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中国70年道德建设逻辑:波浪式前进

2019-01-26吴灿新

中国延安干部学院学报 2019年5期
关键词:集体主义道德建设

吴灿新

(中共广东省委党校,广东 广州 510050)

70年前,当新中国成立之时,我国面临着一穷二白、满目疮痍、百废待兴的境况。70年后的今天,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艰苦奋斗,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全面进步,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1949年我国GDP只有358亿元,而2018年已达到900309亿元,多年来稳居世界第二。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迎来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正如习近平指出的那样,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然而,这种辉煌成就的取得,“不是天上掉下来的,更不是别人恩赐施舍的,而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用勤劳、智慧、勇气干出来的!”[1]70年来新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之路,是一条披荆斩棘、砥砺奋进的波浪式前进、螺旋式上升的曲折之路。70年来新中国的道德建设,也同样走过了一条波浪式前进、螺旋式上升的曲折之路。

一、重视、忽视、再重视

新中国成立后,摆在中国人民面前的,不仅仅是经济基础上的一穷二白,而且还有思想和上层建筑上的处处“烂泥污水”。为了尽快清除半封建半殖民地旧道德,为建设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国家提供坚实的道德基础,我国在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的历史进程中,大张旗鼓地建设社会主义新道德;特别是随着“学习雷锋精神”活动的轰轰烈烈展开,涌现了一批又一批的先进模范人物,一度创造了为世界所惊叹的社会主义道德文明。然而,“文化大革命”十年内乱中,在极左思潮干扰下,我们逐渐脱离了中国现实国情,在道德建设上搞一刀切,出现了“假大空”等现象。

改革开放后,随着我们对“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彻底否定,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上来,物质文明迅速发展。然而,一方面,由于国人在数千年来的小农经济基础上形成的两极思维之惯性,当我们在全力以赴进行经济建设以及全面否定以往道德建设的“假大空”错误时,却一度出现了忽视道德建设的倾向。在许多人的眼里,只有GDP才是硬道理,从而出现了被邓小平批评的“一手硬,一手软”的问题。另一方面,随着国人逐渐认识到法治建设的重要意义,“道德无用论”等道德虚无主义也广泛漫延开来,讲道德甚至在一些场合成为被嘲弄的对象。再一方面,随着计划经济时代的道德被否定,市场经济时代的新道德又尚未确立,特别是在市场经济负面因素的影响下,种种恶性、恶习死灰复燃,社会道德代价迅速增长。

我国社会道德建设出现的这些严峻问题,渐渐地引起了我们党的重视。1996年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决议就指出:我们必须清醒看到,在一些地方和部门的领导工作中,忽视思想教育,忽视精神文明,“一手比较硬、一手比较软”的问题还没有解决;在社会精神生活方面存在不少问题,有的还相当严重。必须进一步增强全党同志对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物质文明是基础,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必须牢牢把握,毫不动摇,但是精神文明搞不好,物质文明也要受破坏,甚至社会也会变质。在把物质文明建设搞得更好的同时,切实把精神文明建设提到更加突出的地位,认真解决当前一系列紧迫问题,进一步开创新形势下精神文明建设的新局面,已经成为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极其关注的大事。”[2]22001年《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指出,我国公民道德建设方面仍然存在着不少问题。社会的一些领域和一些地方道德失范,是非、善恶、美丑界限混淆,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有所滋长,见利忘义、损公肥私行为时有发生,不讲信用、欺骗欺诈成为社会公害,以权谋私、腐化堕落现象严重存在。这些问题如果得不到及时有效的解决,必然损害正常的经济秩序和社会秩序,损害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应当引起全党全社会高度重视。为此,必须大力推动公民道德建设的发展。2007年党的十七大报告又指出:“大力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以增强诚信意识为重点,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发挥道德模范榜样作用,引导人们自觉履行法定义务、社会责任、家庭责任。”[3]34由此,道德建设不断取得进步,社会道德风貌渐渐有所改善。但是一方面,现实境况中依然“GDP主义”泛滥,客观上对道德建设造成了严重冲击;另一方面,由于“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方面存在问题,导致以政治腐败为主要特征的社会腐败依然不断漫延,道德建设依然困难重重。为此,习近平告诫全党,我们党面临着许多严峻挑战,党内存在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尤其是一些党员干部中发生的贪污腐败、脱离群众、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问题,必须下大气力解决。全党必须警醒起来。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道德建设也进入一个崭新阶段。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全面从严治党的同时,高举起道德建设的旗帜。党的十八大报告就明确指出:“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这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基本任务。要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弘扬时代新风。”[4]24党中央在大力解决以政治领域腐败为主要特征的社会腐败问题的同时,大力推动以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基础的道德建设实践活动。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道德建设,他为此反复强调道德建设具有重大的价值和意义:“精神的力量是无穷的,道德的力量也是无穷的。”[5]158他还特别指出:“要强化道德对法治的支撑作用。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就要重视发挥道德的教化作用,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为全面依法治国创造良好人文环境。”[6]道德建设要“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起强大的精神力量和有力的道德支撑”[5]158。从此,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道德建设成为实现中华民族复兴所必不可少的一项重大战略性工程。

