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师素养提升和发展

2019-01-26成春茂

中共太原市委党校学报 2019年6期
关键词:根本任务立德价值观

成春茂

(《英语周报》社,山西 太原 030006)

一、我国教育改革已迈入“落实立德树人、发展核心素养”的新时代

从2014年3月“立德树人”“核心素养”两个词首次出现在《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立德树人”“核心素养”开始进入我们的视野。2016年9月,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总体框架正式发布。它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从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凝练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核心素养总体框架的发布,引发了社会的高度关注。2016年年底,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高中新课程标准修订稿在全国征求意见,核心素养开始进入课程,走进学校、走进课堂。

2017年10月18日,习近平同志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优先发展教育事业,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从此,中国基础教育正式迈入“落实立德树人、发展核心素养”的新时代。

二、“立德树人、核心素养”的涵义

(一)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习近平同志指出:“培养什么人,是教育的首要问题。”我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这就决定了我们的教育必须把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任务,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这是教育工作的根本任务,归根结底就是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强调立德树人要在六个方面下功夫。一是要在坚定理想信念上下功夫,增强学生“四个自信”,引导学生立志为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奋斗;二是要在厚植爱国主义情怀上下功夫,以爱国主义为精神底色,教育引导学生爱国爱党,立志听党话、跟党走,立志扎根人民、奉献国家;三是要在加强品德修养上下功夫,教育引导学生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学会做人,做有大爱大德大情怀的时代新人;四是要在增长知识见识上下功夫,让学生求真学问,练真本领,沿着求真理、悟道理、明事理的方向前进;五是要在培养奋斗精神上下功夫,历练学生的担当、奋斗精神,培育学生志存高远的境界和自强不息的人生态度;六是要在增强综合素质上下功夫,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思维。

学校或教育机构就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牢牢抓住立德树人的关键,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通过课堂教学,深入开展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引导和帮助学生把握好人生方向,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

(二)核心素养的基本要义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在本世纪初率先提出了“核心素养”这一结构模型,旨在研究21世纪培养的学生应该具备什么样的核心知识、能力和情感态度,才能融入未来社会、才能实现个人自我价值并推动社会进步。核心素养是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通过学习而逐步形成的正确的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从我国基础教育的改革30 多年来看,“双基”和“三维目标”是大家耳熟能详的两个关键词。“双基”指的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这也是我们教育的初心,就是落实双基目标,当然那个时候国家还处在比较贫困的80年代。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人们发现“双基”教育忽略了对人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也缺乏对过程与方法的指导,于是新一轮的改革中,国家把“双基”目标扩充为“三维目标”,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个标准在当时看很好,也很全面。在这个时期,学校教学中只要落实好“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同时穿插“过程和方法”方面的学法指导,“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教育几乎由心灵鸡汤文独占,唱一唱、跳一跳的“素质教育”是当时的主流。然而,由于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本身定向不够具体,不能反映时代要求,不能充分满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培养出“担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需要,鉴于此,教育部2014年3月印发的《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首次提出“核心素养”。百度百科中“素养”是一指修习涵养,二指平素所供养。出自《汉书·李寻传》:“马不伏历,不可以趋道;士不素养,不可以重国。”

素养是由训练和实践而获得的一种道德修养。礼仪之邦,首先讲的是道德,再素质。“核心素养”英文词是“Key Competencies”.“Key”在英语中有“关键的”、“必不可少的”等含义.“Competencies”朗文当代原意为“the ability to do something well”,“a skill needed to do a particular job”直译过来就是“做好事情的能力”或者“做好一项特定工作需要的技能”,从英文原意看它所包含的内容,译成“素养”最好。简言之,“核心素养”就是“关键素养”,通俗的讲,就是“会办事”“能成事”的能力。

“核心”是相对的,从“双基”到“三维目标”再到“核心素养”,我们不难看出,教改就是从“知识”到“教书”到“育人”的不同阶段,而“核心素养”直指教育的终极目的,那就是“育人”。

三、新时代教师育人观重建和教师必备素养

(一)树立教书“育人”的教育观

伴随着我国基础教育正式迈入“落实立德树人、发展核心素养”的新时代,“互联网+”让信息技术也已完全渗透到基础教育教学的各个领域。在信息泛滥的现实面前,教师教育观不能停留和止步在“双基”和“三维目标”,要与时俱进转“立德树人、核心素养”上来,也就是说教师教育观要重新丰富完善,建立新时代教书“育人”的教育观。

