再现了他们的所思所想、所作所为,舞剧中更是借助诗句来传递他们的精神寄托。

三、舞以明史的民族情怀

艺术作为现实生活的再现,具有其真实性,通过舞蹈艺术再现史实,进而形成文化观照。两部舞剧故事的发展逻辑都是依照唐代现实社会的现状为历史轴线,通过舞蹈艺术独特的呈现方式进行人物形象的塑造与表现,从而表达出两位伟人的思想境界与民族情怀,成为当下社会中宣扬优秀传统文化的主旋律。

舞剧《李白》的叙事结构采用倒叙的方式,虚实结合的手法展开,让我们看到李白从“得志”到“失意”的处境,在兴奋中寻得十足气派,在凄凉中没有一丝慰藉。意气风发时的他风光满面却不懂得防佞臣,这与史实中的人物性格达到了一致,为人爽朗健谈,心胸开阔的他哪里知道看似欢闹的背后暗藏危机,他能狂放的在天上高蹈,在借酒消愁中成为大家。他既有“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的浪漫情怀,也有“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的洒脱霸气,整部舞剧李白的人生被完美诠释,在符合历史事实中表达了他豪气万丈的英雄气魄与自由放纵的人生性情。《杜甫》的整体结构为“块状结构”,虽不像《李白》那样具有明显的客观叙事性,但它却以块状方式表现出“情境意象”,这样的叙事手法表现出明显的“戏剧性”,让我们体味杜甫的痛与苦。开始他在阿谀奉承、尔虞我诈的官场上具有出淤泥而不染的作风,随后他在看到现实社会当中百姓的疾苦表现出强烈的人道主义,最终他回归田园,悠然自得的享受生活,这也符合他现实主义的人物特性。他具有严谨的人生态度,和着生活而脚踏实地,在面对人间情味中痛楚却也亲自寻觅。他既有“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的痛心,还有“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雄心气魄。舞剧的杜甫诠释了一个规范和恪守,在忍与韧中克制的杜甫。

两部舞剧在作品呈现中都运用了各自经典的诗句来映衬的大爱与大美。也许我们单从历史的角度可能无法对李白与杜甫两人的性情了解的如此透彻,但通过诗则能更好的了解二位伟人,这也体现出艺术作品反映着艺术家鲜明的个性特征,并且通过诗句来感受二者的阔达的民族情怀,他们将情怀显在诗眼、印在诗心、露在诗笔间……

四、结语

在弘扬民族文化主旋律的今天,各大艺术门类都在以自己独特的方式进行表现与再现,舞蹈艺术诸如《大禹》《昭君出塞》等优秀舞剧作品也在积极探索与表达。李白与杜甫作为现实人物是唐代的“文化担当”,体现在舞剧中的精神人物也是当今的“文化担当”,二者的情怀显现在诗中更流露在心中,同时种在了中华文化灿烂的宝库中,扎根在大地,成为后世仰望的高峰。历史塑造了伟人,伟人又书写了厚重的历史,字里行间无不透露着他们的现实需求与精神追求。舞剧以直观有效的方式让李白和杜甫“活”了起来,同时让传统文化火了起来。诗中有情,情中起舞,舞中达意,“诗仙”与“诗圣”的情怀淋漓尽致的呈现在诗句中,每个字、每一句、每一首都蕴含着他们深刻的精神文化内涵,以此透视他们对于品质的追求。舞蹈艺术作为最具情感抒发的表现性艺术,在视觉与听觉、复杂肢体语言、抽象情感表现、魔幻舞台空间中呈现优秀传统文化。两部舞剧都深刻的汲取了两个伟人最为本质的内在精神属性予以现代性表达,审美价值也因此有效体现,使人回味无穷……

注释:

1.茅慧.从诗歌中的舞蹈成像到舞蹈符号的多重对位[J].民族艺术研究,2015,28(05):78-81.

猜你喜欢

二者舞剧杜甫
百科全书舞剧
舞剧《瑞鹤图》剧照
登高
摇曳
中央戏剧学院舞剧系首届毕业生毕业演出《向经典舞剧致敬》成功举办
早春舞动出的“DANCE-OPERA”——现代舞剧《早春二月》观后
绝句
Units 13—14词语辨析
译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