二、一元、多元、领导权

新中国诞生后,随着社会主义三大改造胜利完成,基本确立了社会主义公有制。正如唯物史观所揭示的那样,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社会主义经济基础的一元性,也使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实现了一元化。这种一元化的道德建设,能够极大地排除各种干扰,使道德教化发挥出最大的效用。因此,在一元化道德建设的大力推进下,横扫一切反动腐朽道德的污泥浊水,以集体主义精神为核心的社会主义道德成为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的思想道德基础,“主人翁精神”成为了当时代最显著的道德标志,整个社会道德风气焕然一新,出现了邓小平后来高度评价的“精神文明建设的黄金时代”。

然而到了文化大革命时期,在极左思潮的干扰下,道德建设被引入邪路,良好的社会道德风气受到严重破坏。改革开放后,我们坚决果断地排除了极左思潮的干扰,道德建设重新开始走上正轨。但随着市场经济的推进,经济成份日益多样化;对外开放的全面扩大,国外特别是西方的道德观念鱼龙混杂地涌入国门,道德多元化日益成为一种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客观事实。道德的多元化,固然让道德建设有更多的资源可以利用,也可以让国人更好地培育自身的道德主体性;然而,道德的多元化,却对主流道德建设产生严重的干扰和消解作用,不同程度地降低了主流道德建设的成效。在这种道德多元化的态势下,许多国人陷入了迷惘与困惑之中。又由于我们在一段较长的时期里,没有真正解决好“一手硬、一手软”的问题,因此,许多封建思想道德残余和资产阶级腐朽思想道德也重新活跃起来,使得社会道德建设虽随着改革开放的进程也取得了进步,但还是一度堕入道德风气滑落之境。

社会道德风气的一度滑落,导致整个社会付出了沉重的道德代价。2014年习近平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指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生活水平提高也很快。同时,我国社会正处在思想大活跃、观念大碰撞、文化大交融的时代,出现了不少问题。其中比较突出的一个问题就是一些人价值观缺失,观念没有善恶,行为没有底线,什么违反党纪国法的事情都敢干,什么缺德的勾当都敢做,没有国家观念、集体观念、家庭观念,不讲对错,不问是非,不知美丑,不辨香臭,浑浑噩噩,穷奢极欲。”[7]现在社会上出现的种种问题病根都在这里。这方面的问题如果得不到有效解决,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就难以顺利推进。这种充满血和泪的残酷道德代价,警醒了许多陷入了迷惘与困惑之中的国人。特别是让我们党深刻认识到,在这种道德多元化的历史条件下,必须牢牢地把握文化与道德建设的领导权,决不能因为道德多元化的客观存在而对文化与道德建设放任自流,无所作为;而应当在这种道德多元化的客观态势中,主动加强主流道德建设,引领社会主义文化与道德建设走上民族复兴之路。习近平为此强调说:“我们在集中精力进行经济建设时,一刻也不能放松和削弱意识形态工作。在这方面,我们有过深刻教训。一个政权的瓦解往往是从思想领域开始的,政治动荡、政权更迭可能在一夜之间发生,但思想演化是个长期过程。思想防线被攻破了,其他防线也就很难守住。我们必须把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牢牢掌握在手中,任何时候都不能旁落,否则就要犯无可挽回的历史性错误。”[8]21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特别重视包括道德建设在内的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先后召开了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2013)、文艺工作座谈会(2014)、全国党校工作会议(2015)、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2016)、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2016)、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2016)等相关会议,强化主流文化思想道德建设。习近平反复强调:必须坚持和巩固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当今时代,社会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日趋活跃,主流的和非主流的同时并存,先进的和落后的相互交织,社会思潮纷纭激荡。我说过,思想舆论领域大致有红色、黑色、灰色‘三个地带’。红色地带是我们的主阵地,一定要守住;黑色地带主要是负面的东西,要敢于亮剑,大大压缩其地盘;灰色地带要大张旗鼓争取,使其转化为红色地带。”[9]328