(二)不断提升三大教师必备素养

教育要发展,教师是关键。习近平同志强调,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要培养出强少年,就需要强老师。教师在新的环境下如何顺应时代要求取得发展进步,除本人过硬的专业水平外,新时代教师应具备以下三种核心教师素养,方可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

1.政治素养。教师担负着对青少年成长和发展的“育人”重任。因此,在抓基本教学工作的同时一刻也不能放松和削弱意识形态工作。意识形态工作是我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对“我”是谁,“我”教学是“为了谁”“依靠谁”的根本问题心里必须有明确的答案。只有这样,教师们才能坚持党的领导,才能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才能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和教育思想,才能把党的教育目标和教育内容分步骤落实,才能把国家意志体现在自己所在的课堂教学上表现出来,让教师在“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中发挥关键作用。

2.辩证思维能力素养。当今社会,科技日新月异,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社会全面开放,人工智能(AI)的浪潮涌来,国内外各种信息资源铺天盖地,各种思想、各种观点甚至各种奇谈怪论众说纷纭、泥沙俱下,可谓“乱花渐欲迷人眼”。因此,教师在备课、讲课、课件内容取舍等一系列教学环节过程中,要不断提高自己的历史思维、辩证思维、创新思维、底线思维素养,不断提升处理复杂问题能力素养,才能不断在工作中增强科学性、预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提高历史思维素养,就是要以史为鉴、知古鉴今,善于用历史的眼光认识发展规律,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髓;提高辩证思维素养,就是要承认矛盾,分析矛盾,解决矛盾。在教学过程中,运用辩证思维素养解决好“双基”“三维目标”和“核心素养”的矛盾,“双基”和“素养”是矛盾的双方,是对立统一的,处理教材时要克服极端化、片面化思想;提高创新思维素养,就是要打破常规,善于因地制宜,就是要有敢为人先的锐气,打破迷信、打破权威的勇气,用思想认识的新飞跃开创教学工作的新局面;提高底线思维素养,学校和教师就是要居安思危,增强忧患意识,守住教学红线,守住法律和道德底线,把各项教学工作预案做的更充分、更详细,做到心中有数,处变不惊。

3.调查研究能力素养。要使课堂教学形式多样,让青少年学生都喜闻乐见,老师们就要有与时俱进和调查研究的能力,要自己先扑下身子学习新知识,要了解学生的真正需求,不能刻舟求剑,不能闭门造车,更不能异想天开、想当然。教育管理者更要经常深入学生中,研究学生,发现学生关注的热点,解决学生反映的难点,及时解决学生成长的疑惑难题,让学生感觉亲切,拉近老师和学生的距离,让教学如春风化雨一般在基础教育领域发挥“立德树人”的作用。

教师只要具备以上三大核心素养,既政治素养,辩证思维能力素养和调查研究能力素养,就能重新构建起基于“核心素养”的以“育人”为核心的“教书育人”观,就能保证教学在提高学生“核心素养”上起到积极有效的作用。

四、基于“落实立德树人、发展核心素养”的学校发展策略

(一)要抓好理想信念建设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单位,要同心同德迈步前进,必须有共同的理想信念做支撑。人民有信仰,民族有希望,国家有力量。要在学校内持续开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宣传教育活动,高唱主旋律,唱响正气歌,不断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

(二)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要在日常工作中把涉及国家、社会、公民三个层面的价值观融为一体,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回答我们要为谁培养人,我们要培养什么样的人,我们能不能“担复兴大任”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问题。

(三)要以科学的态度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优秀文化,还要对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的转化、创新和发展

教师不仅要讲清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渊源、发展脉络,讲清楚价值理念和鲜明特色,还要深入挖掘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通过多种形式使学生能树立正确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增强中国人的骨气和底气。

(四)要把传统教学和利用现代科技结合起来发展现代教育事业

要尽快把传统的教学和新媒体教学从简单的“相加”阶段迈向“融合”阶段,打造新型的教学媒体和传播载体,把学校打造成以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为基因,以学生喜闻乐见、具有广泛参与性的方式推进教学改革不断前进,把跨越时空、超越国度,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弘扬起来,以理服人,以文服人,以德服人,综合运用各种教学手段,绘就新时代教育改革发展的美好蓝图。

猜你喜欢

根本任务立德价值观
我的价值观
谈初中化学教育的立德树人
教育“内卷”如何破解?——教育工作者谈立德树人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图说我们的价值观(三德)
围绕六个“下功夫”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强化课程思政理念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实践探索
高中政治教学中如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