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中、韩民谣艺术风格的异同
——以《回娘家》与《阿里郎》为例

2019-01-27衡水学院音乐学院053000

大众文艺 2019年12期
关键词:冀东回娘家朝鲜族

(衡水学院音乐学院 053000)

民谣,大多来自民间,它体现了民间劳动人民的生活,同时也对人们的精神世界起着一定的积极作用。它不但有一定的思想高度,而且有一定的演唱技巧和独特的艺术魅力,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民谣是一种艺术形式。民谣数量较多,体裁变化多样。它的产生、发展受各地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经济状况和文化传统等多方面特定条件的影响。其中,许多优秀的民谣经受住了历史的考验,并为更多的人民群众所掌握。本论文是以两国最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回娘家》和《阿里郎》为例,更加透彻的分析与研究它的艺术风格,了解众多演唱特点,更可以开阔人们的眼界,提高人们的艺术修养与演唱水平,激发人们对生活的热爱。

一、《回娘家》与《阿里郎》的创作背景

(一)《回娘家》的创作背景

《回娘家》这首作品,是台湾著名作曲家,翁清溪,笔名汤尼的作品,他的成名作有《月亮代表我的心》《小城故事》等名曲,在刚刚改革开放时,也就是在1982年,歌曲《回娘家》就出现在了台湾著名歌手邓丽君的专辑《初次尝到寂寞》里面,当时的歌曲叫《小媳妇回娘家》,后来由著名歌手朱明瑛,在1984年中央电视台举办的“春节联欢晚会”上翻唱这首歌曲。朱明瑛诙谐幽默的演唱,使得歌曲《回娘家》红遍了中国的大江南北,因此成为了一首经典的民谣。

(二)《阿里郎》的创作背景

《阿里郎》是韩国朝鲜族最具代表性的民谣,它在各地方有不同的版本,最常听到和流行的莫过于京畿道一带的本调阿里郎,这个版本是因为它成为1926年同名电影的主题曲。2012年12月5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法国巴黎召开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七次会议上,将韩国传统民谣《阿里郎》列入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里。

阿里郎,翻译成汉语是“我的郎君”。据说,有一对相爱的夫妻,生活非常清苦,丈夫为了让妻子过上好日子,就想要外出打工,但妻子不让,说只要两人在一起她就很满足,可是丈夫不这么想,一天夜里就偷偷走了。妻子长得很漂亮,在村子里很出名,丈夫走后,村里的一个地痞就来了,叫她改嫁,被她拒绝了,之后那地痞总是来骚扰。过了一年后,丈夫挣钱回来了,夫妻俩正在家,地痞又来了,村子里也有,有关妻子和地痞的传言。丈夫有些起了疑心,认为妻子对自己不贞,就又要出走,无论妻子怎么解释,丈夫也听不进去,丈夫就这样走了,妻子在后面就追,追不上了就开始唱。唱的内容大概是对丈夫的思念关心和种种委屈什么的。妻子唱的这段话就是“我的郎君”,也就是阿里郎。后来阿里郎这个故事和歌曲就被广泛流传,成为朝鲜族具有代表性的经典之作。

《阿里郎》发展到现在,已经成为了韩国、朝鲜的一种标志,是他们的品牌形象,它并不是一种形式,而是在多个地区以多种的形式传承下来,为韩国、朝鲜世世代代所传承,是韩国、朝鲜的一种非物质文化,是人类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二、《回娘家》与《阿里郎》的创作风格

(一)《回娘家》的创作风格

由于歌曲《回娘家》被习惯认为是河北民歌,从而引来音乐界关于此歌籍贯的争论。《回娘家》是一首具有纯正河北冀东风格的地域歌曲。这是作曲家根据冀东民族音乐风格创作而成的一首优秀歌曲。旋律进行大部分采用大跳,从中音到高音,然后到低音。曲调委婉细腻,还有色彩丰富的大拖腔,在曲调进行中大量的使用了装饰音,衬词、跳音、滑音等,成为冀东民歌最为显著的旋律特征。这些特征构成了“呔儿韵”文化的核心。人们俗称“昌黎、滦县、乐亭”的语言,这里的人们说话像唱歌,很有韵味,细腻婉转、动听。所以说,冀东地区产生和流传这么多优秀的民歌就不足为奇了。

综合分析歌曲《回娘家》旋律进行特点:

歌曲《回娘家》是一首具有浓厚的民俗风情、诙谐幽默的表演歌曲。曲式结构:A(a+b)+B(a+b)+补充终止。

首先,歌曲《回娘家》旋律进行,从中音“5”开始,二拍后进行四度音程大跳,然后再回到中音“3、5、6”。

其次、“上滑音”、“下滑音”的广泛运用。语言的重音结构、声调和冀东民歌基本相近。冀东地区优秀的民族民间文化,正是伴随着商贸的流通、人员的往来和迁徙,和各民族之间的文化相互交流、渗透,有的已经和当地的民族文化相融合,并形成了具有本地区、本民族特点的新文化。歌曲《回娘家》就是很好的例证,她虽然由台湾地区的艺人创作,并由著名歌手邓丽君演唱,但是,她仍然具有典型的河北冀东音乐风格,是一首深受老百姓喜爱的优秀歌曲。

(二)《阿里郎》的创作风格

《阿里郎》是韩国朝鲜族著名民谣,这首作品旋律婉转悠扬,自然流畅,朗朗上口,富有极强的感染力和表现力、朝鲜族称民歌为“民谣”,这首《阿里郎》几乎是老幼皆知,人人会唱,这首民谣也被称为是“第一歌曲”。歌曲的基本结构为四个乐句,是短小型结构的歌曲,分为A.B两段,歌曲节奏具有典型的朝鲜族音乐三拍子的特点,旋律是五声音阶的旋律变化,音域跨度不大,围绕1.6.5等骨干音上下移动,以二度和四度为构成旋律的主要音程,使得整首歌曲的音乐富于变化,体现了朝鲜族音乐的一些重要特点。优美的旋律表达出歌曲的意境,和妻子对丈夫的忠贞和期盼之情,这首作品虽然没有复杂的曲式结构,但朴素自然,很能打动人心。

三、《回娘家》与《阿里郎》演唱风格的比较分析

(一)《回娘家》的演唱特点

整首作品始终保持了中国北方民间音乐的地域特色,泼辣、直率、开朗、粗狂、乐观等同时又充满了“音乐喜剧”和“音乐漫画”般的音乐特点,全曲透着浓厚的乡土气息和乡土形象,因此演唱这首作品时,它的发声位置相对靠前,把中国北方的这些豪爽的特点在演唱当中充分的体现出来。

(二)《阿里郎》的演唱特点

《阿里郎》这首作品,具有较强的抒情性,整首歌音域在一个八度之内,最高音到小字二组的d,在各种演唱版本中,民族唱法更多于美声唱法,其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因为这首歌曲,长期在劳动人民当中流传,用美声唱法演唱这首民谣,不太符合多数人的审美习惯,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整体音域跨度较窄,难以体现出美声唱法的发声特点,所以人们比较习惯听到的是浓郁的民族唱法版本。演唱这首作品时要特别注重音乐与歌词的完美结合,要想演绎好任何一首歌曲,除了歌唱的发声技巧外,还要更准确地把歌词的意境表达出来。

(三)《回娘家》与《阿里郎》演唱风格的比较

不同的地域有不同的文化,不同文化风俗造就了不同的发音位置,这两首民谣在演唱时,由于发声的位置不同,所以在演唱时的气息控制也不是相同的,《回娘家》声音自然,上口,这就要求很好的把握气息,气息的控制量不要太大,演唱时要注意吸气的均匀和节奏,注意把控气息的吸入和呼出,这样演唱起来就没有断章的感觉,整个像流水般自如。而《阿里郎》就不一样了,它的节奏比较突出朝鲜族三拍子长短弹性的变化,这就对气息的把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平稳的气息虽然使歌曲能一气呵成,但却少了一些激情的内心流露,特别是唱到副歌部分“阿里郎”时,显得激情不够,所以要加大气息的力度。当然无论是哪种气息方式,腹肌永远是歌唱的支点,气息的流动自如也是非常重要的,这就是让我们灵活运用气息,在同样的歌曲当中有不同的气息设计。

四、结语

通过对《回娘家》、《阿里郎》这两首作品的比较,分析这两首民谣不同的艺术风格,从而得出,不同的地域文化的差异,造就了不同的艺术风格的美妙音乐,也反应了中国民谣与韩国民谣的地域性与人文性,一样的民谣不一样的风格,给人的感觉也是不一样的,这对于深入了解两国的民谣风格及提高演唱技术水平,有着深远的现实意义。

猜你喜欢

冀东回娘家朝鲜族
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 闽籍优秀女性代表“回娘家·拉家常·共奋斗”
周永凤
KORE A TOWN
金隅股份并购冀东水泥动因及效果探析
另类“哈韩族”:去韩国打工的中国朝鲜族人
朝鲜族妈妈的心里话
最是亲情“回娘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