三、集体、个人、双兼顾

道德从其萌生时起,其要解决的核心问题就是个人与社会的关系问题。中国共产党从成立那天起,就以无产阶级的集体主义精神作为自己的道德原则。因为一方面,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集体主义精神是马克思主义的道德原则。“既然正确理解的利益是整个道德的基础,那就必须使个别人的私人利益符合于全人类的利益。”[10]167另一方面,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而工人阶级是大工业时代的产物,是先进社会生产力的代表。毛泽东在《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一文中就指出,“工业无产阶级人数虽不多,却是中国新的生产力的代表者,是近代中国最进步的阶级,做了革命运动的领导力量。”[11]8正是这一最进步的阶级培育了自身最进步的道德精神——集体主义精神。再一方面,中国共产党代表着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我们党的根本宗旨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她从来就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人民利益与党的利益具有根本的内在统一性。因此,我们党领导广大人民在极其艰难困苦的中国革命斗争过程中,逐渐培育起无产阶级的集体主义精神。新中国建立后,社会主义革命与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进一步把无产阶级的集体主义精神发扬光大为社会主义集体主义精神,成为一种新型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在整个社会形成了助人为乐的良好风尚,奠定了新中国思想道德体系的基础。作为社会主义道德原则,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力求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能够实现辩证的、有机的统一。

然而,一方面,我们传统社会有着悠久历史传统的整体主义精神。因为传统社会时代,中华民族生存发展于以农耕为主体的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之中,这种小农经济,以一家一户为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生产生活单位,家庭成员之间团结协作,共同致力于农业生产,构成了社会经济的主体。而从氏族制度直接进入宗族制的中华文明进化历程,突显了家族(庭)整体利益的极端重要性。在这种历史条件下,家庭和家族的整体利益高于任何一个家庭(族)成员的个人利益,从而造就了中国传统社会重视整体利益,轻视甚至于否定个人利益的整体主义传统。另一方面,由于我们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长期处于极其残酷的战争与对敌斗争的环境之中,如果不实行军事共产主义和战时集体主义的话,我们就不可能克服种种难以想象的艰难险阻,更不可能战胜各种穷凶极恶的帝国主义和国内反动势力。新中国成立后,虽然社会主义集体主义不断努力使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实现辩证的、有机的统一,但是随着党内极左思潮影响的日益增长,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在现实生活中又往往在许多地方演变为整体主义,对个人利益持一种贬损甚至否定的态度。

改革开放后,通过思想大解放,我们认识到,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社会生产力比较落后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必须要充分肯定人们的正当个人利益。只有这样,才能调动广大群众进行生产劳动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才能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快速发展与提高。事实上,由于个人利益原则的贯彻落实,社会生产力像火山般爆发出来,我国的GDP在很长的一段时期里都以百分之十以上的速度增长,物质文明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社会总体上也获得了巨大的进步。然而,我们也不能不看到,当国人在否定那个漠视人们正当个人利益的虚假“集体主义”之时,却逐渐地把真实的集体主义也当作整体主义给抛弃了。而随着市场经济的崛起,在市场经济负面效应广泛而深刻的影响下,极端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流行起来;随着全面对外开放的发展,国外特别是西方资本主义腐朽的思想道德观念也流入国门,对国人的价值观念和道德观念产生了强大的冲击。于是,在许多国人的心目中,追求个人利益具有了天经地义的至上性,一切以自我为中心,甚至为了个人利益不惜损害他人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损人利己的思想行为逐渐泛滥起来。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

