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商业电影角色的类型与反类型
——以《美国队长2:冬日战士》为例

2019-01-27首都师范大学100048

大众文艺 2019年12期
关键词:皮尔斯史蒂夫套路

(首都师范大学 100048)

类型电影是指按照不同类型(或称样式)的规定要求制作出来的影片。

所谓类型,是好莱坞全盛时期所特有的一种电影创作方法,实际上就是一种艺术产品标准化的规范,即按照不同的类型的既定要求而创作出来的影片,包括喜剧片、西部片、犯罪片、恐怖片、歌舞片和生活情感片等。而这类好莱坞电影,通常被认为是以追求商业价值为目的、在电影工厂里按照固定的模式,成批量地生产出来的相互雷同的娱乐品而不是艺术品。

类型电影三个基本要素是:1.公式化的情节、2.定型化的人物、3.图解式的造型;特征是文化价值上的“二元性”、重复性和可预见性,但它的规定性和对影片创作者的强制力,随着大制片厂制度在五十年代以后的解体而逐渐衰落,各种类型之间的严格界线趋于模糊,曾经一刀切的定义也不再完全适用,许多好莱坞电影在作为商业类型片的同时,又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类型片的套路,成为一种特定类型的杂糅。

《美国队长2:冬日战士》(以下简称《美队2》)可作为一积极的例子,作为一部超级英雄电影,《美队2》却包含了科幻、动作、犯罪、政治惊悚等多种元素,它在遵循类型片拍摄程式的同时,又跳出了既定的思路,通过分析其中的叙事人物和叙事情节可以清晰地看出《美队2》是如何做到同时把握套路和冲破套路,从而将类型惯例所代表的“商业性”和类型变奏所代表的“艺术性”进行有机融合。

当代著名的语言学家弗拉基米尔·雅可夫列维奇·普洛普(Владимир Яковлевич Пропп)在他1928年出版的《故事形态学》中,对俄国100个民间故事作了极为细致的研究,从中归纳出了角色的7种设定和故事的31种功能,这一理论被广泛应用于叙事作品分析。

这七种叙事角色分别是:英雄、神助、帮助者、公主、派遣者、坏人和假英雄,就《美队2》而言,兹分别说明如下:

(一)英雄 (hero):英雄一般以男性为主,肩负着拯救人类或维护和平的任务,通常情况下,还有拯救公主,赢得她芳心的设定;有关英雄角色,又细分落难英雄和找寻者英雄(seeker hero),落难英雄是坏人破坏的焦点,找寻者英雄的主要任务则是协助受害人。

在《美队2》中——显而易见的——担任“英雄”这一角色的是这部电影的主角“美国队长”史蒂夫·罗杰斯,他自被创造以来就肩负着二战时期所特有的“美国梦”,到了现代社会,他也没有摆脱作为落难英雄被九头蛇所迫害的命运,同时他也作为找寻者英雄,积极反抗、追求自由、守护人民。

但与一般的类型套路所不同的是,史蒂夫这一角色的性格并不是单一、绝对的,他的正直和顽固、勇敢和脆弱交织在一起,时而清晰可辨,时而又界限模糊。这位英雄所代表的东西也不再是一成不变的,经历了70年的冰封沉睡之后,身着星条旗的美国队长,不再象征着绝对的“爱国”,而是倒向了真正的“自由”。

并且,虽然《美队2》是一部单人电影,但美国队长并不是其中唯一的英雄,“黑寡妇”娜塔莎·罗曼诺夫、“猎鹰”山姆·威尔逊等人也都是真正意义上的“超级英雄”,并各有其高光时刻。

此外,在《美队2》中,已然没有了“真正”的“公主”在满怀希冀地等待拯救,女性角色也被赋予了英雄的身份,这是一个很大的突破,意味着她们的“性感”之外的魅力正在被挖掘、女性角色正在逐渐走出“他者”的阴影,变得更加独立、立体和强大。

(二)神助 (donor):“donor”这一词原意捐献者,在普罗普的叙事理论中常常被翻译做“神助”或“施惠者”,这一角色一般充当英雄的导师,在特定时刻给予英雄某些信息或忠告。

与一般超级英雄电影、包括《美国队长1》所不同的是,《美队2》中并没有一个绝对的“导师”形象,在叙事角度担任这一角色的是与史蒂夫有缘无分的女特工佩吉·卡特,但许多人物都曾从各自的角度提出问题和建议,不过巧妙的是,虽然他们的问题和建议都正是绝大多数人所遵从的,但史蒂夫往往选择了相反的反向,他的释然,或者说不肯释然都是他的自我选择。

(三)帮手 (helper):这是一个协助英雄拯救世界的角色。在《美队2》中,美国队长最主要的两个“帮手”是“黑寡妇”和“猎鹰”,有趣的是,这两个帮手的来历、身份、价值观和与史蒂夫的关系都大相径庭——虽然他们都是朋友。

