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市:加快“智慧地名”建设助力“移动办事之城”
2019-01-26
2018年以来,围绕“最多跑一次”改革要求,杭州市顺利推进地名业务“网上办”“移动办”“就近办”“简化办”,依托数据化加快“智慧地名”建设,助力“移动办事之城”。
“最多跑一次”改革成果
一是三网协同,全面开通网上办。完成政务服务网、一窗受理平台和杭州市地名地址管理系统的对接,形成地名工作四项“最多跑一次”业务“受理—审核—审批”全流程网上办理体系,推广“网上申报、网上办理、快递送达”的“零上门”办理模式。实现申报资料全部电子化,完成同市档案馆的电子档案对接。市及各区、县、市均完成电子审批章的申请。加强同工程建设项目上下游环节的沟通衔接,推动地名纳入工程建设项目全流程网上审批验收系统。
二是试点先行,持续推进就近办。为打造“15分钟办事圈”,方便群众就近办理地名各项业务,以试点先行、逐步推进的方式,有序开展“就近办”工作。对地名核准等事项按照“受办分离”的基本原则,进行标准化颗粒化梳理,细分办事场景和材料。待一窗平台在乡镇(街道)行政服务中心实现全覆盖时,便可在全市范围内全面实现“就近办”。
三是精简材料,扎实推进简化办。按照省厅“八统一”要求,精简立项批复等4样办事材料。积极申请身份证、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不动产权登记证书等数据共享,实现电子证照应用替代,再次减少办事材料。同时,适应“网上办”和档案电子化要求,相同材料所需的份数相应减少。
四是便民加速,深入推进移动办。目前地名证明已经上线“杭州办事服务”App,办事企业和群众在“杭州办事服务”App上通过身份证信息即可办理地名证明业务。同综合自助办事服务机的对接编程也已经开发完成。地名核准、地名证明、门牌编制等3个事项上线“浙里办”App,实现掌上办、移动办、随时办。
经验与做法
一是紧抓数据,打造“智慧地名”体系。杭州市全面完成标准地名地址数据归集工作,建立杭州市地名地址数据库,并提供数据共享服务。在地名地址库数据库基础上建设运行的地名地址管理平台,完成同浙江政务服务网、一窗受理平台、省厅区划地名信息管理系统、“杭州办事服务”APP、“浙里办”APP、市档案馆、市数据资源管理平台等近十个平台的对接,实现各类业务数据、地名地址数据横向纵向流转,逐步打造一个业务环环相扣、数据充分共享的“智慧地名”体系。
二是紧抓落实,强化人员保障。在工作推动过程中,确立“一把手主要抓,分管领导负责抓,处室领导具体抓”的有效管理体制,明确职责分工,强化责任落实。组织召开全市“最多跑一次”地名业务培训会,面向全市地名业务负责人和业务骨干开展系统架构、操作流程、注意事项等培训,制作系统操作指南,促进改革意识和能力的双提升。
三是紧抓监管,强化机制保障。一方面加强对建设单位的监管。加快对标准地名的审批,同时对未按规定使用标准地名的企业寄送整改函,要求及时整改,承诺使用标准地名。对未整改的建设单位在全市范围内不再给予办理新的建设项目地名审批手续,有效监督建设单位按规定使用标准地名。另一方面加强对自身监管。参加市民政局组织的民政事项网上办理情况交叉检查,不断修改完善线上服务信息,优化办事体验。邀请纪检组、局跑改办、信息中心等专题体验验收地名业务“网上办”建设成果。要求地名审核审批各层级工作人员针对“网上办”“移动办”进行全流程体验式测试,梳理发现存在的问题,不断对申报页面进行优化调整,对数据传输进行技术升级,确保群众获得最佳办事体验。
四是紧抓宣传,强化舆论保障。地名地址库建设成果及数据共享工作得到浙江媒体的报道。及时电话回访办件人,了解群众满意度,满意率达到了95%以上。开展志愿者线下“陪跑”活动,在办件窗口发放调查问卷,收集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在线上线下共同的舆论宣传基础上,全市地名系统践行“最多跑一次”的服务理念,获得良好的舆论基础。