面对这种极端个人主义的危害,如果我们听之任之,势必会颠覆集体主义价值观,冲击团结互助精神和奉献精神,严重破坏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思想道德基础。因此,我们党对极端个人主义给予了严肃的批判与坚决抵制,并旗帜鲜明地大力倡导社会主义集体主义精神。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决议就强调,必须深入开展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为基本要求的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教育。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认真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诚实守信为重点,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教育。”[12]55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更加有针对性地批判个人主义,进一步强调坚持集体主义教育。2014年10月,习近平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上指出,“一些地方和部门个人主义盛行,以至于一些人不知党内政治生活为何物,是非判断十分模糊,这个问题,通过这次活动有了一定程度的解决,要继续扩大成果,使党内政治生活在全党严肃认真开展起来。”[13]2016年11月,习近平在《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和《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的说明中指出,个人主义是党内“亟待解决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又指出:“坚决防止和反对个人主义、分散主义、自由主义、本位主义、好人主义”。[14]62并再次强调说:“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14]42随着对个人主义特别是极端个人主义的坚决批判和抵制,也随着对集体主义教育的扎实推进,强调将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相兼顾相结合相统一的新时代的集体主义精神得到了广泛弘扬。

四、道义、利益、义利并举

中国传统社会,历来就有重义轻利和追求崇高理想的传统。在古代中国占据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儒家,在整体主义精神下,尽管也有义利统一的思想,但总体上还是倾向于重义轻利。孔子就说:“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15]32孔子还说:“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15]36与此同时,孔子提出了崇高的“大同”理想: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这种传统观念影响了中华民族几千年,造成了两个完全不同的结果。一方面,它造就了中华民族崇尚道德、理想、气节、情操的良好道德风气,培育了一代又一代的仁人志士,忠义豪杰。另一方面,它重农抑商,压制了商品经济的萌发,阻缓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新中国成立后,我们一方面承接了追求崇高理想的优良传统,自立更生、艰苦奋斗,努力实现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强国理想。另一方面,我们随着计划经济的发展,重义轻利的传统观念也得到了不同程度上的继承。而文化大革命的发动,引发了极左思潮的空前大发作,它不仅把追求崇高理想的优良传统引入乌托邦,而且还把重义轻利的传统观念导向极端。讲私利有私心就是罪过,“狠斗私字一闪念”,就是这一历史状况的典型反映。而这种重义轻利的观念,在客观上阻碍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造成了文化大革命期间社会生产力发展极其缓慢甚至停滞不前,大量的日常生活必需品供不应求,以致出现“一票难求”的困境。

改革开放后,为了扭转我国长期经济落后的局面,我们党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在全国掀起了经济建设的高潮。于是,对物质利益的追求日益被肯定,从而也调动了人们生产劳动工作的积极性。特别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资本重新成为经济运行的核心,资本的逐利性本质把以金钱为代表的物质利益推到了至高无上的地位。在这种时势下,重义轻利的传统观念遭到了批判和抛弃。可是,随之而来的是对个人利益的过分强调,对物质利益的过度追求,特别是市场经济负面效应影响所导致的极端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流行,唯利是图迅速“时髦”起来,许多国人变得越来越势利,变得越来越低俗。他们为了一己私利,往往敢于贱踏人间一切道德和法律,从衣食住行到人们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假冒伪劣泛滥成灾。一时间,国人已经没有什么东西可以“放心”与“相信”。一切崇高理想被他们嘲笑,一切神圣事物被他们亵渎,一切纯洁行为被他们怀疑。连当年全国人民景仰的“雷锋精神”等社会主义精神标杆,也被怀疑、被嘲笑甚至于被抛弃;连最神圣的爱情,也沾染了大量的铜臭味,“宁可坐在宝马车上哭,也不愿坐在单车上笑”,曾经震撼了多少国人的心灵。

当极其沉重的道德代价给国人当头棒喝之后,人们才开始意识到,市场经济不仅是利益经济、也是道德经济。没有道德的市场经济,法治没有基础,企业没有良心,这样的市场经济必将毁灭一个国家的经济基础,更毁灭一个民族的上层建筑,这样的民族与国家是没有前途的。真正的市场经济,特别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既是一种利益经济,也一定是一种道德经济,是一种义利兼顾与统一的经济形态。2002年的党的十六大已经注意到了这一问题,因此,党的十六大报告强调要“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2013年,习近平在访问非洲期间提出“正确义利观”,此后,他多次精辟阐述正确义利观思想:“坚持正确义利观,义利并举,以义为先”,“坚持正确义利观,做到义利兼顾,要讲信义、重情义、扬正义、树道义”。2014年,习近平在中央外事工作会议上明确要求,“一带一路”建设要秉承正确的义利观。他指出:“在国际合作中,我们要注重利更要注重义。只有义利兼顾才能义利兼得,只有义利平衡才能义利共赢。”[16]义利兼顾、互利共赢是市场经济中最进步的道德理念。同时,习近平还坚决反对那些眼中只盯住利益,根本没有理想信念,低俗、庸俗、媚俗的思想行为;大力倡导信仰之美、崇高之美。他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就说道:“我国作家艺术家应该成为时代风气的先觉者、先行者、先倡者,通过更多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文艺作品,书写和记录人民的伟大实践、时代的进步要求,彰显信仰之美、崇高之美,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鼓舞全国各族人民朝气蓬勃迈向未来。”[7]正是在这些新的道德理念推动下,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不仅推动物质文明实现大发展,而且以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着眼点,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引领作用,形成向上向善社会正能量和时代新风尚,精神文明也迅速提升,政治文明、社会文明和生态文明都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全面进步。

