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高中数学学习困难问题及解决对策

2019-01-26王祎璠

考试周刊 2019年1期
关键词:解决对策高中数学

摘 要:在高中数学学习过程中,对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与逻辑思维能力有着较高的要求。本文笔者对高中数学学习过程中的困难问题进行了详细深入的分析,并提出了相关的解决对策,希望能借此来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关键词:高中数学;困难问题;解决对策

数学一直以来都是教育中最为基础的学科,数学知识不仅能够开发学生的大脑,而且还能让学生丰富自身的知识。数学本身就是一门较为枯燥乏味的学科,教学中所涵盖的知识内容晦涩难懂,大部分的学生无法找到学习的有效途径,无法领会到数学的精髓,导致学生在长期的学习过程中慢慢变得被动,失去了数学学习的自信心,严重者甚至会对数学从心理产生一种厌恶感,严重地影响了学生对数学这一学科的学习主动性与积极性。

一、 高中数学学习困难的问题

(一) 高中数学学习困难的客观因素

1. 教材因素

一般人对于事物的认知顺序主要是由简单趋向复杂化,由具体趋向抽象化。但现阶段的高中数学教材以原始教材为依据,经过深思熟虑的改进简化了现有教材的内容,其主要目的是为了减轻高中生的学习压力与学习困难度。但是这一做法不但没有取得预期的效果,反面起到了相反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学生的学习难度。在学习过程中不仅需要学生具备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而且需要学生具备较为丰富的空间想象能力,再加上数学的练习题量的增加与知识点难度的提高,更加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困难度。

2. 学习兴趣不高

老师在讲解过程中会分析数学学习中的重点、难点,剖析概念的内涵,突出思想方法,对知识进行全面详细的讲解。但部分学生在上课上注意力不集中、不专心听讲、不会做课堂笔记、课前不预习、课后不复习。无法真正地理解数学的定理、公式、法则以及概念。部分学生只会死记硬背,上课不专心,晚上作业不会,以至于加班加点写作业,第二天白天上课没有精神,慢慢对数学失去了兴趣。

(二) 高中数学学习困难的主观因素

1. 学生对于概念的理解不透彻

高中数学教材中的概念相当多,而且大部分都大同小异,如果学生对于数学概念理解不够透彻,不能够将其清楚的区分开来,那么在后期的学习过程中会进入学习中的误区,以至于学习的效果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2. 学生学习方法的不科学问题

高中数学是一门具有较强系统性与结构性的学科,这一学科比较注重抽象性与逻辑性,基于这一条件不仅需要学生具备较强的理论基础,而且还需要学生具备较强的灵活性思维,能够简化学习过程中的复杂问题,通过较强的演算能力与解题能力,才能够提高审题的准确性,快速准确地找到正确的解题方法。但目前绝大部分学生不仅所掌握的数学基础知识不足,而且学习的方法也不科学,以至于在遇到复杂的难题就不知所措,毫无头绪,不具备举一反三的发散思维。

二、 数学学习困难问题的解决对策

(一) 做好數学课前预习

做好数学课前预习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数学笔记习惯,而且还能够让学生更加了解新知识中的详略、知识点与难点之处,同时还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的集中注意力。因此课前预习是数学学习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学生在预习过程中会发现自己理解的难点所在,并且做好相关的笔记,当老师在讲解之时就会将注意力集中在这一难点之上,有利于学生更加理解与巩固这一知识点。例如,在学习《集合的定义与表示》时,学生们在初中阶段已经有了部分关于集合的知识:有理数、实数、不等式的解集。如果学生遇到运用初中知识无法解释的知识点,应及时做出记号,在教师讲解过程中着重注意记录部分。

(二) 明确数学学习目标

明确数学学习目标不仅能够有效的挖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还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对于学生学习中的难点制定科学的目标,采取科学合理的三步法学习方式,让学生在自学、质疑、自测过程中掌握数学的基础知识,从而提高高中数学整体的学习成绩。

(三) 形成科学合理的认知结构

现阶段的高中生有一个明显的特点,那就是能够掌握数学的单个知识点,而缺乏对数学综合知识的运用,无法形成科学合理的认知结构。想要形成科学合理的知识结构,学生在日常学习过程中应学会如何梳理数学知识的脉络,掌握各知识之间的必然关联,因为认知结构主要是由知识结构而转化的。相关专家认为具有结构性的教材,不仅能够保持数学知识,而且还能够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让学生在结构的长河中体会到数学的原理。

(四) 纠正不良的学习方法

针对高中生中只注重阅读知识而忽略练习的学生或者只注重练习而忽略了思考的学生,学习过程中如何纠正不良的学习方法要比指出学生学习方法中所存在的问题要难得多。因为学习方法是一种习惯,是经过长期累积而来的,想要改变不良的学习方法则需要学生长期不懈的努力完成。例如,学生可以每周制定几道典型的数学题目,不仅对数学题目的解答典型方法的适用范围与条件的归类,而且还要解答典型问题的解决方法,同时写出反思。在初期阶段,学生可以让教师评价或者指导题目解答的内容,并征求老师的意见,等到后期阶段则可以转变为不定期询问老师,从而培养学生科学合理的学习方法。

(五) 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帮助

学生单独解决数学学习中的困难问题是相当吃力的,虽然有教师在一旁进行科学的指导,但监督力度与趣味性不够,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针对这一现象,可以采取学生之间结对的方式,来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帮助,这种方式不仅能够起到双方的监督作用,而且还能够加强学生之间的沟通,增进学生之间的感情。例如,学生可以自行分组,最好是学困生与学优生分在一个组,让学优生帮助学困生解答学习中的疑难问题,解答的难题可以向教师请教,让教师给予评价或者指导。基于双方平等的背景,学困生会主动地向学优生提出问题、征求意见,从而提高高中数学学习的整体质量。

三、 总结

如果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学习方法不科学、对概念的理解不透彻,就会导致学生对数学越来越失去兴趣。因此,应明确数学学习目标、纠正不良的学习方法、形成科学合理的认知结构,在解决高中数学学习困难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参考文献:

[1]王家鹏.浅谈高中数学学习困难问题及解决对策[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7(21):62.

[2]马菽蔓.浅谈高中数学学习困难问题及解决对策[J].黑龙江科学,2017,8(01):30-31.

[3]梁小芹.浅谈高中数学学生学习困难的原因及对策[J].新课程导学,2011(24):49,24.

作者简介:

王祎璠,山东省诸城市,诸城市实验中学2016级5班。

猜你喜欢

解决对策高中数学
余额宝的理财方式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论中小型企业成本会计核算及分析研究
对影响我国注册会计师审计独立性的原因及对策的研究
数学归纳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