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村初中留守儿童的教育方法及途径

2019-01-26郭彩玲

考试周刊 2019年9期
关键词:留守儿童初中农村

摘 要:农村初中留守儿童在教育方面并未得到良好的资源,基于此背景,本文深入探讨背后的主要原因,并提出部分建议,以期为农村教育事业做借鉴。

关键词:农村;初中;留守儿童

所谓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外出打工或者其他活动,留在家乡经由父母单方或其他监护人照顾的未成年人。政府强烈要求社会重视对农村留守儿童的生活状况以及教育问题,以解决其成长问题为重要任务。据调查得知,初中留守儿童的数量庞大,其刚步入青春期,心理健康等问题开始愈发显著。因此,探讨农村初中留守儿童的教育方式是具有现实意义的。

一、 农村初中“留守兒童”的教育现状

(一) 学习习惯较差

首先,由于农村教育质量较差,留守儿童并不懂得如何遵守课堂纪律,其言行举止均展现较差的素质。而且,留守儿童缺乏家庭教育,在学校的单方面压力下不愿主动融入学习活动,不服从教师安排,不能按时上交作业,进而导致无法学习到足够的知识。其次,部分留守儿童缺乏管束而经常打架斗殴,完全无视校园制度,给予教师无尽烦恼。再次,初中生刚步入青春期,性格容易躁动,注意力无法长时间集中,学习效率难以保证。最后,教育机构重点关注留守儿童的学习成绩,而忽略其学习兴趣等因素,导致学生无法得到个性化发展。

(二) 心理健康问题较为严重

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是一大隐患,其主要原因在于缺乏父母的陪伴,难以得到家庭教育,进而产生逆反心理,无法通过辩证思维理解事物,不愿认真分析事件,久而久之,心理障碍愈发严重。此外,教育部门并未构建心理辅导部门,忽略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导致学生在错误的道路上一去不复返。

(三) 监护人缺乏对儿童学习的监管

根据调查得知,目前大部分留守儿童均由祖父母辈照顾,而老年人对于孙辈极度宠溺,但也仅仅是吃喝玩乐方面,导致留守儿童的学习并未得到重视。

(四) 留守儿童缺乏必要的家庭教育

由于初中生的课程较多,学生缺乏足够的时间与家人进行沟通,导致家人无法真正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甚至隐瞒或者谎报自己的成绩,久而久之,造成极为恶劣的影响。

二、 针对初中“留守儿童”的教育方法

(一) 加强教师的责任意识

由于农村的经济状况较差,部分教师并不愿意耗费过多的精力投入到自身工作之中,尤其是在日常生活中与留守儿童保持距离。笔者认为,教师应具备职业素养,农村初中应在招收教师时认真核实其综合素质,保证为留守儿童提供正确的引路人。同时,教师应努力与留守儿童打成一片,特别是部分较为孤僻的学生,教师更应与其加强沟通,走入其内心,为其解开心结,打开心扉。此外,教师应考虑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不应责骂成绩下滑的学生,而是认真分析原因,从源头治理,对学生多加鼓励。例如:部分留守儿童过于关注家庭环境,而无法将注意力集中于学习方面,因此,教师可以向学生传授正确的三观,鼓励其勇敢正视自己的家庭环境,不要惧怕他人的嘲笑,并帮助其与同学友好相处,使得这名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关爱。

(二) 构建留守儿童家庭信息卡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互联网已经普及于世界各地。因此,笔者建议为留守儿童构建家庭信息卡,旨在促进班主任与儿童监护人及时沟通,充分了解其家庭状况、父母工作单位、电话号码等信息。基于此,班主任应不定期与其父母进行交流,告知学习状况,交流过程中不应有所保留,同时与父母共同商议如何教育儿童,保证满足其个性化发展。如果班主任发现部分家长过于在乎学生的成绩,而在课余时间对其加以责骂,班主任应主动开导家长,传授正确的教育方法,帮助孩子感受到家庭的关爱。

(三) 拓展农村学校资源

据调查得知,大多数农村院校的经济等资源较差,政府部门应重视这一现象,不应将大部分资源全部供应给城市学校,而忽略更需要资源的农村区域。以师资力量为例,由于校园经济有限,无法为教师提供丰厚的待遇,导致专业水平较高的教师不愿前往农村教书,政府部门应当出台相应的扶持政策,比如给予教师适当的补贴或者承诺数年后具有部分优惠资格等方式,表现为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创设留守儿童成长发展的空间。以硬件设备为例,政府部门可以号召知名企业出资为农村院校提供相应的多媒体设备,帮助教师获取更加广泛的资源,提升授课效率,拓宽学生眼界,同时以此提升企业形象,互利互惠。

(四) 构建心理辅导部门

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极为关键,由于缺乏父母的关爱,其成长道路较为坎坷,而且初中生步入青春期,学生的自尊心逐渐增强,不愿向他人倾诉烦恼。因此,校园应构建心理辅导部门,向具备心理障碍的学生提供针对性治疗。首先,校方应保证部门的私密性,保护学生的自尊心,促使学生勇于踏入此房间,面对心理辅导老师能倾诉内心想法;其次,校方可以为每位学生发放心理健康手册,从理论知识的角度实现教育;最后,校方应定期开展心理健康讲座,邀请学生观看相应的短片或者电影。

(五) 举办户外活动

由于农村留守儿童并不具备足够的经济条件以及时间前往离家较为遥远的区域,因此,他们对外面的世界充满好奇。校方应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定期带领学生游览大好河山,不仅有助于促进班级凝聚力,促进学生团结合作,而且从户外运动中促使学生了解更为广阔的世界,帮助其树立梦想,认真学习,努力奋斗。

综上所述,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障碍较为显著,学生的学习习惯较差,监护人缺乏对儿童学习的监管,导致其对于周边事物更加敏感。本文首先提议加强教师的责任意识,要求教师具备正确的三观,遵守职业道德,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原则,关爱学生,同时构建留守儿童家庭信息卡,帮助教师了解留守儿童的家庭状况,并及时与家长开展沟通。其次,政府部门应结合社会资源帮助农村院校拓宽资源,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校方应当构建心理辅导部门,满足学生的自尊心需求,帮助其敞开心扉。最后,定期举办户外活动,提高班级凝聚力,并调动学校一切力量为留守儿童健康成长提供重要的支持。

参考文献:

[1]翟莉.农村初中留守儿童的班级教育原则与策略[N].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6,34(01):44-48.

[2]陶芳信.《农村初中留守儿童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协调配合的策略研究》开题报告[A].安徽基础教育研究(2015年第4期(总第12期))[C],2015:4.

作者简介:

郭彩玲,甘肃省兰州市,甘肃省兰州市榆中县第九中学。

猜你喜欢

留守儿童初中农村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体育舞蹈对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干预效应的实验研究
学生的个性发展与教育
初中物理“问题—发现”式课堂的实践与思考
共情教学模式在科学课堂的构建与实施研究
计算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素质教育背景下初中教学管理目标研究
在农村采访中的那些事
赞农村“五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