五、重德、重才、德才兼备

我国传统社会实行德治,把道德放在首位。“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15]9。即是说,用德行来治理国政,如同北极星处在自己的位置上而众多的星辰拱卫它。因此,凡是贤明的统治者,都十分注重选拔有德有能的官员。不仅学识优秀者可以通过科举制度做官,“学而优则仕”;道德优良者也可以通过“举廉孝”等制度做官。于是,重德成为了我国社会道德建设的历史传统。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过程中,也高度重视干部队伍德才兼备的建设。毛泽东就特别指出:“中国共产党是在一个几万万人的大民族中领导伟大革命斗争的党,没有多数才德兼备的领导干部,是不能完成其历史任务的。”[17]526他还强调,共产党的干部政策,应是以能否坚决地执行党的路线,服从党的纪律,和群众有密切的联系,有独立的工作能力,积极肯干,不谋私利为标准。正是依靠正确的干部路线和干部标准,我们党培养和造就了一批又一批德才兼备的干部,保证了党领导全国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

新中国成立后,为了更好地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我们党不仅高度重视干部队伍建设,坚持正确的干部路线和干部标准,提拔任用干部注重“德才兼备”,而且高度重视全民素质的提升,大力提倡“又红又专”;不仅重视全民科学文化素质的提高,也重视全民思想道德素质的提升,从而推动了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一系列的重大成就。然而,随着“文化大革命”极左思潮泛滥成灾,在实际的政治斗争中,往往把一些有文化的人、有学识的人,有才华的人、有能力的人等说成是“只专不红”,“走白专道路”,进行残酷批斗。反而把不少无才无德的政治投机分子推到了各级领导岗位,从而严重地阻碍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进程。

改革开放后,随着对“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彻底否定,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高扬起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大旗。特别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科学技术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尊贵地位。因为市场经济是一个讲效率的经济、是一个讲效益的经济、是一个讲才能的经济、是一个讲知识的经济、是一个讲科技的经济,举国上下高度重视科学技术知识文化的价值,在客观上有力地推动了我国社会生产力的快速发展。不幸的是,国人又渐渐走向了另一个极端,其一切行为都往往以“经济价值”为标准,它让不少家庭高度重视孩子们的分数,它让不少学校高度重视学生们的应试能力,它让不少企业高度重视员工们的文凭,它让不少政府高度重视干部们的“能力”。于是,在实际的社会生活中,在不少地方,过于重专不太重红,过于重才不太重德成为了一时的社会景观。许多被“带病提拔”的干部,甚至变质为腐败分子;许多人被培养成为没有道德良知的“病者”,往往变质为违法犯罪分子。如2010年10月20日,西安音乐学院学生药家鑫驾车时将骑电动车同方向行驶的被害人张妙撞倒。药家鑫恐张妙记住车牌号找其麻烦,即持尖刀在张妙胸、腹、背等处捅刺数刀,将张妙杀死。2011年5月8日,中南大学一男生因追求一女生被拒绝,用利刃割破女生喉咙,导致其当场死亡。2013年4月,上海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研究生林森浩因琐事与室友黄洋争吵而不满,遂将黄洋毒死。失德败德、突破道德底线的行为一再上演。

