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后进生的形成原因
2019-01-26罗丽华
摘 要:“人之初,性本善”。我想,每个人在最初之时,除了善,还有上,一颗向上的心。没有谁生来便愿意比别人笨、比别人差。可是进入小学之后,接触了各科的学习,特别是在各科的测验之后,同一个班级里的孩子就会被心照不宣地分为三六九等,渐渐地有的学生就被冠以“学困生”“后进生”甚至“差生”这类的“头衔”,这种差别在教师有意或无意的提醒中反复强调、反复深化,慢慢地模糊着孩童的认知与定位,这种天长日久潜移默化地将学生定义为“学困生”“后进生”甚至“差生”的现象,会造成学生对自己定位,从而放弃努力,自暴自弃。这对学生而言,无疑是一种无形又无言的伤害。我认为,作为一名小学教师,我们每一个人都要正视、重视这个问题,并展开深入的研究与分析,跟进了解与探究,从自身态度反思问题所在,从方法与根本去转变思想,去感化与淡化这种差别对待,让后进生不再出现在我们的教学生涯中,让这类学生能得到理解与尊重,在宽松平等融洽的氛围中与优生一样快乐学习与努力进步着。今天我想就这个问题进行深入了解与剖析,关注后进生的形成原因。
关键词:小学数学;后进生;形成原因
一、 家庭原因
每个孩子从出生到上学前的家庭各不相同,父母素养、家庭氛围以及对孩子的教育都是不一样的。也就是说,孩子在进校门时,并不是如同一张白纸展现在我们面前。一些家庭对孩子疏于管教,造成孩子天性放任,不愿被拘束,无法将心思放在学习上,特别是比较枯燥的数学学科会让孩子缺少学习愿望,容易形成后进生。对于这些孩子,我们要认真沟通,悉心指导,让他们逐渐接受校园生活,跟上学习步调。就如同大家所说的“五个手指伸出都有长有短”,每个学生的接受力、理解力与认知力是不一样的。一些孩子由于对数学的抽象性缺乏理解而无法很好地学习。要分析后进生的成因,首先要了解孩子的家庭,与父母作沟通交流,对家庭教育方式进行改善,同时要了解孩子的心理与特质,以点对点,对症下药。
二、 学习习惯
好习惯益终生。英国著名科学家培根说过:“习惯有种顽强的、巨大的力量可以主宰人生”。毋庸置疑,好习惯带来的好处是莫大的。我国著名作家巴金爷爷曾说过:“成功教育从好习惯培养开始。”可见好习惯的培养是学校教学工作的重中之重!如果有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后进生就不会是长久的后进生。
后进生的形成并不是一天两天的,从学生的听课习惯、写作业习惯方面也能很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成因,从而进行正确分析。教师在接手一个新班级时,要先全面了解班级学生的学习情况,观察学生的学习习惯,掌握学生的学习步调,只有先不动声色地对学生进行一番了解,然后判断适合于班级学生的学习方式,加以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更好地开展教学与教育工作。可以说,一个学生的学习习惯,在小学时能决定他的学习成绩,而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更能造成巨大的影响。
三、 学习兴趣
孩子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点无人可以否认。孩子对数学学习是否感兴趣,甚至是否接受你的教学方式、你的一举一动,都能决定他的学习与成绩的好坏。这正如托尔斯泰所说:“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善于激发和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创造让孩子感兴趣的、能够调动孩子积极性的课堂,对于一个教师来讲无疑是十分重要的。数学本身相对于其他科就更加枯燥,容易使孩子提不起兴趣或对数学学科的用处产生怀疑。因此教师应该注意培养孩子对数学的兴趣和深入体会,明白数学对生活的巨大作用,从而认可数学、爱上数学。
四、 心理成因
每个孩童都有他独特的心理。他内心是阳光积极的还是消沉被动的,他对待学习与成绩、对待周遭的一切学习活动是兴致盎然还是冷漠淡视的,都能决定他的学习是否主动。对于心理消沉导致后进的孩子,教师应该要进行鼓励和开导,关注他的学习状态和生活环境,努力寻找造成原因,尽可能帮助学生破除心理障碍,能够快乐地学习。有的后进生是由于家庭教育的缺失或错误,导致无心或无法专心学习。有些学生的家庭氛围糟糕,家长的教育方式不是骂就是打,结果越打骂孩子越丧失学习動力,成绩也就每况愈下。这样形成一个可怕的结果,就是孩子对学习没有兴趣也没有自信心,从而自暴自弃,对学习的态度越发无所谓,从而真正成了一名后进生。这种情况一定要多与后进生的家长沟通交流,改进教育方式,明白真正的教育应该是如何的。只有家长和老师携手一起支持、鼓励后进生,给孩子一个自信、良好的学习动力,才能够为后进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同时,现代社会能够吸引学生目光的事物众多,如电子游戏等娱乐设施,使后进生无心学习沉迷于此。对于这样的后进生应当联合家长加强管理。
后进生的转化工作是任重道远的,只有教师从心底接纳后进生的存在,从思想上重视后进生的转化,从方法上多加以探究,思行合一,耐心细致,静待花开,最后才能修成正果。如果过于注重学习成果,注重班级平均分,把班级的学习成绩当作自己教学工作的目的,就无法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身为教师,我们有责任、有义务提升自身的人格魅力,以真诚的爱去感化与教育每一位学生,宽容慈爱对待每一位后进生,从内心尊重每一个孩子的成长,不论快慢,都能以他们自己的方式成长。
作者简介:
罗丽华,福建省永安市,福建永安市南门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