娜塔莎作为电影中一位重要的女性角色,她的间谍背景让她一直保有神秘感,虽然与史蒂夫已经并肩作战了一段时间,但他们在彼此行动默契的同时又称不上信任,而她的灵巧、机变更是与正直到有些木讷的史蒂夫形成对比,在两人交谈的过程中,娜塔莎也曾透露出对“神盾局”为达目的不择手段的做法的认同。这样一个与主角互补的帮手角色本身是常见的,但与众不同的是,娜塔莎在电影中并不是作为一个工具或一个用以凸显主角陪衬,从她身上观众可以清晰地看到一个角色的正面成长曲线,看到她的成长和变化。

而山姆则是一个与主角相类似的角色,他是一个退伍老兵,兵种非常重要而特别,他虽然与时代脱节得并不明显,但也正在也曾经历过失去战友的悲痛,他与史蒂夫认识的时间很短,从正常人的角度来看,他们的关系应该更浅薄,但却很快成为了交心的朋友。这样一个与主角相近似的、志同道合的角色在英雄故事里是必不可少的,但与众不同的是,山姆并不是史蒂夫的“低配版”,而是有着完整的形象和人格,他不仅不可缺少,更是无可替代。

(四)派遣者 (dispatcher):这一角色通常是主角的上级或受帮助者,戏份占比很少,作用只在于说明任务。神盾局局长尼克·弗瑞作为漫威宇宙系列出场最多的人物,始终在电影中占据着“派遣者”的位置,但他往往只是一个串场人物,是一块代表着神盾局的人形看板,但《美队2》没有让这一角色浪费,而是着重于展现这一人物的性格,除了他一贯的不苟言笑,还增添了许多机智、冷幽默和凌厉的打戏。

(五)假英雄 (false hero):这类角色往往看起来是好人实则是坏人,通常在叙事结尾才能分辨,在《美队2》中,由罗伯特·雷德福所扮演的亚历山大·皮尔斯就是这样一个角色,他以神盾局高管的形象出场,但随着影片的推进,可以发现他与恐怖组织九头蛇有着密切的联系,直到在皮尔斯家中的一幕,前一秒观众还在为“反派”冬日战士默不作声地站在黑暗里而为他捏一把汗,下一秒皮尔斯却对冬日战士发起了杀人的指令;但这个角色并不只是九头蛇的卧底,在银行地下金库的那一幕,他先是对有了清醒迹象的冬日战士温言劝导,但在巴基坚持自己认识桥上之人史蒂夫的时候,皮尔斯则暴起劈手打了他一耳光,并残忍地下令将他再次洗脑。

从这里也可以看出,皮尔斯只是九头蛇的一个缩影,他所代表的不只是他自己,更是已经渗透进政府的恐怖组织,它看上去足以担任领导者的角色,并对质疑者采取怀柔政策,但实际上,一旦被拆穿,它就会露出可怕的真面目。

(六)反派 (villain):这一角色在超级英雄电影中的作用无需多言,实际上,通常以对抗为看点的类型片都会有这样一个、甚至多个反派角色。在《美队2》中,九头蛇组织是贯穿于“美国队长系列”的一大反派,从《美国队长1》开始,它就渗透在纳粹当中,邪恶程度与法西斯不相上下,到了《美队2》,它已经在政府组织神盾局中站稳了脚跟。而在每部电影中,都会有一个突出的九头蛇反派,《美国队长1》是全然邪恶的“红骷髅”,《美队2》中则是更加复杂、更加深刻的“冬日战士”。

(七)公主 (princess):这一角色的重要性在超级英雄电影里与“反派”差不多大,但在通常情况下,“公主”并不是作为一个“人物”而被演绎的,而是作为一个“工具”来达成电影的目的和卖点,并不夸张的说,这样一个亟待拯救而最终作为胜利品许配给主角的人物始终充满了男性视角的凝视。

所以,《美队2》不仅比较深入地刻画了其中的女性角色,并且把“反派”和“公主”这两个不可或缺的叙事角色融合在了一起,创造出“冬日战士”这一人物,这样的改变无疑是令人欣喜的。

“定型化的人物”作为类型电影的三个基本要素之一,是商业片在突破类型化途中的重要内容,而在不断尝试的众多商业电影中,《美国队长2:冬日战士》作为漫威宇宙系列的超级英雄电影,其配置延续一贯的“大片”风格,电影角色却又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类型片的套路,成为一种特定类型的融合。而通过套用普罗普的“七种叙事角色”对电影进行分析,可以更直观地表现出其对于英雄套路的延续和创新,这也为日后的商业电影,尤其是超级英雄电影的角色诠释提出了一条可行之道。

猜你喜欢

皮尔斯史蒂夫套路
网购能“砍价” 有时是“套路”
切莫被表象蒙蔽
切莫被表象蒙蔽
谨防“套路贷”的这些“套路”!
Airbnb上的套路
真理重生
眼下有套路
光明尽头的终极挑战
保罗·皮尔斯:钢刀刺不倒的男人
生命中的花溪潺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