这一系列震撼人心的问题不能不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为此,我们党在精神文明建设上,提出了培养“四有”新人;在干部队伍建设上,提出培养“四化”干部。党的十六大报告也提出:“把那些德才兼备、实绩突出,和群众公认的人及时选拔到领导岗位上来。”[11]47然而,过去由于我们许多地方和单位,对于道德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往往是说起来重要,但做起来时就不重要了。同时,更由于我们党治党不严的问题,在一个较长的时期里没有得到较好的解决,党内政治生态逐渐恶化,滋生出政治上蜕变的两面人、个人主义、分散主义、自由主义、本位主义、好人主义,结党营私、拉帮结派,搞圈子文化、码头文化,搞山头主义、宗派主义等等;从而也导致过于重才不太重德的错误倾向。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做出全面从严治党的重大决策部署。从中央“八项规定”到“反腐廉政”风暴,我们党努力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同时大力纠正学校教育过于重视科学文化素质、不太重视思想道德素养的问题,和干部选拔任用过于重视才能、不太重视德能的问题。努力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坚决推行“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干部政策。习近平指出:“我们的用人标准为什么是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因为德是首要、是方向,一个人只有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其才方能用得其所。”[18]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又强调说:“要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坚持五湖四海、任人唯贤,坚持事业为上、公道正派,把好干部标准落到实处。”[14]63随着广大人民群众素质的全面提升,随着我们党的正确干部路线与干部政策的落实,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不断增强,一大批德才兼备的好干部走上了各级领导岗位,有力地推动了“四个全面”的深化发展,推动了各项事业的快速前进。

六、批判、肯定、扬弃创新

中国传统社会的伦理道德,曾经对中国社会的发展起到过双重效应。它既对稳定中国社会秩序、建立“礼义之邦”的中华文明,起到过十分重要的作用;又对社会的全面进步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起到过非常大的阻碍作用。但在传统社会中,高度肯定传统伦理道德、并为我国的道德文明而感到自豪甚至骄傲一直占据主流。然而近代以来,随着帝国主义列强用坚船利炮轰开了中国的大门,使一个泱泱大国一步一步地沦落为半封建半殖民地。在民族危难之时,国人不断探索拯救民族与国家之路。从洋务运动到百日维新,从戊戌变法到五四运动。在国人的两极思维引导下,具有思想启蒙巨大功绩的新文化运动,却高喊起了全面否定中国传统道德的极端口号。与此同时,推崇西方文化道德,全盘西化的思潮席卷神州大地。

社会主义新中国的成立,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列强为了孤立、遏制新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对新中国进行全面封锁,妄想将新中国扼杀在摇篮之中。在美苏两大阵营冷战对峙和国际间意识形态斗争极其惨烈的历史态势下,我们作出了“一边倒”的国际政治决策,在努力向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各国学习的同时,我们对西方资本主义世界采取了坚决批判的态度。而随着文化大革命的爆发,极左思潮则把这种批判态度推向了极端:全盘否定西方文化道德。与此同时,在横扫“四旧”的口号下,中国传统道德也被视为“封建主义”的东西统统被扫进了“历史的垃圾堆”。

改革开放后,随着经济建设的迅速发展,文化道德的进步也日益显现。一方面,我们逐渐意识到中华民族精神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道德的重大价值。于是,中国优秀传统伦理道德逐渐受到了肯定。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必须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12]35而随着我们对优秀传统道德文化日益重视之时,所谓的“新儒家派”也应运而生。他们主张复古,重新提出要全盘恢复中国传统文化道德,企图把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带入歧途。另一方面,随着全面对外开放的深入,我们在大量引进西方物质文明成果的同时,西方精神文化也涌入国门,一些国人不仅被西方灯红酒绿的缤纷世界所诱惑,也被西方各种思想观念的缤纷世界所迷惑。在这些人的眼里,西方的月亮才是圆的,一切以西方之是为是,一切以西方之非为非。一时间,全盘西化思潮又开始死灰复燃。面对这种情况,我们党加强了文化道德建设的引导。早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中叶,邓小平就坚决批判“资产阶级自由化”,他说:“中国在粉碎‘四人帮’以后出现一种思潮,叫资产阶级自由化,崇拜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民主’、‘自由’,否定社会主义。这不行。中国要搞现代化,绝不能搞自由化,否定社会主义。”[19]123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决议则指出:“在新形势下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是对全党同志的一个重要考验。如何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前提下,使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建设相互促进、协调发展,防止和克服一手硬,一手软;如何在深化改革、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形成有利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共同理想、价值观念和道德规范,防止和遏制腐朽思想和丑恶现象的滋长蔓延;如何在扩大对外开放,迎接世界新科技革命的情况下,吸收外国优秀文明成果,弘扬祖国传统文化精华,防止和消除文化垃圾的传播,抵御敌对势力对我‘西化’、‘分化’的图谋,这是在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必须认真解决的历史性课题。”[2]5-6党的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为此,必须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坚持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切实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然而,由于我们在一个较长的时期内,没有高度重视社会意识形态领域的冲突与斗争,对一些错误社会思潮放松了警惕,没有进行十分有力的有针对性的批判与抵制,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决议提出的“三大历史性课题”也没能很好地加以解决。因此,全盘否定与全盘肯定中国传统道德和西方文化道德的思潮并没有真正克服,从而带来重重阻碍,道德建设步履艰难。针对这种情形,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强基固本、守正创新,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不仅坚决克服全盘否定中国传统文化道德的失误,也努力克服全盘肯定中国传统文化道德的错误,开辟了一条“创造性转换、创新性发展”中国优秀传统文化道德之路。习近平高度肯定中国传统文化道德的价值:“中华文明源远流长,蕴育了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品格,培育了中国人民的崇高价值追求。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思想,支撑着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薪火相传,也是我们今天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强大精神力量。”[5]158因此,“今天,中华民族要继续前进,就必须根据时代条件,继承和弘扬我们的民族精神、我们民族的优秀文化,特别是包含其中的传统美德”[5]181。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处理好继承和创造性发展的关系,重点做好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8]313。从而明确提出了新时代我们党对待中国优秀传统文化道德的基本态度和基本方针。

与此同时,为了坚决抵制全盘西化的错误思潮,习近平大力倡导“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浓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坚定文化自信,是事关国运兴衰、事关文化安全、事关民族精神独立性的大问题”[8]349。因此,我们必须要有文化自信,决不能盲目崇洋媚外,更不能搞全盘西化。2014年习近平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一针见血地指出:“如果‘以洋为尊’、‘以洋为美’、‘唯洋是从’,把作品在国外获奖作为最高追求,跟在别人后面亦步亦趋、东施效颦,热衷于‘去思想化’、‘去价值化’、‘去历史化’、‘去中国化’、‘去主流化’那一套,绝对是没有前途的!”[7]9随后,习近平又在全国党校工作会议上说:“如果我们用西方资本主义价值体系来剪裁我们的实践,用西方资本主义评价体系来衡量我国发展,符合西方标准就行,不符合西方标准就是落后的陈旧的,就要批判、攻击,那后果不堪设想!最后要么就是跟在人家后面亦步亦趋,要么就是只有挨骂的份。”[8]327“当然,我们强调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坚持和弘扬中国精神,并不排斥学习借鉴世界优秀文化成果。我们社会主义文艺要繁荣发展起来,必须认真学习借鉴世界各国人民创造的优秀文艺。只有坚持洋为中用、开拓创新,做到中西合璧、融会贯通,我国文艺才能更好发展繁荣起来。”[7]习近平这些重要论述,为新时代中国文化道德建设清晰地指明了前进的方向,有力地推动了当代中国文化道德建设不断进步。

新中国70年来的道德建设,走过了一条波浪式前进、螺旋式上升的曲折前进之路。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我国道德建设纲举目张,弘扬真善美,传播正能量,为实现中国梦凝聚起强大的精神力量和有力的道德支撑。这些发展进步来之不易,有过艰难和曲折,也有过教训。在未来道德建设之路上,我们必须坚持党对道德建设的领导,反对道德虚无主义,坚持不懈地加强道德建设;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牢牢把握道德建设的领导权;必须坚持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反对极端个人主义,坚持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相兼顾、相结合、相统一;必须坚持义利并举,反对拜金主义和唯利是图,坚持互利共赢;必须坚持德才兼备的干部政策和全面发展的育人导向,全面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反对与克服全盘否定或全盘肯定中国优秀传统文化道德与西方文化道德的错误思潮,坚持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方针,坚持洋为中用、开拓创新的方针。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未来道德建设上取得更加辉煌的成就,从而为实现民族复兴中国梦提供强大的思想道德基础和精神力量。

猜你喜欢

集体主义道德建设
关于将集体主义引入经济理论的思考
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跟踪导练(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The inhibition effect of Chlorpromazine against theβ-lactam resistance of MRSA
用道德驱散“新闻雾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